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勞

做人失敗?24個不孕徵兆快檢測!

做人失敗?24個不孕徵兆快檢測!#疲勞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不易受孕的人都存在一些警訊。在此介紹我在治療院裡使用的不孕徵兆確認事項,且為方便說明,將分為全身與局部2個部分說明。• 全身不孕徵兆/即使症狀輕微、種類也少,仍屬於高度不易受孕的徵兆。1)容易疲勞。2)容易發昏導致臉色潮紅。3)手掌心容易出汗。4)有原因不明的經痛情形。5)曾漏尿。6)早上醒來無法神清氣爽。7)不易入睡。8)即使是夏天身體依舊虛寒。9)半夜常常會醒來。10)容易心浮氣躁。• 局部不孕徵兆/即使症狀嚴重、種類也很多,影響性也不及全身不孕徵兆嚴重。用受孕伸展操,就能打造出容易受孕的體質。1)眼睛容易疲勞。2)講話時口齒不清。3)會耳鳴。4)容易眩暈。5)容易頭痛。6)容易肩膀痠痛。7)脖子會痛。8)容易落枕。9)小腹微凸。10)上半身比下半身虛弱。11)胸部外形左右不一。12)慢性腰痛。13)腿部浮腫。14)腳尖兵冷。有不少正接受不孕治療的女性,會到我的治療院來求診。我照樣會指導這些女性在不影響不孕治療的範圍內進行受孕伸展操,但也並非隨時都可以做這種伸展操,必須仔細閱讀下列各項目的相關內容後才能進行。• FSH(濾泡刺激素)太高。• LH太早上升到高峰。• 泌乳素值太高。• P4(黃體素)不易上升。• TES(睪固酮)太低。• 子宮內膜太薄。• 常常只從單邊卵巢排卵。即使每一個症狀呈現出來的情形都不嚴重,但只要種類較多,或即使種類不多但症狀比較嚴重時,都會不易受孕。務必好好進行受孕伸展操改善不適症狀,打造出容易受孕的體質。 (本文摘自/改善不孕體質,打造好孕氣/台灣東販出版)

終結無力疲勞 9習慣鍛練自律神經

終結無力疲勞 9習慣鍛練自律神經#疲勞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每當我告訴別人,平衡良好的自律神經「臨界值」升高,就能提高自癒能力時,就會被問到:「要鍛練自律神經的話,該怎麼做才好?」我會建議養成以下九個習慣:1)調整生活的節奏。2)吃飯八分飽。3)運動。4)使用五種感官。5)有意識的控制呼吸。6)感動。7)維持熱情。8)適度使用藥物。9)休假。這九個習慣彼此息息相關,沒辦法一次全部到位,請先從能做的事情慢慢做起。開始練習「調整生活的節奏」的患者中,不乏這樣的聲音:「因為一直都是起得很晚,偶爾早起時,沒事可做。」心裡想著:「現在吃早餐太早了,又沒辦法去上班」於是倒頭繼續再睡。其實,身體從早上五點就進入活動模式。如果在這個時間醒來,不妨去散個步,同時養成「運動」、「使用五種感官」的習慣。在清爽的早晨活動,會讓人心曠神怡。然後六點吃早餐,會覺得比平常還要美味。此時可練習「吃飯八分飽」和「感動」等習慣。如此一來,九個習慣彼此相輔相成,就會變得健康,逐漸活力飽滿。不少心臟病患都有生活不規律的毛病。當我對他們說:「明天早上八點來看診哦。」他們的回答是:「醫師,八點我還在睡覺啊。」相較於開藥,還不如要他們調整生活節奏,效果更佳。檢視他們服用的藥物,不乏大量的安眠藥。長夜漫漫,輾轉難眠,晝夜交會之際,掛念著「明天一定得去醫院不可」,因此服用了安眠藥。因為藥的副作用,早上又起不來了。這是很多50歲中壯世代的通病。全職的主婦也是如此,不少人在先生上班後,就在家睡回籠覺,睡兩、三個鐘頭,晚上就無法提早就寢。大白天睡覺而能早睡早起的人,當然也是有的,不過,身體在活動模式時,卻花很多時間睡覺,會破壞自律神經的平衡,臨界值無法提升,下次就會陷入「不管做什麼都覺得很麻煩」的無力狀態。  (本文摘自/甦活力:調節自律神經,血管有彈性的養生術/天下雜誌出版)

乾布摩擦腳底 改善浮腫疲勞、手腳冰冷

乾布摩擦腳底 改善浮腫疲勞、手腳冰冷#疲勞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很多內臟的反射區都集中在腳底。腳底和腳趾頭之間有許多穴道,只要做乾布摩擦來刺激這些地方,就有助於溫熱腳趾頭。此外,如果每天持續在這些地方做乾布摩擦,給予刺激的話,內臟就會活化,血液循環和代謝也會提升,可以有效改善「全身冰冷」、「浮腫」、「疲勞」等全身的不適症狀。1)將毛巾對摺用腳底勾住,兩手握住毛巾左右滑動,摩搓整個腳底10次。換腳以同樣的方式進行。2)將毛巾勾在1根腳趾頭上,握住毛巾的兩端滑動,摩搓腳趾的兩側。每1根腳趾各摩搓5次。換腳以同樣的方式進行。3)摩搓整個腳背。換腳以同樣的方式進行。4)在毛巾的中央打個結,把全身的體重壓在這個結上,就可以刺激到整個腳底。換腳以同樣的方式進行。Point)將毛巾打個結/在毛巾的中央打個結,給身體適度的刺激。(本文摘自/真的好神奇!乾布摩擦體操/天下雜誌出版)

防口乾疲勞!快吃奇異果、梨子拒絕秋燥症

防口乾疲勞!快吃奇異果、梨子拒絕秋燥症#疲勞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時序進入立秋,「秋老虎」已在不知不覺悄悄來報到!由於入秋後,空氣溼度減少,體內水份不足、暑濕不易散發,導致抵抗力變弱,容易出現呼吸系統疾病、皮膚乾癢、心血管疾病及大便乾結等常見的4大「秋燥症」症狀,因此,醫師呼籲民眾,除了要多喝水外,也可多吃潤燥生津的水果,如奇異果、梨子、柑橘等。口乾舌燥、皮膚乾裂 皆為秋燥症症狀秋天因雨水較少,體內津液減少,導致體暑濕不易散發,肺氣易受到濕邪所傷,也就是中醫所說的「燥易傷肺」,對此,吳明珠中醫師表示,肺是指整個呼吸系統,又通皮膚、血管、大腸,一旦秋季空氣變乾燥,體內暑濕未祛時,肺、皮膚及大腸就會首當其衝,出現口乾舌燥、脣乾、喉嚨乾癢、咳嗽、皮膚乾裂、心血管疾病及大便乾結等秋燥症症狀,尤其是體質弱者、老年人感覺更甚。夏天能量未即時補償 秋天易有疲勞感除秋燥症外,秋季還會出現秋乏,中醫師說,夏天時因會大量出汗,使水鹽代謝失調,而過度消耗的能量,無法及時獲得補償,到了秋天人體出汗減少,體熱的產生和散發以及水鹽代謝也逐漸恢復到平衡狀態後,人體因此感到舒適,處於鬆弛的狀態,隨之而來,有一種莫名的疲憊感,這就是常說的秋乏。奇異果、葡萄 有助健脾、祛濕為預防秋躁症、秋乏上身,吳明珠中醫師建議可從飲食下手,以「養肺潤燥、少辛增酸」為主,少吃辛辣食物,多吃奇異果、蘿蔔、蓮藕、荸薺、梨、蜂蜜、粥、豆漿等食物,有助於增強肺部免疫功能、健脾、補肝及祛濕。特別是奇異果、水梨、柑橘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潤肺去燥等功能,並且有清心安神的效果,可增強身體抵抗力,很適宜有內熱,出現肺熱咳嗽、咽乾喉痛、大便乾結的人食用。

易疲勞、腰痠背痛 恐是營養攝取不均所致

易疲勞、腰痠背痛 恐是營養攝取不均所致#疲勞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據國健署2013年所公布職場員工外食比例調查發現,有高達5成以上,每周三餐外食5天以上,雖然外食方便取得,但現在的飲食型態大多西式、精緻化,也易有高GI、高油脂、高糖份等「3高」問題,使得多數人明明身體沒任何疾病,卻經常感到腰痠背痛、疲勞困乏、注意力不集中等「亞健康」狀態,埋下胰島素阻抗的危險因子,成為罹患疾病的高危險群而不自知!長期營養不均 第二型糖尿病恐找上你程涵宇營養師表示,現代人因工作及生活型態,營養攝取不均衡的狀況早已是常態,長期下來,不僅容易處於亞健康狀態,也可能會導致胰島素阻抗,產生頭暈、嗜睡、體重增加等不明顯徵兆,進而增加心血管疾病、脂肪肝、高尿酸血症、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睡眠呼吸中止症、阿茲海默症等疾病風險。特別是糖尿病,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2014年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台灣糖尿病盛行率為9.92%,平均每10人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且有高達98%的患者都屬於第二型糖尿病,主要與攝取過多飽和脂肪酸、果糖、素食攝取過多有關,但若能積極的進行體重、血糖、及飲食控制,還是有機會能夠回復健康,除此之外,營養師也建議民眾,應攝取均衡營養、改善飲食陋習,如此一來,才能擺脫疾病風險。

癌後養生!10招好眠技巧 擊退癌疲憊

癌後養生!10招好眠技巧 擊退癌疲憊#疲勞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患者的睡眠模式如果受到顯著干擾時,可能會導致或加重癌疲憊的發生。良好的睡眠品質可以有效預防睡眠障礙所促成的癌疲憊。踢破睡不好的迷思:癌症患者想要有好的睡眠品質前,有些觀念需要澄清。一定要睡滿8個小時,白天精神才會好?其實睡眠所需時間的長短,會受到個人年齡、體質、季節以及性別的影響。白天只要精神飽滿,就意味著睡眠時間是夠的。即便睡眠時間超過8個小時,只要白天精神昏沉,就意謂著睡眠品質不佳。半夜醒來,意謂著睡眠品質低落?睡覺的時候,前半夜主要以熟睡的非快速動眼期為主。到了後半夜,當處在容易作夢的快速動眼期,大腦呈現半清醒的狀態,常常較為淺眠,也比較容易醒來。所以就算後半夜常睡睡醒醒或者多夢,並非意味著身體不好或睡眠品質差。倒頭就睡,睡眠品質一定好?一般人從入睡到熟睡,會有一段半夢半醒的淺層睡眠期,大約是15~20分鐘。能夠在5分鐘之內立刻入眠者,可能有慢性睡眠不足的情況,不表示睡眠品質較好。打造優質睡眠的小習慣1)不想睡的時候,別一直躺在床上/明明覺得很累,躺在床上就是睡不著。許多人往往因為睡不著就強迫自己繼續躺在床上,無形之中帶給自己不小的壓力,反而無法順利入眠。如果已經躺在床上半小時以上,仍然睡不著,那就請你暫時離開床吧!不妨到其他空間做點事,等到想睡的時候再去睡。但是千萬別去開電腦、從事腦力的活動或者劇烈的運動,這樣反而會把睡意給趕跑了。其實睡眠時間稍微短一點,不會對身體有重大的影響。但如果失眠已經2週以上,就應該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2)睡眠的環境,室溫26~28℃剛剛好/夏天時,不要把電風扇、冷氣的風直接吹向身體,並且使用定時的功能,以免身體吹了整晚的冷氣、電風扇,導致體溫無法上升,讓睡眠變得比較淺。冬天要注意保暖,就寢前可以喝一杯不含咖啡因的熱飲放鬆心情;使用暖氣時,也別讓室內溫度變得太溫暖,這樣反而會影響睡眠品質。3)就寢前4個小時,不喝咖啡、茶與含酒精的飲料/就寢前4個小時,喝咖啡、茶與含酒精的飲料,反而會使精神興奮,導致睡眠品質惡化。睡覺前不要喝太多的液體,否則半夜一直跑廁所,中斷睡眠。4)午睡不要超過60分鐘/午睡時間不要太久,儘量控制在1小時之內。午睡最好在4點以前結束,以免晚上睡不著。5)睡覺前4個小時,一定要吃完晚餐/吃飽後馬上睡覺,是無法獲得品質良好的睡眠。就算是睡著了,腸胃系統為了消化食物並不能休息;器官如果沒有休息,身體也無法好好入睡。一吃飽就馬上睡覺的人,夜裡會經常翻來覆去,早上醒來反而會感到疲憊。因此,想要安安穩穩地睡覺,最好在就寢前4小時就用餐完畢,並且儘可能不要吃難以消化的肉類、油膩的食物。如果不得已,很晚才能吃晚餐,最好選擇容易消化的米粥。6)固定起床的時間/想要調整睡眠規律,最好固定起床的時間,如此生理時鐘就會記住,讓身體分泌幫助清醒的血清素。到了該就寢的時間,身體就會幫助產生入眠的褪黑激素。7)避免晚上激烈的運動/規律的運動也能夠提升睡眠品質,但是不要在就寢前做會讓人流汗的運動,比較建議在傍晚時進行。因為運動會幫助血液循環,並提高核心體溫,到了就寢時間時,核心體溫下降後,才會想睡覺。另外,睡覺前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伸展運動,讓身體放鬆,幫助入眠。8)適當使用耳塞和眼罩,阻絕光線與聲音的干擾。9)開啟睡眠模式/洗澡、伸展筋骨、整理明天的東西等行為,都可以讓身體感受到該是睡覺的時間,久而久之就有睡眠模式的反射效果。每個人啟動睡眠模式的方法不盡相同,找到適合自己的就行了。10)睡覺前關掉電視機、電腦/身體原本在晚上會分泌褪黑激素,誘導入眠。但是如果眼睛一直盯著明亮的螢幕,會使得褪黑激素分泌受到抑制,長期下來會使得生理時鐘混亂。所以最好養成睡前2小時就關閉電視或電腦螢幕的習慣。(本文摘自/擊退癌疲憊:醫師該告訴你的癌後養生術/天下雜誌出版)

怎麼都睡不飽?4絕招消除疲勞保健法

怎麼都睡不飽?4絕招消除疲勞保健法#疲勞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好不容易終於結束忙碌的工作,卻因為感冒而病倒了。心想只要休息一下就好,但是就算經過充分的休息,身體還是感覺倦懶、提不起勁。可是完全沒有發燒,或其他任何症狀。也試過吃維他命與保健品補充營養,卻看不到成效。明明就睡得很飽,但是不知為何還是很容易疲倦、又提不起勁,女性還可能出現不容易上妝等症狀。其實,倦懶、覺得累,是身心疲勞的累積所引起。我們的生活中充滿著各種壓力,以及工作過度、睡眠不足、營養不良、人際關係困擾等因素,這些都是造成身心疲勞的原因。這些飲食及生活習慣,你有嗎?疲勞,除了是年紀增長造成新陳代謝下降所引起,也可能是因為生活習慣或飲食習慣造成的。因此,請先重新檢視自己的生活習慣。檢查重點包括三餐是否定時、經常飽腹入睡、攝取過多的鹽糖與碳水化合物、喜歡高油脂食物、蔬菜攝取量偏少、運動不足、吃飯速度過快等。特別是飽腹狀態入睡,容易導致早晨醒來頭腦昏沉,並且容易疲勞,千萬要特別注意。一旦持續慢性疲勞,身體的抵抗力或免疫力就會跟著降低,容易受到病毒感染如感冒等。當然,每個人都有覺得疲倦的時候,可在睡前做些按摩或運動。當天疲勞、當天消除是非常重要的。消除、預防疲勞保健法舒緩身體緊繃體操(放鬆心情)1)平躺,雙手往上舉,放鬆。小幅度地晃動雙手,然後回正。同樣地抬起雙腳,一樣輕鬆地晃動雙腳。2)接著雙手、雙腳同時往上舉,放鬆地晃動四肢。維持約2、3分鐘即可,不要讓自己過度勞累。這個體操能夠有效地溫暖四肢末端,感覺手腳冰冷時就可以做這個運動。腹式呼吸法(消除壓力)1)感到壓力時,身體的肌肉會變得緊繃,呼吸也會變得短淺。腹式呼吸法,可以調整副交感神經的運作,讓自己進入容易放鬆的狀態。首先,坐在地上、閉上雙眼。2)請試著先從「嘴巴吐光所有空氣」開始。接著,慢慢地花2、3秒的時間、透過鼻子吸氣,讓腹部自然膨脹。手放在腹部比較容易體會這種感覺。重複數次。檢視飲食內容(改善體質)稍微調整飲食內容,就能夠改善身體的活動力及體質。建議多攝取鐵、維他命B、鎂等營養素,改善疲勞與活力不足的問題。建議攝取的營養素中,鐵具有運送氧氣給細胞的重要任務,如果鐵質不足就會產生疲勞現象。有氧運動與伸展(適度運動)1)先進行走路、慢跑,或是結合這兩者做20分鐘的有氧運動。2)接著做伸展運動。從阿基里斯腱→小腿肚→大腿→臀部→腰→肩→頸部等,順著這樣的順序伸展,最後記得深呼吸。(本文摘自/擺脫痠‧痛‧僵,恢復自癒力、找回身體舒暢感/商周出版)

春天疲勞易上身 快吃小米、豆腐補充元氣

春天疲勞易上身 快吃小米、豆腐補充元氣#疲勞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春天的到來,在中醫觀點上,此時節氣正巧與肝相通,適合養肝,但若沒有好好保養,恐會容易感到疲倦,甚至誘發其他疾病,因此,中醫師建議民眾除了要養成早睡早起、適度運動的習慣外,在飲食上也可以多吃豆腐、黃豆、小米、深綠色葉菜類等,來補充元氣。肝功能宣洩失常 恐易疲倦、過敏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吳佩青醫師表示,中醫認為春天的節氣與肝相通,當肝疏通宣洩功能失常的話,全身就會逐漸感到不舒暢、容易疲倦,甚至影響消化系統,誘發原本的慢性疾病、精神疾病或過敏性疾病;肝氣橫逆而氣鬱化火時,就容易生氣動怒、口乾、頭痛,也就是肝火旺、火氣大;而肝血不足則會產生失眠、心悸、頭暈、眼睛乾澀等症狀。 多吃糙米、綠色蔬菜 有助於補充元氣至於該如何養肝,中醫表示應以早睡早起、正常作息、適度運動為原則,且晚餐後盡量避免飲用咖啡、茶或含酒精的飲料,睡前不閱讀帶刺激性的書報雜誌或電腦,也不要想今天的煩惱和明天的工作,保持心情平和。在飲食方面建議多補充元氣的食物,例如:糙米、胚芽米、小米、馬鈴薯、南瓜、紅棗、麥芽糖、蜂蜜、扁豆、黃豆、豆漿、豆腐、牛奶、乳酪、深綠色葉菜類等。 中藥茶飲、穴位按摩 也能有助於提振精神除了基本的養肝原則外,吳佩青醫師建議民眾,也可運用中藥茶飲、穴位按摩來達到疏肝理氣、提振精神的功效,只是當疲倦程度較為嚴重,出現發燒、畏寒、喉嚨痛、全身肌肉無力、廣泛性頭痛、非發炎性關節痛或睡眠障礙等時,就要盡速就醫檢查,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人參茶/ 人參3錢、紅棗3枚,以200㏄熱開水沖泡,燜浸半小時,可回沖到無人參味道,但孕婦、感冒、有發炎性疾病者不宜使用。 ●補血黃耆茶/北耆5錢、當歸1錢、紅棗3枚、枸杞2錢,以500cc熱開水沖泡,燜浸半小時,可回沖,但孕婦、感冒、有發炎性疾病者不宜使用。 ●穴位按摩/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所以,可透過按摩位於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的百會穴,來疏通經氣,另也可用梳子由前往後梳,或用吹風機吹百會穴1~3分鐘,不要太靠近頭皮以免燙傷,也可以用手指指腹輕敲30下,促進頭部的氣血流動,提升活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