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症候群

開學收心操五撇步 不怕開學症候群!

開學收心操五撇步 不怕開學症候群!#開學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長達50多天的暑假即將結束,生活作息已隨性顛倒的孩子們,得開始做好上學的準備!如何回歸正常生活作息?隨著新學期的到來,對於許多孩子而言,似乎是一場不得不面對的挑戰的開始。面對開學症候群又該如何處理呢?提供給各位家長「開學收心操」五撇步! 希望親子一起迎戰開學症候群!開學症候群不是病 只是心理與身理需要調適在學習過程中,孩子或多或少會因為各種因素而有不適應情形;往往以焦慮表現,甚至對上學出現害怕和恐懼。家長們能否適當地讀出他們的心聲?不只大人上班會有Monday Blue,小孩也會因開學而產生開學症候群,嚴重者還會出現拒學情形,也可能伴隨肚子痛、胃痛、失眠、尿床、吸手指、肌肉緊張、煩躁、情緒低落、注意力無法集中等生理反應。大人應給予支持陪伴,有必要時,可以適時與老師洽談。大人應試圖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態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許維堅表示,開學症候群雖然不是嚴重的身心異常,但家長及老師仍須注意,許多小朋友在經過長假以後,生活作息會比學校作息鬆散,新學期剛開始,對於即將面對的環境變化、課業壓力和新的人際關係建立,孩子的身心都承受不小的壓力,因此面臨著即將到來的開學生活,是需要一段調整及適應的時間。「開學收心操」五撇步撇步一:營造開學的氣氛家長可預先提醒小朋友即將開學,找時間分享假期的快樂點滴,以及假期將結束的心情,並給予關心與重視。撇步二:引導孩子檢視作業以及準備開學物品檢視是否有遺漏的作業,家長可陪伴小朋友完成作業,以及一起購買開學必備的文具用品,增加親子互動。撇步三:調整生活作習將作習時間,如起床時間、就寢時間等調整成開學後的生活型態,維持充足睡眠很重要,逐漸恢復規律的生活習慣。撇步四:適當規範3C產品使用時間提醒孩子正確使用3C產品的時間,避免成癮,家長要以身作則與小朋友一同適當使用。撇步五:鼓勵多與同儕互動通常有開學症候群或分離焦慮的孩子,會較為退縮,不願意主動和同學一起玩樂,建議父母可多了解孩子人際互動的狀況,漸進式地讓孩童適應與父母分離,鼓勵孩子和同伴交友,認識新朋友。許維堅主任建議,開學前家長應幫忙孩子收心,調整生活作息,並以身作則,減少子女上網、看電視時間,若孩子表現出不想上學的情緒,要應多傾聽孩子心聲,讓孩子感受父母的關心,協助孩子緩解心理的壓力,並多鼓勵以增加上學動力,如果出現拒學、焦慮、憂鬱、易怒、或其他嚴重情緒行為問題,可考慮至兒童青少年精神科特別門診評估及諮詢。

孩子開學症候群 家長必知減焦慮秘訣

孩子開學症候群 家長必知減焦慮秘訣#開學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暑假結束了,大部分孩子都期待能和同學見面、學習新知。然而學童若假期生活作息不正常,面對開學時功課表、同儕等壓力無法有效調適,就容易出現「開學症候群」現象,如緊張、焦慮、心情低落、對事物提不起興趣、易怒、注意力不足,生理方面也可能頭痛、腹痛、腹瀉、冒汗、胸悶等。家長協助規劃收心行程 完成作業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吳孟寰建議,家長需適時鼓勵學童表達內心困擾,予以同理、支持,並且與學童在假期結束前幾周一同規劃收心行程表,將還未完成的暑假作業分段完成,漸進式調整回復到上學時的作息時間。若是新入學、轉換學校或班級的學童,可以先陪伴學童到新的學校、教室,讓學童事先熟悉上學路線,也可以先與老師、同學認識,減少學童面對陌生環境及老師同學的焦慮。練習伸展、腹式呼吸等放鬆 減輕孩子焦慮吳孟寰醫師表示,若是有分離焦慮的孩童,除了事先讓孩童熟悉新環境及老師外,漸進式地讓孩童適應與父母分離,也需給予孩童適當的保證及遵守接送孩童下學的時間。減輕焦慮的方法,除了維持充足睡眠、均衡飲食及規律運動,也可與孩童一同練習放鬆技巧、腹式呼吸、伸展操、瑜珈等。如果孩童的焦慮、憂鬱、注意力不足等症狀仍持續,或是嚴重影響學習、家庭及人際關係,建議就醫評估與治療。

開學危機 就靠「5多3少」來解決

開學危機 就靠「5多3少」來解決#開學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剛開學2周,爸媽發現五年級的小杰只要上完第一節課就會腹痛請假,曾到小兒科檢查都找不出原因,因此學校護士阿姨建議爸媽帶小杰去看兒童心智科,才發現原來小杰連日來的身體不舒服都是因為「開學症候群」。生活作息混亂較容易產生急躁、焦慮情緒小杰從小比較容易分心,由於開學前2週都和弟弟在鄉下阿嬤家住,因此養成了晚睡晚起的習慣。加上開學後覺得五年級的課業較困難,擔心功課不會寫、考試考不好而睡不著,且面對新同學又讓他更緊張。開學症候群約維持開學後兩周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心智科醫師張倍禎解釋,暑假生活作息較混亂,開學後容易產生急躁和焦慮的情緒導致上課不專心、對學業興趣缺缺的「開學症候群」。這樣的適應障礙通常在開學後維持約2週的時間。張醫師建議家長利用「5多3少」原則:1) 多體諒少責備/先別急著責備孩子,先由醫師和孩子聊一聊了解孩子心理的因素,再與老師溝通,協助孩子跟上目前的學習進度。2) 多親子時間/每天固定時間一起分享學校發生的事情3) 多運動/規劃全家每週3次一起運動,增進親子互動、提升活力。4) 多規律作息少滑3C/平時勿過度使用手機或平板,養成規律的睡眠習慣5) 多注意均衡飲食/攝取含有豐富維他命的蔬果以及能緩和情緒和增加腦力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3脂肪酸)如綠葉蔬菜、深海魚和堅果。

賴床情緒差 如何調適「開學症候群」

賴床情緒差 如何調適「開學症候群」#開學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孩子們開心的暑假生活即將邁入尾聲,經過了這麼多天自由自在的日子,假期中無論生活作息、課業壓力都與正常上課時不同,在長時間的放鬆後,面對突然的開學緊繃情緒,孩子可能會出現情緒差、賴床、沒精神、注意力不集中的「拒學反應」,面對這個「開學症候群」,全家人都準備好了嗎?環境、情緒轉換落差產生開學症侯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賴柔吟表示,當孩童在長時間放鬆的生活步調後,忽然恢復規律生活,很多孩童會出現反常的狀況,這時請先別急著斥責孩子,因為部分孩童可能會因為開學的環境轉換、與暑假生活步調的落差,產生「開學症候群」的拒學反應。賴柔吟醫師指出,一般所謂的「開學症候群」,其實就是孩子對長假後開學生活變化適應不良的狀況。可能會以下列幾個面向呈現,包括以下3方面:1) 心理方面/焦慮緊張,對上學出現害怕和恐懼的反應。也可能有其他如低落、沮喪、暴躁、易怒的情緒出現。2) 生理方面/焦慮情緒可能讓自律神經系統失衡,可能出現腸胃道症狀包括腹痛、腹瀉、便秘、食慾不佳、噁心等。其他頭痛、暈眩、肌肉緊繃、呼吸不順、冒汗等症狀也可能出現。3) 行為方面/注意力無法集中、沒精神、賴床、常遲到、經常哭鬧、缺乏學習興趣等狀況。症狀超過2周要建議接受專業醫師評估賴柔吟醫師指出,「開學症候群」通常狀況會在開學1至2周內逐漸好轉,少部分孩童可能會因為缺乏家長適當注意出現拒學的現象,這時就更需要師長、父母的關心。若這些症狀超過2周仍未改善,建議家長先密切觀察,適時接受專業醫師的評估與建議。「開學症候群」並非疾病,只能說是一種心理狀態,賴柔吟醫師建議家長,在孩子出現類似「開學症候群」時,不需要過度緊張,如果孩子在開學後一段時間內表現不佳,也別急著斥責教訓,建議可以聆聽孩子的想法、帶領孩子辨識情緒、一起練習放鬆技巧照顧身心,協助孩子重新建立自信心,增加因應挫折及困難方法。假期結束前1至2周應逐漸作息如何加速孩童們調適、減緩「開學症候群」的影響,建議可於假期結束前1至2周開始逐漸調整孩童作息、縮短玩樂時間、恢復正常上學時的上床與起床時間,恢復規律生活、適度運動及均衡飲食對於孩童情緒的改善也會有所幫助。

拒學、尿床、吸手指 恐是開學症候群作祟

拒學、尿床、吸手指 恐是開學症候群作祟#開學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再過幾天暑假即將結束,新學期將開始,有些家長可能會趁著暑假的尾聲,帶孩子盡情玩耍,但醫師提醒,過大的情境落差很可能會讓孩子陷入「開學症候群中」,嚴重者可能出現拒學、退化等表現,所以,剛開學第一、二週需特別注意,別讓開學成為孩子沉重的負擔。胃痛、失眠 也都是症狀之一萬芳醫院精神科張勝傑醫師表示,不只上班族會有Monday Blue,小孩也會因開學而產生開學症候群,嚴重者還會出現拒學情形,也可能伴隨肚子痛、胃痛、失眠等生理反應,因此,建議家長最好不要讓孩子在開學前玩得太瘋,以免孩子的情緒與作息一時難以轉換。開學症候群 多發生於開學後2週開學症候群大多發生在開學後的前2週,萬芳醫院兒童職能治療師表示,臨床上曾有孩子因為開學,發生退化行為的例子,像是原本已經不尿床的小孩,在剛開學時卻常常尿床;或早已戒掉吸手指習慣突然又開始吸吮手指頭,這些可能是因開學後情境轉換,造成孩子適應壓力的退化行為。通常要花一到兩週的時間適應開學的情境轉換,家長可藉由調整作息、早睡早起、多運動,避免開學症候群的症狀,另針對即將進入國小一年級就讀的幼稚園小朋友,可先帶著孩子參觀校園、口頭描述上課的情景,為他們做好心理建設。適應開學程度 與個性有關張勝傑說,適應開學的程度因孩子個性不同而異,若孩童出現開學症候群,建議家長先耐心陪伴孩子適應開學生活,但若開學症候群的情形超過兩週都未獲改善的話,則建議家長尋求專業人員協助。

告別開學症候群 多運動好心情抗憂鬱

告別開學症候群 多運動好心情抗憂鬱#開學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開學了!校長們費盡心思地裝扮成有趣的卡通人物,用歡樂迎接孩子們重返校園;老師們說學逗唱地傳授著全新的課程,但仍看到課堂中偶有孩子哈欠連連、下課時也毫無朝氣,這是開學症候群嗎?為呼籲家長重視及適時處理孩子因面對壓力可能產生的種種身心症狀,董氏基金會在全台國小推廣樂動小將養成計畫,今日舉辦「告別開學症候群,好FU抗憂鬱」第六階段的起跑活動!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一般精神科詹佳真醫師即表示,開學這幾週各大醫院精神科常接到家長帶著情緒不佳或身體出現莫名疼痛的孩童前來就診,許多孩童經過診療後發現是所謂的開學症候群。詹醫師強調:開學症候群不是病,是因為身體與心理長期處於放鬆的環境下,每天晚睡晚起,又無運動習慣,而產生心理上包含焦慮不安、煩躁或情緒憂鬱低落等症狀;生理上反應出自律神經失調,如:肚子痛、心悸、胃痛、失眠、肌肉酸痛或全身無力等症狀。董氏基金會胡維恆董事表示,根據研究指出,運用正向、積極的公益活動誘發學子去運動,不但培養孩童正向、積極的行為與心態,且有助於優化生活品質、保健心理健康,所以基金會自2010年起就積極於校園中推動樂動小將養成計畫,鼓勵孩子運動紓壓兼做公益。3年來共合作39所學校、35家企業贊助參與,共累積1500萬圈的好成績。懼學、拒學:事出有因!?詹佳真醫師表示,開學第一週師長需多加留意孩童情緒與人際互動的情形,若只單純因為生活作息或環境改變而產生悶悶不樂、倦怠感、晚上失眠、早上又賴床的情況,建議家長利用這個週末訓練孩子,不管多晚才睡著,隔天一定要早起,並帶領孩子進行各種戶外運動,鍛鍊鬆散的體能與心智,也能趕走緊繃的情緒與憂愁。運動讓我精神好!西瓜哥哥今日現身記者會,鼓勵同學加入運動紓壓的行列。同時他也認為運動具有像音樂一樣的感染力,可以把彼此的距離拉進,當年他小學轉學時在新環境裡人生地不熟,也剛好面臨開學時期,他本來很焦慮不知該如何與同學接近,後來他邀請同學一起打籃球、運動,很快就和新同學成為朋友,因此他鼓勵小朋友,多多運動除了身體好更可以讓彼此的感情更好。  (照片/董事基金會提供)

兒童也有「開學症候群」!

兒童也有「開學症候群」!#開學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綜合報導)成年人有「星期一症候群」,對於工作都不免有倦勤時刻;小朋友們剛放完暑假,你知道他們也有「開學症候群」嗎?在學習過程中,孩子或多或少會因為各種因素而有不適應情形;往往以焦慮表現,甚至對上學出現害怕和恐懼。家長們能否適當地讀出他們的心聲?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蔣立德表示,所謂的「開學症候群」,其實正是在兒童身上非常常見的適應障礙。六年級的小畢最近發生寫功課拖拖拉拉、上課總是遲到、很容易緊張恍神等狀況;在開學不到兩星期的下午,一臉無辜的被媽媽帶進診間,告訴醫師許多最近發生的事情。蔣立德說,這其實是典型的開學症候群表現,在孩童行為反應上,往往看到許多分神、注意力無法集中的行為,可以明顯見到和以往表現不同,或是比原有情形更加嚴重。年紀小一點的孩子或許根本說不清楚自己究竟發生什麼事。如果反應在生理,可能會有頭痛和腸胃道症狀往往伴隨焦慮出現。其他包括肌肉緊張、呼吸不順、臉色蒼白、冒汗、暈眩等非典型症狀也絕非罕見。蔣立德提醒家長,一旦孩子出現類似以上的表現,應該要同理孩子當下的感受,試圖了解孩子心理面的問題,給予支持陪伴,並適時與老師洽談。建議可以擬訂可行的開學目標,父母在擬定計畫的同時,也應該以身作則一起執行。最重要的還是要適度運動、保持輕鬆心態,運動除了有益身體健康,也能幫助平日情緒放鬆,穩定面對時空轉換時容易產生的不安情緒。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