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

交通廢氣增乳癌風險 30歲起超音波檢測預防

交通廢氣增乳癌風險 30歲起超音波檢測預防#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空氣汙染也會增加乳癌風險!近期,台灣天空總是霧茫茫,環保署表示,入秋後空氣汙染指數超標,已創下歷年來新高,但這波空汙並非以往所認知由中國襲捲來台的,主要汙染源其實是國內汽機車與工業區排放的廢氣所致。二氧化氮更可怕 通勤族首當其衝台灣PM2.5濃度指標已達最高等級的紫爆程度,世界衛生組織早已將PM 2.5歸類為一級致癌物,但大家卻忽略另一項嚴重的大氣汙染物二氧化氮,由化石能源燃燒所產生的有害物質,是每位通勤族都可能會吸入的交通廢氣,WHO指出,二氧化氮每年引起全球7百萬人死亡,嚴重的空氣汙染除會引發多項慢性疾病,甚至連罹癌機率都會增加。根據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健康中心與蒙特婁大學研究顯示,女性住在空汙嚴重地區可能會增加罹患乳癌之機率,當空氣中的二氧化氮濃度每增加10億分之5(ppb),罹患乳癌的風險將會上升25%。若能早期發現 治療可達0死亡率乳癌發生原因有很多,和晚婚、晚生育、不哺乳、食用高熱量高脂肪食物等相關,但近幾年來,有不少研究顯示,不良的環境因子更是健康無孔不入的致命殺手。乳癌雖然發生率高,但治癒率也高。以女性乳癌來說,不分期別的五年存活率可達83.4%,若能在零期時發現病灶,存活率更可達97%,幾乎能達到0死亡的治癒率。攝影+超音波篩檢 敏感度超過9成一項日本東北大學針對東方女性的研究顯示,從2007年至2011年,四年時間募集近8萬名40到49歲的日本女性,半數人採用乳房攝影篩檢,另一半人除了攝影還加上乳房超音波,評估乳癌篩檢的成效。結果發現加上超音波後,篩檢的敏感度從77%上升到91.1%。健康管理業者呼籲,女性應從20歲即開始進行自我檢查,30歲以上女性,必須每年一次乳房超音波檢查,40歲以上則為每兩年交替乳房超音波與乳房X光檢查。而有乳癌家族史高危險群之婦女,更應提早開始進行健康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洗腎者有憂鬱症狀 增1.45倍死亡率

洗腎者有憂鬱症狀 增1.45倍死亡率#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台灣號稱洗腎王國,目前洗腎患者約7萬5千多人,研究顯示,其中每3位就有1人有憂鬱症狀,不僅提高1.59倍慢性腎臟病患者初次住院的風險,更使死亡風險提高1.45倍。醫師指出,逾8成透析患者會出現睡眠障礙,如何減壓及調適,對患者來說是很重要的課題。加入合唱團 緩解憂鬱症狀為使腎友能夠適時紓壓,中華民國腹膜透析腎友協會成立腎利知音合唱團,希望藉由歌聲傳遞信心,讓一些自我設限陷入低潮的腎友,能重新走出來,並透過演出,讓其他腎友及其親友乃至社會大眾知道腎友透過良好治療,仍可擁有豐富及樂活的人生。合唱團員的腎友陳阿姨表示,自己在懷孕時,因妊娠毒血症導致腎功能逐漸衰退必須洗腎,由於外界對洗腎患者的眼光和誤解,讓她一直隱瞞病情,就像是個祕密壓在心裡三十多年,也常躲起來痛哭。直到加入了腎利知音合唱團,讓她勇敢站出來,告訴大家,洗腎也可以過得很好!8成5透析者 同時有睡眠障礙中華民國腹膜透析腎友協會理事長王濋諭也分享自身經驗,當初被送進急診室緊急插管洗腎,住院的前兩週沒有闔過眼,即便是安眠藥加量仍無法入睡,擔心睡著了就醒不過來。之後經過幾年的居家透析治療,身體狀況穩定了,卻時常感到胸悶、呼吸不順,到耳鼻喉科檢查,醫師拿了兩塊捲起的紗布塞在鼻孔十分鐘,症狀竟都消除了,才知道原來都是心理因素造成的。台大醫院腎臟內科醫師姜至剛指出,長期接受洗腎且患有憂鬱症者,死亡率相較未患憂鬱症患者提高1.45倍,且85.8%的透析患者都睡不好。因此腎友如何透過減壓及生活調適讓身心同時健康是很重要的課題,也因此透過病友團體的活動,讓腎友幫助及帶領腎友,在臨床上已經看到明顯成效。

研究:憂鬱症銀髮族 骨鬆風險高2倍

研究:憂鬱症銀髮族 骨鬆風險高2倍#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憂鬱症竟與骨質流失有關!63歲的林女士平時家事煩心,又因為糖尿病導致的失明及行動不變,開始不講話、不想與人互動、睡不好、動不動哭泣、更出現厭世念頭等,經醫師診斷有憂鬱症;後某天失足跌倒劇痛,髖部骨折,測骨密度才發現有嚴重骨質疏鬆,需要立即治療。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常務監事黃兆山醫師指出,憂鬱症與骨流失高度相關,研究發現,有憂鬱症狀的女性骨鬆機率較一般女性高出1.42倍,鬱卒銀髮族比起一般老人,骨鬆風險更高2.32倍;甚至因為高壓工作出現憂鬱症狀的男性,比起正常員工的骨密度亦較低,由於內分泌的相互影響,維生素D3的缺乏不僅增加憂鬱情緒且同時減緩骨吸收。憂鬱程度增加 骨鬆風險更高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發起「骨質疏鬆症防治與高危險群健康促進研究計畫」,台大醫院骨科部楊榮森醫師說明,近30年中亞洲的骨鬆性髖部骨折增高2~3倍,預估2050年亞洲的髖部骨折病患數將佔全球一半以上。台灣地區憂鬱症盛行率約7.3%,更平均每3位老人家就有1位有憂鬱症狀,隨著憂鬱程度的增加,骨鬆及骨折的風險也將提高,根據鹿港基督教醫院針對精神科患者檢測骨密度,發現有58%的病人低於正常骨量(T值<-1)。另外針對高壓工作下男性的調查發現,出現憂鬱症狀者平均骨密度較正常員工低;且若服用抗憂鬱藥物,整體的髖部骨密度比起未服藥的男性也會較差,黃兆山解釋,主要是因為內分泌的相互影響,其中維生素D3的缺乏同時延緩骨形成與增加憂鬱情緒,另外憂鬱症引起的腎上腺皮質激素、皮質醇增多症等分泌過多,會減少促進骨骼組織形成的激素,進而降低骨質再吸收,造成骨鬆。肌少症、糖尿病都與骨鬆相關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吳至行提醒,骨鬆不只與憂鬱症相互影響,肌少症、衰弱症、糖尿病等都是其共病,影響生活品質甚鉅。學會長期致力提升大眾對骨鬆危害的瞭解,以喚起國人的重視,除了延續與本計畫合作外,也將持續推動相關教育課程、衛教活動以及四十歲以上中老年人的十年骨鬆性骨折風險篩檢(FRAX),降低國內骨鬆、骨折死亡率。

獨居長者過量使用安眠藥 恐增失智、憂鬱風險

獨居長者過量使用安眠藥 恐增失智、憂鬱風險#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許多行動功能障礙、生活自理能力缺損的身心障礙者或獨居老人,需要仰賴居家照顧服務員幫忙生活起居的打理,而此類病人,因為疾病、年紀等因素,使用安眠鎮靜藥品機率高,而不正確使用的風險也較高。靠觸摸辨識 易造成錯誤服藥有鑑於此,彰基反毒教育資源中心與切膚之愛基金會合作,培訓居家照顧服務員正確使用安眠藥觀念,居家照顧服務員化身為偵測社區民眾潛在藥物濫用的哨兵,藥師可藉由第一線居服員的個案轉介及共同家訪,將藥事照顧從醫院延伸至居家。藥師與居服員合作,進行居家服務過程中,發覺不少個案具有鎮靜安眠藥物之用藥相關問題,如發現獨居個案因年紀大、視力不佳,服藥時無法準確取用藥品,都是靠觸摸來辨識,導致無意間服藥錯誤;藉由提供藥盒並協助個案整理用藥,使個案能夠自行取用正確藥物,以提升用藥安全。不同醫院就醫 導致過度用藥切膚之愛基金會居服督導員廖坤瑚表示,有時進行居家服務時,發現個案有精神不濟的狀況,詢問之下才發現,個案會到不同醫院就醫,同時拿很多藥,造成用藥過度或是重複用藥的問題;此外,也發現部分患者,藥品未依正確時間服用、習慣性囤積過期藥物、取用家人藥品服用,或因症狀未改善而自行調整用藥等不正確的用藥觀念及行為。幸照服員能敏銳的察覺個案狀況,及早發現安全風險,當發現個案有用藥問題,也能夠與藥師連繫,請藥師藉入,進行一對一的藥物諮詢,讓個案有正確的用藥觀念及習慣。16%中老年人 過量使用安眠藥此外,根據研究指出,逾16%四、五十歲以上人口,有過量使用鎮靜安眠藥的現象,鹿東醫院歐陽文貞醫師表示,在台灣鎮靜安眠藥取得容易,長期使用除有上癮之虞,也容易造成失智、中風、心血管問題,更可能增加憂鬱症風險,因此呼籲民眾,有問題應先求助專業醫師或藥師,以預防上述問題找上門。

C肝盛行擔心癌症危機?5指標估算風險

C肝盛行擔心癌症危機?5指標估算風險#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台灣早期是B肝帶原流行區,也是全球少數C型肝炎盛行率超過3%的國家,肝癌風險不言而喻;然而醫療科學進步,肝癌風險已經可以預測!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建仁帶領研究團隊,最新研發「肝癌風險預測模式」,利用5大指標來預測肝癌風險。肝癌風險預測 準確率達7成此預測模式乃來自研究團隊對全台1095名慢性C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長達15年的長期追蹤,找出危險因子以及風險比重,以此建立肝癌風險預測模式。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PLOS ONE》,受到全球醫學界重視。團隊成員、陽明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李美璇博士指出,此風險預測模式可藉由年紀、肝功能指數、C肝病毒量、病毒基因型、與肝纖維化程度等五項指標,作為肝癌風險預測因子。計算帶有上述風險因子的分數進行加總為0~22分,可準確地推估未來5年、10年與15年內罹患肝癌的風險,準確度高達7成。此長期追蹤分析發現,年齡越大、肝功能指數高、C肝病毒濃度越高、病毒為第一基因型,或已經有肝硬化的患者,未來罹患肝癌的風險越高。舉例來說,一名56歲的男性肝功能ALT指數80、肝纖維化指標(AAR)比值大於2,有肝硬化,血液檢測得到病毒,且感染的是較難治療的第1型C肝病毒,風險分數會達到21分,預估未來10年肝癌機率超過5成,未來15年則達8成。台灣流行1b型 罹癌風險較其他亞型高李美璇解釋,C型肝炎病毒常見有6種基因型、至少50種以上的基因亞型,主要在是流行病學地理區域分布,以及治療的反應上有所不同。第1型是日本、台灣、中國、韓國最常見基因型。特別是1b則是台灣最主要的C肝病毒亞型,一旦感染不但難治,且惡化速度快,罹患肝癌的風險更是感染其他亞型患者的1.85倍,也就是說罹患肝癌的風險增加8成5。由於C型肝炎病毒感染可以造成肝硬化、肝衰竭、以及肝癌,甚至腦中風、腎臟病等肝外病變風險也增加。李美璇呼籲病患,及早治療,透過有效清除體內C型肝炎病毒,減低肝臟發炎以及肝臟纖維化的進展,進而減少肝硬化、肝衰竭、肝癌的發生率及整體死亡率。

嗜安眠藥成癮 百萬銀髮族增跌倒、骨折風險

嗜安眠藥成癮 百萬銀髮族增跌倒、骨折風險#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失眠好痛苦!許多人都曾經有過失眠的經驗,一旦睡眠不足,容易影響情緒及生活,還會使做事情效率降低,許多人為了改善失眠問題,選擇自行購買鎮靜安眠藥,然而,若長期使用沒有經過醫師處方的藥物,當心藥物成癮,無法自拔,且容易造成跌倒、骨折的風險。自行買藥、調劑量 起床跌倒風險高73歲的陳奶奶,近一個多月覺得難入睡,半夜常常起來上廁所,早上也特別早醒,若利用白天補眠,晚上就更不用睡了,聽鄰居介紹藥局有賣安眠藥,就去買了幾顆,睡前吃一粒沒有馬上睡著,就又吞了第二粒,導致清晨起床時手腳無力,一下床就摔個四腳朝天,造成髖骨骨折。依據衛生福利部食藥署104年委託研究結果推估,我國269萬65歲以上高齡族群人口中,約有109萬人曾因失眠問題服用鎮靜安眠藥,而非經醫師處方、自行購買與自已加量等不適當用藥,以及服用鎮靜安眠藥(BZDs、Z-drugs)後副作用影響,有較高的跌倒及骨折風險。高齡族群使用安眠藥問題最嚴重另根據我國健保統計資料顯示,102年高齡族群使用鎮靜安眠藥的盛行率為25至44歲年齡族群的3倍,45至64歲年齡族群的1.5倍,再再顯示我國高齡族群使用鎮靜安眠藥物問題嚴重。長庚紀念醫院精神科張家銘醫師表示,臨床上苯二氮平類鎮靜安眠藥(簡稱BZD)及Z-drug,常用於安眠、鎮靜及抗焦慮等症狀,副作用包含頭暈、頭痛、嗜睡及反應力下降等,長期使用會產生藥物依賴及成癮之情形。以高齡族群而言,可能引起跌倒或產生骨折等意外,醫師於開立處方箋時要謹慎,民眾服用藥物時更要小心。食藥署呼籲,失眠問題與生活息息相關,原因複雜,若有焦慮或睡眠障礙等問題需服用鎮靜安眠藥,應循專業醫師診治,並依醫囑服用,切勿自行購買藥品,以及增加或減少用藥劑量,且服用藥品後應做適當的休息,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風險。

調查:老年人睡午覺 失智症風險增1.3倍

調查:老年人睡午覺 失智症風險增1.3倍#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有午睡習慣者,恐更容易罹患失智症!台灣失智症協會進行調查,隨機抽樣65歲以上老人進行家戶訪視,共完成1萬多份調查,結果發現,喪偶、有午休習慣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提高,而有規律運動、足夠夜間睡眠、規律社會互動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則是下降的。台灣失智症協會王培寧理事鼓勵民眾,多採取規律運動、足夠夜間睡眠、規律社會互動的生活型態,以降低失智之風險。恩主公醫院神經內科孫瑜醫師表示,在控制各變項後,發現喪偶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是沒有喪偶者的1.42倍,有午休習慣者是沒午休者的1.33倍;而有規律運動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下降8成、有足夠夜間睡眠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下降近5成、規律社會互動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下降5成。她強調,每週運動1次,每次30分鐘即可降低失智症風險,但是仍鼓勵一週至少運動三次或以上。白天睡覺社交少 腦部活動降是主因台灣失智症協會王培寧理事表示,針對午睡與失智症並非因果關係,而是此2者有相關性。睡眠問題是失智症患者常見之症狀,也有可能是失智之後午睡機會增加,而不能說是午睡過多而導致失智。孫瑜醫師也表示,午睡多,可能反映晚上的睡眠品質差,而必須利用白天彌補,然而,白天精神不佳,就會致使社交下降、腦部活動減少,失智症風險跟著增加;她建議,老年人晚上睡眠應達6~7小時,盡量在白天活動、參與社交,盡量少叫老人家去睡午覺,非不得已,也以午睡1個小時為限。失智人口快速增加 全台近25萬人根據內政部人口資料與台灣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的結果,推估台灣目前失智症總人口數為24.4萬人。王培寧理事表示,失智人口快速增加,當前首要任務是建立民眾的正確認知,從年輕就開始降低失智症風險,透過多動腦、多運動、多社會互動、採地中海式飲食,加上足夠的睡眠,另外注意三高控制、憂鬱治療、避免抽煙及頭部外傷,即能降低失智症風險。

吸菸不只罹肺癌 恐增7倍心血管風險

吸菸不只罹肺癌 恐增7倍心血管風險#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大部分民眾都知道抽菸容易罹患肺癌,卻不知道吸菸也會造成心肌梗塞和中風,根據國健署資料顯示,因吸菸導致急性心肌梗塞及中風機率,較未吸菸者高出許多;飾演賽德克巴萊頭目角色的林慶台先生,在拍片訓練跑步期間曾引發心肌梗塞,讓林慶台先生的體重驟降20公斤,心臟也多了兩根支架,讓他深深體會到抽菸的危害,決心戒菸。父母、家人 陪受二手菸荼毒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頭號殺手,每年都造成全球約1710萬人死亡,估計到2030年全球死亡人數,將攀升至每年2300萬人。在我國的十大死因也僅次於惡性腫瘤,民國103年奪走19400條寶貴的性命,平均每27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已經嚴重影響國人健康。美國疾病管制局的菸害報告顯示,吸菸者比非吸菸者高出2~7倍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另研究證實二手菸暴露,會增加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及罹病死亡之風險,也就是吸菸者的配偶、父母及家人,暴露於二手菸環境中,也會大大提升死於中風與心臟病的機會。心肌梗塞後 近4成民眾仍未戒菸根據國健署調查資料顯示,發現生病後,肺癌男性僅剩7.7%繼續抽菸,但急性心肌梗塞男性則仍有高達35.6%還持續抽菸,原因為一般人大都知道吸菸會罹患肺癌,但對於吸菸會導致自己與家人罹患心肌梗塞與中風,則相對陌生,也不知道戒菸對於減少復發非常重要,以致於罹病後仍持續吸菸。國健署101年推出的二代戒菸服務,目前已有超過3千家合約醫療院所,由專業戒菸醫師或藥師交付戒菸藥物,吸菸者只需負擔20%藥品費用;此外,也可撥打免費戒菸專線(0800-636363),由具備心理輔導、諮商、社會工作等專業人員協助戒菸。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