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助孩子面對壓力?專家揭親子溝通「真實情境」:先做1動作

如何幫助孩子面對壓力?專家揭親子溝通「真實情境」:先做1動作

2022/9/2
開學面對新學校、新班級和新同學,你的孩子正處於「開學壓力期」嗎?此時爸媽若能陪伴孩子情緒,給予正向支持與溫暖的回應,就有助於孩子因應壓力、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專家建議,爸媽在和孩子對話時,可善用以下言語、表情及態度技巧。

本篇文章目錄

2022年6月發表於國際期刊《早期青春期》(Journal of Adolescence)的研究發現,青少若在與母親的對話中,體驗到更正面影響和更強凝聚力者,在中學時期的青春期階段,更能因應同儕壓力,且這將使他們更積極地因應和尋求父母的建議。

相反地,研究結果也指出,母親若表現出較少正面情感,或更多批評、缺乏興趣,以及在對話中凝聚力感受較差的青少年,則受到社會壓力的影響會更為明顯。

延伸閱讀:
孩子有「開學症候群」嗎?專家建議爸媽「4招」降低上學焦慮

親子互動 需考量有不同特性、氣質

對此,衛福部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陳質采表示,親子溝通互動時,若能建立正面溫暖的談話內容,家長採取接納、不批判、開放的態度,能夠讓孩子比較願意去說,就較有機會讓孩子覺察問題在哪裡,也較容易從中學習到更多的因應策略與技巧。

陳質采說明,其實在親子互動上,需考量個體差異性,和經驗累積的多寡;有些孩子天生較容易接近,有些孩子較難溝通,也有些孩子可能有文內註解:器質性精神病,是指腦組織暫時性或永久性的功能障礙,所導致的心理與行為的異常,在人格、情緒、認知功能及社會、職業功能造成障礙。 的狀況。

爸媽在面對不同特性的孩子時,如何理解他們的困難,不被激怒、不對號入座,持續提供開放、接納的溫暖氛圍,讓孩子感受到愛的傳遞,願意溝通、分享,往往考驗著父母的智慧;但這些成功的談話經驗,對於孩子覺察壓力、了解自己、協助孩子思考因應策略極為重要。

超過半數父母會先給出建議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教育推廣副主任戴怡君表示,父母的教養方式、情緒反應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兒童時期是社會化的階段之一,孩子會透過「模仿」學習情緒反應與因應壓力的作法,父母與孩子的互動方式即具有深遠影響。

根據董氏基金會2018年,一項以台灣六都國、高中生為對象的調查結果顯示,面臨壓力事件時,除了朋友、兄弟姊妹之外,他們第一個想訴說對象以「媽媽」居多;但當孩子說出自己的困擾後,超過5成的父母第一個反應是「給予建議」、只有大約2成是「專心聆聽、不判斷對錯」。

延伸閱讀:
疫情會影響開學嗎?各級學校「防疫新制」一次看:不再全班停課

「專心聆聽」是對孩子最好的回應

許多父母在面對孩子遭遇壓力與情緒低落時,會著重於擔憂如何回應才能幫助孩子,卻忘了最好的回應,其實就是「專心聆聽」,不需急著給出建議。戴怡君也舉自己與孩子的互動方式為例,提供以下方法:

  • 當孩子希望向我分享在學校遇到的問題時,會到我身邊,把臉靠近我,請我「正視她」,問道:「你現在可以聽我說嗎?」
  • 如果我正在忙,我會說:「讓我結束手上的工作,可以給我10分鐘嗎?」,之後專心聆聽,不用特別「指導」,通常他們就能獲得紓解。
  • 如果是沮喪、難過的情緒,我會給予他們一個擁抱。

戴怡君建議,爸媽可試著養成聽孩子說話的習慣,給予時間、專心聆聽、再給個擁抱,簡單的支持力量就勝過千言萬語。

《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