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食品

嬰兒6個月大加副食品?復健師破迷思

嬰兒6個月大加副食品?復健師破迷思#副食品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小D是早產寶寶,從矯正3個月開始就有一個專業的餵養與語言復健師。復健師從餵養原則、餵養姿勢到副食品營養等多方面把關,讓小D不僅吃得健康,而且用正確的方法吃副食品,才能鍛鍊口腔肌肉,不僅讓她成為快樂的「小吃貨」,也為她的語言發展打下基礎。透過與餵養復健師的交流,我發現有一些廣為流傳的副食品添加知識常常被媽媽們所誤解,甚至完全是錯誤的。迷思:寶寶到了6個月就需要添加副食品—不一定副食品添加的關鍵是看寶寶是否符合以下四個條件,而月齡限制6個月只是一個參考值,是大部分寶寶可以達到這些條件的時間。•寶寶具有良好的頭部控制能力,包括能夠穩定把頭保持在正中央或轉頭表示不吃•在大人的支撐下能夠坐穩•推舌反應逐漸消失•對大人的食物開始感興趣。很多有關副食品的文章沒把以上的主次關係說清楚,結果大家都只記住了「6個月」這個結論。以上的四個條件中有兩個是關於寶寶大動作發展的。而每個寶寶的大動作發展節奏有快有慢,所以6個月只是一個參考值,不能完全從月齡來判斷寶寶是不是該添加副食品。寶寶頭豎不穩 無法有額外精力咀嚼、吞嚥小D是過了矯正7個月才開始添加副食品的,因為她之前無法坐穩。美國的復健師有個理論叫「Everything comes from core」,即一切精細動作都需要大動作為前提,大動作最重要的就是核心肌肉力量(core)。而進食是最複雜的一種精細動作,如果寶寶的頭豎不穩,大人支撐著還坐不好,他就需要花很多精力去維持自己的頭部和背部平衡,因此無法有額外的精力專注在咀嚼和吞咽這件事上。那麼能不能讓寶寶躺著吃呢?這是絕對不允許的,這樣不但容易發生窒息,而且由於大部分食物都是滑進喉嚨的,寶寶的咀嚼和吞咽能力根本沒有得到鍛鍊。不過,副食品添加的時間最晚不能晚於8個月,否則寶寶就錯過鍛鍊口腔肌肉和開發味覺的關鍵期。6個月只是參考值 4至8個月都合理小D矯正都快7個月了,餵養復健師還遲遲不提副食品添加的事。後來她說了一句話:「如果寶寶身體沒準備好,強行餵副食品只會讓寶寶不愛吃飯。寶寶接下來一輩子都要吃飯,為什麼要著急這一兩個月呢?而且1歲以內寶寶的營養大部分來自奶,添加副食品是為了讓他們鍛鍊口腔肌肉和開發味覺。」什麼時候開始副食品添加,關鍵是看寶寶是否滿足以上四個條件,6個月只是參考值,4 ∼8個月都合理。(本文摘自/跟美國兒科醫師學育兒(0~2歲)/野人文化)

講座/添加副食品

講座/添加副食品#副食品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嬰兒非常嬌嫩脆弱,需要好好呵護,給予適當照顧,成長也要分階段改變,調整飲食。寶寶將要邁入副食品時期,但卻不知道應該怎麼準備食物,怎麼調配營養?雙和醫院將於12/1(五)舉辦小兒部衛教講座,邀請兒科衛教師李雯玲主講「添加副食品」,歡迎爸爸媽媽們及家中有小寶貝的民眾參與。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添加副食品時間:106年12月1日(五)15:00-15:3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二樓小兒科門診候診區和健兒門診外側洽詢:02-2249-0088

寶寶副食品加魚 DHA幫助大腦發育

寶寶副食品加魚 DHA幫助大腦發育#副食品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六個月左右,可開始練習吃白肉魚開始!在魚類蛋白質來源中,白肉魚是最不容易誘發過敏的食材。由於脂肪部分較少、容易消化吸收,所以適合作為消化器官尚未發展完善的嬰兒食用。一般來說,出生後六個月左右開始食用含有魚肉的副食品最為恰當。白肉魚清淡 適合做副食品白肉魚與紅肉魚的分類,取決於魚類肌肉中是否含有色素(肌紅蛋白;Myoglobin)。一般而言,白肉魚的脂肪部位較少、味道較清淡。加熱後,肉質鬆軟,處理容易,田此可作為副食品中的蛋白質類來源。舉例來說,像是鱈魚、鰈魚、比目魚、鯛魚、日本花鱸、日本叉牙魚、飛魚、鮭魚、鱒魚等都屬於白肉魚。鮭魚與鱒魚乍看之下像是紅肉魚,其實是因為含有名為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的色素,使得外表看起來像是紅肉魚,實際上在水產養殖學的分類裡,這兩種魚都分類為白肉魚。經常用於副食品的白肉魚有以下幾種:■鰈魚、比目魚脂肪較少,對寶寶來說比較容易食用,適合用來作為副食品。可於出生後六個月左右開始給予,屬於最適合作為初次接觸的白肉魚。■真鯛、鱈魚真鯛的脂質較少,容易食用,適合剛開始接觸副食品、六個月左右的寶寶開始食用。鱈魚同樣也適合作為副食品,但根據統計,鱈魚誘發過敏的可能性較高。雖然鱈魚容易引發過敏的原因不明,但如前所述,由於魚肉容易腐敗,這很可能就是容易造成過敏的原因。市販的鱈魚通常以冷凍居多,因為鱈魚非常容易腐敗,容易造成過敏的原因。給予寶寶鱈魚時必須逐步少量給予,並且同時觀察寶寶的生理狀況。經常可以在超市看到的銀鱈雖然名字當中也有「鱈」,卻是完全不同種類的白肉魚。銀鱈的脂肪含量非常高,容易造成消化系統的負擔,並不適合用於副食品。■鮭魚、劍旗魚鮭魚也是容易引發過敏的魚種。給予寶寶鮭魚時,請先確認寶寶已經習慣其他白肉魚、沒有異狀後再行給予。建議從寶寶個月左右再開始。當然,給予時還是要觀察寶寶生理狀況,少量地逐步給予。此外,鹹鮭魚的鹽分含量較高,不適用於副食品。可以選擇未經加工的生魚。劍旗魚加熱後肉質容易變得乾硬,且由於脂肪較多,建議在寶寶個月左右後給予,並將其弄散,以利食用。紅肉魚較乾硬 適合8個月大吃說到紅肉魚,較具代表性的有鰹魚、青魽、鮪魚等。紅肉魚的特徵為脂肪較多、味道較為濃郁,加熱後口感會變得乾硬。若想將紅肉魚用於副食品,可於出生後~8個月左右開始使用鮪魚的紅肉、海底雞或鮭魚罐頭。鮭魚雖然分類在白肉魚之列,但是和其他白肉魚比較起來,加熱後的口感較硬,因此在寶寶習慣肉質較為柔軟的鱈魚、鰈魚時,先讓寶寶食用肉質較硬的鮭魚做練習,之後寶寶也會比較容易接受紅肉魚的口感。在烹調處理方面,可以採用水煮或是以麥年(Meuniere,將魚沾麵粉下鍋油煎的法國式烹飪法)方式。也必須注意細小的魚刺,應去除魚刺後再與蔬菜等水份較多的食物搭配著一起食用,會更容易入口。青背魚營養豐富但易過敏 12個月大再食用青背魚有鯖魚、秋刀魚、沙丁魚等,是富含的魚類代表。雖然因為豐富的,非常推薦給予寶寶食用,但因為同屬容易引發過敏的食材,因此建議,最快也要等到出生後12個月左右才能開始用於副食品,並先觀察寶寶的狀態,再開始給予。剛開始時應先給予極少量,並且先試著使用脂肪較少的魚背肉,持續觀察寶寶的生理狀況。等寶寶習慣之後,再讓寶寶食用蒲燒秋刀魚或是沙丁魚漢堡等食品。青背魚的魚肉脂肪較多,也容易氧化。因此,務必選擇新鮮的魚肉。此外,脂肪會對消化系統造成負擔,如果脂肪含量過多時,應控制攝取量,確認寶寶排便狀態後,再繼續給予。給予寶寶魚肉時,請參考以下狀態作為給予標準:■5~6個月→加熱後,磨碎,以熱水稀釋■7~8個月→加熱後,仔細壓碎,以熱水稀釋■9~11個月→加熱後,大致壓碎■一歲~一歲半→加熱後,切成牙齒或牙齦也可以壓碎的一口大小(本文摘自/親子食養/世茂出版)

寶貝跟自己吃一樣?小心攝取過多鹽

寶貝跟自己吃一樣?小心攝取過多鹽#副食品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日本厚生勞省每5年會發表一次「日本人的飲食攝取標準」,根據二○一五年版本,每日的鹽分攝取標準為「0~5個月應低於0.3g,6~11個月應低於1.5g,1~2歲男孩應低於3.0g,女孩應低於3.5、3~5歲男孩應低於4.0g,女孩應低於4.5g」。寶寶味蕾數量多5倍 副食品不需額外加鹽副食品期,寶寶的攝取標準究竟是多少呢?各位能夠立刻想像得出來嗎?1.5g大約只有3分之1茶匙(小匙)。製作副食品時,原則上最好不使用鹽巴。成人的舌頭可能會因為感受不到鹹味而覺得太淡,但是寶寶的味蕾數量比成人多5倍,即使味道清淡,對寶寶而言已經足夠了。此外,為了讓寶寶品嘗食材原本的味道,幾乎不需要再額外添加鹽巴。出生後7個月左右,每一次的飲食中可以使用極少量,約0.1g左右的鹽巴。出生後9個月左右可以使用0.2g、一歲約為0.4g~0.6g左右。如果是由營養師設計的寶寶專用副食品食譜,當然可以安心製作,家長只要注意控制鹽分的添加即可。最需要留意的是從成人食物中分食的部分。將大人食物給寶寶吃 調味前先分裝筆者曾聽過有人直接把成人的食物拿給寶寶吃,覺得「這樣就不用特意做副食品了」。例如吃火鍋時,覺得火鍋裡面的豆腐或蔬菜好像是寶寶可以吃的食物,於是就從原本是給大人吃的火鍋內撈出來壓碎,直接餵給寶寶吃。這是絕對不可以的!一份什錦火鍋的湯汁中,大約含有5~6g的鹽分。如果分食給寶寶,一碗中就會有將近1g的鹽分。直接達到單日的鹽分攝取量。如果想要直接利用大人的飲食,改製成寶寶的飲食,可以在調味之前先將寶寶的部份分裝到其他鍋子裡。寶寶的部分不需要調味,或只要清淡調味即可。大人的部分再另外調味。現代成人往往會過度攝取鹽分。根據日本厚生勞省針對成人所發表的每日鹽分建議攝取量標準為:18歲以上的男性應低於8g、女性應低於7g。現今幾乎所有人的攝取量都會大幅超過這些數值吧。甚至外食時,也經常會遇到連成人都覺得「好鹹」的飲食。如果將成人的餐點直接給予寶寶食用,鹽分絕對會超標。請特別注意!此外,成人也可以跟寶寶一起減鹽,全家人一起變健康!(本文摘自/親子食養/世茂出版)

助寶寶口腔發展 副食品何時該上場?

助寶寶口腔發展 副食品何時該上場?#副食品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寶寶在吃副食品前,不論是瓶餵還是親餵,奶都是由口腔的後方直接注入,誘發吞嚥反射。一旦寶寶開始吃副食品,想要能順利進食,首先要能接受固體食物由口腔前方進入,接著舌頭將食團送到口腔後方。過程中,舌頭會保護氣管不讓食物進入,讓食團順利進到食道。如果是泥狀食物,本身就是食團,不需要特別處理;若是固體食物,則是大工程,首先要先咀嚼成小塊,接著混合唾液形成食團,送到口腔後方嚥下。剛學吃副食品時要幫寶寶切小塊一點寶寶早期的咀嚼動作只有「上」與「下」兩種而已,僅能處理軟的小塊食物,不足以處理硬的、或帶有纖維的食物,例如肉條。大塊食物送入寶寶口中時,為了咀嚼成小塊,寶寶會含比較久,利用唾液讓食物軟化,且舌頭必須將食物帶到牙齦邊緣,這時舌頭就無能力避免食物進入氣管通道;再加上剛學吃副食品的寶寶們,還分不清多大的食物才能吞入,寶寶的呼吸道又只有他們的小指甲這麼寬,因此容易產生嗆到而窒息的危險。6個月起可開始給予泥狀食物寶寶的門牙大約在6至8個月、後面的臼齒大約都在1歲之後冒出,而咀嚼動作由本來的上下進階到斜向旋轉,大約也要在12個月大時才發展。配合寶寶的口腔發展,6個月起給予泥狀食物,讓寶寶練習舌頭後送動作;8個月大時則可以給寶寶嘗試質地較柔軟的食物,加強咀嚼能力。而較有口感、富含纖維的食物,因為需要更靈活的舌頭控制,則建議1歲後再給予。副食品會增加口腔的感覺與動作 (本文摘自/教養的秘密/時報出版) 

寶寶發燒腹瀉 副食料理有妙招!

寶寶發燒腹瀉 副食料理有妙招!#副食品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寶寶不舒服已經爆哭了好幾個小時,甚麼也吃不下,身體不舒服導致疲倦無力,除了流失水分外,新手爸媽除了安撫寶寶、哄餵牛奶,還能有哪些對應妙招?針對腹瀉、發燒、便秘等常見症狀,爸媽可以依照以下方法準備副食,或許能讓寶寶症狀和緩一點:‧ 腹瀉寶寶拉肚子時,身體會流失大量水分,有可能出現脫水症狀。應經常讓寶寶喝麥茶或熱開水,補充足夠的水分。韭菜稀粥材料/泡水米30克、韭菜10克、水250毫升。1) 將米放在水中浸泡30分鐘以上,泡軟後,用篩網濾掉水分。2) 韭菜切除粗莖,只留取葉子部分,放在流動的水下沖洗乾淨。3) 將處理過的韭菜切成3公釐大小。4) 把米、韭菜、建議水量倒入鍋中,用杓子邊攪邊煮5?6分鐘,煮到米粒漲大,即完成。梅子茶材料/梅子醬1大匙、水250毫升。1) 將建議水量倒入鍋裡煮沸。2) 等水滾後熄火,放入梅子醬攪拌均勻,即完成。‧ 便祕若食物或水分攝取較少,寶寶很容易發生便祕。使用纖維質含量高的蘋果、地瓜或高麗菜烹煮成副食品,不僅能補充寶寶所需的水分,還能促進腸胃蠕動。蘋果高麗菜汁材料/蘋果50克、高麗菜50克。1) 蘋果放在流動的水下清洗乾淨後,去皮去籽。2) 挖掉高麗菜粗硬的菜芯。3) 將備好的蘋果和高麗菜倒入調理機中均勻打碎。4) 將打碎的蔬果泥倒在篩網中,用杓子按壓篩網,濾掉雜質,只留下汁液,即完成。地瓜濃湯材料/地瓜50克、配方奶粉20克、溫水200毫升。1) 地瓜去皮洗淨,放進預熱好的蒸鍋裡蒸約10分鐘。2) 將配方奶粉放進200毫升的溫水中攪散。3) 將地瓜放進泡好的牛奶裡,邊攪邊煮3~4分鐘,即完成。‧ 發燒寶寶發燒時,可利用溫濕毛巾不時擦拭寶寶的身體,並餵食麥茶或果汁,補充足夠的水分和糖分。大麥稀粥材料/泡水大麥仁30克、青花菜15克、水250毫升。1) 將大麥仁放在水中浸泡4小時以上,充分泡軟,再用篩網濾掉水分。2) 青花菜切成小朵,在流動的水下清洗後,放進滾水裡汆燙1分鐘。3) 取出汆燙好的青花菜,只留取菜花部分,切成3公釐大小。4) 把大麥仁、青花菜、建議水量倒入鍋中,用杓子邊攪邊煮5~6分鐘,煮到米粒漲大,即完成。陳皮茶材料/乾橘皮5克、水400毫升。1) 將乾橘皮用水洗淨。2) 將建議水量和乾橘皮倒入鍋裡熬煮。3) 等水滾後轉中火,熬煮至水量剩下一半,即完成。梨子汁材料/梨子1顆。1) 梨子放在流動的水下清洗後,去皮去籽,用磨泥板磨碎。2) 將磨好的梨子泥倒在篩網中,用杓子按壓篩網,濾掉雜質。3) 將梨子汁倒入鍋裡熬煮;煮沸後,熄火放涼,即完成。(本文摘自/原來副食品這麼好做!/大好書屋出版)

抗敏大作戰 媽媽寶寶怎麼吃?

抗敏大作戰 媽媽寶寶怎麼吃?#副食品

(撰文/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 (諮詢/台東馬偕醫院營養課課長陳麗如營養師、新竹馬偕醫院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雷偉德)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防過敏,媽媽寶寶怎麼吃?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季節一改變,寶寶噴嚏打不停,某些新手媽媽會懷疑是不是因為孕期不忌口,導致寶寶生來就有過敏體質;也有些媽媽為了全面圍堵生出過敏兒的可能,只要是高過敏原食物如大豆、魚貝、花生一概不吃。然而研究指出,少吃不一定能預防過敏,提早介入高過敏原,反而能夠提高耐受性,降低過敏機率! 將副食品提早2個月加入可降過敏機率 從前的副食品都是在寶寶出生後半年慢慢加入,新竹馬偕醫院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雷偉德表示,當寶寶開始吃副食品時,吃的食物型態由流質轉為半流質,可以多方嘗試食物類別,讓他們習慣接受新味道、新口感。另外,將副食品提早2個月,在寶寶出生4-6個月時就慢慢添加含高過敏原的副食如花生、蛋白,可降低未來發生過敏的機率。 副食品3階段這樣吃 台東馬偕醫院營養師陳麗如表示,一般來說,由母體提供營養對於寶寶來說最簡單也最豐富,一般醫師及營養師都會建議親餵,不過泌乳量少的媽媽也不要擔心,寶寶4-6個月時就可以開始利用副食品的組合提供均衡營養,順便也可以觀察寶寶對於食物的耐受性。至於副食品介入的最佳時機,陳麗如營養師表示約可分為3階段:   (利用副食組合提供全方面營養。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1)  4-6個月/ 東方人對於米食比較不會過敏,因此嬰幼兒飲食的添加可由醣類下手,但不建議添加蔗糖及過多的鹽,一歲前避免給蜂蜜,4-6個月時,可以先利用稀釋的米湯慢慢餵食,逐步加入菜汁及果汁,多方嘗試,也可以藉此拓展新生兒味覺,降低對於新口味的「恐新」症狀。 2)  7個月/ 經過2-3個月的副食測試,現在可以慢慢加入蛋白質了。不論是蛋黃、魚肉都是很好的選擇,但是要記得不要一次給,從奶粉到食物、流質到固態,其實寶寶正經歷一場「飲食習慣大革命」,爸媽對於食物的添加不要太過急躁,等到一項食物沒有問題後,適時適量緩慢添加再加入另一項食物,這樣一來,若寶寶出現過敏不適症狀也可馬上抓出兇手。 3)  1歲/ 一歲換奶,現在可以給寶寶更多種類的食物了!試著將全蛋、鮮奶加入菜單,讓寶寶練習咀嚼外,也可以藉此吸收到更新奇的口味、更全面的營養。   (一歲後可以放寬食物限制,多方嘗試才不會讓孩子容易「恐新」。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部分水解配方降低過敏效果佳 而當過敏兒寶寶遇上泌乳量少的媽媽怎麼辦?雷偉德醫師表示,若寶寶對牛奶過敏,母體也無法親餵,可利用部分水解配方的奶粉降低過敏機率,陳麗如營養師表示,部分水解配方對於過敏兒來說較能接受,水解程度越高,把容易致敏的大分子蛋白分解成小分子胜肽及氨基酸,可以降低蛋白質引起的過敏情況。 另外,至於產後仍有在哺餵母乳的媽媽,日常飲食該怎麼吃?陳麗如營養師指出,主要還是要以均衡飲食為基礎,再來母體可多補充含omega-3魚油的深海魚類,不但有助抑制發炎、對寶寶的腦部發育也有幫助,常見的食物有鯖魚、鮭魚、秋刀魚等。 想讓過敏不來亂?本身有過敏的媽媽,孕期不必節食及過度恐慌,寶寶出生後,藉由階段性諮詢營養師及醫師,控制寶寶飲食,只要3階段就能簡單抗敏!   (孕期不忌口,產後階段性調整寶寶飲食,就能有效抗敏!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2歲還只喝母乳 小心貧血!

2歲還只喝母乳 小心貧血!#副食品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2歲3個月的璇璇不喜歡吃副食品,直到現在都是以純母乳為主食,血中的鐵質及儲鐵蛋白的指數很低,經過飲食調整和鐵劑的補充,3個月後璇璇的血色素順利回升到正常範圍內。3歲的小謙在一次感冒住院時意外發現血色素稍偏低、紅血球偏小,醫師為小謙做進一步的血液檢查,確認他有α型海洋性貧血。兒童會煩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小兒科醫師陳昭淳表示,兒童貧血較常見幾種包括缺鐵性貧血、地中海型貧血及蠶豆症。貧血的主要表現包括虛弱、蒼白、活動力不佳。兒童可能因氧氣供給不足而有煩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甚至脾氣暴躁的情形。長期嚴重的貧血可能造成心臟負荷增加和幼童生長發育遲滯的問題。鐵缺乏造成的貧血至今仍是兒童貧血主要的原因之一,新生兒如果在6個月後沒有補充含鐵的副食品、持續全母乳哺餵的話,一到兩歲的幼兒很容易因鐵質的缺乏而產生貧血。輕微的病人可以由飲食調整,嚴重的病人需要補充口服鐵劑。懷孕婦女有貧血帶因 另一半須一起檢查海洋性貧血的輕度患者通常沒有症狀,多半在懷孕生產或生病時偶然發現;中度患者臨床可能有虛弱無力或頭暈的症狀,可以服用葉酸以維持基本血紅素,重度α型海洋性貧血會表現出嚴重的胎兒水腫並在出生前死亡,重度β型海洋性貧血的患者則需要規則的輸血並合併其他排鐵劑或荷爾蒙的相關治療。貧血的原因很多,懷孕婦女已知有海洋性貧血帶因,另一半也須進行檢查,視情況檢查胎兒是否為重度乙型海洋性貧血患者。如果家中兒童有生長遲緩、臉色蒼白、容易頭暈,也都可以考慮至醫院評估,合併有反覆發燒、淋巴結腫大、不明原因的出血等情況,更應及早找醫師檢查,以免錯失惡性疾病治療的時機。另外,因人體對於動物性食物中的鐵質吸收率要比植物性食物高,多吃含鐵質豐富之食物有紅肉、蛋黃、綠色蔬菜、葡萄乾、全穀類…等,可有效預防貧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