專心到忘了時間存在?精神科醫揭「Zone狀態」讓工作效果發揮極致
更勝最佳狀態的「Zone」
雖然說「最佳狀態」是人人都應該追求的目標,但是千萬不能只滿足於「最佳狀態」。如果說還有比最佳狀態更好的境界,難道你不會要想更進一步追求嗎?那個境界就是「Zone」。
運動員之間都知道「Zone」這個說法,在心理學上稱為「心流」,不過在本書接下來的內容當中,我會使用「Zone」這個一般大家比較熟悉的說法來說明。
所謂的Zone,指的是在面對工作或運動等各方面的時候,全神貫注於當下,發揮出比平常更好的表現,而且完全不覺得累,回過神來才發現已經過了好幾個小時。不需要強迫自己拚命努力去做,等到發現時,工作已經完成,而且做得比平常還要好。如果是運動員,完全不會感到緊張或焦慮,可以心無雜念地發揮最好的表現。沒有比這更棒的事情了。
超越沉迷和熱中,進入「沉浸」的境界,全神貫注、專心到忘了時間的存在。這就是Zone。一旦能做到保持身心持續處於最佳狀態,就能經常進入Zone的境界。實際上我自己在寫作的時候也經常處於Zone的狀態。如果能夠有意識地讓自己持續處於發揮個人最佳表現的Zone的境界,那是一件非常厲害的事情。
專注力提升,超越最佳狀態——這就是Zone的境界。
延伸閱讀:
上班別只期待週末!斜槓專家教你「零碎時間管理」3招讓時間倍增
改善大腦的「運作方式」
人類的大腦是如何處理訊息的呢?人類的大腦處理訊息的過程分成「輸入→思考→整理→輸出」等4個步驟。以「看書寫感想」為例。
首先是看書【輸入】,一邊思考書中的內容,一邊往下讀。在閱讀的過程中會揣測「主角的心情」,或是猜想「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大腦不斷產生各種想法【思考】。
如果書中的人物太多,或是故事劇情過於複雜,這時候就必須邊讀邊整理,才有辦法繼續看下去。也就是說,整理訊息是必要的【整理】。最後根據整理過的訊息,將思考的過程和結果彙整成文章【輸出】。
工作也是一樣。接受主管交辦的工作【輸入】。思考該如何進行,不斷嘗試並調整方法【思考】。針對想法有條理地整理、整理資料【整理】。將結果以電腦整理成文件,向主管進行報告【輸出】。
由此可知,有效地進行從輸入到輸出的整個過程,就能提升整體的工作效率。這時候「專注力」就是不可或缺的能力,可以讓你心無雜念、專心一志地工作。換言之,專注力就是「大腦的監督員」。
藉由流暢地進行處理訊息的4個步驟,就能進入Zone(Flow)的狀態。「flow」的直譯為「流動」,也就是透過如流水般順暢地處理訊息,可以讓人進入精準行動,全神貫注到忘了時間存在的沉浸狀態。
簡單來說,做到「流暢地工作」,就能進入Zone的狀態。
延伸閱讀:
每天都在瞎忙,如何當時間管理大師?教你「2分鐘法則」找回專注力
進入Zone的9種方法
進入Zone是一種非常完美的感受,但是要怎麼做才能進入Zone呢?以下就是我為大家整理出來的,進入Zone需要注意的9大要點。
1. 調整身心狀態
想要進入Zone,必須讓身心狀態維持在比「健康」更好的「最佳狀態」。舉例來說,每天睡眠時間不到6個小時的人,其實已經步入腦疲勞的階段,最基本的專注力連一般水準都達不到,要想進入Zone恐怕很困難。
調整身心狀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睡眠、運動和晨間散步,平時就要養成維持良好身心狀態的生活習慣,這一點非常重要。
2. 遠離手機
Zone指的是全神貫注,換言之,要進入Zone就必須盡量減少會妨礙專注力的「干擾」。因此,你應該關掉手機電源,並且將手機放到包包深處。如果可以的話,手機不應該放在房間裡;如果是在公司,最好的做法是將手機放到置物櫃裡。
我自己在寫稿等進行不需要使用網路的工作時,通常會取消網路連線,或是關掉Wi-Fi等直接切斷整個網路系統。
3. 不安排計劃
Zone是一種「忘記時間的專注狀態」,所以如果「2小時後要開線上會議」,這個行程會變成一股雜念,讓人難以進入Zone的狀態。根據我的經驗,如果一整天都沒有任何計劃安排,會有比較高的機率可以進入Zone。「能夠不必擔心時間地全神貫注」,這種放心的感覺是進入Zone不可或缺的要素。
4. 保持整潔
桌上最好不要擺放任何跟「想要專心投入的工作」無關的物品。桌上的任何東西都會吸引目光,變成雜念。因此,保持整潔非常重要,至少也要做到保持桌面的整潔。我經常使用共享空間來工作,只帶著共享空間必需的東西出門,桌上只擺著工作上必要的物品,這樣就能打造出最容易專注的環境。
5. 營造容易專心的環境
吵雜的環境會讓人無法專心,所以我在咖啡店或是共享空間工作的時候,都會戴著「耳塞」。「降噪耳機」也是另一種不錯的選擇。電話鈴聲或是有人搭話等,都會打斷專注力。在「閉關」的環境中,會更容易進入Zone的狀態。
6. 淨空大腦
Zone指的是「盡可能保持頭腦的清晰和敏銳,流暢地進行工作」。跟「想要專心投入的工作」無關的訊息,全都是「雜念」。舉例來說,一拿起手機,「雜念」的風暴便開始大舉肆虐。另外像是晨間新聞等資訊節目,也全都是雜念。總之,跟「當下的工作」無關的訊息,一律都要隔絕在大腦外。
7. 保持工作流暢進行
想要進入Zone,大腦必須流暢地經過「輸入→思考→整理→輸出」4個步驟。一旦停下來思考「接下來要做什麼?」,專注力的流動就會被打斷。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待辦清單」就是保持工作流暢非常好用的工具。
8. 選擇小有難度的任務
對自己而言太簡單的工作,或是難度太低的任務,都無法讓人進入Zone。相當棘手,但是努力去做還是可以完成。這種「小有難度」的程度,才有辦法讓人進入Zone的狀態。
我每到截稿前就會進入Zone,因為比起「距離交稿時間還有1個月」,「截稿前3天」的難度會提升不少。因此,如果是簡單的工作,或是每天都要做的一般例行性工作,很難讓人進入Zone的狀態。但是,同樣的工作若是再加上時間限制,或是把完成期限提早,難度就會提高。
9. 單一任務
一心多用無法進入Zone,因為同時處理多項工作會造成注意力被分散。最容易進入Zone的職業之一是「傳統工藝師傅」。傳統工藝的製作過程雖然繁雜,但是藉由朝著「完成作品」的單一目標流暢地進行作業,很容易就能進入Zone的狀態。
切記,想要進入Zone,千為不要「同時做這個又做那個」,你應該「專心在一件事情上」。
(本文摘自/最強專注力:精神科醫師教你如何全神貫注,凝聚最強專注力的科學習慣!/春天出版)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