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

冬令進補 中藥材標示帶動業績成長

冬令進補 中藥材標示帶動業績成長#中藥材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為了讓民眾在冬令進補時能吃得安全,今(1)日台中市政府衛生局邀請市長胡志強、衛生局長黃美娜和中藥商,共同為中藥材模板貼上「品名、重量、製造日期、有效期限、廠商名稱及地址」等五大標示,讓民眾食得安心,此外,中藥材的清楚標示,也讓大家更了解所食藥材,進而帶動業績。中藥商陳文華表示,早期中藥材外包裝,有的會寫上藥材名稱,有些則缺漏,民眾購買中藥,全憑雙方的熟悉與信任度。7年前,為了提供民眾透明化的中藥材資訊,於外包裝上標示製造日期、有效期限、廠商名稱及地址等,另外還增加藥材的烹煮方法及注意事項。如販售的「羊肉爐」中藥包,外包裝上就標明烹煮流程:可先將2-3斤的羊肉與麻油、一起炒過,增加肉的嚼勁,再放入中藥材一起燉煮,最後再加入蔬菜,提高整鍋羊肉爐的口感等字樣,讓新手主廚也能輕鬆料理。至於注意事項,則是有嘴乾、小便尿紅色、或便秘者不適合食用羊肉爐等字樣,讓消費者清楚知道自己可食用的中藥;貼心的提醒方式,不僅讓民眾對中藥材更加了解,業績更因而提高1-2成。

加強中藥材稽查 為民眾把關

加強中藥材稽查 為民眾把關#中藥材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顏佩瑩/綜合報導)媒體報導,坊間有部分業者以低價格的人參混充西洋參販賣給消費者。由於人參及西洋參等參類藥材不易鑑別,為強化中藥販賣業者對所提供產品的服務與正確資訊揭露,我們已公告324種品項中藥材,其標籤或包裝應標示品名、重量、製造日期、有效期間、廠商名稱及地址等事項。人參和西洋參亦包括在內。市售的中藥材如有品名標示不符規定情形,可依違反藥事法第75條規定,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並限期回收。中藥品種繁多、外觀近似、基原複雜,為避免混、誤用,落實中藥材的品質管理,中醫藥司從96年起舉辦中藥材辨識研習課程,培訓超越2,000人次來自製造廠、販賣商與學術及政府單位等中藥材辨識人員。隨著兩岸醫藥衛生協議簽署,將中藥材的品質安全把關,更進一步拉到邊境管理,自101年8月起,要求自國外輸入的中藥材,應檢附當地國官方檢驗證明文件,至本(102)年7月31日止,共受理2,280件中藥材報驗通關,其中有2批藥材因重金屬超標,業已退運,使不良品不流入市面,未來中醫藥司仍持續從原料進口、邊境查驗、及市場監測等通路流程與訓練中藥材辨識人員,繼續為中藥材品質加強管理,保障民眾用藥安全。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