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像空氣一樣⋯」球隊隊長陽光開朗,卻寫遺書告別

「我就像空氣一樣⋯」球隊隊長陽光開朗,卻寫遺書告別

2022/1/22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世上沒有零失誤的父母,關鍵在於能否及時改變。資深心理諮商師、青少年心理輔導專家孫晶認為,察覺孩子難以言說的苦痛、找到孩子失常的根源,並陪伴他們學習掌控情緒、肯定自我,才能為他們受傷的心靈注入希望和力量,「內心被暴雨籠罩的孩子,渴望的其實是關愛、尊重與認同。」以下是《內心暴雨的乖孩子,以為不用操心的大人》原文:

帥氣又陽光的球隊隊長,竟留下遺書消失
急促的電話鈴聲,震碎深秋午間的一室寧靜。個別輔導的工作時間我通常不接聽電話,但那天的電話卻很固執,一副不打通不甘休的樣子,感覺好像有很緊急的事情。我徵求了一下孩子的意見,去接聽了電話,果然是件大事。

高二的一個男生早上來過學校後又離開了,到現在都沒聯絡上。他的同桌剛在書桌裡發現了類似「遺書」的字條,這屬於危急事件,需要緊急開會討論如何應對。聽完電話我的腦內一片轟鳴,雖然整天和有心理煩惱甚至有心理障礙的孩子相處,但聽到這樣的消息還是異常緊張、呼吸艱難。

出走的孩子我認識,叫紀凱,一個陽光大男孩,足球踢得很棒,是校隊的隊長,還是體育部長。他個子不算太高,身體很結實。小夥子很帥氣,尤其是大而明亮的眼睛和笑容滿滿的臉,極有感染力,令人望而生悅。這樣的孩子太有吸引力,所以周圍總有朋友。聽說寫下遺書的是他,所有人都很驚詫,包括得知消息的家人。家長說前一天晚上他和家人鬧了點彆扭,但是事情很小,不至於如此。

同學說紀凱每天早上都很早到校晨練,書包在座位上人不在教室很正常,因此一開始大家都沒在意。最近有足球聯賽,上課時他沒回來同學以為他在忙校隊的事情,也沒覺得奇怪。連續兩節課都沒見到人,大家才開始找他,結果發現根本沒在學校。班導聯絡家長,發現他也沒有回家,大家才開始著急了。

紀凱的獨立性和責任心都極強,是放到哪裡大人都會放心的孩子,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不告而別呢?大家疑慮重重。午休的時候,同桌翻動了一下紀凱的書桌,發現了一張字條,上面赫然寫著「跟自己告別」。「跟自己告別」下面有幾行字:「虛偽的空殼,虛假的面孔,真實的世界,真正的絕望,十七年了,可以完結了,無關其他,只是和自己告別。」這個小字條在班上投下炸彈,也嚇壞了所有知情的人。

紀凱的手機一直關機,電話打不通,大家就只能傳訊息,盼著他開機的一刻能看得到有多少人在牽掛他。同學們開始在網上尋找他的蹤跡,在微博、社群軟體和各種有他的訊息群組留言給他。查找他社群平台上最近更新的內容,發現有一則貼文與以往的風格不同,語意雖然不是很明確,但是能感覺到他心情很差。

這則貼文有很多關注和回覆,但大多是調侃和開玩笑,只有極少數人認真問他怎麼了,是不是不開心。凡是這種類型的回覆,紀凱都會回應,最近回應的時間是當天凌晨。我趕緊讓能進到他頁面的老師和孩子們在這則貼文下面跟紀凱講話,希望他能夠看到,能夠想通,並回到大家身邊。與此同時,學校和家長要想盡辦法去尋找。

樂觀開朗是真的嗎?他:也許沒有人在乎
紀凱的內心深處埋著這樣的念頭,班導說沒有發現任何跡象。紀凱是體育資優生,是那種只有學業成績不夠優秀的孩子,其他方面都很好。體優生中常見的個性強、自律意識不強等特質,他一點都沒有,在同學中不但人緣好還很有威信,實在是想不到他會有輕生的念頭。

班導找來平時和紀凱來往最多的幾個孩子詢問,都說沒發現什麼端倪。雖然紀凱和好朋友相處的時候並不像在很多人面前表現出來的那麼活潑好動、開心明朗,也會有很安靜的時候,而且思想滿有深度,可是沒聽他說過有什麼煩惱,反而總有人找他傾訴。

最令紀凱煩心的還是學業成績,他是體育資優生,雖然成績不好很正常,但是他自己不這麼看,會因為成績不好而不開心,但是玩會兒球似乎就過去了。紀凱生活在重組家庭,有個同母異父的妹妹,他不太說家裡的事,但是也沒掩飾,看起來好像沒什麼問題。他那麼堅強樂觀,有什麼想不開的呢?朋友們都很困惑。

紀凱留下類似「遺書」的字條,離開親人朋友,說明開朗、樂觀、堅強這些特質,只是他個性特徵中的一部分。他努力表現出來給大家看的是明朗健康的自己,而內心世界則完全相反。往往最需要幫助,也最可能得不到幫助的,就是這類表裡極不一致的孩子。時間在焦灼中一秒秒滑過,在黃昏來臨之前,終於在大家一直關注的社群平台的那則留言下方,看到紀凱發送的一串刪節號。我懸到要崩斷的心暫時放了下來。

夜幕降臨的時候,家長打電話過來說孩子已經回家了。我囑咐家長別問太多問題,先讓紀凱好好休息,隔天是否來學校看他自己的意願。同時我提醒班導,紀凱來到學校後,班上盡可能保持正常的狀態,關心但不要過度關注。同時要囑咐班上的孩子們減少訊息傳播,別給紀凱增加新的壓力。因為紀凱是不請假離校,生活輔導主任、班導肯定要和他談話,但是暫時不能深究。個別心理輔導是必須的,但是要尊重他的意願,擇機而行。安排好這一切已經很晚,忙碌了數小時,我感覺很疲憊,索性徒步回家。華燈閃耀,與深秋才有的朗月星空呼應,世界顯得靜謐而美好,我不斷琢磨著紀凱的情況,心中的滋味難以言表。

出乎意料的是,隔天早上紀凱已經出現在操場上。如果不是明顯的疲憊和罕見的嚴肅面孔,大家都會懷疑前一天是否真的發生過那麼大的事情。媽媽打電話來說紀凱前一天回家後看起來很平靜,什麼也沒說。媽媽快要急瘋了,

既害怕又憤怒,可是怕刺激到孩子,所以忍住了沒問太多。紀凱在家裡原本話就少,只說了聲對不起,以後不會再這樣,就進自己房間了,早上如往常一樣起床上學。紀凱按部就班地上課,大下課繼續安排足球聯賽,而且還在下課主動找生輔主任和班導承認錯誤,還說要找輔導老師談談。

是什麼樣的壓力,讓生機勃勃的孩子想放棄生命?
紀凱來找我的時候,剛剛結束一場球賽,他一頭汗水。他笑著向我問好,但是笑容很勉強,缺少了一些以往的明亮和溫度。紀凱坐在沙發上邊擦汗邊環顧四周,說:「老師,您這裡真舒服,知道的話我早就來了。」我靜靜地端詳他,心裡琢磨著,究竟是什麼樣的壓力,會使一個如此生機勃勃的孩子想要放棄生命。

也許是我沒有說話,或者臉上的表情沒有掩飾住內心的感受,紀凱很快安靜下來,笑容不見了。他抿著嘴角,眼神逐漸暗淡,無意識地搓著手指。他看看我,欲言又止,然後扭過頭去望著窗外。過午的陽光照進他的眼睛,他瞇了瞇眼睛,一串眼淚滑了下來。

紀凱的眼淚越來越多,直到泣不成聲。我看著一個片刻前臉上還有笑容的大男孩哭成這樣,眼角不禁也有些潮濕。內心過度壓抑的時候痛哭一場是很好的宣洩,我猜想他沒有這樣痛快地哭過,所以我由著他哭,只是坐在旁邊靜靜看著,不停地遞衛生紙。大概10分鐘後,紀凱的哭聲才逐漸變緩。他臉色有些蒼白,但是眼睛和鼻子都紅紅的,一半是因為哭,一半是因為用力擦,好像和自己內心的什麼東西在較勁一樣。

「紀凱,你是不是覺得胸口有氣悶著?」他點頭。「你會做深呼吸吧?」他緩過神來,紀凱是運動員,很精通調整呼吸,很快,他激動的情緒就平復了很多。我用探詢的眼神看著他,紀凱露出不好意思的一絲笑容,說:「老師,我是不是哭得很難看啊?」我搖頭,說:「怎麼會,能大哭一場就沒有過不去的坎了。」他有點詫異,說:「是嗎?可是從小到大,我媽都不讓我哭,我也覺得哭很丟臉。」「因為男兒有淚不輕彈?」他點頭。「你知道下一句是『只是未到傷心處』吧?」他點點頭。

「很多人只是關注和使用上一句,尤其是在教育男孩子的時候,其實這樣並不科學。哭不僅可以宣洩消極情緒,還能排毒呢。」閒談中,紀凱的情緒變得更平穩了。「紀凱,你是掩飾真實內心的能力非常強的孩子,到底掩藏了多少難過,才會有那麼極端的想法,跟我說說好嗎?」

傷害他的都是親人⋯越懂事的孩子越難開口
紀凱是外剛內柔的性情,外表開朗樂觀,內心敏感細膩,而長大的整個過程都不容許他表現出軟弱的一面。紀凱生在一個小城市,從記事起家裡就不太平。爸爸當過兵,自己開了一家運輸公司,脾氣很暴躁,經常發火,尤其是喝酒後更嚴重,他會把紀凱當士兵訓練。當時紀凱只有幾歲,很害怕,但只要流淚就會挨打,因為爸爸不許他哭。

媽媽對紀凱很好,但是對爸爸的行為無能為力。紀凱挨打的時候媽媽會不顧一切地保護他,經常是母子兩人同時被爸爸打。除了因為恐懼,也是為了保護媽媽,紀凱儘量按照爸爸的要求做,所以「不哭」這個能力是從小練就的。上小學時爸爸媽媽離婚了,主要原因是爸爸有了外遇。當時紀凱還暗自慶幸,但是媽媽很難過,哭了很長時間。紀凱說那時自己只能用細瘦的胳膊抱住媽媽,說「媽媽別怕,我來保護你」之類的話。有一次媽媽握著他的小手說:「你這麼瘦,沒有力量,怎麼保護媽媽?」從那以後紀凱就努力吃飯和運動,因為只有變得強壯才能保護媽媽,這也是他會成為體育資優生的主要原因。

紀凱和媽媽一起生活,媽媽之前沒有工作,爸爸也不按時給撫養費,所以媽媽開始打工。雖然生活清苦,但那是紀凱記憶中最開心的日子。上班之後的媽媽心情越來越好,比之前更加可愛漂亮。在紀凱快上三年級的時候媽媽再婚了,繼父是那家工廠的一個工程師,有一個比紀凱小1歲的男孩。紀凱和媽媽一起搬進繼父寬敞的家裡。繼父很和氣,弟弟看起來也滿乖,他心裡踏實了很多。但是畢竟不是自己熟悉的家,紀凱還是很小心,怕做錯什麼給媽媽惹麻煩,再導致什麼家庭戰爭。

繼父很忙,於是媽媽就辭了工作回到家中照顧兩個孩子。媽媽一直對弟弟更精心一些,吃的穿的用的總是弟弟先用先挑。如果玩的時候有了矛盾和衝突也是只數落紀凱,從來不說弟弟。有時候繼父在家看到了,就批評媽媽做得不公平,這樣對孩子成長不好。從這點來看,繼父還不錯。

媽媽一如既往的偏心,有一次紀凱委屈地哭了,媽媽很生氣,說男孩子哭什麼,還用力推了紀凱一下。紀凱一直很乖,沒見過媽媽那麼生氣,他很恐懼,也很生氣,覺得媽媽不愛自己,只愛別人的孩子。於是他立刻止住眼淚,但是不再理睬媽媽。之後媽媽有些自責,找紀凱道歉,說畢竟是重組的家,難得繼父條件好人也不錯,為了紀凱能有個穩定的環境生活和讀書,自己要盡力維護這個得來不易的家。知道媽媽是為了自己才如此,紀凱心裡舒服多了,之後也儘量不和弟弟爭,凡事儘量忍耐,減少衝突。

這樣過了2年,媽媽生了一個妹妹。在紀凱上國二那年,全家搬遷,然後他轉學過來,光適應環境就費了不少周折。新同學對他的排斥花樣百出,雖然他心裡很彆扭,但是不能表露出來,再生氣也不會和同學翻臉。後來是他的運動能力幫助了他,他進入校足球隊是當時班上的大新聞。因為參加足球隊,紀凱交了一堆朋友,於是班上不再有人欺負他,反而人氣越來越旺,上國三後他當上了體育股長。紀凱說自己並不想湊熱鬧,很多時候寧願獨自待著,但是現實環境不允許。

最讓紀凱覺得丟臉的是學業成績,繼父說是因為轉學過來教材有差別,媽媽說主要是腦子的問題,因為同樣轉學的弟弟成績非常好。提起讀書他心裡就特別不是滋味,好在憑藉體育專長進了明星高中,才感覺稍微好了一些。但是高中的課程更難,不管自己怎麼認真聽、使勁想,很多內容對他來說還是像天書。雖然自己很努力,但高一的成績還是可以用「爛到底」來形容,尤其是理科,所以文理分班時紀凱選了文組。

紀凱升上高二,弟弟也考進來了,而且是考進了理科資優班。為了幫弟弟慶祝,父母在飯店請客。客人們大多是繼父的朋友和公司的同事,他們眼裡只有弟弟,時不時也會逗逗已經長得很可愛的妹妹。「我就像空氣一樣,臉上笑著,心裡在哭。」紀凱這樣告訴我。

終於感受到被在乎,心中的角落才開始慢慢鬆動
紀凱的聲音落下時,太陽已經西斜,不覺間已經過了2個小時。「紀凱,你心裡的這些感受,媽媽知道嗎?」他搖搖頭,無奈地笑了笑,說:「其實我很理解媽媽,她很不容易。不僅再婚,還要照顧3個孩子,因為太忙碌所以對我有忽略也正常。」「聽你講述的那些,感覺你媽媽對你不是很滿意,是這樣嗎?」他點點頭說:「她對我的成績很不滿意,其他方面很少關注。她認為只有讀書好將來才會有地位,還老拿繼父當例子,一直說來說去很煩人。」

「你弟弟學業成績很好,也是你的壓力吧。」「我媽總拿我的成績和弟弟比,他只是成績比我好,別的我可都不差。」「你繼父對你還好,是吧?」「他人滿好,很和氣,對我也很客氣。但感覺我倆之間總隔著什麼,他永遠也不會像對弟弟妹妹那樣自然地對我。」「所以你在學校很開朗,但是在家裡很沉默。」

他點點頭,說:「在學校裡還行,雖然成績不好,但是有專長。我知道怎麼做才能受歡迎,所以按照應該有的表現和同學、老師相處。我知道沒人愛看一張苦瓜臉,但是我真的不像表現的那麼開心。」「你的好朋友都沒發現其實你有很多心事嗎?」「我雖然朋友多,但是交心的少,偶爾心情糟糕暴露一些小情緒,他們也不信,還說『別裝了』,我就只能繼續把笑容堆上臉。」

「我看過你的社群平台,不久前你發的一段話能夠暴露出一些真實的情緒狀態,我發現有幾個同學並沒有當玩笑,很關心你。」「是的老師,昨天這則動態一直置頂,好多人回覆我,很多平時一起玩的朋友跟我說抱歉,說沒能發現我的傷心和難過。那個女孩也在不停地發送加好友的請求,還用別的同學的帳號和我說話。當時我坐在河邊,看著手機螢幕,心中的一些角落好像在慢慢鬆動。

我倒杯水給他,休息片刻後我問他:「這10幾個小時的心路歷程,你無法詳盡敘述,甚至會感覺難以用語言表達,這都沒關係。目前我想知道你的感受是什麼,是否還有自殺的念頭?」他深深吸了口氣,說:「老師,我的確很難說清到底有多少想法從腦海裡出現過,不過現在能確定的是不會再想自殺了。當時覺得這樣很悲壯,現在只覺得太輕率,也很懦弱。」我點點頭,問:「對於你的重重煩惱,你想過要如何調整和應對嗎?如果問題不梳理清楚,還是會持續影響你。」「老師,我心裡還是有些亂,不知道應該如何調整,所以想聽聽您的意見。」

透過「情緒療法」,重新認知自己與他人的情感連結
紀凱雖然學業成績不太好,但是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強。他需要自己去尋找產生問題的原因,重新調整對生活的態度,只有這樣,消極的情緒和行為才會逐漸改變。所以我和他介紹了「理性情緒療法」,也就是著名的「ABC」理論,用以啟發和幫助他。我們在討論中找到了3個角度:和媽媽之間的情感連結、如何看待學業和自己、怎樣建立和維護親密關係。然後再依據這3個角度幫他安排作業,每個作業都分以下步驟完成:

1. 找到自己的實際煩惱。
2. 為煩惱分級:最高是影響很大無法改變,其次是影響很大可以改變,再次是影響
不大不能改變,最低是影響不大可以改變。
3. 分析煩惱原因,把它們分為可以理解與接受的和不能理解與接受的。
4. 重新為煩惱評級。
5. 從可調整的煩惱中找到評級最低的,再思考調整的具體方法。

徵得紀凱的同意後,我見到了他的媽媽和繼父。媽媽自責地哭個不停:「我一直覺得孩子滿堅強的,好像什麼都不在乎,一直都不知道他心裡有那麼多委屈,也沒想到會出這麼大的事,真的心有餘悸。」繼父說:「我的責任也很大,孩子在我身邊很多年,雖然我沒有因為不是親骨肉而看輕他,但是對他很不夠關心。我能感覺到孩子的心思滿細膩,所以我支持他參加體育運動。但是我們之間的交流很少,主要我也怕管多了他會反感。現在看來,我需要改變。」

我建議家長和孩子坦誠地溝通,不要因為怕再出問題而過於小心或者過度關注。要逐漸調整家人之間相處與互動的模式,要讓紀凱感覺到他一直都是家裡的一員。紀凱的作業完成得很好,他選擇要調整和改變的第1件事是向喜歡的女孩講明之前疏遠她的原因,即使不是適合談感情的年紀,應該也可以做很好的朋友和讀書夥伴。

第2件事情是和媽媽談一談,聊聊自己這些年的感受,聽聽媽媽對自己的真實看法。這2件事情做完後,紀凱的內心已經平復了很多。至於其他的任務,或早或晚,相信他都會完成。隨著冬天的來臨,熱鬧的元旦活動、緊張的期末備考和接踵而至的假期,將遺書風波吹散在了寒冬裡。操場上經常可以看到紀凱馳騁的身影,想來,他已經治癒了自己。


(本文摘自/內心暴雨的乖孩子,以為不用操心的大人:諮商室裡的16個真實故事,療癒青少年的煩惱與傷痕,重建身心健康與快樂/高寶書版)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