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成家暴出自枕邊人!台大研究「平均4.2年才通報」就業、身心都影響

5成家暴出自枕邊人!台大研究「平均4.2年才通報」就業、身心都影響

2025/6/24(2025/6/24 15:37更新)
衛生福利部公布最新統計,家庭暴力通報案件數逐年成長,至2024年已增加到17萬件,且家暴案約5成是枕邊人施暴。近20年來,通報雖從4萬多件增為8萬多件,但台大團隊研究發現,親密關係的受暴者,從暴力發生至對外通報,平均要花4.2年,且女性在通報後2年內,就業率平均下降1.8%,影響長達4年。

5成家暴出自枕邊人

家庭暴力通報案件數逐年成長,衛生福利部統計,自2020年14萬9198件,至2024年已增加到17萬9107件,其中以親密關係暴力為大宗,約占總通報案件數5成,且被害人仍以女性為主、約占7成。

2025年適逢「家庭暴力防治法」上路27年,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司長張秀鴛24日上午在家暴防治記者會指出,每當發生家暴案件,被害者心理往往很多疑問,比方說「離家後,沒有收入怎麼生活?」「我好害怕,不知道怎麼走出這段關係?」

由於親密關係暴力因兩造關係特殊、具隱秘性,張秀鴛表示,牽涉到情感糾葛、財務糾紛、子女監護與照顧等議題,若未及早介入,暴力只會持續加劇;2005年起至2024年期間,通報案從4萬659件增加到8萬5201件,顯見通報意識與求助意願已有所提升。

延伸閱讀:
7旬病父要求女兒「搬回家照顧」⋯她送「3句話」切斷有毒關係

家暴平均4.2年才通報

現代婦女教育基金會個案管理處長何雨威分享,陪伴北部1名40、50多歲女性,花了7年才從家暴婚姻走向自立生活的過程。這名個案在先生失業後,獨自承擔家計、家務與育兒責任,卻長期遭受對方的肢體、言語及經濟暴力,舉凡返家口罩髒了、桌上水漬沒擦乾等都是引爆點。

個案原本因傳統觀念,認為身為妻子應忍耐、和家庭共度難關,就算曾被不同體系通報家暴多達12次,卻持續拒絕接受任何服務介入長達2年時間;直到成了「目睹兒」的大兒子出現「不對勁」,開始在聯絡簿寫下「希望父親去死」詛咒語句等,讓個案最終下定決心接受服務並離婚。

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林明仁團隊運用健保署等大數據分析發現,親密關係的受暴者,從暴力發生至對外通報,平均要花4.2年;在通報後5年,平均每年節省健保點數500點,包括憂鬱症門診、非憂鬱症門診支出等,以2023年通報8萬1399件為例,1年多節省約4000萬點。

通報來源不同,受暴者樣貌也不同,林明仁指出,透過警察通報者(55.5%),通常年紀較大、教育程度較低、經濟條件較差,且較少有12歲以下的小孩;透過醫院通報者(37.5%),多為教育程度較高、社經地位較佳的白領階層,其施暴者的平均收入較高;其餘則為透過113通報者。

延伸閱讀:
爸媽對我真的不好,可以不理他們嗎?前社工揭「1關鍵」對自己負責

家暴影響勞動參與率

親密關係暴力也會影響受暴者的勞動參與率,林明仁說,25到55歲族群的勞參率約50%,女性受親密關係暴力(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IPV)後,2年內的就業率下降1.8%,男性受影響相對較小。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特聘教授、家庭暴力研究中心主任王珮玲說,通報率增加反而是「好的現象」,她建議應鼓勵企業建立反親密關係暴力文化、親密關係暴力防治納入職業安全訓練課程、發展職場安全回應程序、發展企業中家暴被害人支持性方案,如紐西蘭法令給予受暴者10天有薪假。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站在世界快速變遷的最前端,中央社始終堅守崗位,是中華民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報導最權威的新聞通訊社。中央社專業新聞團隊每天以中、英、日文即時對外發出上千則新聞、照片、圖表、影音與資訊,是台灣唯一多語文新聞媒體,服務對象從媒體客戶擴大為閱聽大眾;從台灣民眾延伸至全球僑胞與讀者,充分扮演「台灣之眼,世界之窗」。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