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

冬天吃麻油雞、薑母鴨進補,經痛竟更嚴重!中醫揭「3體質」不適合

冬天吃麻油雞、薑母鴨進補,經痛竟更嚴重!中醫揭「3體質」不適合#中藥材

48歲王小姐平時容易手腳冰冷,每次生理期時常感嚴重腰痠、腹痛、頭暈,加上年齡已近更年期,每個月生理期逐漸不固定,症狀在冬天更加嚴重,也因此她在冬季頻繁以麻油雞、薑母鴨補身,希望可以改善手腳冰冷、經痛等情況,但每次食用後,腹痛及頭暈不僅未緩解反而更為明顯。

冬令進補 這些藥和補品不能一起吃

冬令進補 這些藥和補品不能一起吃#中藥材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冬夜漸長,冷風陣陣,再加上後疫情時期,許多民眾怕冬季疫情再度捲土襲來,想必已開始大啖暖呼呼且滋養心神的食補料理,有些民眾甚至是天天吃,藉此增強免疫力,調養身體。藥食同源是華人社會常見的飲食文化,國人常會將中藥材添加在膳食或菜餚中。冬季常見的食補料理中,大多會加入薑、當歸或黃耆等中藥材,做為調養身體之用,像是當歸有活血作用,黃耆能補氣、調節免疫功能。為保障民眾食用安全,衛福部公告「可同時提供食品使用的中藥材」,例如生薑、山藥和枸杞,民眾可在賣場或超市購買,直接做為食材使用;而人參跟黃耆則屬於「可供食品使用原料的藥材」,可酌量添加在料理中,僅做為調味輔助之用,不得單一原料使用。不過民眾常忽略這些常見中藥材的使用風險,哪些西藥會與中藥產生交互作用?要如何運用、搭配食材與中藥材?才能兼顧養生又能吃得安心,藥害救濟基金會特別整理以下三大眉角:眉角1:留意正在服用的慢性病藥物慢性病患使用藥食兩用食材前,要留意使用中的藥品或保健類食品及考量自身疾病。例如服用心臟用藥(如digoxin)或降血壓藥-利尿劑(如spironolactone、amiloride、furosemide和hydrochlorothiazide等),若同時食用含甘草的料理,較容易因低血鉀而增加西藥的毒性,或減低降血壓藥的療效;其中furosemide與人參併用則可能會降低利尿效果。另一類降血壓藥品-鈣離子阻斷劑(如nifedipine)與人參併用,恐會提高西藥不良反應的發生機率。至於服用降血糖藥(如glyburide和glimepiride),併用甘草後,可能會影響血糖控制;併用黃耆、山藥等藥材時,宜注意可能會有增強降血糖的作用。常見的抗凝血藥品(如warfarin)也避免與當歸、生薑和丹參等藥材併用,曾有文獻指出當歸成分中包含香豆素((coumarin),具有類似西藥的藥理作用,若長期服用可能會增加抗凝血作用,增加出血風險。此外,使用抗血小板藥品(如aspirin和clopidogrel),長期使用當歸、川芎時,則會加重抗凝血作用,提高出血風險的不良反應。建議服用上述藥品者,應留意食用含有中藥材的料理,了解潛藏的交互作用風險。眉角2:適量攝取食補湯、肉類或沾醬食補湯除了中藥材外,很多人會加入酒、肉類、蔬菜、加工食品或菇類烹調,再配上調味的醬汁,非常美味可口。但美食當下,暗藏許多健康風險。像是食用過量含有酒的食品,容易增加駕駛或操作機械的危險。有些湯頭多為高鈉、高油脂,搭配鹽分高的調味醬,補湯太油太鹹,一餐吃下來熱量不可小覷,易增加身體額外負擔;若過量攝取恐不利三高、腎臟病和痛風患者控制病情。因此在進補時,宜酌量攝取肉類和油脂,選擇少油、低鹽、少加工及高纖維的食材。眉角3:食補前諮詢醫療專業人員食補是冬季常見的料理,但吃補也得補對時機與體質。例如孕婦、三高、心血管疾病或腎臟病患者等,宜先詢問中醫師或西醫師,經過專業評估,確認藥物交互作用及辨明體質後,再調配食用適合的食品,盡量不要自行選用或購買中藥材補身;若有身體不適(如感冒、腸胃不適)或正逢生理期,也不宜進行食補,以免出現反效果或補過頭,未蒙其利反先受其害。建議民眾生病時宜先詢問醫師或就醫治療,切勿以為食補可以治療疾病,因而錯失治療時機。

購買中藥材 留心二氧化硫殘留

購買中藥材 留心二氧化硫殘留#中藥材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國人對於中藥的信任與服用,逐漸肯定,因此藥膳食補盛行。為此,今年新北市衛生局針對過往2年檢出不合格率較高的延胡索、續斷、獨活、天門冬及白芷等5種品項,共20件中藥材,檢驗二氧化硫殘留(天門冬限量標準:400ppm、餘4種限量標準150ppm),做稽查與檢驗,結果均符合規定。自行購買中藥 需注意品質衛生局指出,中藥材以燻硫磺之方式殺蟲及防蛀可增加保存期限,但二氧化硫對人體呼吸道具有刺激性,過量有害人體健康。且無機硫經生物體吸收後,最終產物為硫酸,若殘留量過高可能有致氣喘病發、暈眩及痙攣等險情。自105年8月1日起,依衛生福利部訂定中藥材含二氧化硫限量基準,若被檢出二氧化硫殘留超過限量標準,屬藥事法所稱的「劣藥」,製造、販賣、調劑者或輸入劣藥之業者,依法可處高額罰鍰。藥材安全性可分為3個等級1)傳統飲片經過炮製的藥材,最好到有信譽、重視衛生、且具有合格販售證明的中西藥局或中藥房選購,多觀察藥材是否冷藏保存、配藥的人抓藥時有無戴口罩、手套。2)安全藥材標示有藥材溯源及合格檢驗報告,包含二氧化硫、黃麴毒素、重金屬、農藥等殘留容許量須符合政府規定。這些可經由透過手機智慧辨識QR Code,可便利讀取「藥材產地」與「檢驗資訊」,一般民眾能快速的瞭解到品管過程與結果。3)有機藥材規格較安全藥材更為嚴格,除需符合安全藥材的規定外,必需經過國內有機驗證機構認證合格及農委會審查合格之藥食兩用中藥材,目前品項如人參鬚、當歸、黃耆、蓮子、芡實、紅棗、黑棗、枸杞子、決明子、肉桂粉、薑黃粉及薑粉等,可至有機商店購買。衛生局呼籲,民眾購買中藥材切忌色澤太白太鮮豔,除找有合格中藥販賣業藥商許可執照的業者,也要注意標籤或包裝應標示品名、重量、製造日期、有效期間、廠商名稱及地址、使用建議注意事項等項目,建議煮食前可用多一點水洗過,讓硫溶解出來,同時洗掉藥材上的髒污再煮食。並依標示之保存方法保存,以保障中藥用藥安全。

滋補暖身!8種最適合煮粥的中藥材

滋補暖身!8種最適合煮粥的中藥材#中藥材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冷冬最棒的補品就是燉碗熱騰騰的養生粥,不僅吃飽又能吃得健康滋養。運用多種中藥材,幫自己調養一年來所流失的元氣。中藥材種類繁雜不及備載,但中藥材的份量拿捏一定要小心,多吃可不能多補,適量的添加才能達到保健養生的功效喔。在此為大家介紹常見的幾種中藥材。1)參鬚/參鬚就是人參的鬚腳,使用於涼補的中藥材,嚐起來微苦,適合口乾舌燥、睡眠品質不良、疲勞無力的人,以補氣安神廣為人喜愛。2)紅棗/紅棗含有多種蛋白質、脂肪、胺基酸等有益身體的營養素,更是口耳相傳的補肝聖品,熬夜疲勞、睡眠不足的人可以多吃紅棗補元氣。3)芡實/要燉補藥膳粥的時候絕對不能忘記芡實,他能強健脾胃,但一次不可食用太多,數量多寡須請教醫師,不然可能因為過量造成便秘問題。4)茯苓/茯苓有四時神藥的美名,性平味甘,常與紅棗、薏仁一起煮粥、煮茶,能促進食慾,保健養生,老少咸宜。5)枸杞/是廣泛使用的中藥材,味道甘甜且含有豐富的保健成分,能夠改善疲勞、補腎明目,通常可以拿來煮粥、泡茶,適量吃可以增強體魄。如發現枸杞出現酒味,那就是變質了,不宜再拿來食用。6)川芎/味道苦澀帶點辣味,能夠改善經期不順、痛經,活血化瘀,是四物湯、藥膳燉補必備藥材。7)當歸/性溫甘,常見於燉補熬湯,在四物湯、當歸鴨是常見的中藥材,在冬天很適合用來暖養身心。8)黃耆/常用於泡茶、煮湯,由於是中藥材,不宜過多飲用,可詢問中醫師配方做平常保健使用。(本文摘自/愛煮粥/博碩文化)

手腳冰冷女善用中藥材 擺脫「冰山美人」

手腳冰冷女善用中藥材 擺脫「冰山美人」#中藥材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你知道中藥補身體不能亂補嗎?是要看體質來量身訂作的,才不會食補不成、反而傷身。為此,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陳建霖醫師表示,怎麼補可先找中醫師診斷體質後,調配藥膳食用更能健康養生,利用中藥材讓美人不再手腳冷吱吱、燥熱者不再越補越上火。陳建霖醫師說明,體質偏寒與偏熱者調補的方式大不相同,如體質偏寒者須溫補,體質燥熱者應涼補或平補。此外,人的體質精緻又複雜,還有許多灰色地帶難以辨識,如氣虛、陰虛、陽虛、濕熱、血瘀體質等,加上不少民眾體質還是寒熱錯雜,一不小心在冬天補錯,對身體健康傷害反而更大。戴有志中醫師也表示,偏寒體質的人多屬氣虛或陽虛,進補可用較溫補的方式,如用「黨參」補中益氣、生津養血;「桂枝」可溫通經脈、助陽化氣。氣虛或陽虛者若經此調養,可改善身倦無力、手腳冰冷與免疫力不足等問題。此外,對於經期不規律、經量過少、大便不順、心悸、失眠等血虛的婦女而言,在藥膳中加入「當歸」,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等功效。中藥材看體質搭配 藥材劑量也因人而異戴有志醫師也說,容易火氣大、口乾舌燥、便秘的民眾,是屬於陰虛燥熱體質,可在十全大補湯中添加玉竹、麥門冬、石斛等中藥材,加強滋陰潤燥,達到養陰潤肺、清心除煩、益胃生津的功效。此外,由於每個人的燥熱程度不同,中醫師會依個人程度增減藥材劑量,以求補對體質。醫師最後提醒民眾,進補中藥等同藥劑,同一款進補藥材,有些吃了可以溫陽益氣,但其他卻化燥上火;因此正確的進補觀念是必須依個人體質調理,因此不論是單純進補藥湯或是加入食材熬煮的藥膳湯底,都需找中醫師選對的藥材來進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