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狀病毒

嬰幼兒易染冬季腸胃炎 家長注意

嬰幼兒易染冬季腸胃炎 家長注意#輪狀病毒

阮綜合醫院兒科于靜雯醫師說,冬季胃腸炎可分成兩大類:一類是由病菌或病毒所引起,一類則是非病菌性,也就是食物所引發。由細菌或病毒引起的胃腸炎中,以病毒肇禍最常見,又以諾羅病毒和輪狀病毒危害最大,其他危害較大的病毒還包括腺病毒、星狀病毒(astrovirus)。輪狀病毒是一種常見於嬰幼兒的病毒性腸胃炎,輪狀病毒感染以冬天及早春的病例較多,因此也被籠統稱為「冬季腹瀉」。主要的傳染途徑是經由糞、口,一般潛伏期為二十四至七十二小時,發病初期會先出現嘔吐症狀,經過十二至二十四小時後,轉為腹瀉和發燒,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發燒等,腹瀉通常會持續5~7天。不過,雖然感染輪狀病毒的病程相當折磨人,所幸絕少因而造成重症或死亡。家中若有小朋友應小心預防,一旦感染,家長可以多補充水分及電解液,避免小孩脫水,如果病人高燒不退、躁動不安、食慾差,則應馬上就醫。其次是諾羅病毒,也是一群會造成腸胃炎的病毒,毒性不強、致死率也低,因病毒能夠長時間在排泄物及嘔吐物中存活,具有高傳染力,有爆發大規模感染的可能。主要症狀除噁心、嘔吐、腹瀉及腹痛,部分人會有輕微發燒、頭痛、肌肉痠痛、倦怠等現象。于靜雯醫師提醒,一般人在冬天因為流汗少,容易水分補充不足,加上肉類、油脂類食用量增加,蔬果纖維質的攝取相對減少,也容易排便較不順,成為便秘好發的季節,許多人在此時常苦於腹脹、食慾不佳,也須格外留意。

輪狀病毒肆虐 幼童住院的主要元兇

輪狀病毒肆虐 幼童住院的主要元兇#輪狀病毒

最近天氣又濕又冷,不只是流感病毒肆虐,甚至小朋友最常出現的輪狀病毒也蠢蠢欲動,根據衛生署去年住院病患人數統計,4歲以下幼童約有1萬2千人因腸胃道感染住院,醫師推測約有4成是輪狀病毒感染,而且在每年的12月至2月,通常是輪狀病毒感染高峰。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指出,5歲以下幼童為輪狀病毒感染的高危險族群,其中以6個月到2歲的小孩最容易被感染,因此醫師提醒家長,雖然天氣很冷,但還是要小朋友勤洗手,注意環境衛生。(圖片為輪狀病毒在電子顯微鏡下的圖片,翻攝自維基百科,作者是美國環境保護局EPA的F.P. Williams。)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呂俊毅指出,根據一項對4百多名家中有0到4歲嬰幼童的媽媽調查,發現到多數的媽媽對輪狀病毒的關心度最低,但是從衛生署住院資料分析來看,輪狀病毒卻是造成孩童因腸胃道感染住院的頭號元兇,估計一年約有5千名病童因此住院。呂俊毅醫師表示,有些感染輪狀病毒的小朋友,一天會拉肚子的次數多達20、30次,甚至喝了水就吐,除了有脫水的危險,更可能傷害孩子的腎功能。很多父母對於輪狀病毒的警覺性不高,常常認為只是衛生不佳引起的腸胃炎。其實輪狀病毒的感染力很強,病毒的存活期長達2個月,通常家人當中有一人感染,全家都會遭殃。其實目前已有疫苗可以預防輪狀病毒感染,6個月以下嬰幼兒可自費選擇接種疫苗,保護力達3年根據耕莘醫院的衛教文章指出,輪狀病毒的外觀在電子顯微鏡下呈輪子狀,所以叫做輪狀病毒,它的傳染力極強,可在短時間造成整個家庭、幼稚園乃至於社區的流行,通常輪狀病毒好發於冬天,小孩子特別容易受到感染。小朋友在發病初期主要以嘔吐為主,經過12到24小時才轉為發燒及水瀉,輪狀病毒是小孩急性腸胃炎中最重要的原因,要避免輪狀病毒的強力傳染,只有勤洗手才是根本的預防之道。

女童上吐下瀉又拉肚子 輪狀病毒搞鬼

女童上吐下瀉又拉肚子 輪狀病毒搞鬼#輪狀病毒

1歲7個月大的邱小妹,3天來伴隨輕微的發燒跟食慾不振,陸續出現上吐下瀉等症狀。她一天吐超過10次,把吃下去的食物都吐光光了,而且便便呈現稀狀的水便,一天拉5~6次,經檢驗證實為輪狀病毒感染。針對症狀給予病人止吐止瀉及補充水分等治療,病情逐漸穩定,在經過醫護人員細心的照護下,病人已康復出院了。苗栗大千綜合醫院小兒科張濤澤醫師表示,輪狀病毒在1973年由科學家Ruth Bishop所發現,由於在電子顯微鏡下呈現車輪形狀,故命名為輪狀病毒。輪狀病毒是造成嬰兒和小孩嚴重腹瀉的最主要病原,幾乎每個小朋友在5歲之前都會感染過輪狀病毒,感染的高峰年齡在6個月到2歲。張濤澤醫師說,輪狀病毒是由飲食或接觸,經口傳染;病人體內的病毒由糞便排出,在無意間污染雙手、食物、飲水或環境而傳染。病人的口水或.嘔吐物中也有病毒,此病毒傳染力極強,可以在短期間內造成流行。理論上只要阻斷輪狀病毒的傳染途徑,就可以預防感染。病人家長要妥善處理遭受病毒感染的病童大便,避免污染環境,也要注意避免嬰幼兒「病從口入」。哺餵母乳可以增強寶寶的免疫力,所以喝母乳的寶寶也比較不會遭受到輪狀病毒的感染,如果有感染症狀也會比較輕微。預防輪狀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還有口服疫苗。

販菸業者反彈 衛生局重申販菸原則

販菸業者反彈 衛生局重申販菸原則#輪狀病毒

近來有檳榔攤業者向臺中市政府衛生局投訴,詢問檳榔攤為什麼不能像便利店一樣將菸品擺出來展示。對此,衛生局菸害稽查人員表示,依「販賣菸品場所標示及展示管理辦法」規定,營業面積小於6平方公尺不能為菸品展示,如果檳榔攤販售營業面積大於6平方公尺,就可以將菸品展出。但展示面要距外部2公尺以上,不得有同一品項超過1個牌面,並應張貼明顯之販菸警示圖文,且展示菸品不能用任何引人注意之方式,否則會被處新台幣1萬到5萬的罰鍰。此外,有部分檳榔攤業者抱怨,已經把菸品都收到抽屜或用布簾將菸品遮蓋住,沒有展示菸品,怎麼還要張貼警示圖文。衛生局回應,依照菸害防制法第10條第1項之規定,販賣菸品之場所,應於明顯處標示張貼吸菸有害健康、免費戒菸專線或本場所不供應菸品予未滿十八歲者等語之警示圖文。換言之,只要有販賣菸品,無論有沒有將菸品展示出來,都要張貼販賣菸品之警示圖文,否則也會被處新台幣1萬到5萬的罰鍰。臺中市政府衛生局表示,有關販賣菸品業者違反菸害防制法而被處罰的情形,除因故意或過失販賣供應菸品給未滿十八歲者外,就是屬不清楚「販賣菸品場所標示及展示管理辦法」之規定。如菸品展示架之放置除非放在服務人員之櫃檯後方為菸品展示者,應該距離地面1點3公尺以上,且距離結帳櫃檯2公尺以上。且同樣的菸品只能擺一個牌面,並應該距離店鋪外2公尺以上,更不得以電子螢幕、動畫、移動式背景、聲音、氣味、燈光或其他引人注意之方式為菸品展示。如果違反上述規定,同樣會被處新台幣1萬到5萬的罰鍰。衛生局指出,菸害防制法新修正施行至今已近2年,對於菸品之廣告與行銷已經嚴格禁止與限縮,加上販賣菸品場所標示及展示管理辦法之規定,菸品已可說是不能有任何形式之廣告或行銷,目的是為了避免引起不特定人之購買菸品欲望,以間接降低吸菸人口,達到防制菸害之目的。如果有賣菸業者違規促銷或廣告菸品,會被處新台幣10萬元到50萬元罰鍰,而菸商或進口商違法促銷菸品或廣告者,將處新台幣500萬到2500萬的罰鍰。※優活健康網提醒您:未成年請勿吸菸、吸菸有害身心健康!優活推薦:父母別再抽菸! 二手菸會讓兒童得中耳炎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925抽菸可以防止憂鬱?!專家:但增加自殺風險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140抽菸的爸媽注意 「三手菸」照樣危害小孩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1166

感冒猛喝感冒熱飲加藥水 當心引發肝衰竭

感冒猛喝感冒熱飲加藥水 當心引發肝衰竭#輪狀病毒

入秋以後早晚溫差大,很容易就引發感冒,許多人常會自行到藥妝店或藥局購買感冒成藥,包括感冒藥水、或感冒熱飲等來服用。不過台北慈濟醫院藥劑科主任吳大圩提醒,市售感冒藥的劑量較低,在感冒初期不嚴重時或許可以當成救急使用,但是當感冒情況越來愈嚴重,卻一直沒有好轉時,一定要到醫院就醫,以免影響病情。吳大圩主任表示,通常市售感冒藥中都含有乙醯胺酚的成份,乙醯胺酚對於感冒初期的鎮熱止痛效果不錯。但是一般人一天服用乙醯胺酚的量,不可以超過4000mg,而幼童則是以每公斤不可以超過5~10mg為標準。吳大圩主任提醒,許多人常將感冒藥、感冒熱飲在感冒時混合服用,因兩者都含有乙醯胺酚成分,重複服用恐有過量危機,所以當感冒症狀減輕時,就可減少藥物的使用,避免藥物中毒造成肝衰竭。吳大圩主任強調,感冒成藥只能短期使用,如果感冒症狀非常嚴重、感覺相當不適時,還是尋求醫師的協助會較好。另外有喝酒習慣的民眾,不要在喝酒的時候吃藥,因為酒精會使肝臟代謝的酵素紊亂,使乙醯氨酚無法代謝排出體外,堆積在肝臟中,量多時會破壞肝細胞,導致肝衰竭。此外,民眾在藥局購買成藥時,務必與藥師溝通,諮詢正確用藥方式,才能減少對肝腎功能的損害。感冒糖漿喝到洗腎 超商若賣成藥 藥物更會濫用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352保障用藥安全! 藥師籲不可開放超商賣止痛藥、感冒藥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712感冒要進補才好得快? 醫師:弄巧成拙反而更嚴重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657

輪狀病毒發威 1個半月大嬰幼兒口服疫苗可免感染

輪狀病毒發威 1個半月大嬰幼兒口服疫苗可免感染#輪狀病毒

儘管夏季氣候到來,不過以往被稱做「冬季腸胃炎」的輪狀病毒,至今仍頻傳嬰幼兒感染的病例,小兒感染科醫師高佳慧建議,家中有嬰孩的家長,可在嬰幼兒1個半月大時用口服疫苗,免於受到感染。近期多起嬰幼兒感染輪狀病毒的病例,年齡層含甫出生幾個月的新生兒至10歲幼童,症狀大多出現嘔吐、發燒的情況,日前也傳出有名僅4個月大的女嬰持續高燒、腹瀉,且連續兩天不喝奶,甚至出現脫水現象,就診後才得知中了輪狀病毒。事實上,輪狀病毒四季都會感染,冬季屬最高峰期,普遍症狀包括發燒、嘔吐、腹痛與腹瀉,糞便則會呈稀水樣。至於嬰幼兒感染輪狀病毒後,除了容易腹瀉、發燒與嘔吐之外,糞便會帶有濃厚的酸臭味,且腹瀉可能短至1天10多次,長則持續1至2週,導致出現脫水、體重急速下降、抽筋、電解質失衡與酸中毒的現象,抑或出現尿布疹與尿道發炎的併發狀況,嚴重甚至可能喪命。

注意!春冬流行的輪狀病毒在夏季出現

注意!春冬流行的輪狀病毒在夏季出現#輪狀病毒

暑假來臨,又到了腸病毒與腸胃感染的高峰期,尤其抵抗力差的小朋友需要更加小心。光田綜合醫院急診室與小兒科門診上周就接獲數例因腸病毒或消化道感染問題住院的小朋友,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原本於春天和冬天流行的輪狀病毒,竟然也在夏天出現,目前院內已有兩例個案,因此呼籲家長要特別注意孩子的健康狀況。小兒科江國樑醫師表示,輪狀病毒好發於每年的冬、春兩季,但是近期北部卻陸續發現數例感染個案,而光田醫院也已出現了兩例,需要大家提高警覺。醫師解釋,輪狀病毒好侵犯三個月至二歲的嬰幼兒,潛伏期約二至七天,發病初期幼童會出現類似感冒的發燒、睏倦,之後便有反覆的嘔吐,之後即逐漸因腸黏膜發炎而開始腹瀉,由於幼童年紀小,因此極易因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而使得病情惡化。因為輪狀病毒的傳染力很高,因此家長需特別留意。此外,減少幼童出入公共場所及照顧幼童前多洗手,亦是杜絕病菌傳播給小孩的機會。另外也提醒民眾要力行「濕、搓、沖、捧、擦」的正確洗手方法,且家長自身也別忘了要勤洗手,尤其在外出返家後最好先洗手後再抱小孩,以免讓自己也成為病毒的傳播媒介。若發現家中小朋友出現上述輪狀病毒症狀或有持續性發燒、食慾不振、口腔潰瘍、嗜睡、抽搐、意識不清、手腳無力或呼吸急促等腸病毒症狀時,即應儘早就醫。

淺談幼兒輪狀病毒胃腸炎

淺談幼兒輪狀病毒胃腸炎#輪狀病毒

近日來發燒、嘔吐、腹瀉及腹痛之兒童病例有不斷地增加,檢查後為證實多為輪狀病毒感染,顯示輪狀病毒感染症正流行中。輪狀病毒胃腸炎常發生於四歲前幼童身上,小於二歲之的幼兒時期是最好發的年齡。而冬天正是輪狀病毒高峰期,此病毒常是造成幼兒腹瀉及死亡主因。此病毒共分為五群由A到E群,其中以A群常造成人類感染,此病毒在全世界皆可發生。臨床症狀:此病的潛伏期約二天,主要出現症狀為嘔吐,發燒合併腹痛,接著腹瀉。通常是水樣狀的糞便,如果嚴重可以發現脫水現象,有時病童也會出現一些上呼吸道症狀如咳嗽、流鼻涕等。但是有些病童會因脫水過度或酸中毒,沒有適時治療而造成生命危險。傳染途徑:輪狀病毒是腸道病毒,因此是經由口傳染,病毒產生症狀的2至5天,可由糞便中排出大量病毒,而在此期間内最容易傳染給其他幼兒;因為病毒可以在環境中存活一天左右,因此要接觸到污染品如家具,玩具表面或病童的手就很容易發生感染。治療方式:一般輪狀病毒胃腸炎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方法要補充水份及電解質,如無法進食 可以藉由靜脈輸注的方式來補充。另外飲食的控制也很重要,避免含有乳糖的奶製品,或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等急性期約1至2天後再慢慢開始調整食物。何時可以恢復正常的團體生活:當病童退燒,無嘔吐、腹瀉減緩,且病童能處理自己的大便時就可以恢復正常的團體生活。如果病童無法處理自己大便時,最好等腹瀉停止再回到托兒所或幼稚園,以免傳染給其他幼兒。家長應注意的其他事項:輪狀病毒胃腸炎在台灣地區除了在冬季為好發季節外,在其他時候也可零星發現病例,因此在平時仍然要注意。除了嬰幼兒可以發生輪狀病毒感染,在較大的小孩甚至成人也會被感染。因此,在處理病童糞便後一定要洗手以免被傳染。輪狀病毒疫苗,在臨床上已使用多年,像其他疾病一樣,幼兒在六個月以內可以利用此疫苗加以預防該疾病之感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