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

「陰道」也能整形? 別忘了要看對科!

「陰道」也能整形? 別忘了要看對科!#婦產科

現代的女性因為愛美,寧願挨針忍痛也願意在臉部上動手腳。但你有聽過連「陰道」也要整型嗎?有些婦女擔心陰道鬆弛,影響「性」福,進行陰道整形。不過,陰道整形手術真的是找整形外科醫師嗎?婦女婦產科學會最近推動「就醫看對科」的觀念,呼籲婦女做陰道整形不要找整形外科,應該要找婦產科。婦產科學會不僅推動「就醫看對科」,也將今年稱為「青少女照護年」,呼籲少女初經來潮後,應至少到婦產科看診一次,並做全面性檢查,才能及早發現是否有婦科疾病問題。男童接種子宮頸癌疫苗 延伸防護女性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037女少了子宮多了睪丸! 動手術避免生殖細胞癌危機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834女一年胖超過20公斤 竟是22公斤巨大卵巢瘤作怪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648

乳房問題應看「外科」! 兩成婦女誤看婦產科

乳房問題應看「外科」! 兩成婦女誤看婦產科#婦產科

「當初我就是因為走錯科,才延誤就醫!」乳癌病友協會秘書長林葳婕16年前罹患乳癌也誤看婦產科,還好最後轉介到外科才確診。乳癌病友協會經問卷調查發現,兩成婦女誤以為乳房問題要看婦產科,而不是乳房外科或一般外科,顯示我國乳癌防治衛教仍待加強。為宣導乳癌防治,乳癌病友協會3年前開始,動員500位病友志工巡迴全國319鄉鎮宣導,經過宣導後,能正確回答乳房問題要看一般外科或乳房外科的民眾,提高至8成2,林葳婕說,只有減少走錯科別,才能即早發現、即早治療,避免乳房切除、減少治療疼痛。行政院衛生署在衛教宣導中也提及,若發現乳房任何異常現象,應立即前往公私立醫院「外科」做進一步檢查。林葳婕更提醒婦女朋友應該每個月至少自我檢查一次、年過35歲每年應由專科醫師做觸診與超音波檢查、年逾45歲後每兩年接受一次免費乳房X光攝影檢查。她說,在腫瘤兩公分時,超音波檢查可發現;腫瘤一公分大小,乳房攝影就可找到。衛生署也提醒,早期的診斷治療,不但可使乳癌治癒的機率大為提高,且如治療情況良好,乳房在外觀上亦不會太大的改變。目前乳癌的診斷及治療非常進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幾乎百分之百可以治癒。忍受3秒鐘乳房攝影不適 換來乳房健康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894行動數位乳房攝影車 讓婦女揮別乳癌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0808婦女日喝5杯咖啡 不容易患乳癌!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0374

女性門診有必要嗎?      女權會:先教育醫療人員尊重性別

女性門診有必要嗎? 女權會:先教育醫療人員尊重性別#婦產科

馬英九總統昨天記者會中宣示,未來將設立女性單一窗口門診服務,保障女性就醫私密性。女性權益促進會(簡稱女權會)秘書長高佩瑾對這個政策抱持保留的態度,她表示目前醫院的問題並不是單一窗口就可以解決的,像是婦女的醫療環境、醫院對於性別的尊重,都比單一窗口來得重要。 馬英九總統昨天就「公義社會」願景闡述施政主軸,宣示提升婦女權益,消除性別歧視,使政府一切施政皆符合性別平等原則。未來一年內在台灣十九座醫學中心設立友善女性的整合單一窗口門診服務,保障女性就醫環境私密性,並逐步推動整合女性醫療門診;未來五年內擴及所有公立醫院、十年內向全國醫院推廣。並且將單一門診的實施情況納入醫學評鑑的項目。女權會秘書長高佩瑾表示,比起單一窗口的性別問題,更重要的是醫療人員的心態,只要醫療人員有正確的性別觀念,其實很多人都可以接受「醫療不分性別」的觀念,但是有些醫療人員對於性別的歧見,才是真正的原因,也是真正的問題所在。高秘書長舉例,有一位女同志想要自費做子宮頸抹片篩檢,卻被醫生以沒有男性伴侶所以不需要而拒絕,其實這就是一種性別的歧視。高秘書長強調,比起單一門診醫療形式的改變,更重要的醫療環境的問題,像是婦產科醫師逐年下降,產檢健保給付縮水,以及婦產科醫師的醫療糾紛應如何調解等,才是總統應該關注的議題,而不是在這種醫療形式上做文章。高秘書長最後提出一個建議,如果真的要設立單一窗口,應該要設置的是更年期窗口,因為這是很多婦女朋友最關注的問題。女權會常接到的抱怨,就是婦女為了更年期的狀況,常常要跑好幾個科別,像是婦產科、新陳代謝科、心臟科等,卻無法解決問題,造成婦女朋友的困擾。透過設立單一窗口,讓婦女更容易就診,才是真正解決問題。高秘書長認為,政府應該正視人民真正的問題,而不是提出形式上的改變,這樣是沒有辦法達到真正性別平等。孕婦卵巢癌完成化療 順利產下男嬰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562男性憋精不射有快感 醫師警告:小心引起不孕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560專業教練指導 孕婦也可安心運動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384

婦產科醫師呼籲婦女:大肚腩不只是胖,小心有可能是禍水暗藏

婦產科醫師呼籲婦女:大肚腩不只是胖,小心有可能是禍水暗藏#婦產科

目前,一位腹部異常鼓大而不以為意的婦女,經台東基督教醫院婦產科醫師郭成興會診,發現卵巢裡有一顆重達八公斤的黏液腺瘤。黏液腺瘤是卵巢瘤的一種,巨大的卵巢瘤如果不盡速治療,可能會因為撞擊造成破裂而引起內出血,甚至休克而危及生命。郭成興醫師在婦幼節前夕,藉此呼籲婦女定期卵巢及子宮超音波檢查的必要性。年過七旬的阿嬤,外觀肥胖,體重八十五公斤,因其他病因前往東基住院。該院醫護團隊發現她的腹部異常腫脹,而照會婦產科。阿嬤不覺有異,直覺的認為是自己太胖了。經檢查,意外發現是廿三×廿五公分的巨大腫瘤,外觀比一顆籃球還大。由腹部超音波發現腫瘤外表光滑,卵巢癌指數(CA-125)不高,判斷為良性卵巢腫瘤,建議手術。郭成興醫師先在患者腹部開一個三公分的傷口,把腫瘤的水份抽乾,抽出的水份竟達八公斤重;接著將乾扁的瘤取出。至於什麼樣的卵巢瘤需要開刀?郭成興醫師表示:「卵巢瘤開刀的適應症是,大於六公分且兩個月沒有縮小或消失、任何十公分以上的卵巢腫塊、有實心部份的卵巢瘤、有腹水時、卵巢扭轉或破裂時。」常見的婦科腫瘤除卵巢癌是惡性的以外,濾泡囊腫、漿液腺瘤、黏液腺瘤、子宮內膜異位瘤(俗稱巧克力囊腫)、皮樣囊腫(俗稱畸胎瘤)都是良性的。卵巢癌的初期症狀通常都沒有明顯症狀因而未能早期診斷,以致於多數的卵巢癌被發現時已是末期,所以被冠上「沈默的殺手」的稱號。面對婦科腫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仍是不二法門。郭成興醫師呼籲,婦女定期做卵巢、子宮超音波檢查是有其必要性的,可藉由每年一次子宮頸抺片檢查時,一併做婦科超音波檢查。當阿嬤得知她肚子裡長了一顆八公斤重的腫瘤時,一副難以置信的表情。當腹中腫瘤取出後,阿嬤頓時覺得腳步輕盈了許多。

孕婦注意!妳知道自己是否罹患子癲前症嗎?

孕婦注意!妳知道自己是否罹患子癲前症嗎?#婦產科

日前,台東基督教醫院婦產科醫師郭成興在三天內接獲兩位罹患子癲前症的孕婦就診,第一位血壓控制不良,導致在大賣場昏倒緊急送醫;第二位則是按部就班控制血壓的孕婦。慶幸的是,兩位母親及嬰兒都平安,但是生產過程卻有天壤之別。郭成興醫師在婦幼節前夕,藉此呼籲定期產檢及遵照醫囑的重要性。第一位送醫的是懷孕卅六週的廿一歲A小姐。她在大賣場購物時突然昏倒,經救護車送來東基。到院時,血壓高達180/110mmHg(毫米水銀柱,成人的正常血壓值是120/80 mmHg)、嚴重嘔吐、下肢水腫,胎兒心跳穩定。A小姐初次到東基就診,因此查不到她任何的醫療、用藥資料,增加治療的困難度。兩小時後,胎心音下降併變異性差,媽媽血壓持續上升,即刻施行緊急剖腹產。在手術室,A小姐的收縮壓還一度飆高到250mmHg。歷經生死一線間的搶救,最後嬰兒健康,母親的血壓也漸趨穩定。但是術後四小時,母親血壓上升,全身抽筋、意識喪失。郭成興醫師對A小姐當時的症狀印象深刻:「剛看到她的時候,她四肢僵直、眼睛上吊、意識不清、雙唇緊閉,而且牙齒已咬到舌頭造成出血。還好她子癲症發作時,醫師及護理人員正在床邊。適時給予治療後,母親血壓於隔日穩定,並經由電腦斷層追蹤母體並無腦部損傷。」A小姐罹患的是「子癲症」,加上她在整個懷孕過程只做了兩次產檢,因此沒有好好的管理控制血壓。第二位是懷孕卅六週的B小姐,她和A小姐一樣同樣是子癲前症患者,因為有定期產檢、定期追蹤血壓,所以並不像A小姐般是嚴重到昏倒入院,也沒有演變成子癲症,而是與醫護配合,一旦發現血壓飆高,即刻安排剖腹產,結果,產程順利母嬰均安。如何知道是否罹患子癲前症?郭成興醫師指出,懷孕廿週以後的血壓上升(間隔六小時以上的兩次血壓測量都在140/90 mmHg以上,或是比先前收縮壓上升30mmHg毫米水銀柱,或舒張壓上升15mmHg以上時就可以診斷為高血壓),同時有全身性水腫或蛋白尿(廿四小時的尿蛋白質超過300毫克,或間隔六小時以上的兩次隨意尿液取樣的尿蛋白都在100 mg/dl以上)之一。郭成興醫師進一步說明,子癲前症由於血壓升高,血管壁通透性改變,使得過多的水分滯留在組織中,會造成全身性的水腫。一般在懷孕期間也會因血液回流受阻而造成水腫的現象,這類水腫主要分布在下肢,且抬高腿部可以改善症狀。但是子癲前症的水腫是分布在全身,尤其是臉、手部,而且不會因姿勢改變而消失。除了血壓上升、蛋白尿、全身性水腫以外,子癲前症的病人也可能出現血液及凝血因子方面的病變,甚至會出現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病變。還有,身體其他重要器官也會大受影響而產生病變。在腎臟方面,子癲前症的病人除了出現蛋白尿以外,腎臟血流、腎小球過濾速率也會降低,血中的尿酸、尿中氮素的濃度上升。在肝臟方面,嚴重的病人甚至可能出現腎臟組織的病變。最常見的是肝功能指數GOT(或AST)、高膽血紅素的上升,在嚴重的病人甚至會有肝臟破裂的現象。在視力方面,上升的血壓可能造成眼底的病變,引起視力糢糊,甚至引起視網膜剝離造成視力障礙。另一個比子癲前症更嚴重的是子癲症,即血壓上升同時伴有抽筋,在懷孕的過程中、產程中、甚至產褥期都有可能發生。不管是子癲前症或子癲症,對胎兒都有不良的影響。因胎兒氧分嚴重缺乏,將導致生長遲緩,嚴重時亦可能發生胎盤早期剝離而造成胎死腹中。所以懷孕期不管是哪一種高血壓,郭成興醫師再次強調,孕婦一定要定期產檢,並遵照醫囑,才能確保母體及胎兒的生命安全。

不孕原因有百種 你是哪一種?

不孕原因有百種 你是哪一種?#婦產科

據統計,每六至十對夫妻就有一對為不孕所苦,東基婦產科主任徐文成醫師說:「性行為開放,罹患性病的機會相對升高,輸卵管一旦因性病遭到破壞,受孕機率必定減低。人工流產的濫用、晚婚及生育年齡延後,也大大降低懷孕機會……」不孕的原因為何?徐文成表示:「不孕的原因有一百多種,現代社會性行為開放,罹患性病的機會相對升高,輸卵管一旦因性病遭到破壞,受孕機率必定減低。人工流產的濫用、晚婚及生育年齡延後,也大大降低懷孕的機會。」據統計,每六至十對夫妻就有一對為不孕所苦。徐醫師表示,臨床上常見的不孕原因,有女性因素也有男性因素。女性因素:包括感染、排卵異常、輸卵管異常、子宮內膜異位等。男性因素:主要和精蟲的製造、運送、排出障礙有關。10%的不孕患者查不出不孕原因。 任何一次成功懷孕,從精蟲、卵子的形成到排卵、受精、著床,大約要經過十多個過程,偶有一個環節出錯都會造成懷孕失敗。徐文成說:「不孕的原因很複雜,不只是傳統上認知的女性單方面問題,夫婦倆應該一起攜手合作、共度難關,面對不孕,男性尤其應該先看醫師。女性的年齡越長,懷孕機會越低,四十歲婦女的懷孕機會僅剩二十五歲的三分之一,高齡還能順利懷孕生育的婦女,表示其卵巢、子宮仍健康有活力。」談到與女性一生生命週期息息相關的月經與卵巢,徐文成說明,卵巢是女性生殖系統最重要的器官。位於婦女骨盆左右兩側,靠近子宮處的一對卵巢,其主要功能是釋出卵子和製造荷爾蒙。卵巢功能一旦出了問題,卵子就不能成熟釋出,荷爾蒙分泌也必遭到波及而導致月經異常或不孕。青春期的女性,兩側卵巢約有三十萬個卵子,每個卵子又被細胞包圍而逐步長成無數小濾泡,月經規則的女性,受到腦下垂體荷爾蒙的作用,每月會有十幾個濾泡長大,其中一個成功釋出卵子並移往輸卵管。在輸卵管與精子合而為一的受精卵,會繼續游往子宮內膜著床、孕育新生命;卵子精子受精不成,或游往子宮的胚胎沒有著床,子宮壁便會剝落成為月經。徐文成醫師曾經為一名小二就有初潮的小女生看診,他表示現代女性的初潮比昔日早,歸因於飲食生活促使卵巢提早發育。針對青春期的女生常有的月經紊亂問題,徐醫師輕鬆的說:「十七歲前,女性卵巢尚未發育成熟,加上功課繁重的壓力,月經紊亂很正常,請家長不要太擔心。」哪種月經狀況該找醫師診療呢?東基產兒科護理長黃素貞提醒父母,孩子初經太早來(十歲前初經來潮)或太晚來(十六歲之後,初經還未報到),都該趕緊就醫,女孩的初經太早來可找婦產科或小兒內分泌科就診。遇到經血過多(月經超過一週,經血也未逐日減少)、過少、或嚴重經痛,也應及早就醫診療。月經是小女生蛻變為小女人的大事,應該為她補身體,助她「轉大人」嗎?東基營養師張靜芬認為,充足均衡的營養加上鐵、鈣的補充,就能讓小女生順利生長。由於女性體內的鐵質會因每次經期而耗損,鐵質的補充非常重要,鐵質含量高的食物有紅肉、豬肝、腰子、貝殼類和紅棗、枸杞、深綠色蔬菜,鯖魚雖然屬白肉魚類,但魚身上顏色呈紅黑色的長條狀「血和肉」含鐵量極高。至於鈣的補充,要注意除了攝取牛奶、豆腐、起司等鈣含量高的食物,還應重視運動和適量日晒,以順利使皮膚內的膽固醇變成維生素D,促進鈣質的吸收。坊間所賣的維生素常標示著鈣+D3,D3是已經活化的維生素D,唯有健康的腎能夠順利將維生素D轉化為促進鈣吸收所需的D3。針對經痛的緩解,營養師建議患者不妨適量攝取具有抗發炎成分的月見草油、魚油或亞麻仁油。本文轉載自宇宙光雜誌2008年六月號第58~61頁「診療室的春天」專欄文章提供:台東基督教醫院 吳方芳

觸診真尷尬!?三成五民眾有不愉快的經驗

觸診真尷尬!?三成五民眾有不愉快的經驗#婦產科

提到「婦產科內診」,許多年輕女性都會感到緊張不安;而要在醫生以外的人員面前裸露身體,也是很多病患必須面臨的心理障礙。許多的醫療行為由於涉及身體隱私部位,因此常常會造成「合理的診療行為」以及「性騷擾」之間的模糊界線。為了解一般民眾對於醫療觸診的經驗與感受,因此在騷擾防治法實施滿三年之際,現代婦女基金會與TNS、EmailCash公司合作進行一項「民眾觸診經驗大調查」網路調查,現代婦女基金會姚淑文執行長表示,五百名受訪者中,有三成五(35%)曾有過不愉快的觸診經驗,其中以生殖器官(38.9%)和胸部(28.0%)觸診為最多。41.2%的受訪者表示曾聽說親友在醫療院中有過不愉快的觸診經驗,部位亦是以生殖器官(36.9%)和胸部(39.3%)最多。從兩性的差異觀之,女性發生在胸部的不愉快觸診經驗較男性多,而男性則比女性有較多臀部的不愉快觸診經驗。上述不愉快的觸診經驗中,執行觸診動作的則是以醫師為最多,佔66.3%;其次是護理人員,約佔24.0%。而感到不舒服的觸診原因,是因為「看診的姿勢尷尬」(34.9%)、「需脫去身上衣物」26.3%),或是「旁邊有其他病人、實習醫生等人員在場」(25.1%)。雖然將近八成(77.1%)的受訪民眾表示他們了解這些觸診是正常的醫療行為,但仍然覺得不舒服,顯示診療前向民眾詳細說明的重要性。性騷擾防治法實施三年來,雖然有60%的受訪民眾知道目前有性騷擾相關法規,但卻有七成(71.6%)的受訪者不知道在醫療院所中遭受性騷擾時可以向誰尋求協助,顯示醫療院所衛生單位針對性騷擾的防治宣導,仍有許多努力的空間。現代婦女基金會、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共同提出呼籲與訴求:醫療院所必須加強性騷擾的宣導責任,並透過張貼防治標示、宣導性騷擾申訴管道,以維護民眾就醫之人身安全。此外,可學習國外的解決方式,建立觸診規範說明或印製觸診規範手冊,由醫療人員主動告知醫療的必要觸診程序,針對涉及隱私部位看診的科別,如泌尿科、婦產科等門診,醫療單位也應規劃合適的候診區與等候區,病患以一進一出原則,避免病人目視或聽聞他人病情隱私及醫療過程。現代婦女基金會也呼籲衛生醫療單位正視民眾就醫、觸診權益,期待性騷擾防治工作能在醫療單位中落實。

老婦人骨盆腔肌肉鬆弛 導致子宮脫垂外露

老婦人骨盆腔肌肉鬆弛 導致子宮脫垂外露#婦產科

原本位於體內的器官,竟然頻頻掉出體外?日前一位70多歲老婦人,經醫師檢查診斷竟發現子宮脫垂十分嚴重,甚至嚴重到摩擦糜爛、傳出惡臭。光田綜合醫院婦產科蘇棋楓醫師指出,子宮在腹腔裡是由韌帶吊著,而隨著年齡增長,女性可能會因韌帶與骨盆肌肉鬆弛、陰道生產次數多或平常勞動量大、經常腹部使力等因素而造成子宮脫垂。該婦人年輕時有多次陰道生產的經驗,加上本身務農,長期需要拿重物與用力,年紀比較大後,某天竟然發現陰道跑出一團肉球,大小和蓮霧一般,心驚之餘卻羞於就醫,只好試著自己將肉球推回陰道內。沒想到過幾天後又掉了出來,而且越來越嚴重,即使穿上褲襪固定仍沒有幫助。到醫院看診後,才知道掉出來的「肉球」就是自己的子宮。所幸經醫師施以手術治療後,已經完全康復,婦人再也不用忍受子宮脫垂之苦。蘇棋楓醫師表示,子宮脫垂需透過手術加以根治,手術方式依患者的需求而定,如果患者為停經後高齡婦女,子宮頸抹片檢查與子宮內膜切片無問題、子宮腔健康,且往後並無性生活的需求,就可選擇施以「陰道閉合術」,而本身患有嚴重內科疾病,不適合作全身麻醉者也建議以這項手術治療子宮脫垂。這項手術是將陰道縫合起來,只需半身麻醉,手術時間短,且能杜絕子宮脫垂的發生。另外針對停經前婦女及尚有性生活者,則可進行「經陰道骨盆腔底重建手術」,這項手術可選擇子宮全切除或保留,並作薦棘韌帶懸吊固定術結合陰道前後閉的修補懸吊術,雙管齊下避免子宮脫垂及子宮切除後陰道脫垂的發生。蘇棋楓醫師強調,患者骨盆腔肌肉鬆弛,平時因子宮脫垂擠壓到尿道,所以尿失禁的問題不明顯,但進行手術治療後,約有六成患者就會因尿道壓力解除而發生尿失禁,導致不少患者認為這是手術造成的副作用。因此進行檢查時,就應先檢查患者是否有漏尿現象,如果有的話,建議可進行「微創陰道頸懸吊手術」,同時解決尿失禁與子宮脫垂的問題。醫師也提醒女性民眾,除了年長女性外,子宮脫垂也可能發生在3、40歲的婦女,因此建議所有女性朋友平時不要太常提重物讓腹部過度使力,生產後坐月子一定要做好,且無論是否有生產過,平時都可多作凱格爾運動,增強骨盆腔底肌肉群,包括陰道與韌帶組織的強度,避免子宮脫垂與尿失禁的發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