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頭出現分泌物是常見的乳房症狀,要怎麼判斷是否為乳癌呢?台灣乳癌權威、台北醫學大學外科教授杜世興於《乳癌路上不孤單》一書中,以「診療室的生命故事」為題,娓娓道出乳癌病患在確診與治療歷程中所經歷的真實心聲,也涵蓋了許多與乳癌診療相關的重要知識與進展,並導入乳房疾病的正確治療觀念,免於面對乳房疾病徬徨無助的窘境。以下為原書摘文:
乳頭出現分泌物是常見的乳房症狀,要怎麼判斷是否為乳癌呢?台灣乳癌權威、台北醫學大學外科教授杜世興於《乳癌路上不孤單》一書中,以「診療室的生命故事」為題,娓娓道出乳癌病患在確診與治療歷程中所經歷的真實心聲,也涵蓋了許多與乳癌診療相關的重要知識與進展,並導入乳房疾病的正確治療觀念,免於面對乳房疾病徬徨無助的窘境。以下為原書摘文:
根據國健署資料,「乳癌」為我國婦女發生率最高的癌症,發生高峰約在45至69歲之間,每年有上萬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超過2千人失去性命。醫師建議平時應保持規律運動、減少高脂飲食、飲酒及養成自我檢查的習慣,40至74歲女性可善用政府提供2年1次公費乳房X光攝影檢查,守護自身健康。
根據國健署統計,乳癌多年來持續高居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首位,2022年即有超過17,000名女性被診斷。台灣女性高達8成屬於高密度乳房,使乳癌早期偵測更具挑戰。專家提醒,乳房影像學沒有「哪一項最好」,而是依年齡、乳腺特性搭配,才能找出最合適的檢查組合,提升早期偵測機率。
日前,30歲許小姐摸到左側乳房有明顯腫塊,且短期內快速變大,雖然沒有疼痛,但卻造成心理壓力,遂至台北慈濟醫院就診。後續,經乳房超音波與粗針切片檢查發現,乳房有約3公分大的葉狀瘤及2顆小腫瘤,經充分討論後,醫師執行內視鏡輔助微創乳房全切除手術合併重建,病理結果確認3顆腫瘤皆為「乳房良性葉狀瘤」,所幸手術順利,後續追蹤未見復發。
57歲陳小姐,生活規律健康,卻在今年健檢的乳房攝影,發現雙側乳房微鈣化,轉診基隆長庚醫院做切片病理化驗,證實罹患乳腺管原位癌。由於病人希望治療的傷口小,且後續不要再接受輔助的放射線治療,醫療團隊運用達文西手術進行乳房全切除,並完成立即性乳房重建,術後病人恢復良好,也以正面樂觀的心態面對未來人生。
藝人朱俐靜、朱芯儀等相繼罹患乳癌,引起高度關注,其實乳癌不只發生率高,也有年輕化趨勢。乳房X光攝影檢查能提早發現異常且更快找出病兆,但不少女性因恐懼疼痛感而迴避。目前醫療院所檢查環境已有相當進步,透過提早發現才是預防癌症的最佳方法。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東森前主播簡立在臉書自爆罹患乳癌二期,她兩年前發現生病後,開始低調化療,去年底因化療導致掉髮,都戴假髮示人,期間工作沒有間斷過,因化療結束後需持繼服藥,她直到近日才將人工血管拿掉。簡立回憶,過去當夜間主播8年生活作息不正常,長期失眠、三餐不定時,加上沒時間運動,導致身體出狀況。醫師指出,國內乳癌發生率持續增加,如要診斷乳癌,在家自我觸診實在難準確判斷,呼籲民眾定期接受篩檢,早期發現接受治療,存活率可達9成。早期乳癌經治療存活率達9成根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報告,乳癌為我國婦女癌症發生率第一位,發生高峰約在45至49歲間,以平均結婚年齡32歲,約莫是小孩國小高年級至大學期間。依據衛福部死因統計及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每年有逾萬名婦女罹患乳癌,逾2千名婦女死於乳癌。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教授表示,乳癌篩檢發現的個案,8成5以上屬於早期乳癌(0-2期)。乳房攝影檢查可降低4成死亡率及3成晚期乳癌發生,是最有效的篩檢工具,篩檢是針對沒症狀者做檢查,有助於早期發現異常鈣化點和摸不到的乳癌,在沒有任何症狀或擴散前找到病灶,此時及早接受治療五年存活率可達9成以上。然而許多女性對乳房篩檢存有迷思,賴基銘教授提出以下說明:迷思1:我都有在家自我檢查說明:自我觸診檢查無法發現早期病灶,更無助於降低乳癌死亡率。迷思2:我有照過胸部X光了說明:胸部X光不是用來檢測乳房的!胸部X光能檢查到的是肺臟、肋骨鎖骨等處,而不是最表層的乳房。迷思3:我沒有家族史不用擔心說明:有乳癌家族史的乳癌患者僅佔所有乳癌病患10~20%。太晚生育、高油脂飲食、肥胖者、抽菸酗酒、有熬夜習慣、壓力大的人,乳癌風險都會增高。為獲清晰影像減少輻射需夾緊乳房怕痛也是許多婦女抗拒做乳房攝影篩檢的原因,在乳房攝影檢查過程中,為了獲得清晰的影像,並減少輻射劑量,必須將乳房夾緊,以減少乳房組織重疊,才能清楚顯現病灶。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是可以避免的,尤其是大腸癌、乳癌及子宮頸癌,國內大規模篩檢資料證實,透過定期篩檢就能降低這三種癌症的死亡率分別接近4成到7成;不過,台北市衛生局表示,台北市民接受這三種癌症的篩檢涵蓋率最高僅5成,顯示大部分符合篩檢資格民眾未受檢。乳癌、大腸癌定期篩檢 死亡率約降4成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有3到5成癌症發生是可避免的。在台灣,國健署統計分析也顯示,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可降低約70%子宮頸癌死亡率;每2年一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41%乳癌死亡率;每2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亦可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台北市中山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林柳吟指出,經統計,台北市子宮頸癌篩檢2017年至2019年,篩檢涵蓋率為54.38%;45到69歲市民的乳癌篩檢涵蓋率2018年至2019年為47.68%;50到70歲市民的大腸癌篩檢涵蓋率2018年至2019年為41.29%,仍有大部分適篩民眾未受檢。早期乳癌預後佳 5年存活率達9成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醫務長吳岱穎強調,依據國健署資料顯示,早期乳癌(第0到2期)預後很好,5年存活率高達9成,其中定期篩檢便是最重要的防治策略。很多女性朋友不願意做乳房攝影檢查,吳岱穎觀察,多數是因為怕痛,但現在多數的乳房攝影檢查儀器都是改良式,已經大幅改善疼痛感,因每個人對於疼痛的耐受性不一,感受也會不同。此外,每3年至少應接受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可降低7成子宮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吳岱穎表示,早期(0到1期)發現大腸癌5年存活率逾9成,第4期發現大腸癌5年存活率僅1成,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非常重要。而子宮頸癌、乳癌及大腸癌篩檢是可經由篩檢,早期發現即時治療的癌症,也可以透過健康的生活型態來預防其發生。北市民7月底前篩檢 享好禮林柳吟提醒,目前政府針對年滿30歲婦女提供每年一次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45到69歲婦女提供2年一次的免費乳房攝影篩檢;如二等親間有罹患乳癌的病史,40到44歲也可以免費篩檢。另外50到70歲提供免費的大腸癌篩檢,民眾千萬不要錯過。台北市中山區健康服務中心6月29日至7月31日期間,為鼓勵台北市民踴躍參加篩檢,推出「乳房篩檢 來篩送金」、「子宮頸抹片 來抹送米」、「大腸癌篩檢 護腸百元送給您」等癌症篩檢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