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攝影

定期乳房檢查 為健康設防線

定期乳房檢查 為健康設防線#乳房攝影

一篇刊登在今年六月「放射學」(Radiology)線上版期刊的瑞典研究報告指出,該團隊從長達二十九年的研究結果顯示,定期接受乳房攝影檢查能及早發現病變,降低三成的乳癌致死率。這個研究結果讓許多支持乳房攝影的專家們更呼籲婦女應定期接受乳房攝影篩檢,若有家族病史者,則更應提早接受檢查。本期「健康新知」特別採訪康聯預防醫學吳昭瑩醫師,分享乳房攝影檢查對婦女健康的重要性。吳昭瑩醫師為國內放射診斷醫學影像專家,同時參與國健局乳癌篩檢研究暨服務規劃及乳房攝影品質提升計畫,並經常受邀給予乳房攝影影像教育訓練。乳房X光攝影偵測細微鈣化最敏感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乳癌已經超過子宮頸癌為最高病變,相較於歐美國家,台灣乳癌好發年齡比歐美國家早,約在45~54歲之間。由於許多婦女礙於觀念問題而不好意思就醫,因此延誤病情,有鑑於此,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也不斷透過宣導,並藉由補助計畫,鼓勵45歲以上、或40歲以上有乳癌家族病史的婦女每兩年一次進行乳房影像檢查,希望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預防效果。吳昭瑩醫師表示,每位婦女應定期自我檢查乳房,這雖然是最簡便的方法,但實際實行的婦女卻只有三分之一。由於很多小於1公分的乳癌常常容易被忽略,因此有必要透過乳房X光攝影或超音波來進行影像診斷。乳房X光攝影在歐美國家是廣為使用的乳癌篩檢工具之一,它對於偵測細微鈣化最敏感。根據統計,有20%的乳癌僅以細小鈣化來表現,而在零期癌中更佔50%以上,且幾乎無法用手觸摸得到。因此,透過乳房X光攝影篩檢,可早期偵測出觸摸不到的早期乳癌或可疑鈣化點。吳醫師進一步解釋,乳房攝影是使用低劑量的X光攝影,約為0.7毫西弗;過程中必須使用儀器壓緊乳房,才能照相,除了特殊情況外,每一側乳房各取得兩種不同方向之影像,亦即頭尾和內外側斜像。內外側斜像幾乎包括所有的乳房組織,連胸大肌和腋窩都在內,所以被視為最重要的影像,而頭尾像是用來彌補前者不足、並確定病灶之位置。除此之外,檢查過程中為求高品質之影像來增加判斷之準確度,必須倚賴正確擺放技術和影像品質控管,才能得到適合判讀之影像,因此對於施行檢查的放射師與機器之要求標準較高,需要定期做評核及檢視。至於何時做乳房X光攝影是最適宜的?吳昭瑩醫師建議,女性在月經週期的第5~13天較適合進行乳房攝影。因為女性荷爾蒙的刺激會影響乳房的緻密度,降低診斷準確性。同時,乳房X光攝影必須壓緊乳房才能取得清晰之影像,而壓迫乳房攝影的過程會讓婦女感到不適,為減少疼痛與不適感,應儘量避開乳房腫漲期間做檢查。此外,若有可能懷孕的婦女,則應避免此項檢查,因為乳房攝影仍會有少量的輻射線曝露。依年齡選擇最適當的乳房檢查工具吳醫師進一步指出,乳房篩檢應依據年齡來選擇最適當的檢查工具。基本上,乳房攝影比較適合較年長的女性,30歲以下的女性,建議以超音波檢查為優先,因為此年齡層之乳癌發生率較低,而且乳腺發達,而接受X光攝影的輻射劑量較高,且較不具診斷價值,除非臨床觸診懷疑有惡性腫瘤時,才需要進一步接受乳房X光攝影。若為30歲以上,有乳癌家族病史者,則建議以乳房X光攝影為優先,再視情況予以超音波作為輔助掃描。最後,依多年來從事影像判讀及臨床經驗的心得分享,吳昭瑩醫師提醒每一位女性朋友,追求幸福人生應隨時注意警覺自己身體的變化,讓我們因為養成定期檢查的習慣多一份保障。此外,國民健康局目前提供40~44歲二等親內罹患乳癌、以及45~69歲婦女2年1次乳房攝影篩檢,讓女性朋友不再是被社會疏忽照顧的族群。【健康叮嚀】Q:國健局有什麼乳癌篩檢補助?A:凡45~69歲女性,或40~44歲有乳癌家族病史者,國健局補助每兩年一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Q:哪裡可以做補助的檢查?A:可上健保局網站(http://www.nhi.gov.tw/)查詢特約醫事機構。【活動訊息】台北市衛生局於7月起~8/31止,舉辦「2011愛波行動月」乳癌篩檢抽獎活動。凡設籍台北市45~69歲婦女、而且99年未接受乳房攝影檢查者,皆可參加。活動詳情請上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查詢:http://www.health.gov.tw/。

乳癌篩檢新利器 讓癌細胞無所遁形

乳癌篩檢新利器 讓癌細胞無所遁形#乳房攝影

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近期公佈的最新版「2008年癌症登記報告」,女性乳癌是發生率最高、近年成長速度最快的癌症。歐美國家研究證實,45歲以上婦女若定期接受乳房X光攝影篩檢,約可降低20~30%的乳癌死亡率。為提昇醫療服務品質,台東基督教醫院引進新型「全數位式」乳房攝影X光機,成為偵測、診斷乳癌的新利器。新型乳房X光檢查儀配備了高解析度數位偵測板和全數位影像攝影系統,增加乳癌偵測的靈敏度。更年期婦女由於少了荷爾蒙刺激,乳腺會退化,乳房的脂肪就會增多,這時就需要更多的工具做檢查,譬如交互使用超音波和乳房攝影。乳房中發現的鈣化有時因為長的位置或大小,不易摸到及發現,因此必須透過乳房攝影檢查來早期發現是否有癌症的病變。一般來說,乳房攝影可以看到零期乳癌,以及快要變成初期乳癌的鈣化點。目前乳癌的分期是依據腫瘤大小、腋下淋巴腺轉移與否、遠處是否轉移等因子來判別,零期乳癌即原位癌,為最早期乳癌,癌細胞仍在乳腺管基底層或乳小葉內。與傳統式的軟片乳房攝影X光機相比,東基引進的新型全數位式乳房攝影X光機具有以下優點:不需洗底片,降低洗片機化學藥品污染源;影像快速顯像於螢幕,約五秒影像就會顯示;少了傳統儀器需更換片匣和洗片的程序,大幅縮短病人檢查及等待時間;直接在電腦螢幕上判讀,資料儲存穩定性高;可同時顯示乳房的各部位,也可做不同明亮度的調整,增加診斷資訊;減少重照機率等。傳統式的軟片乳房攝影X光機,沖洗出來的片子上,乳房腺體組織的亮點與鈣化點較難區別,再者片子的品質還受到照像條件或洗片機因素的影響,導致外來的假影而可能影響診斷;而新型全數位式乳房攝影X光機,無片化檢查系統不但提高了影像的「對比解析度」及「空間解析度」,也可以做局部或全部的影像放大及調整,進一步針對懷疑病症做定位。另外,若有需要還可以進行乳房攝影細針定位檢查,利用乳房攝影所呈現的影像將乳房病灶定位出來, 接著由外科醫師將病灶組織切除,以利更進一步做病理檢查。延伸閱讀「乳房健康照過來Q&A」: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0261

教妳認識何謂「乳房攝影」與「乳癌篩檢」

教妳認識何謂「乳房攝影」與「乳癌篩檢」#乳房攝影

根據衛生署統計,乳癌是台灣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每年有將近七千位女性罹患乳癌,一千六百人因乳癌死亡。乳癌是可以有效治療的,早期發現乳癌就有治癒的可能。要如何早期發現乳癌呢?天主教聖功醫院放射科 蔡蕙怡主任說明,乳癌發生的初期多半沒有症狀,婦女每個月要做乳房自我檢查,按壓乳房看是否有硬塊或不正常分泌物,但當我們自己可以查覺得到異常時腫瘤常常已經大於2公分,是癌症第二期以上了。在歐美國家有幾個數十年的大型研究證實沒有症狀的婦女定期接受乳房攝影篩檢可以早期發現乳癌,降低乳癌造成的死亡率。因此國民健康局自民國91年開始分階段實施50~69歲婦女每2年1次免費乳房X光攝影篩檢,多年來篩檢出的乳癌個案中一半以上屬於治癒率很高的第零期和第一期。鑑於45~49歲女性乳癌發生率最高,國民健康局自98年11月起擴大篩檢範圍至45~69歲婦女。關於乳房攝影大家有許多疑問:檢查會不會痛婦女 X光對身體有沒有傷害? 這適合每一位女性嗎?它可以百分之百診斷乳癌嗎?蔡蕙怡解釋,在乳房攝影的過程中必須用兩片壓迫板將乳房夾起做適度的壓迫,目的是讓乳腺組織均勻的分散,影像才會清晰,小小的乳癌病灶才不會被正常的乳腺遮蔽。壓迫的過程受檢者會感覺疼痛,疼痛程度因人而異,但只要選擇在月經結束後的1-2週內受檢並且經過放射師的充分解釋和協助心理調適,疼痛的程度可以被絕大多數的人接受。忍受短暫的小小不適卻可以提高診斷的正確性並減少輻射劑量,這是值得的。一般人常擔心照X光傷害身體,其實乳房攝影的輻射劑量並不很高,一次篩檢性乳房攝影的有效輻射劑量約為0.7毫西弗,是腹部電腦斷層攝影的十二分之一。在確認做篩檢早期發現乳癌的好處遠大於放射線可能帶來的風險後,各國政府才開始推廣讓一定年齡的婦女定期接受檢查。蔡蕙怡表示,乳房攝影適合年齡較大的女性,因為隨著年紀增加乳房中的乳腺組織逐漸退化,腫瘤在X光片中會變得比較明顯易見。年紀輕或是某些乳腺組織較緻密的女性,乳房中的病灶容易被乳腺組織遮蔽,這個時候新發展的數位乳房攝影儀對於診斷會有幫助,但許多時候還是需要用超音波做輔助診斷。有許多乳房原位癌和早期乳癌(第零期和第一期乳癌)觸診摸不到,超音波也不容易找到,但在乳房攝影中卻會看到不正常的群聚鈣化點,這是乳房攝影可以早期診斷乳癌的重要原因。但乳房攝影中看到的鈣化點卻不全是癌症,根據其型態和分佈狀況有時醫師可以很輕易的分辨是良性鈣化還是惡性鈣化,但有些時候卻不容易區分。這時醫師會根據情況請受檢者回醫院加做其他相關檢查,或是讓受檢者接受短期(半年)的追蹤複檢。當收到乳房攝影的檢查報告時受檢者一定要根據報告上的建議做定期追蹤或是進一步檢查,使得篩檢乳癌的效果不打折扣。蔡蕙怡提醒民眾,一次的乳房攝影並不能百分之百偵測乳癌,但在乳房的疾病中它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診斷工具,也可以根據乳房攝影的結果安排其他相關配合的檢查提高診斷率。統計上已經確定針對特定年齡的婦女定期做乳房攝影篩檢可以早期發現乳癌並減少乳癌死亡率,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因此推動年滿45~69歲女性每兩年一次接受免費乳房攝影。在此特別提醒大家關心自己以及身邊女性家屬、朋友的健康,不要忽略了定期檢查的重要性。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