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習慣

心臟病威脅無所不在? 良好習慣可降低風險

心臟病威脅無所不在? 良好習慣可降低風險#生活習慣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到底應如何檢視自己是否患有心臟病,以及如何愛護我們的心臟,避免發生心肌梗塞的悲劇?台南新樓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周立平表示,沒有患病症狀、體檢正常、有健康運動習慣,甚至是年輕人都可能受到心臟病的威脅,因此,只有接受進一步的心臟檢查包括運動心電圖、核子醫學心臟造影、或是高轉速的心臟電腦斷層掃描,才可以評估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一名46歲患者,固定有騎腳踏車運動的習慣。他身體健康、無疾病史,也沒有抽菸習慣,卻突然發生胸痛、冒汗症狀,疼痛情形更是斷續發生,患者表示,運動騎車更會加劇症狀。經心電圖檢查發現,其有心肌梗塞現象,立即安排病人住院接受心導管檢查,以打通阻塞的血管。周立平建議,一旦診斷出有心臟病,就應接受專科醫師進一步的評估與治療,醫師更以美國心臟協會所訂出的「簡單生活七要件」來提醒民眾,要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與死亡率,落實好的生活習慣,不抽菸、規律運動、保持身材、控制血糖、注意飲食健康、固定追蹤檢查心臟血路是否通暢(總膽固醇需低於200 mg/dL)、血管減壓(血壓低於120/80 毫米汞柱),以保持心臟的健康,遠離心臟病的威脅。醫師補充,越早建立良好習慣,保持心臟健康的效果越好。(圖片來源:新樓醫院提供)

小心不正確的生活習慣 讓你胃病上身!

小心不正確的生活習慣 讓你胃病上身!#生活習慣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根據調查,近5年来,19至35歲的青年人胃癌發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倍,原因是不良的生活習慣而影響了發病率,所以說生活習慣對於胃的健康,真得非常重要,小心你不正確的生活習慣,可能讓你胃病上身!常感覺心口灼熱、酸液逆流或喉嚨有異物感,那可能是胃食道逆流找上門了,林杰樑醫師指出,多數是因為壓力以及生活習慣造成,正常情況下食道括約肌在沒有進食時,應該呈現關閉狀態,當吞嚥、食道蠕動時再打開,將食物送進胃裡。但是胃食道逆流症患者的食道括約肌關不緊,造成胃部裡的食物、胃酸容易跑到食道來。胃食道逆流嚴重的話,將引發慢性喉嚨發炎,因為胃酸長期逆流侵蝕所導致。與慢性咳嗽,胃酸刺激氣管所產生;而胃酸嗆到支氣管,造成支氣管痙摩。林醫師也提醒,想預防必須從生活習慣上面調整,避免吃東西馬上睡覺,也可以藥物治療,讓胃放鬆,避免擠壓導致胃酸逆流。你有這樣的生活習慣嗎?吃飯狼吞虎嚥、常空腹喝咖啡。當心引起慢性胃炎,林醫師解釋,胃炎是指胃黏膜發炎或糜爛出血的病症。可分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兩種。而急慢性胃炎會引起上腹疼痛、燒灼感,及胃部不適等症狀。其實慢性胃炎極為普遍,大多數人都有輕微的慢性胃炎,但大多都是因為吃了刺激的食物,導致慢性胃炎急性發作。建議胃不舒服必須要避免過甜、過酸或纖維較粗的食物,例如:奇異果、筍子,可避免胃酸分泌過多更不舒服!

女生錯誤生活習慣 當心使你惹病上身

女生錯誤生活習慣 當心使你惹病上身#生活習慣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根據調查,女生最容易發生的疾病,都是不良的生活習慣引起的,而且很多生活習慣都是大家很習以為常的,想不到居然會影響健康,你是否愛美要白都不曬太陽;妳是不是重口味,沒味道無法入口,但卻又不愛喝水?這些女生錯誤的習慣,小心惹病上身! 可坐就不站,可躺就不坐,導致女生最容易罹患的第一大疾病,便是骨質疏鬆,婦產科醫師陳保仁也指出,骨頭是不斷在更新的,約每三個月就會完成一個週期的生長,生活的壞習慣,會不停的破壞骨骼密度。女性、亞洲人、家族有人罹患骨質疏鬆者、瘦小體型較容易;而太早停經、未生產過也是危險因子;生活飲食上長時間低鈣、低Vit D之攝取,飲酒、嗜煙者,高蛋酸攝取者(偏食肉類食品)也是高危險群。至於咖啡,如果一天攝取沒有超過三杯以上,倒是不用太擔心!想預防及解決骨質疏鬆的問題,可多食用天然的含鈣食物:小魚干、海帶、莧菜、豆芽菜,或營養食品:含維生素D3的鈣片,再加上每天運動、曬太陽10-15分鐘。美國平均一年有7百萬人為了尿道炎就醫,而台灣平均每3位女性就有一位曾經得過尿道炎!女生最容易罹患的第二大疾病,便是尿道炎,家醫科王建宇醫師表示,不愛喝水、習慣性憋尿、私密處清潔過度清潔,都有可能造成尿道炎及膀胱炎。而情況嚴重會上行感染,引發膀胱炎、腎發炎,最嚴重引發敗血症死亡,因此建議多喝水,平常一天喝自己的體重乘以30c.c.的水量。台灣的臨床調查發現,30多歲的白領女性中,30%的人存在隱性更年期現象,而目前在台灣發現最早進入更年期的女生年齡只有23歲!錯誤的生活習慣是造成提早更年期的原因,陳醫師也說,經常激烈的減肥,或者無生育計畫的女性,容易提早更年期,女性正常的更年期年齡為46至53歲,若41歲以前發生更年期,稱提早更年期。王建宇醫師也提醒,必須注意生活作息,不要過度減肥,若發現經期不正常就要趕快就醫;更年期若發生,容易產生貧血以及掉髮的狀況,也會明顯老化。因此日常生活可補充含雌激素的蔬菜類,例如山藥或者豆類,以及抗氧化的蔬菜類,例如杏仁、堅果類以及核桃。

抗老不分年齡 從建立正確的生活習慣開始

抗老不分年齡 從建立正確的生活習慣開始#生活習慣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年國人的十大死因包含,惡性腫瘤、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糖尿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腎臟疾病、高血壓等,全部都是慢性疾病,而且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常聽見新聞報導有許多二十幾歲的年輕人,罹換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必須一輩子吃藥控制的例子,可見抗老不分年齡,已經成為大眾熱烈討論的話題。醫學美容醫師張大力在其著作上指出,老化已不再是單只外表上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內在器官的退化及疾病癌症的危機。所以,別以為外表年輕老化就與自身無關,因為現代人的生活中,充斥著高糖份、自由基、紫外線、壓力、重金屬、塑化劑,嚴重地傷害身體,使內在器官在不知不覺中,已悄悄邁向衰老。 張大力醫師在著作上提到,老化殺手「糖化反應」,是由於食物中的糖和體內蛋白質結合後,產生化學反應,引起人體循環不良,使皮膚失去彈性,器官、血管慢性病變引發腎臟病變、神經病變、視網膜病變。慢性疾病的發生,主要也因為糖分促進細胞老化。因為糖化反應,生理系統逐漸失靈,一開始是肥胖或代謝症候群,衍生出各種慢性病。例如糖尿病,就是血液中的糖分太高,衍生出許多不良的代謝產物,逐漸導致體內器官失去作用,嚴重甚至死亡。可怕的是,原本這些狀況是中年或老年才發生,現在則提前出現在小孩與年輕人身上。因此張大力醫師在著作中建議大家,抗老化是需要從小養成正確的生活觀念,建立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來延緩器官功能退化,遠離疾病痛苦和死亡的威脅。

外食族少油膩低膽固醇 遠離高血脂!

外食族少油膩低膽固醇 遠離高血脂!#生活習慣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高血脂是一種文明病,飲食生活習慣不當,高血脂症會提早報到,危害健康。血中的脂質含量過高,俗稱「血油太高」。現代人的飲食中經常吃入過量的膽固醇,又缺少纖維質的攝取,易造成肥胖產生高血脂。高血脂可能引發相關危險除了心血管疾病外,也與腦血管疾病(俗稱腦中風),當然和糖尿病及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有相關,所以高血脂症的控制不容輕忽。對高血脂患者而言,維持理想體重及適當飲食控制是很重要。澄清醫院平等院區施麗香護理長提醒掌握以下幾個飲食原則,不僅可以協助控制體重,更能避免攝取過多的脂肪增加身體的負荷。首先,最重要是避免攝取過度油膩的食物,外食族盡量挑選調理較不油膩的餐廳,少吃油炸或酥油類食物;在家做菜烹調方式以清蒸、水煮或涼拌為佳。食用油的選擇最好使用植物油,如葡萄籽油、橄欖油、菜籽油等;建議多食用含纖維食物,如五榖雜糧、蔬果等食物可降低血脂肪。少吃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內臟、蟹黃、蝦、魚卵等,若膽固醇過高,則每週以不超過攝取二~三個蛋黃為原則。規律的運動可以幫助體內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膽固醇)增加,可依個人喜好來選擇運動項目,包含有快走、慢跑、騎腳踏車、游泳等,運動時間30-40分鐘,運動次數每週2至3次,需持之以恆。另需謹慎控制自己抽煙及喝酒的習慣,因香菸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都會破壞動脈管壁,造成膽固醇堆積,加重高血脂的情況。綜合以上建議,高血脂是可以透過健康的生活習慣預防或延後發生,因其初期沒有徵狀,如果你是高危險群或年齡已達40歲以上,建議定期的健康檢查。

當癌症降臨 要怎麼去面對?

當癌症降臨 要怎麼去面對?#生活習慣

癌症,任何人聽到後都會不寒而慄,多數是因為對癌症不甚了解;常有人說癌症是不治之症,其實對錯各半,人類疾病中有絕大多數是無法治癒的,如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只能加以控制;再則人類之壽命也有一定之限制,並不能無限延長,所以人生必須有所規劃,於有限的時光中完成自己的心願。(圖:放射線治療)當癌症降臨時,您該怎麼辦?這個問題很難簡單回答,但可利用一些小問題來幫助自己或家人或朋友來面對與了解:不同的癌症有不同的特性,且在不同人體身上也有不同的表現,了解癌症的種類、其組織型態、分化程度等有助於了解癌症對患者的影響。阮綜合醫院婦產科廖正義醫師說,癌症的種類繁多,但每種癌症適合的檢查已有實證醫學的建議可供參考,並非所有新的、高價位的檢查就比較好,瞭解檢查的目的及其限制並依照患者的需求來選擇才能發揮最大功效。廖正義醫師表示,癌症的大小、有否侵犯周邊器官、有否淋巴結轉移、有否遠端器官轉移的資訊對患者來說相當重要。綜合上述資訊便是癌症期數,癌症期數依其評估的方法可分為臨床分期及手術分期,一般手術分期較為精確,對預後的評估較為準確。一旦了解上述資訊後,可初步評估成功控制的機率及其一般穩定病情的時間,來規劃新的人生計畫。廖正義醫師指出,癌症治療除傳統的手術治療、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 (俗稱電療)外,尚有許多日新月異的方法;在開始治療前須先了解治療的目標為何?(根治、控制病況或減輕痛苦),同時了解可能適用的治療方法、其成功率及其副作用,當您對治療目標及方法有充分了解後,才能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案;請記住適合他人的方案不一定適合自己的需求。癌症的治療需要一段時間,同時治療的副作用常會影響工作的進行,故選擇符合自己經濟狀況的治療並妥善安排工作及家庭社會關係方可使治療更順暢。每種癌症都有其相關的危險因子或致病因子,了解它並進而從生活中除去它可改善治療成效並降低復發率。

台灣「奧少年」38歲年紀 63歲體力!

台灣「奧少年」38歲年紀 63歲體力!#生活習慣

許多青壯年人平時感覺身體無恙,就誤認自己健康狀況良好,但其實,不佳的生活習慣早已為他們埋下疾病的危險因子,成為健康未爆彈!根據聯安預防醫學機構分析98年7月至99年6月男性受檢者的運動心電圖METs數值發現,49歲以下的青壯年男性,平均年齡不到40歲,體能年齡卻高達63歲;且其中METs表現較差、有著奧少年體能的人數比例,竟然高達5成。聯安呼籲青壯年別自恃年輕,而輕忽心血管疾病的問題,若METs數繼續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及死亡率將會上升。聯安預防醫學機構心臟科主任蔡忠文醫師表示,根據國外最新研究文獻指出,運動心電圖的METs在未來五至十年將是評估心血管問題的重要檢項,聯安率先採用美國史丹佛大學F.Froelicher教授的評分系統,將運動心電圖的METs數值運用於預防醫學的評估,該數值可精確預估三高、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與總體死亡率。蔡忠文醫師說明,根據近1年進行運動心電圖檢測的599位男性數據進行分析,發現49歲以下的青壯年,雖然年紀輕輕,平均年齡只有38.5歲,但體能年齡卻高達63.8歲,整整超出25.3歲,且這群青壯年的METs數值建議標準值應達到9,但是METs9以下的不合格率卻高達51%,顯示台灣青壯年每2人之中就有1人是「奧少年」,雖然正值年輕力壯的年紀,體力卻大幅下滑,整體狀況不如高齡者。數據分析也顯示,METs數愈差,三酸甘油脂、飯前血糖、腰圍、血壓、高密度膽固醇等與「代謝症候群」相關數值的平均值也較高。METs數較差的奧少年,不僅平均數值差,且「三酸甘油脂、飯前血糖、腰圍」等三項指數皆超過警戒線,三酸甘油脂的平均數值高達158.5mg/dl、飯前血糖平均數達104.7mg/dl、平均腰圍也達93.1公分。此外,這群奧少年在代謝症候群五項指數的異常人數比例上,亦呈現較高的情況。若受檢者的METs數表現不佳也不須擔心,因為心血管疾病的養成期達20~30年,既然METs是協助評估健康狀況之先行指標,意味著只要受檢者即刻改善生活習慣,METs表現就可逆轉,便可達到預防疾病之目的。要改善自己的METs數值表現,蔡忠文醫師建議應從完整的心血管檢查與生活習慣改善著手。若屬平時生活作息、飲食不正常者,要瞭解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之狀況,蔡忠文醫師建議可作基礎版的心血管健檢,除了腰圍、體重、血壓、心血管病變危險因子血液檢查等三高指數檢查外,再加上心電圖、動脈硬化儀、運動心電圖等,才是完整的心血管檢查。若有心臟病家族史或是疑似胸悶痛等症狀出現時,建議進行進階版心血管檢查,包括心臟超音波、頸動脈超音波、運動心電圖、24小時連續心電圖、64切心臟冠狀動脈電腦斷層攝影、腦神經血管磁振造影MRI、心血管鈣化分析等,打造心血管疾病預防的完整防護網。除了完備的心血管檢查外,飲食方面建議多攝取植物油、低GI食物、蔬果、深海魚及白肉,另外還得戒除抽煙、空腹喝酒、睡前三小時進食等壞習慣。運動習慣方面,建議每日運動至少半小時,若無規律運動者,建議初始以緩和運動為主,例如每日走一萬步,而若有心血管疾病之民眾,建議可至專業健檢機構評量個人心肺負荷量,再由專業醫師建議選擇適當之運動,以避免錯誤的運動方式,導致健身不成反引發心血管疾病發作。延伸閱讀: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8954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