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壓迫

腳麻到不知鞋掉了 婦神經受壓迫失禁

腳麻到不知鞋掉了 婦神經受壓迫失禁#神經壓迫

(優活健康網新聞網/綜合報導)65歲的高媽媽因長期姿勢不良、搬運重物,出現腰痠背痛,後來麻痛加劇,從臀部延伸到大腿外側及腳背,無法久坐,走不到30公尺就必須休息。雙腳痠麻、刺痛感一來,就像是腳穿上厚襪子,幾乎沒有感覺,有次甚至鞋子掉了也沒發現,症狀長達10多年。近來她不僅無法正常走路,還大小便失禁。擔心手術癱瘓求偏方 反而延誤病情高媽媽擔心脊椎手術失敗會癱瘓,遲遲不願接受手術治療,到處尋求偏方、推拿整脊,沒想到疼痛惡化。就診檢查後發現腰椎第3、4節椎間盤突出、滑脫,合併嚴重椎管狹窄,神經壓迫情況很嚴重,細細的神經柱就像被掐住一樣,加上腎功能差,增加手術困難度。神經外科醫師吳聖文表示,由於神經缺損症狀嚴重,只能開刀減壓並固定。進行經皮微創骨釘腰椎減壓融合術,復原時間短,隔天就能下床,脊椎微創手術的優點就是傷口小失血量少,不必破壞大量的肌肉和骨頭,就能做到神經完全減壓,儘量保有脊椎本身的骨性結構。下背、下肢痠麻 恐坐骨神經受壓迫吳聖文表示,神經受壓迫,腳麻痛是警訊,隨著年紀老化、工作搬重物磨損、運動傷害或車禍意外,導致脊椎關節退化形成骨刺,加上脊椎韌帶肥厚增生甚至鬆脫,以及椎間盤磨損突出破裂等,造成椎管狹窄滑脫合併神經壓迫,進而導致下肢出現疼痛麻的症狀。如果發現有下背部痠痛合併下肢麻痛,甚至有走不遠的情況,可能有椎管狹窄情形,造成坐骨神經壓迫,需要找醫師諮詢診斷並治療,千萬不可以亂服成藥,以免延誤病情。

開門鑰匙轉不開 小心肘隧道症候群

開門鑰匙轉不開 小心肘隧道症候群#神經壓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62歲女性至中醫部就醫,右手肘麻痛無力和無名指、小指無力已經一段時間,詢問是否為「腕隧道症候群」?經過中醫師初步問診和身體檢查後發現,女性職業為保姆,需要常用到手肘,麻痛位置是從手肘內側開始往下延伸至手掌的內側(尺側),還有開門時鑰匙轉不開、無法用手指夾住紙片的現象。該女性其實不是「腕隧道症候群」,而是「肘隧道症候群」,亦稱「尺神經壓迫症候群」,是上肢僅次於腕隧道症常見的神經壓迫症之一。安排一周2到3次肘及手指局部針灸治療後內服中藥,疏通筋絡、活血止痛,右手肘及手指無力的情形逐漸改善。肘隧道症候群 最常見在4類族群安南醫院中醫部醫師沈佩諠說明,肘隧道症候群(cubital tunnel syndrome)指通過手肘外側的尺神經受到刺激時產生一些症狀的通稱,包括手感覺痛、腫脹、虛弱,或是無名指及小指有麻麻的感覺。肘隧道症候群在40歲到60歲的族群中最常見,女性多於男性。肘隧道症候群早期症狀是無名指與小指麻痺、刺痛,及肘關節內側的酸痛。如果未接受治療,神經持續壓迫,手掌的肌肉會開始無力甚至萎縮,影響日常生活,例如有困難做打開罐子或轉動鑰匙等動作。沈佩諠中醫師提醒,尺神經壓迫危險族群包括︰1) 需大力敲擊工作者/如水泥匠、鐵匠。2) 需彎著手肘做事者/如修理手錶、金飾匠。3) 肘關節脫臼或幼年時有手肘骨折病患。4) 不正確姿態/前臂手肘以下靠在桌面,易壓迫尺神經,例如午睡以手當枕頭或長時間打麻將等動作。平常可做反手戴眼鏡動作 減少尺神經壓迫治療部分,沈佩諠中醫師說明,最重要的步驟是避免壓到尺神經的動作或姿勢,平常可做反手戴眼鏡的動作,減少尺神經壓迫。另外,可以在手肘及手指局部針灸治療,減少神經的壓迫。由於尺神經的走向位於手太陽小腸經,治療以小腸經穴位為主,選取小海、支正、腕骨、後溪、中渚等治療。

背痛到足底!極外側椎間盤突出難確診

背痛到足底!極外側椎間盤突出難確診#神經壓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34歲的職業軍人,嚴重左腳痛麻及無力,無法走路,背部也劇烈抽痛,坐立難安,十分痛苦。就醫確診為很難診斷的極外側椎間盤突出。為克服傳統手術缺點,醫師建議接受新式脊椎內視鏡神經減壓術,在清晰手術視野下夾除共達7.5公分病灶,傷口小、破壞組織少,且手術時間短,術後3小時即可下床走路,恢復往日英姿。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院長楊椒喬表示,患者在出勤時意外撞擊受傷,不僅左腳嚴重疼痛,甚至從臀部、大腿、小腿、足背延伸到足底都有重麻木、抽痛與無力,背部也伴隨抽痛,依患者症狀加上影像學檢查,可判斷為腰椎第4、第5節(L4-5)急性椎間盤破裂,且在分型上,屬於是很難診斷的極外側椎間盤突出。因組織游離 應用傳統手術風險較高楊椒喬院長進一步說明,由於椎間盤破裂游離,壓迫神經的位置是在椎管外,這位置不僅核磁共振掃描(MRI)檢查下容易被誤判,導致治療效果不佳。若接受傳統手術,傷口將長達5公分以上。因位置關係,為清理游離的椎間盤組織,也必須破壞較多椎骨與組織,易引起脊椎不穩定,病患有時被迫要接受脊椎融合手術。傳統手術應用此病症還很容易誤傷鄰近的神經及引起出血過多,術後也易因傷口疼痛與下背痛無法下床,不僅手術時間平均耗費約3至6小時,且須住院至少1周,恢復期也長達3至6個月。新式脊椎內視鏡神經減壓術 精準夾除降損傷在精準診斷前提下,同時排除傳統手術的種種缺點,楊椒喬院長建議接受新式脊椎內視鏡神經減壓術。使用局部麻醉,在清晰的手術視野下,以新式脊椎內視鏡深入椎間盤游離的位置直接予以夾除,夾除的游離椎間盤共達7.5公分。不但達到神經減壓效果,快速解除病患的麻痛無力,且避免大範圍破壞椎骨、組織及出血過多,能避免脊椎的不穩定。楊椒喬院長表示,病患在手術當中可以和醫師互動對話,造成神經根損傷的機率相對減少。傷口只有0.6公分,手術時間也只有1小時,術後3小時即可健步如飛,輕鬆自在的下床走路,隔天即出院返家休養。此手術治療,有效解決病患痛苦。

腰背、下肢酸麻 恐是脊椎退化導致

腰背、下肢酸麻 恐是脊椎退化導致#神經壓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63歲的張女士長期無法久站久坐,走路無法走遠,否則就會劇烈背痛、下肢酸麻。就醫確診為第4、5節腰椎滑脫合併神經壓迫,接受「皮質骨釘中線微創減壓融合手術」,手術傷口僅有大拇指寬,手術當日患者即可下床活動,術後第2日便出院。脊椎退化疾病普遍 常見腰背、下肢痠痛安南醫院神經外科醫師陳肇烜表示,退化性脊椎疾病是普遍疾病,常見症狀包含腰背疼痛以及下肢痠、痛、麻。初期病患多以復健治療,然而若保守治療無效或症狀持續加劇,便要考慮手術介入。大眾對於脊椎手術常存在恐懼,擔心傳統脊椎手術的傷口過大,造成術後嚴重肌肉疼痛。「皮質骨釘中線微創減壓融合手術」,相較以往傳統手術傷口可縮小一半以上,還可降低失血感染率、縮短術後住院天數。微創減壓融合手術 避免傳統手術長期背痛根據國外與台灣臨床經驗,「皮質骨釘中線微創減壓融合手術」對於脊椎退化疾患合併骨質疏鬆症的病人,可提供較過往傳統手術更穩定固定力量,減少骨釘鬆動或經骨釘灌注骨泥滲漏的風險。陳肇烜醫師表示,「皮質骨釘中線微創減壓融合手術」可避免傳統手術因骨骼肌肉大面積創傷而引起的長期背部僵硬痠痛。然而脊椎手術的選擇因人而異,不同程度的退化性脊椎疾病須不同的方式治療,術前仍須與醫師進行詳細的討論,才能得到最佳治療效果。

背痛不敢動手術?脊椎內視鏡降風險

背痛不敢動手術?脊椎內視鏡降風險#神經壓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42歲的周女士,1年前開始下背痛,疼痛位置延伸到右大腿及小腿外側,站立及走路時更是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及睡眠。周女士被診斷為腰椎4、5節間椎間盤突出併神經根壓迫,但考量脊椎手術風險,仍選擇藥物控制疼痛及復健,只是疼痛仍然持續,近半年連平時走路都疼痛、只能跛行。腰椎椎間盤突出 致下肢痠麻、疼痛周女士接受消炎及止痛藥物控制疼痛,並做復健及牽引治療,接受神經疼痛阻斷術,僅1個月就復發,疼痛到讓周女士最終選擇接受手術。經椎間孔擴大成型術及椎間盤切除術後,疼痛獲得明顯改善。手術後2周回診拆線時,已完全不需要止痛藥物,走路及日常生活狀況也回復正常。成大醫院骨科部醫師林政立表示,腰椎椎間盤突出常會造成脊椎神經的壓迫,若已出現明顯運動功能障礙及大小便失禁,需緊急手術處理。若無前述情況,主要為下肢疼痛或痠麻,經醫師評估後可先採取藥物及復健治療。若保守治療後改善情形不佳,疼痛持續且影響到日常生活,就應該考慮手術治療。脊椎內視鏡輔助手術 更安全、術後恢復更快腰椎椎間盤突出需進行椎間盤切除手術,傳統椎間盤切除手術會輔以使用手術顯微放大鏡,目前會使用脊椎內視鏡進行椎間盤切除手術。脊椎內視鏡手術傷口小、組織破壞小、手術視野更清晰、提高手術安全性,且手術後恢復較快,且手術成效及復發率與傳統手術相當。林政立醫師強調,脊椎內視鏡可在僅局部麻醉下做腰椎椎間孔鏡手術,進行椎間盤切除及椎間孔擴大成型手術,減少病患全身麻醉風險。因病患手術中全程清醒,減少脊椎神經損傷的風險。手術後當天或隔天即可出院返家休養。不過,並非所有脊椎疾患都能用此手術,需由專業醫師進一步評估,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式。

常騎自行車恐不孕?4大危機告訴你

常騎自行車恐不孕?4大危機告訴你#神經壓迫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騎乘自行車時,身體大部分的重量都放在會陰部,當會陰部與座墊持續摩擦,就可能對泌尿系統帶來一些影響,包括:1) 會陰部神經壓迫症狀/據統計,大約7% 到8% 經常長距離騎自行車的人會陰部、陰莖或是女性大陰唇附近會出現麻木感。這可能是因為坐墊壓迫到會陰神經以及血管叢所導致。騎自行車的時間愈長,訓練的分量愈重,愈容易發生。根據F. Sommer醫師2010 年發表在《性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在100位每週接受超過400 公里訓練的自行車選手中,有61% 發生會陰部麻木的症狀。危險因子有:.年齡超過50 歲。.體重較重。.騎自行車超過10 年,每週騎自行車超過3 小時。如果會陰部有麻木症狀,建議暫停騎自行車3 至10天,直到症狀完全消失。自行車座墊壓迫會陰部神經及血管叢 2) 男性性功能障礙/1997 年《自行車雜誌》(Bicycling Magazine)上曾報導,騎自行車可能與男性性功能障礙有關,造成自行車愛好者的憂慮;但之後的研究並沒有發現兩者的相關性。2004 年發表在美國泌尿科醫學會(AUA)雜誌的論文顯示,688 位經常騎自行車的運動者中,17% 有性功能障礙。但是與一般民眾相比,罹患性功能障礙的機率並沒有較高。但不同的研究卻有不同的結論。Schwarzer U 醫師針對1786 位業餘自行車選手的調查發現,58% 到70% 的選手有會陰部麻木症狀,4% 發生性功能障礙;相對於另外155 位游泳選手,只有2% 的性功能障礙而言,作者懷疑騎自行車對男性性功能有負面影響。但我認為,這可能還是與騎自行車的時間還有強度有關。3) 男性不孕症/之前有研究顯示,頂尖的自行車選手與其他運動員相比,其精蟲的活動力較低。這可能是因為會陰部與座墊的摩擦,以及比賽時的緊身褲造成睪丸局部的溫度上升,影響精蟲的活動力。雖然目前並沒有足夠的證據指出騎自行車與男性不孕有關,仍建議使用柔軟的座墊,避免長時間穿緊身不透氣的運動褲,以減少對精蟲品質的影響。4) 攝護腺炎與攝護腺特異抗原增高/有研究指出,長時間騎自行車容易造成攝護腺炎,導致排尿困難、頻尿等症狀。也有研究發現,騎自行車時座墊對攝護腺的刺激也會導致攝護腺特異抗原(PSA)增高。PSA 是攝護腺癌的腫瘤指標,如果超過正常值,泌尿科醫師會建議接受攝護腺切片檢查。不過,也有研究認為兩者無關。熱愛騎自行車的男性如果PSA 指數升高,究竟是因為攝護腺癌?還是騎車所引起的?的確容易讓人混淆。如果PSA 的數值只略微超過標準值,又不想立即接受切片,可暫停自行車運動一段時間後,再次抽血,確認數值是否已經下降至正常值。如果仍然異常,建議還是接受攝護腺切片比較保險。那位騎自行車從台中越過大坑山區騎到日月潭的騎士,在停止騎車2 週後,排尿困難症狀就逐漸改善了。我也建議他做不同的運動與騎自行車交替進行,例如跑步、快走、游泳等。其實,騎自行車是一個非常好的有氧運動,能訓練心肺功能,和跑步或其他有氧運動相比,對關節的衝擊也較少。同時,自行車也是很環保的交通工具。或許我們無法像電影主角彭于晏騎自行車登上海拔3275 公尺的武嶺,再一路衝刺下坡抵達花蓮,也無法如衝線手瞬間爆發,風馳電掣,我們也不一定要像鐵人級運動員般,一騎就是五、六十公里。但是,你仍然能騎上那輛陪伴你多年的老爺自行車,在陽光和煦的週六下午,迎著花香,以最怡然的速度,優游自在徜徉在自行車道。面對人生,可以「破風」,也以「迎風」。鄒醫師│ 健康小叮嚀注意騎車時的姿勢即使有可能發生泌尿問題,騎自行車仍是一個非常好的運動,且大部分症狀可以在短暫休息後獲得改善。建議騎乘時注意下面幾點,或許就能減少騎車帶來的困擾:1) 增加自行車座墊的面積,使用柔軟的座墊。2) 調整騎自行車的姿勢,不要將全身的重量放在會陰部。3) 避免長時間過於激烈的自行車運動,騎1 小時至少休息10 分鐘。(本文摘自/泌尿科醫師的電影處方箋/時報出版)  

骨刺非刺 神經壓迫才致痛!

骨刺非刺 神經壓迫才致痛!#神經壓迫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骨刺,是骨頭的「宿命」,這麼說吧,與其把骨刺當是骨頭的「疾病」,不如將骨刺看作是骨頭的「宿命」,骨刺,就是骨頭面對過高的「內力」,不得不作出的無奈選擇。骨頭承受不住「內力」 長出的新骨頭還記得武俠片裡的橋段嗎?兩位武林高手雙手交疊,怒目相向,對手的內力突如排山倒海般湧向主角掌心,只見主角汗珠如豆,腦門出煙,眼看就要支持不住了;霎時,背後突然灌入三股各不相同,但一樣強勁的內力,原來是三位救星到了,如魚貫般將雙手搭上主角的背,把畢生的內力都給了他⋯⋯骨刺不是刺?骨刺,就像這幾位救星般,是骨頭承受不住過高「內力」時,身體派來支援,在承受內力最高的地方,所長出的「新骨頭」,而骨刺新生主要的目的,就是藉由周邊新骨的增加,來分散因承受過高內力,而可能受損的「原住骨」負擔。骨刺本身不會痛本質上,骨刺形成本身是無痛的,也就是:骨刺本身不會痛。所以,「我腰痛很久了,醫師說我長骨刺。」聽起來,就會有點奇怪。奇怪的地方,並非患者沒長骨刺,我們絕對相信醫師的判讀,患者的X 光,應該是結結實實有長出骨刺的;但奇怪的地方是,因為骨刺本身不會痛,所以若是將X 光看到的骨刺,當作是腰痛的原因,那邏輯上就會有很大的討論空間。腰痛是因為長骨刺的「內力」過高換句話說,除非骨刺壓迫到神經,不然一般我們在脊椎X 光中所看到的骨刺,很難被拿來當作腰痛的根源。難不成,解說的醫師講錯了嗎?當然沒講錯,只是講得簡潔了些。「腰痛,是因為長骨刺」這句話,其實是:腰痛,是因為導致長骨刺的那個「內力」過高,使得骨頭周邊的結締組織受損或發炎所產生的。(本文摘自/攻疼新醫:筋骨疼痛專家Dr.Pain帶你找痛源、解痛根、脫離痛海/三采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