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勢

姿勢不正確 小心打噴嚏也會受傷

姿勢不正確 小心打噴嚏也會受傷#姿勢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脊椎就像傳統帳篷,由肌肉、骨頭、肌腱、神經等連結在一起,密不可分,其中,肌肉擔負支撐力量,如果肌力逐漸流失,退化也會跟著產生,所以要有柔軟健康的腰,肌力必須強,骨科醫師游敬倫不斷強調,肌肉訓練以及腰部的柔軟度鍛鍊能預防腰椎退化。因此,平常的站、走、睡等姿勢就變得很重要,隨時保持正確姿勢並養成習慣,就可遠離腰背痛。振興醫院骨病科主任周溫祥提供以下建議:1) 走路時挺胸縮小腹,不要拖著腳底板/站或走路時不要彎腰駝背,肌肉容易疲勞,踏出步伐時要把腳的重心放在腳跟,然後沿著腳的外緣到腳趾,邊走邊留意讓身體的重心保持在骨盆的位置,挺胸、微縮下巴。2) 維持良好坐姿/坐著辦公或打電腦時儘量把椅子拉近桌面,讓電腦螢幕靠近自己一些,避免讓身體太往前傾,增加脊椎負擔。臀部要把椅子坐滿,讓腰背完全緊貼椅背,如果椅子深度太深,臀部無法坐滿椅背,就放個靠墊在椅子上,讓腰能完全緊貼著靠墊,並且兩腳平放地上。如果身材較矮小,腳很難平放在地上,可以在腳下墊個小板凳。切記不要雙腿交疊翹腳,這會讓髖關節的關節囊變得緊縮,大腿內側肌肉緊縮,腰部及髖部的活動度降低,嚴重時身體無法完全挺直,造成彎腰駝背,增加腰椎壓力,游敬倫提醒。即使坐得再舒服,也不要坐超過半小時,設個鬧鈴,提醒自己起來動動。3) 不要彎腰提重物/搬任何東西,只要比身體的位置還低,就要蹲下或屈膝搬起,不要騰空彎腰(也就是背與大腿呈九十度),以免增加腰椎負擔,「彎腰提起一公斤的物品,腰椎就會承受五倍的力量,」周溫祥說。「搬舉物品時,記得重物不過腰、輕物不過肩,」萬芳醫院復健部主任林伯威提供保護腰背的祕訣。4) 揹包包要平衡負重/很多人外出時喜歡揹大包包,周溫祥建議背包重量不要超過三公斤,揹包包時仍要保持身體筆直,如果包包過重最好左右手輪流拎。背帶比較長的斜背包,揹的時候最好把包包放在腹部,不要放在身體兩側。如果每天都必須揹很重的東西出門,最好能使用雙肩背包,讓背包重量緊貼著脊椎,平衡受力。5) 打噴嚏或咳嗽時要稍微往前彎/姿勢不正確,即使用力打個噴嚏也會受傷。建議打噴嚏或咳嗽時要讓身體往前彎,兩個膝蓋稍微彎曲,可減輕腹部和背部承受的壓力。(本文摘自/跟著天氣養生/康健出版)

越跑越健康 快看3重點!

越跑越健康 快看3重點!#姿勢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用不良的姿勢跑步,就等於讓自己隨時處於可能受傷的危險中。尤其當跑得越遠,身體越疲憊時,姿勢更容易頹萎下來。脊椎如果彎曲,就可能使下背與肩膀肌肉扭傷,同時讓身體重心前移,增加膝蓋、脛肌(小腿前側)與腳跟承受的壓力。如果跑步時不看向前方,而是低頭看著腳或路面的話,情況會更加不利。1) 步伐更輕快/一般來說,人的頭部重量平均約4.5公斤。如果脊椎彎曲、頭部前傾,那麼不只頸部和上背部的肌肉會變得緊繃,腳步也會變得緩慢而沉重,步伐還會變小。如果你跑步時能明顯聽到自己的腳步聲,就表示你的姿勢不夠正確。此時,要重新校準身體中線,頭部應該在肩膀上方,而肩膀在臀部上方。如此一來,腳步會更輕盈、速度也能加快。2) 呼吸更深長/駝背拱起的肩膀會讓彎曲的脊椎壓迫到身體前側,使跑者無法做深長而完整的呼吸,偏偏行進時是身體肌肉最迫切需要氧氣的時候。你只需試試下面這個簡單的測試,就能看出彎腰駝背對呼吸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首先,做出駝背的姿勢、頭部往下放低,然後呼吸幾次。此時你應該感覺吸吐受到限制、呼吸也變得短促。接著,把頭抬起、肩膀放鬆、直視前方,再呼吸幾次。這時你會發現,腹腔與胸腔都能自由擴張了。跑者在賽程的最後,姿勢常常會頹靡下來,但對疲勞的肌肉來說,如果能得到多點氧氣,表現絕對會有所不同。3) 增添自信/抬頭挺胸也有相當正面的心理激勵作用。當身體因長跑而疲憊,很自然地就會出現負面的想法,開始質疑自己的能力與訓練狀況。這些負面的想法又會使得頭部往前倒、心情也跟著低落。這時,抬頭挺胸的姿勢可以打破這樣的負面循環,彷彿用你的全身在說:「我一定能辦到!」(本文摘自/跑者瑜珈/大是文化出版)

早晚都刷 學童竟8成有蛀牙

早晚都刷 學童竟8成有蛀牙#姿勢

(優活健康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你知道刷牙姿勢怎麼樣才正確嗎?每天只有早晚刷牙夠嗎?世界衛生組織訂定5歲兒童90%沒有齲齒,但根據國內統計,國內學童齲齒率偏高,6歲學童齲齒盛行率約80.7%,7歲的盛行率更高達96%,到底是何原因導致學童齲齒率與世界標準的差距呢?8成以上的小朋友都刷錯地方豐原醫院牙科主任黃廷芳表示,許多小朋友只知道早上起床跟睡前要刷牙,但卻有8成以上的小朋友都刷錯地方,常拿牙刷拼命地刷牙齒表面,正確的刷牙是將毛刷跟牙面成45-60度,涵蓋一點點牙齦部分,每次刷2顆,來回刷約10-15次,才能真正清除牙縫不潔的地方。甜食、飲料都容易導致牙齒生病,錯誤的刷牙技巧更容易導致蛀牙,即使每天早晚都刷牙,因為沒有認真清潔、加上不曉得正確的角度及姿勢,很容易使得沒有耐心而隨便敷衍清潔。落實刷牙技巧 就能減少齲齒某些學童曾表示,以前刷牙時,就是將牙刷放在嘴巴裡,隨便刷兩下就漱口,或是吃糖果時被媽媽要求要刷牙,牙刷隨便沾一下水,放進嘴巴,就跟媽媽說刷好了,蛀牙後經過醫師的詳細講解才終於了解刷牙程序。黃廷芳主任表示,刷牙看似簡單,但如果能從小落實正確刷牙技巧,學會如何保護自己的牙齒,就能減少齲齒的發生。 

天冷長輩防跌倒 這2件事要注意!

天冷長輩防跌倒 這2件事要注意!#姿勢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藝人施易男的母親「小明明」近日因不慎跌倒致死,事實上,跌倒是台灣老人致死率的第2名,因為天氣突然轉變造成低血壓,根據國民健康屬資料顯示,每年約有1/6長者自述曾發生跌倒情形,若跌倒時周邊無人可協助,恐會導致更嚴重的結果,因此降低傷害程度是預防老人跌倒的主要方向。65歲以上老人曾跌倒比率為16.5%因長輩週邊血液循環及神經肌肉系統反應較緩,較易因姿勢改變容易重心不穩或低血壓,增加跌倒的風險,根據健康署102年調查,65歲以上老人自述過去一年曾發生跌倒比率為16.5%。防跌倒 2件事要注意長者最近一次發生跌倒地點,有56.3%發生在住處內。在住處內最常發生跌倒的前二個地點,第1位為在家具旁佔23.7%,第2位為浴室、淋浴間或廁所等佔12.3%,因此長輩居家預防跌倒要注意下列事項:1) 動作放慢 /先在床邊稍坐片刻,以防發生姿態性低血壓而跌倒。提醒服用多種藥物者,若出現頭暈、肌力減弱、步履不穩等狀況,需要與醫師討論以降低跌倒風險。2) 居家照明 /長輩平常行徑路線清除障礙物,地面要維持乾燥,浴廁要能防滑有扶手。樓梯要裝欄杆及防滑扶手,樓梯坡度要適中,階梯面要寬闊,高度不能太高,階緣設置止滑條,且階梯面與階高面的顏色應呈對比。

一肚子氣?下體排氣原因大解密

一肚子氣?下體排氣原因大解密#姿勢

(撰文/優活健康網記者 徐平) (諮詢/恩主公醫院中醫部內科主治醫師廖唯宇、童綜合醫院婦產科醫師張永玲)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只要變換姿勢下體就排氣?婦女病大解密!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醫師,陰道也會放屁嗎?」女性正值生理期時,有時可能會有下體搔癢、不自覺的排氣症狀,可能輕微到不會有感覺,也可能只要一變換姿勢就會發出像放屁一樣大的聲響,實在讓人難以啟齒又尷尬!為什麼有時候會感到陰部有氣體排出呢?這種現象是否會造成其他部位的病變? 5種情形 可能導致陰部排氣現象 恩主公醫院中醫部內科主治醫師廖唯宇表示,婦女有時會出現陰部排氣的症狀,主要是因為腹部壓力比較大,但並不會侷限在生理期,運動時的伸展拉筋、長期有宿便甚至有便秘情形者,都有可能因為骨盆循環不好、增加腹壓,引起這種情況,另外,以下5種情形也有可能導致陰部排氣現象發生: (生產過後恢復不佳的婦女,陰部鬆弛也會導致氣體不自主排出。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1) 性行為時/ 因為性器官的接觸,陰道無法完全包覆陰莖時,氣體「有隙可乘」,就會發出惱人又尷尬的排氣聲。 2) 感染/ 陰道裡面有很多菌,我們可以想像類似我們的腸道裡的菌種,當菌種產生不平衡時,腸胃的細菌感染嚴重恐造成腹瀉排氣,對於陰道來說也有可能發生。 3) 更年期後/ 更年期後,因為荷爾蒙減少,造成陰道內膜肌肉不緊實,氣體自由進出造成的。 4) 生產過後/ 生產過後陰道口擴張,骨盆腔陰道附近的肌肉鬆弛造成內部蓬鬆無力,或者因為生產過後,婦女的腸子跟陰道造成瘻管,也容易也有可能造成氣體堆積在骨盆內。 5) 免疫力低下/ 免疫力較低下,陰部較容易感染,可能會產生氣體甚至白帶。 有排泄物的味道、伴隨分泌物 盡早就醫 童綜合醫院婦產科醫師張永玲說明,一般未生產過的女性,約有11%會因放射線治療、發炎性腸疾病等原因出現陰道排氣的症狀,好發族群及年齡不一,如果只是普通排氣不必太過擔心,若下體排氣情形一直沒有改善,並有排泄物的味道,伴隨分泌物,就該盡早就醫。 基本上陰道ph值約會落在3.8~4.5之間,生理期過後又會稍微提高一些,因為陰道ph值提高後被感染的機率比較高,這時就要特別注意清潔與保養,適當的生理期後清潔,不會讓殘存的細菌繁殖,更可以保障陰部的健康。 (醫師提醒,若有下體排氣伴隨分泌物情形,該盡早就醫。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凱格爾運動、太極拳、八段錦 有效改善 廖唯宇醫師表示,脾虛、體虛、氣虛,腸胃消化不好造成腹壓大,或是陰道內的菌種不平衡的女性造成的排氣現象,可以利用物理性的體操來改善,凱格爾運動可以訓練陰部肌肉的緊實,另外,練習太極拳及八段錦等中醫運動,會活動到身體的12條筋脈,可以有效舒暢並調和陰部的氣血經脈。 一般女性在還沒有明顯感染症狀、只是簡單排氣時,可以攝取一些健脾的藥物,如 山藥、芡實、薏苡仁,想要補氣也可以吃黃耆、黨蔘或甘草,排除濕氣則可以服用白朮、蒼朮、茯苓等藥材。 三陰交、合谷穴 有效活化子宮卵巢 另外,簡單的穴位按摩也可以幫助活絡下體血液循環,腎俞、大腸俞等穴位,因其位於骨盆腔後方,可以有效活化子宮、卵巢,三陰交、合谷穴則可以幫助腸胃系統循環,基本上來說,利用穴位按摩,可以讓女性從頭到腳暖起來,慢慢的達到預防性的改善。 廖唯宇醫師提醒,女性身體非常敏感,應該要少熬夜、少菸、少酒,因為任何刺激性的東西都有可能導致脾虛,使得陰道與腸胃的氣體壓力增加,最重要的保健之道就是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偶爾排氣的狀況就會減少發生。 (按摩三陰交穴可以讓女性從頭到腳暖起來。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居家養骨 3大方向著手

居家養骨 3大方向著手#姿勢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年紀漸長後會發現走路變得吃力,站立有困難、容易軟腳,體力大不如前,因此開始嘗試保健食品,希望藉由補充營養,幫助回復年輕時的體力及活動力,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院長阮威勝建議,平時的脊椎養護應從日常均衡飲食著手,透過每日飲食攝取營養,運動保健身體,避免不良姿勢3大方面著手,才是保健良方。保持肌力避免腰痛 延緩脊椎退化脊椎退化引起的腰痛與骨骼、肌肉、神經、血液循環等因素息息關關,維持適當規律的運動也可預防脊椎退化,運動的重點可放於負重和阻抗活動,看似輕鬆,卻能在運動過程當中,有效訓練腿部肌肉,例如步行、慢跑、跳舞及舉重,保持肌力對於避免腰部痠痛,延緩脊椎退化有相當的助益。避免不良姿勢 每日補充3.5杯牛乳平時維持正常的坐姿及站姿,避免不良姿勢,避免因玩3C產品及線上遊戲而長期低頭,40歲以後鈣質便會逐漸流失,尤其女性在停經後,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因此每天需要補充成人所需鈣質700毫克,相當於3.5杯牛乳,但每日若攝取3克以上鈣質,容易引起泌尿道結石,破壞體內礦物質平衡,反而引發身體機能障礙。鰻魚、杏仁 促進循環、改善麻痺若想要維持良好的骨骼、肌肉健康,富含鈣值的牛奶、小魚、綠色蔬菜,是最好的選擇,另外,黃豆富含蛋白質,增加胺基酸外,還有助組成肌肉,鰻魚、杏仁富含維生素E,可幫助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肌肉麻痺等症狀,另外,蛤蜊富含維生素B12,可修復受損神經,恢復正常機能。背肌與腹肌強壯時 脊椎較不易退化阮威勝院長表示,多做核心肌群運動,加強背肌、腹肌,當背肌與腹肌強壯時,脊椎比較不易退化,或是做負重運動,來增加骨質密度,平時如果肩頸痠痛,適當的利用按摩、徒手治療來放鬆,會有所幫助。

大掃除姿勢不當 疼痛無力恐是媽媽手上身

大掃除姿勢不當 疼痛無力恐是媽媽手上身#姿勢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過年大掃除,苦了許多賣命打掃的婆婆媽媽們,因為做家事時用力或姿勢不當,造成肌肉、骨骼傷害。才過完年,一位40多歲的家庭主婦即因右手腕疼痛無力而就醫。檢查後發現,她的大拇指肌腱腱鞘發炎腫脹,原來罹患俗稱的媽媽手。每6小時冰敷 睡覺強迫肌腱休息馬偕紀念醫院新竹分院復健科李俊瑩醫師表示,媽媽手正式醫學名稱為「狹窄性肌腱滑膜炎」。當長時間重覆性的拇指及腕部動作後,容易過度剪力及摩擦產生傷害,嚴重時肌腱滑動受限,造成大拇指背側肌腱本身或周邊腱鞘發炎,症狀表現為大拇指根部靠近手腕處疼痛、無法使力,有時伴隨輕微腫脹,使用大拇指抓握東西時更是特別疼痛。李俊瑩醫師表示,當疼痛產生時,第一步應是不要再做會引起疼痛的動作,可以先自行冰敷,每6小時一次,每次15分鐘,如果症狀持續或疼痛嚴重,則建議至復健科接受治療。如服用口服非類固醇消炎藥物,輔以物理治療(冰敷及電療),同時運用貼紮舒緩症狀,夜間睡眠時,再以腕部副木強迫肌腱休息,通常約1~2週即可康復。當嚴重疼痛或對治療反應不佳時,則可以考慮注射類固醇,類固醇可以抑制發炎反應和調節身體免疫系統,治療急性發炎效果顯著,也不會有明顯副作用。通常疼痛會在注射2~3天後便明顯好轉。年輕人也有「3C」手 減少長時間過度使用李俊瑩醫師指出,舉凡洗衣、煮菜、打掃、抱小孩等家事,都需要手腕及拇指動作,用力過度就容易造成肌腱發炎,形成媽媽手。除30~50歲婦女較常見外,也曾有農夫因施力不當,或需長時間操作機器、使用雙手的銀行行員、作業員、廚師等為此問題就診,而3C普及,不斷重複且過度使用患部肌肉,也讓很多年輕人加入「3C手」的行列。其實,預防勝於治療,在急性症狀緩解後,減少長時間過度使用手部動作,或是使用護腕避免手部肌腱過度收縮,維持正確姿勢才是治本之道。當然,持續進行保健運動,包括手腕部伸展及肌力強化運動,才不會又因重複使用拇指工作,造成局部肌腱發炎。

丟掉消炎貼布吧!減重、運動改善腰痠背痛

丟掉消炎貼布吧!減重、運動改善腰痠背痛#姿勢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34歲的K先生是建築師,幾乎每天都對著電腦長時間繪圖,過去十幾年來,一直都有腰痛的毛病,四處找整形外科或整脊師治療。每次治療後,的確會暫時舒服很多,但這並非根本的解決之道。他來找我的時候,腰上穿著緊身褡(以質輕金屬製成的無袖覆身物,用以固定脊椎、骨盤,矯正脊柱彎曲或避免疼痛),在諮詢的過程中,還透露自己經常使用消炎鎮痛藥膏和貼布。我對著很愛講道理的K先生說,通常腰痛是因為腰部缺乏力量、交感神經過於緊張等原因造成的。貼上鎮痛藥膏或貼布,或是穿上緊身褡,也許會暫時讓症狀舒緩不少,但這麼做是無法根治的。我建議他,想改善腰部的血流狀況,必須刻意鍛鍊腰部的力量。具體來說,就是要修正上身向前傾的姿勢,同一個姿勢不要維持太久,適時做做伸展操,偶爾還要扭動腰部,如果可以的話,最好鍛鍊一下腹部肌肉。K先生聽了我的建議後,果然身體力行改善腰部的血液循環,讓腰部保持溫暖,漸漸不再需要倚賴消炎鎮痛藥膏和貼布,最後成功跟腰痛說再見。在上門求助的病患中,腰痛或膝蓋痠痛的人數僅次於頭痛,名列第二,而且有很多人習慣使用消炎鎮痛藥膏。依我的經驗,大多數人只要改變姿勢、減重、養成運動(步行)習慣,就能不再依賴藥物,完全脫離疼痛。當然,身體疼痛總是讓人難以忍受,而且疼痛會引起失眠、易怒、抑鬱,也會讓身體的免疫力下降,因此為了盡早消除疼痛,對症下藥非常重要;但若只會針對症狀下藥,卻忘了要根治,這也是不行的。 (本文摘自/90%的病自己會好/大是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