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渴

總是口乾舌燥,喝再多水還是很渴?中醫揭「4大缺水體質」你是哪種

總是口乾舌燥,喝再多水還是很渴?中醫揭「4大缺水體質」你是哪種#口渴

根據研究發現,人在乾渴的情況下,不單是短期記憶力降低,還有辨別力、操作能力都會下降,因此補充水分很重要。但也有人不管喝多少水,還是會感到口渴,身體一直呈現「缺水」的狀態;對此,中醫師表示,身體缺水是「津液虧虛」之症,要先搞清楚身體的缺水狀況,才能依體質調理。

心情不好,可能是因為水喝太少?醫師親揭:水該「這樣喝」才正確

心情不好,可能是因為水喝太少?醫師親揭:水該「這樣喝」才正確#口渴

你每天水喝得夠多嗎?究竟要喝多少才是剛剛好呢?水是人體最重要的組成成分,我們每天都會從呼吸、尿液、流汗失去水份,喝水可以說是每天最重要的大事。而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症狀,也跟你的喝水習慣息息相關,喝水喝不夠,還可能會影響心情、判斷力變差,甚至頭重腳輕、肌肉疼痛!究竟該怎麼「喝水」才喝得對?以下由專業醫師為你詳解。

五招挑對好醬油 讓你吃完不口乾

五招挑對好醬油 讓你吃完不口乾#口渴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醬油是國人重要的烹調食品之一,應用範圍甚廣,為使市售包裝醬油產品的消費資訊更加清楚,衛生福利部於108年起施行在外包裝明顯處標示「釀造」、「速成」、「水解」、「混合或調合」字樣。醬油的品質是根據醬油的性狀、總氮量、胺基態氮、無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來區分。以嗅覺分辨,必須選擇不刺鼻且帶有自然豆香,屬於品質較好的;以味覺分辨,則是會感覺有回甘感,且不會有乾澀、口渴的感覺。醬油分為4種甲級品豆麥醬油總氮含量每 100ml 含 1.4g(1.4%),乙級品 1.1g,丙級品 0.8g。為何會以含氮量多寡作為醬油品質差異指標?主要因為醬油原料多為大豆或麥,主成分是蛋白質,而蛋白質的成分是氮,故氮的含量愈高,表示所含蛋白質愈多,品質也相對好。果糖酸則可用來判別醬油本身是否摻有化學醬油的依據。1)釀造醬油:須經製麴發酵製成,另規範其總氮量須達每一百毫升零點八公克以上(黑豆醬油之總氮量達每一百毫升零點五公克以上),且果糖酸含量不得超過百分之零點一。2)水解醬油:以酸或酵素水解含植物性蛋白質原料,未經發酵製成則為「水解」醬油3)速成醬油:經除色、脫臭後,以人工甘味劑、色素調味,則為「速成」醬油4)混合(調合)醬油:指混合二種(含)以上醬油製成者。選購醬油時你可以:1)檢視產品詳細標示:基本成分是黑豆、黃豆、小麥,還是大豆酸水解物、焦糖色素、調味劑等一堆看不懂的化學名詞,即可分辨釀造醬油或化學醬油、混和醬油。2)是否含天然油脂:醬油購買回家後,延著碗緣倒一點醬油,如果碗內留下醬油掛壁痕跡,代表醬油裡來自豆類的天然油脂,屬於釀造醬油。置於陽光下觀察,應散發紅褐、棕褐色光澤感。3)用嗅覺把關:純釀造的醬油香氣豐富不刺鼻。4)含氮量多寡:含氮量愈高,相對的品質愈好。5)是否含化學添加物:包含防腐劑、色素、人工甘味劑等。購買醬油應選擇標示清晰、包裝完整、檢查產品成分,CNS國家標準雖有訂出醬油分成甲、乙、丙三個等級,但只以胺基酸濃度來區分,所以化學醬油也可以取得甲級標準;還有要注意的是,黃豆需要註明是「非基改豆」。開封後建議置於冰箱冷藏保存,避免放在瓦斯爐邊或陽光直射處。

口乾+體重突掉5公斤 罹糖尿病不自知

口乾+體重突掉5公斤 罹糖尿病不自知#口渴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36歲男子,因反覆性上腹痛至急診就醫,前次診斷為急性胃炎,服藥後症狀仍未改善,醫師進一步問診得知病人有口乾情形,且有吃多、喝多、尿多的三多症狀,且病人體重在一個月內減輕了5公斤,抽血檢查發現血糖值竟高達1300mg/dl,再加上動脈血出現酮體且呈現酸性,故診斷為糖尿病酮酸血症(簡稱DKA),給予大量點滴及胰島素注射後,安排住院治療,病人症狀明顯改善許多。糖尿病引起酮酸中毒 恐致死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急診室陳憲青醫師表示,每年有許多糖尿病的病人死於糖尿病引起的酮酸中毒, DKA主要發生在第一型糖尿病的病人身上,最常發生在沒有規則注射胰島素的病人、感染及酒精濫用的病人及未能診斷出糖尿病的病人,此位病人則剛好是未被確診的病人。多尿、多渴是徵兆陳憲青說明,典型的糖尿病酮酸血症表現有:發病前數天出現多尿、多渴之現象,常伴隨著厭食、噁心、嘔吐等表徵,有時以腹痛為主要表現,理學檢查會發現心跳加速、呼吸困難、全身有脫水現象、出現意識障礙甚至昏迷。在治療方面,在於抑制肝臟葡萄糖釋放及促進週邊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矯正酮酸血症補充水分,以及調節電解質異常,給予大量水分及胰島素的使用等。陳醫師也呼籲,隨著生活作息的改變,人們罹患糖尿病的機率也逐漸增加,但糖尿病最可怕的是沒有明顯的症狀,因此一旦出現多吃、多喝、多尿的三多現象,建議測一下血糖,看是否為糖尿病症狀。

日飲3000c.c仍口渴 恐是乾燥症作祟

日飲3000c.c仍口渴 恐是乾燥症作祟#口渴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一名60歲的張女士,自去年五月起,便感到口乾舌燥、眼睛乾澀,一直以為是得了老花眼,孰不知,後來更出現嚴重咳嗽的症狀,且每天大量喝水至少3000c.c.、服用感冒藥都無法改善,直到就醫後,才發現她罹患了「乾燥症」,所幸在接受唾液刺激藥物和免疫調節劑後,目前症狀已獲得控制。乾燥症是種免疫疾病 好發於40~60歲中年婦女台北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陳政宏醫師表示,乾燥症是一種慢性免疫疾病,全世界的發生率約為0.1~0.4%,台灣大約有9萬多名患者,多發生於40~60歲中年婦女的身上,且具有遺傳性,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或硬皮症等自體免疫疾病的病人也容易合併乾燥症。由於免疫系統失調,患者的淚腺、唾液腺功能受損,容易有眼睛乾澀、異物感、結膜發紅類似角膜炎、吞嚥困難等症狀,另患者因頻繁喝水、上廁所、長期睡眠不足、服用安眠藥或抗過敏藥都會有口乾舌燥的副作用,如此一來,也會形成惡性循環。眼澀口乾超過3個月 應盡速就醫檢查乾燥症患者不易自我察覺,許多患者都是轉診而來的,所以,陳政宏醫師建議民眾,一旦眼澀口乾的症狀超過3個月時,就要盡快就醫檢查,以免逐漸影響其他器官,造成肺纖維化、血管炎、腎小管酸血症及神經病變等,或合併甲狀腺瘤、淋巴瘤或其他器官的腫瘤。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