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

溪邊玩水「3大前兆」快上岸!預防山洪暴發「1時段」玩水最安全

溪邊玩水「3大前兆」快上岸!預防山洪暴發「1時段」玩水最安全#安全

每到夏天常有午後雷陣雨,氣象局會發布豪雨、強降雨特報,此時不僅開車騎車都要注意雷擊、強陣風、低窪地淹水;若出門有安排玩水行程,也要慎防山區溪水暴漲,每年也都會聽到因溪水暴漲,使遊客來不及逃生的新聞。但山區溪水暴漲來得又強又快,是否可提早判斷,防止憾事發生呢?其實可警覺「3大前兆」!

75%酒精效果最好 使用安全留心

75%酒精效果最好 使用安全留心#安全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微生物無所不在,但無法以肉眼看見。冠狀病毒能在一般環境存活很久,數小時甚至可存活數日之久。所以除了勤洗手與戴口罩之外,環境消毒更是防疫關鍵重點。尤其家中有抵抗力較弱的幼童或年長者,更應留意環境清潔及消毒。為此不少國人購買75度酒精及分裝瓶用於消毒。日前,台北市長柯文哲在主持維護公共安全督導會報時表示,酒精標準是要用「擦」的,且要遠離瓦斯或火燄。酒精不是濃度愈高愈好95% 酒精(高濃度酒精)脫水能力太強,會將細菌外層的蛋白質迅速凝固,形成保護膜保護細菌的細胞質,無法破壞,所以不會直接殺死細菌。75% 酒精可使微生物的蛋白質變性、溶解脂質,並兼具穿透效果,進而達到徹底殺菌的功能。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資料顯示,酒精其實對能產生內胞子 (endospore) 的細菌無效,例如芽孢桿菌屬 (Bacillus) 或芽孢梭菌屬 (Clostridium) 的細菌;此外,酒精濃度在60~80%,就能有效殺滅具有「外套膜 (envelop)」的病毒,例如:疱疹、牛痘和流感病毒,對於無外套膜的病毒(例如:A 型肝炎、小兒麻痺病毒)則效果有限。將95%的酒精調成75%的稀釋公式算法:4 : 1 → 4份95%酒精+ 1份水(假設:1份 = 100cc)4份95%酒精+ 1份水=500cc,將可稀釋成76%酒精。稀釋後分裝瓶,要使用具有回收標誌2 (HDPE材質)、5 (PP材質)的瓶子,編號3、6、7不要使用,編號1、4不得已時才用。使用酒精注意事項:1.酒精消毒需要接觸10分鐘以上,才能發揮效果,所以不要急著把它擦掉。2.勿靠近熱源:酒精在高濃度之下屬於易燃物,避免接近高溫的地方,需放置陰涼處。3.不能喝也避免誤喝,同時要放在兒童易於拿到的地方,避免小朋友誤喝。4.使用時注意通風,避免在密閉空間使用,在廚房小心使用,不對衣物噴灑消毒,以防靜電燃燒。5.酒精會造成塑膠或橡膠變硬變質,要注意哪些材質可能造成磨損,不要直接噴在物品上,先噴在抹布上,再做擦拭。6.酒精接觸皮膚或使用乾洗手時,某些人會因為皮膚油脂被溶解而造成皮膚乾裂,要注意肌膚保濕。7.消毒酒精噴灑時,要注意避免對著火源。8.木質地板、木製桌椅家具、金屬門把、鋁門框架,噴到酒精後,有可能白化擦不掉。建議酒精用擦的,不要用噴的擦拭方式不對,消毒等於白做工!必須朝同一方向擦拭,才能避免消毒過的地方又被污染。此外,酒精也可以使用 70% 的異丙醇 (isopropyl alcohol, IPA) 取代。酒精著火怎麼辦1.酒精在身上著火時,第一要緊是滅火,要用打濕的衣物蒙住著火部位。火滅後要立即就醫。2.酒精引燃其他物品時,可使用CO2、乾粉滅火器進行滅火,或使用浸濕後的衣物、床單類物品覆蓋著火點,第一時間轉移易燃易爆物品,室外可用沙土覆蓋滅火。嚴禁使用水潑或乾燥的毛巾、衣物進行扑打,以免火勢蔓延擴散。當然發生火情時,別忘及時撥打119報警。

愛美施打肉毒桿菌 毒素真的安全嗎?

愛美施打肉毒桿菌 毒素真的安全嗎?#安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肉毒桿菌毒素能治療多種肌肉亢進疾病如眼瞼痙攣、半面痙攣、痙攣性斜頸及小兒腦性麻痺產生的肌肉痙攣等,也可用來微調肌肉張力,如減少臉部肌肉收縮以改善皺紋,或治療膀胱平滑肌與逼尿肌過動所導致的尿失禁。最早是被眼科醫師用來治療斜視的肉毒桿菌毒素(Botulinum toxin),現今廣泛用於除皺、瘦臉及瘦腿等醫學美容。肉毒桿菌毒素是一種強效神經毒素,由肉毒桿菌(Clostridium botulinum)製造分泌,可抑制神經末梢釋放神經傳導物質,使神經訊號被阻斷而無法傳遞。如:將肉毒桿菌毒素注射到肌肉後,會抑制神經末梢釋放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使訊號無法傳遞到肌肉刺激其收縮,因而導致肌肉鬆弛、麻痺或萎縮。肉毒桿菌毒素若作用在控制腺體,如:汗腺、唾液腺的神經上,可抑制腺體的分泌,藉以改善多汗症與唾液過度分泌,而肌肉鬆弛作用可減少對周邊血管和神經壓迫的程度,加上其抑制疼痛神經釋放傳導物質的作用,因此具有緩解疼痛的效果,可用於治療肌肉緊繃型頭痛,但其抑制作用是暫時性的,注射後效力維持約3-6個月,須重新注射。注射肉毒桿菌毒素的副作用大約在一週內發生,包括注射部位腫脹、疼痛、瘀血、紅斑及異常感覺,或輕微頭痛、類流感症狀等,若毒素擴散到其他部位,可能會出現眼瞼下垂、複視、視力模糊及面部無力等症狀,一旦發生語言障礙、吞噬困難、吸入性肺炎與呼吸困難等少見的嚴重不良反應時,應即刻就醫。醫療上使用的肉毒桿菌毒素,是在實驗室培養肉毒桿菌後純化其毒素,經過濾與真空乾燥成凍晶或粉末,使用時以無菌生理食鹽水調製成所需的濃度。治療肌肉痙攣採肌肉注射,眼瞼痙攣採皮下注射,多汗症則採皮內注射,儘量採用最低有效劑量為原則,再注射間隔時間不可少於2個月。若具有以下狀況者,則不可使用肉毒桿菌毒素:注射部位感染、對產品成分過敏、罹患重症肌無力、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或呼吸系統疾病、使用干擾神經肌肉傳遞的藥物(如Aminoglycoside和Spectinomycin會加強肉毒桿菌毒素之作用)等。

矽膠是塑膠嗎?無毒安全新選擇

矽膠是塑膠嗎?無毒安全新選擇#安全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塑化劑風波的食安風暴吵得沸沸揚揚,讓政府也開始重視禁用塑膠餐具,但是餐館或自家餐具很難全部使用厚重的玻璃、木製或不銹鋼,於是代替塑膠的「矽膠」用具逐漸增加,不過有人誤會「矽膠」是塑膠的一種,但其實矽膠和塑膠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材質喔!矽膠已廣泛使用於各種商品矽膠提煉自石英礦的二氧化矽,矽也是玻璃和水晶的主要成分,所以矽膠其實是一款無毒、無重金屬又環保的化學化合物,。因為矽膠本身為極富彈性,不像塑膠需要加入塑化劑來軟化;加上耐熱度高又不易變形,使用上安全無虞,便被廣泛運用於醫療材料和生活中的器具,例如醫療矽膠手套、保鮮容器的矽膠圈、餐盤、吸管、杯子、鍋蓋、製冰盒、隔熱手套、烘焙用具煞車油、隆乳植入物、潤滑劑、彈力球、固齒器、門的墊圈和奶嘴等千百種用途。矽膠的優點1、耐高溫:矽膠的耐溫性從-40℃到220℃、耐熱度可達260℃,可以安心地使用於烹飪。2、耐溫差:具有良好的彈性、延展度,不必像塑膠需加入塑化劑軟化。品質穩定且不因高低溫而變質,可直接進烤箱和冰箱。3、外觀佳:矽膠本身為半透明或乳白色,易上色做出各式各樣繽紛的顏色。4、耐用:矽膠適用於微波爐和洗碗機,不用擔心會損壞、釋出毒素。分辨「食用級矽膠」與「普通矽膠」?普通矽膠大多使用在工業上,而食用級矽膠則是廣泛運用在嬰幼兒用品、食品器具等,而食用矽膠與普通矽膠最大不同就是食用矽膠的透明度相對較高,而且無色無味。測試方式,可用手拿住矽膠的產品,聚焦一個地方,然後用力向兩邊拉扯。有白色出現的就是普通矽膠,沒有白色出現的就是食品級矽膠。普通矽膠近聞有異常怪味,有些刺鼻;食用矽膠近聞沒有異常怪味,也不會刺鼻,但會有淡淡的矽膠味道。愛家人就從環保開始一次性丟棄的塑膠對環境和人類帶來的傷害非常大,萬年無法分解的塑膠,不管流入到海洋或是陸地,從食物鏈循環後,最終仍會回到人類身上,造成健康危害。為此矽膠餐廚用品成為熱賣主因,台北市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處官員表示,購買矽膠商品時,宜查看是否明確標示材質,最好選擇「食用等級」,及使用注意事項等,以判斷可信度。食用級矽膠清潔可用小蘇打清潔保養,勿使用鋼刷或是較硬的菜瓜清洗。

兒少安全風險多 學齡前學會自我保護

兒少安全風險多 學齡前學會自我保護#安全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前陣子台中一所私立幼兒園驚傳5歲男童觸摸6歲女童下體事件;然而此非單一案例,去年某私立幼兒園也曾6歲男童摸同齡女童私處的案件,純真的孩童卻出現疑似性騷擾或猥褻事件,幼齡化的現象令人驚訝、更讓家長擔憂!因此家長應教育學齡前孩子保護自己的正確觀念、合宜的人際互動,以及發生當下如何求助。兒少性侵猥褻案例多 學齡前也不能鬆懈學齡前孩子容易因為好奇或不懂身體界線,而做出觸碰他人身體甚至私密處等不當舉動。父母在驚訝之餘,更應該從學齡階段就開始教導孩子擁有自我保護觀念、合宜人際互動與、發生當下如何求助及身體界線等教育規劃,以降低危險與繼續傷害的發生。身體的哪些部位是比較親密的人(例如爸媽、阿公阿嬤)才可以碰觸的地方(例如:嘴唇、臉頰),還有哪些地方是除了洗澡以外,大家都不能接觸的禁制區(例如:下體、胸部、大腿內側等)。有時候孩子因為對身體界線不是那麼清楚,加上爸媽又是親密的人,無法分辨哪裡可以摸哪裡不行,所以親子必須加以演練,加深孩子的印象。逾三成孩童 曾在校遭遇不適事件幼兒園是孩童皆受正規教育的場所,在校可能遭遇的風險遠比大人想像的多且複雜,例如同儕霸凌、校園性騷擾、老師權勢霸凌甚至性侵害等問題。家扶基金會今年4月針對全台國小至高中職學生所進行的「兒少自我保護的態度與行動(兒少版)」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高達34%的兒少「曾在校遇到不好事情不想上學」,另高達16%表示「曾有人未經我同意碰觸我身體而感到不適」。因此,性侵或性騷擾事件比起外顯的身體傷害等虐待,更需要師長多一份警覺和留意。教導孩童提升自我保護能力大人無法隨時隨地陪伴孩子提供全方位的保護,因此我們除了努力建立友善且安全的環境,更需要依適齡培養孩子自我保護的能力,以下原則提供給家長:1)建立「身體界線」的觀念:學齡前及國小低年級的孩子,需優先幫助他們知道不應該讓任何人隨便碰觸自己的身體,而自己也不隨意碰觸他人,侵害身體自主權。可透過繪本、影音等多元教育媒材管道,輔助孩童學習。2)養成「行蹤報備」的好習慣︰外出時不要跑遠或到危險的地方去玩;不要隨便接受陌生人的東西,並且注意不讓孩子落單 。 3)培養「大聲求救」的勇氣:要讓孩子面對自己的感受做因應,學習勇敢拒絕的方法,在兒少生活圈可及的場所,都需演練教導如何向大人求助。兒少保護的積極預防策略,就是讓他們能在第一時間保護自己,防止可能的傷害、更杜絕事件繼續發生。孩子不應只是事後等著大人幫忙的「受助者」,要能成為可以真正保護自己的「英雄」!

留意6大藥物過敏症狀 小心用藥安全

留意6大藥物過敏症狀 小心用藥安全#安全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提醒,如在用藥期間發生「疹、破、痛、紅、腫、燒」等6大藥物過敏症狀,就要懷疑自己可能是發生藥物過敏!需立即攜帶正在服用的藥袋或用藥紀錄單回診就醫,讓醫生知道您用了哪些藥品。6大藥物過敏症狀要留意藥物過敏是在使用藥物後,引發身體出現過敏的症狀,任何人或藥物都有可能產生藥物過敏,而且是難以預期的,又因藥物種類或免疫反應機轉不同,部分過敏反應會在使用後立即至數日內出現,但也有部分過敏反應可能延遲至兩、三個月才出現;當發現自己使用藥物後,發生皮膚紅疹、搔癢或水泡【疹】、口腔或黏膜潰瘍【破】、喉嚨痛【痛】、眼睛紅腫、灼熱【紅】、眼睛、嘴唇腫【腫】、發燒【燒】等症狀時,可能是藥物過敏的前兆,應儘速就醫。藥物過敏處理三大原則發生藥物過敏時,處理的三大原則:1.儘速回診或就醫疑似出現用藥過敏症狀時,應儘速攜帶正在服用的藥袋或用藥紀錄單回診就醫,切勿擅自自行停藥、換藥,以免造成原有疾病惡化,或藥物過敏狀況加劇。2.註記過敏藥物有用藥過敏史的民眾,可請醫師將過敏藥品名稱註記於「藥物過敏紀錄卡」,連同健保卡隨身攜帶,也可請醫師註記於健保IC卡中。3.主動告知若有用藥過敏史的民眾,就醫時應主動告知處方醫師過敏藥品,領藥時再請藥師幫忙核對,以避免誤用過敏藥品,確保個人用藥的安全。用藥期間應注意服藥後身體反應,若出現可疑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用藥史,才能避免演變為嚴重藥物過敏;對於使用藥品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到鄰近的藥局向藥師諮詢,讓藥師為您的用藥安全進行完善的把關!

連假玩水 如何安全玩得盡興?

連假玩水 如何安全玩得盡興?#安全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每到暑假,總是傳出讓人揪心的戲水意外憾事,教育部體育署特別提醒學生出遊戲水,學會「防溺10招」以及到安全水域玩的正確觀念,注意安全、謹慎小心,才能快樂出門、平安回家。危險海域勿近陷阱一:陡降型海灘花蓮七星潭、高雄旗津、宜蘭內埤等海岸最常見陡降型海灘,在離岸十至數十公尺之外地勢陡降,造成「反捲流」,當長浪一來,人很容易就被捲到外海。陷阱二:離岸流石門白沙灣、墾丁南灣屬於這種離岸流地形,看似風平浪靜的水域卻隱藏著殺機,離岸流強大的拉力常讓人無力游回岸上而發生溺水意外。陷阱三:瘋狗浪以台灣東北角海岸、基隆外木山、新北市三貂角、台中清水北防沙堤等地最常見瘋狗浪事件,遠處傳來的波浪進入淺水區後破碎,轉變成驚人衝擊力,很容易將站在岸邊或是礁岩上的人捲入海裡,都是榜上有名的危險區域。防溺五不1.不長時:不要長時間泡在水中,最好不超過30分鐘,避免失溫。2.不跳水:避免跳水危險行為。3.不疲累:若身體狀況疲累不佳,不要下水游泳。4.不落單:隨時注意同伴位置。5.不嬉鬧:不要在水中嘻鬧、惡作劇。自救五要1.要注意:注意氣象報告,若現場氣候不佳不要戲水。2.要冷靜:加強游泳漂浮技巧,不幸落水時,要保持冷靜放鬆。3.要小心:湖泊溪流落差變化大,戲水游泳要格外小心。4.要合法:戲水地點需合法,要有救生設備與人員。5.要暖身:下水前先暖身,不可穿著牛仔褲下水,因牛仔褲吸水後讓人難脫困。防溺5步「叫、叫、伸、拋、划」:叫-立即大聲呼救叫-打電話報警伸-利用竹竿、木條、衣物等延伸物拋-抛送球、繩等漂浮物划-利用船、浮木、救生圈、保麗龍等大型浮具划過去等方式,間接進行搭救。

一手掌握!常見藥物使用密笈大公開

一手掌握!常見藥物使用密笈大公開#安全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民眾到醫院看病拿藥,或到藥局購買指示藥或成藥,須先閱讀藥袋、藥品外盒標示及藥品說明書,不可隨意增減藥量,且應改正「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錯誤用藥觀念。具有侵蝕性藥物吃完不可立即躺臥部分藥品具有侵蝕性,像是四環黴素膠囊呈酸性,若服藥後立即躺臥,藥品可能沾黏在食道黏膜上,當包裹於藥品外表的膠囊或膜衣等特殊劑型溶解後,會造成接觸性黏膜灼傷、發炎、潰瘍,甚至穿孔破裂而導致死亡,尤其像口腔、食道等黏膜較薄的部位。此外服藥後躺臥,也可能增加藥品或所搭配的水嗆入呼吸道的風險,造成呼吸道損傷或是感染,甚至發生阻塞而窒息。搭配開水服藥 避免沾黏食道有些人會用牛奶或飲料代替開水喝,這些看似日常生活常見的小舉動,但卻可能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醫師建議服用藥品時,能以站姿或上半身直立的坐姿方式,最好是搭配200cc以上的開水吞服藥品,但病人若有吞嚥方面的問題,可再搭配更多的水服藥,以避免藥品沾黏於食道上造成灼傷,並且順利達到胃腸道,以利身體吸收。有些特定藥品,如雙磷酸鹽類,更要求患者服用後需保持上半身直立超過30分鐘。特殊劑型的藥品,如舌下錠的硝化甘油,則非以吞服的方式,且使用後可能會發生暈眩,因此建議患者以坐姿服藥,避免因暈眩而跌倒,造成頭部、頸部創傷。務必遵守醫師與藥袋指示用藥服用藥品前,應遵照醫師或藥師指示,或依照外盒、藥品說明書上的使用方法用藥。如對藥品使用不清楚,應該主動詢問藥師,尋求正確的服藥資訊。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