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食

醫訊/健康減重 外食族該如何吃?

醫訊/健康減重 外食族該如何吃?#外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肥胖,在醫學界是歸屬新陳代謝症候群之一,過度肥胖容易引起血壓過高、血糖過高、心血管等慢性疾病,要避免或改善這些代謝症候群,減重是最有效的方法,但在飲食上應如何攝取才能兼顧健康又能控制體重是一大學問,外食族在外又該如何選擇食料?因此天主教若瑟醫院開辦免費的減重班,除了說明6大食物的營養外,更教大家健康減重的均衡飲食原則與技巧等。活動地點:雲林縣若瑟醫院十一樓第二會議室活動時間:101年6月26至101年8月7日為期六週活動洽詢:(05)633-7333轉8269。

超級愛健康/三餐老是在外 小心你的血太油了!

超級愛健康/三餐老是在外 小心你的血太油了!#外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代人生活忙碌,三餐大多選擇外食,但高熱量的飲食、及生活型態不正常,以致於許多人已有高血脂而不知或不以為意。根據調查,台灣人高血脂率是百分之二十,等於平均每五個成人,就有一個人血太油,高血脂經常沒有任何症狀,卻是造成動脈血管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究竟高血脂是怎麼形成的,該怎麼預防血太油呢? 潘懷宗博士解釋,所謂的血脂,是指血液中的脂肪,主要包括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當血液中流通的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濃度高於正常值時,稱為高血脂症。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值過高,或高密度脂蛋白濃度過低時,又稱為血脂異常。因此高血脂症除會導致心臟疾病之外,也與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疾病息息相關。而大家常說的三高指的是,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而三酸甘油脂跟膽固醇的差別在於,這兩者都屬於血脂,即血液裡的脂肪,通常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逐漸升高。三酸甘油脂,是體內能量及體脂肪的來源。血脂肪不正常,指的是壞的膽固醇過多、好的膽固醇太少、三酸甘油脂過多。常聽說高血脂患者需要一輩子吃藥控制血脂,對此,潘懷宗博士也說到,答案是肯定的,有家族病史、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等多重危險因素的病人,更須按時服藥控制血中膽固醇。長期服用降膽固醇藥物的病人,不要隨意貿然停藥。有研究顯示,隨意停藥會影響血中發炎指數上升,增加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而許多人想說只要多吃水果,就可以降低膽固醇,預防高血脂,其實是不一定的,因為吃錯時間不但無法降低膽固醇,吃太多反而可能讓血中的三酸甘油酯增加!飲食來源的膽固醇僅佔每日膽固醇總量的1/3,無法抑制體內合成的膽固醇!水果吃太多,一樣會轉為脂肪堆積在體內,要多加注意。其實高血脂最主要就是不健康的生活形態造成,包括總熱量攝取過多、缺乏運動兩大主因,外食族老是三餐在外,除了注意飲食,更要搭配正確運動,才能有效預防高血脂。更多影音報導,請上http://ihealth.uho.com.tw/view.asp?id=103

外食人口增 三多三少健康吃

外食人口增 三多三少健康吃#外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現代上班族工作繁忙及雙薪家庭普及,造成外食人口增加,大家都成了三餐老是在外的外食族,如何選擇好吃健康的餐點是重要生活議題。依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100年全國職場健康促進暨菸害防制調查調查顯示8成以上職場員工每日攝取未達3蔬2果的建議量。基隆市衛生局提供三多、三少外食健康方法:1.少油:儘量不買油炸的食物,選擇以蒸、煮、烤的方式烹調食物,吃燙煮的蔬菜或生菜時不要淋上肉汁,減少油脂攝取。2.少鹽:儘量少購買醃漬類食物以及減少額外沾醬,不要選擇醃、燻、滷調味的料理,外帶食物時請商家少加鹽、醬油等調味料。3.少加工:減少精緻食品、加工食品的攝取例如罐頭、速食、甜點等,多選擇天然食物如蔬果、五穀類。4.多水:多喝白開水,以無糖茶飲取代含糖飲料。5.多穀:選擇全穀類主食,用五穀米、糙米飯取代白米飯。6.多蔬果:每餐少點一份葷食,自行攜帶水果或購買新鮮水果、用水果或蔬菜棒來替代點心零食,每日建議3蔬2果,增加纖維的攝取及飽足感。

外食族營養不均 可適當補充維生素

外食族營養不均 可適當補充維生素#外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維生素又叫維他命,是人體健康不可缺少的元素,主要可從飲食中攝取,維生素分為脂溶性維他命(A、D、E、K)及水溶性維他命(B群及維他命 C)。脂溶性維他命貯存在體內的時間較長,容易有堆積及劑量過高的問題,而水溶性維他命貯存在體內各不同的組織,貯存時間較短,最多為數星期而已,使用多量的水溶性維他命,在體內會隨尿液而排出,所以只要日常飲食均衡且生活作息正常,並不需要額外補充,但是對於三餐老是在外又時常熬夜的年輕族群而言,有時候需要適當的補充維他命。食品藥物管理局提醒,補充維生素要注意,選擇信譽良好製造商的產品、注意產品的有效期限,食管局強調,價格不是唯一標準,只要價錢合理,選擇信譽良好製造商的產品較有保障,另外要注意產品的有效期限,一次不要購買太多的量,先以小瓶包裝試試,若覺得適合再繼續購買,至於來路不明的產品,最好還是不要貿然購買服用。 此外衛生局也提醒民眾勿把維生素當作治病強身、延年益壽的營養補充品,因為長年累月過量服用的結果卻往往適得其反。其實不同食物中都有各種維生素,均衡飲食就是最好的選擇,只要每天攝取適量、多種類的食物,即能均衡供應人體所需要的營養成分,不需要過度仰賴營養補充品來維持身體健康。

員工午餐外食增 8成蔬果攝取不足

員工午餐外食增 8成蔬果攝取不足#外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職場上班族工作繁忙以及雙薪家庭的普及,造成外食人口日益增多,大家都成了「老外」一族,面對三餐老是在外的外食族,如何選擇好吃又健康的餐點是重要生活議題。依縣市地區及行政院主計處就業人口結構比例進行分層隨機抽樣,調查發現8成以上職場員工每日攝取未達3蔬2果之建議量,另有近七成員工中餐外食。衛生署「每日飲食指南」建議國人每日需有3份以上蔬菜攝取,調查指出,有超過五成受訪員工每天蔬菜攝取未達3份以上的建議量,其中男性員工有57.2%、女性員工有50.2%未達每天攝取3份蔬果以上的建議量。另100年調查結果,蔬菜攝取不足3份之比率皆高於99年。「每日飲食指南」建議國人每日需攝取2份以上水果,但結果顯示有60.0%受訪職場員工每天食用水果未達2份以上,男性員工及女性員工攝取水果不足2份之比率亦高於99年調查。受訪員工每週超過五天以上早、午、晚餐外食的比例與99年度調查結果外食人口比例及天數均有增加。國民健康局建議外食族「三少、三多外食健康方法」,分別是少油、少鹽、少加工,多水、多穀、多蔬菜。外食盡量少買油炸食物,也不要選擇醃、燻、滷調味的料理,減少精緻食品、加工食品的攝取,應多選擇天然食物如蔬果、五穀類,飯後外食族也常買杯飲料,國健局建議多喝白開水,或以無糖茶飲取代含糖飲料,且下午最好可用水果或蔬菜棒來替代點心零食,早餐可以選擇有蔬菜、水果的三明治或漢堡,每日建議3蔬2果,增加纖維的攝取及飽足感。

外食族吃得更健康 打卡還享9折優惠

外食族吃得更健康 打卡還享9折優惠#外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現代人因生活忙碌、外食比例高,為了打造健康飲食,讓廣大的外食族吃的更健康,台北市中山區健康中心特別結合當地健康餐食商家,推出「低油、低脂、低鹽、高纖維」的健康飲食原則,為了推廣健康餐食,自即日起至5月10日期間,市民只要至指定的健康餐食商家透過智慧型手機的「打卡」功能完成「打卡」,即可享有健康餐食九折優惠。一般餐食業者常為吸引客人烹調較重的口味,無法兼顧健康飲食原則,又無法得知餐食熱量,導致體重控制不易,為配合臺灣臺北市衛生局「健康減重管理」活動,中山區健康中心結合健康餐食商家共同推出起司蔬菜蛋吐司加豆漿(半糖)505大卡、花壽司536大卡、特製泡菜蒟蒻飯捲(390大卡)、鄉村田園蔬菜麵(440大卡)等健康餐點九折優惠活動,要市民能吃得營養、吃得健康達到體重控制的目的。目前配合打卡優惠的健康飲食商家包括中山區民權東路的米露屋韓國海苔飯捲專賣店、大直街的頂好速食、大直街的美而美早餐店、民權東路的芽米義麵坊、農安街的韓味韓式豆腐鍋、長安東路的舍香味精緻理餐廳、長安東路的太元日式大眾化料理,及錦州街的越南美食等。臺北市中山區健康服務中心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室聯合輔導商家推出健康餐食,並結合商家藉由市民透過臉書打卡功能傳送健康餐點訊息分享親朋好友,將「低油、低脂、低鹽、高纖維」的健康飲食原則傳遞出去,使市民能吃得營養又健康並支持餐食熱量及營養標示。

外食族多多 健康吃、控制熱量很重要

外食族多多 健康吃、控制熱量很重要#外食

外食情形相當普遍的現代社會中,一份速食餐(豬肉漢堡+中包薯條+350c.c.可樂)等於吃下820大卡,消耗這些熱量,得游完56分鐘自由式或132分鐘籃球,或是105分鐘慢跑、160分鐘網球、195分鐘上班族健康操。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教導民眾選擇及製作健康的食物,辦理「食在健康 鮮活享瘦」健康減重活動,邀請宋金龍主廚示範健康料理,簡單的素材及步驟就能端上一道清爽菜色,不論是家庭主婦或工作繁忙的上班族,皆能輕易上手,讓民眾「聰明選、安心吃」,即時瞭解各類常見食物的熱量訊息。衛生局健康管理處長游麗惠表示,民眾減重過程如有任何飲食及營養的問題,歡迎撥打「臺北市體重控制電話營養諮詢服務」諮詢專線:(02)2956-6356,由專業的營養師提供體位評估、修正個人平日飲食型態等服務,曾經接受本項服務並列入追蹤的民眾,已於2~12週內分別減重0.1至33公斤。游麗惠處長說,民眾進行每日飲食、運動及體重記錄,可以幫助減重者控制體重,但減重者每日攝取熱量不可低於1,200大卡,每天減少攝取500大卡熱量;或減少攝取300大卡熱量,加強體能活動多消耗200大卡,每週成功減重約0.5公斤,每月體重就可減輕約2公斤。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