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骨髓瘤

多發性骨髓瘤無法根治!標靶組合治療成患者新希望 盼健保擴大給付

多發性骨髓瘤無法根治!標靶組合治療成患者新希望 盼健保擴大給付#多發性骨髓瘤

一名高齡患者在七十多歲時確診多發性骨髓瘤,經歷第一線的三合一治療後,兩年後復發,轉為接受二線療法,也就是原先的三合一再加上單株抗體治療,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副主任葉士芃醫師表示,「現在他八十多歲了,控制得非常好,還能和太太一起出國旅遊。」單株抗體的療效明確,無論是在第一線或第二線治療都能發揮良好的治療效果,國際上已將其納入第一線治療建議,但台灣健保尚僅給付於第二線使用,如果未來能夠更早介入,對患者幫助或許更大。 多發性骨髓瘤非罕見疾病 首次治療是「關鍵時機」 多發性骨髓瘤是源自漿細胞的血液性癌症,屬於三大血癌之一,好發於中老年人,葉士芃醫師指出,「這種病在年輕人中非常少見,主要還是五、六十歲以上的族群為主。」在台灣的中位數發病年齡約為64至65歲,每年新診斷人數約400至500例。 患者最常出現的典型症狀是 CRAB,也就是高血鈣(Calcium elevation)、腎功能異常(Renal dysfunction)、貧血(Anemia)及骨痛(Bone pain)。葉士芃醫師解釋,「因為癌細胞會侵蝕骨頭,導致骨頭痛、容易骨折,也會製造過多免疫球蛋白,塞住腎臟造成腎衰竭,再加上正常造血功能被壓抑,就會出現貧血。」這些問題不僅影響生活品質,也使患者面臨感染風險與生命威脅。 併用單株抗體!四合一治療強化疾病緩解深度 以往台灣對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策略以「三合一」為主,即蛋白酶體抑制劑、免疫調節藥物與類固醇的組合。但是,隨著醫藥進展,併用標靶藥物逐漸成為新的治療趨勢,而單株抗體(如anti-CD38)就是在復發或一線治療效果不佳時介入的選項。葉士芃醫師解釋,「這個抗體會精準攻擊癌細胞上特殊的CD38抗原表現,同時可以降低對正常細胞的衝擊與傷害,健保目前核准作為第二線使用。」 事實上,多發性骨髓瘤至今無法根治,且容易復發,每次復發都會使治療深度變差,許多人無法等到下一線治療,本土研究顯示,分別有35%病患無法進入二線,23%病患無法進入三線治療。透過早期診斷與積極治療,可以有效延緩疾病惡化、爭取較長時間的緩解,而首次治療是病人獲得最深入、最長時間治療反應的機會,千萬不能錯過。葉士芃醫師指出,歐美地區近年已將單株抗體納入第一線治療,併用蛋白酶體抑制劑、免疫調節藥物與類固醇,形成所謂的「四合一組合」,有效提升療效與疾病緩解深度。 盼台灣未來有機會重新調整 讓病患不再錯過治療良機 國際間包括歐洲ESMO指引、英國NICE、蘇格蘭SMC、日本及中國等地皆已將anti-CD38單株抗體納入第一線建議用藥。研究指出,搭配單株抗體的組合治療,可幫助多發性骨髓瘤病友降低逾4成疾病惡化與死亡的風險。台灣目前僅在第二線治療才開始給付單株抗體,葉士芃醫師坦言,「像這種療效很好的藥,無論在一線、二線都能有良好的表現,缺點是給付期限較短,用藥因此被迫中斷」,是台灣治療成效不如國外的原因之一。 對此,葉士芃醫師期盼台灣治療方案能與國際接軌,適時擴充給付範圍與期限,幫助病友持續治療,進而提升整體治療成果,尤其若是較年輕的病人,生命還很長,還能展望大好前途,更應該讓他們好好活下去。

屁股痛無法久坐⋯竟是「多發性骨髓瘤」侵蝕骨頭!醫:嚴重腎功能惡化

屁股痛無法久坐⋯竟是「多發性骨髓瘤」侵蝕骨頭!醫:嚴重腎功能惡化#多發性骨髓瘤

52歲白先生右側臀部疼痛長達6個月,無法久坐,嚴重影響工作與生活。經血液腫瘤科醫師釐清,原因為「多發性骨髓瘤」引發的骨頭侵蝕,經標靶藥物與自體幹細胞移植後控制病情。醫師提醒,長期骨頭疼痛治療不佳的人,要懷疑可能是惡性腫瘤疾病引起骨頭轉移的症狀,需進一步檢查。

多發性骨髓瘤精準治療新趨勢 標靶治療相助以追求深度緩解

多發性骨髓瘤精準治療新趨勢 標靶治療相助以追求深度緩解#多發性骨髓瘤

一名62歲先生近半年覺得背痛得很厲害,經止痛藥及復健治療都沒有效果,反而症狀越來越嚴重,影像上更發現脊椎已有多處壓迫性骨折,不僅如此,也變得越來越喘,身體有水腫現象,抽血發現貧血及腎功能逐漸惡化,經轉診至血液科後做進一步檢查,才確診是多發性骨髓瘤。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臺大分院血液科主治醫師魏兆宏表示,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血液的癌症,好發於60歲以上的長者。此疾病是骨髓中漿細胞發生癌化後異常的增生,導致全身性的症狀,由於漿細胞位在骨髓中,且疾病的表現欠缺專一性,因此很難在第一時間確診。 不少病友輾轉就醫數月後才找出病因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數據顯示,台灣每年新增多發性骨髓瘤的病例數約為700-800人,男性約400名,女性大約300名,發生率佔全部惡性腫瘤中排名男性為第22位,女性則為第23位,多集中於70歲左右的高齡族群。魏兆宏醫師表示,患者症狀通常包括因貧血而頭暈、疲憊、喘,因噬骨性病變而骨頭疼痛甚至骨折,因腎功能受損而尿少及水腫,嚴重者會因為高血鈣而出現意識混亂及便秘等症狀。這些症狀因不具特異性,常被誤認為是老化的現象,有些人甚至輾轉在不同科別看了數個月後才確診。 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會分為不同階段:引導治療、鞏固治療及維持治療。在引導治療部分,以「三合一」或「四合一」的多重藥物組合為主,三合一的藥物種類包括蛋白酶體抑制劑、免疫調節劑及類固醇,四合一的藥物則是在三合一為基礎再加入單株抗體。除了上述抗癌藥物之外,病患同時也要接受相關的支持性療法,包括補骨針以減少骨骼相關的不良事件,以及根據臨床狀況接受輸血、止痛藥物及洗腎等支持性療法,少部分高風險病患則需搭配化學藥物治療。 在鞏固治療部分,針對適合的病患,特別是70歲以下或健康狀況良好的患者,則是以自體骨髓移植為標準的治療選項,病患在接受高劑量化學治療藥物後,回輸凍存的自體幹細胞,藉以加深治療效果。在維持治療部分,病患通常需持續接受免疫調節藥物,避免疾病復發。 由於多發性骨髓瘤目前仍無法根治,因此治療的目標是達到疾病的完全緩解,以延緩疾病進展或復發,一旦疾病控制不佳,病患的存活期及生活品質都會受到影響。魏兆宏醫師強調,多發性骨髓瘤的病患常常在初診斷時狀況最不穩定,容易合併多重器官的受損,因此首次治療尤為重要,選擇適當的藥物,不論是三合一或四合一的藥物治療,病患能維持4年以上的疾病無惡化期,甚至可達7年的穩定期。 國外已將四合一處方列為第一線治療 魏兆宏醫師表示,根據臨床數據顯示,目前四合一相較於三合一的引導治療在疾病無惡化期、整體存活期都較佳,在許多國家也已將四合一的引導治療作為第一線建議的標準治療,目前台灣健保則在第二線治療後才給付單株抗體。但不論是哪一種組合,早期且積極的介入都是相當重要的關鍵。 上述的個案在接受四合一的引導治療後,達到疾病完全緩解,之後病患順利接受自體幹細胞移植,移植後服用免疫調節藥物做維持性治療,疾病目前無復發,生活已回復正常,對病患而言幾乎就是重生一般。 多發性骨髓瘤已邁向精準治療的時代,隨著診斷技術的進步及越來越多的藥物進入到治療的領域,例如新一代的蛋白酶體抑制劑、免疫調節劑、雙特異抗體及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治療,針對不同風險程度的病人可以選擇合適的藥物組合,期許能將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帶向一個新的時代。

優活影音》 花光退休金快扛不住……多發性骨髓瘤病友苦等新藥給付

優活影音》 花光退休金快扛不住……多發性骨髓瘤病友苦等新藥給付#多發性骨髓瘤

「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是血癌的一種,好發於50~70歲男性族群,目前多以化療、合併標靶新藥治療以及幹細胞移植等方式來治療,但會歷經多次復發,需要靠多重藥物組合治療延緩復發並提高存活率,唯健保用藥選擇有限,第二線治療選擇少,病友只能自費使用標靶新藥或忍受健保藥物副作用,承受相當大的痛苦,盼健保盡速通過新藥給付嘉惠病友。

背痛就醫竟是「多發性骨髓瘤」醫:「三合一」治療讓癌患免受化療之苦

背痛就醫竟是「多發性骨髓瘤」醫:「三合一」治療讓癌患免受化療之苦#多發性骨髓瘤

一名60幾歲男性因背痛就醫,結果經過磁振照影檢查後,發現脊椎骨有空洞現象,做切片檢查後發現竟是「多發性骨髓瘤」所致。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血液性癌症,是體內漿細胞(白血球的一種)出現病變、大量增生所引起,不僅治療棘手,更容易反覆發作 。 漿細胞是白血球的其中一種,主要功能是產生抗體對抗外來病原菌,如果漿細胞出現惡性變化,就會發生血液與骨頭甚至是腎臟的問題 。台中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李典錕提到,儘管民眾較少聽到多發性骨髓瘤,但其實案例每年都在增加。不僅發生在年長者身上,近年也發現不少年輕病患。 四大症狀:骨痛、貧血、高鈣血、腎功能衰退 多發性骨髓瘤主要侵犯骨髓,症狀多為骨頭疼痛,集中在頭骨、骨盆、肋骨、脊椎、胸骨、大腿骨等處,另外也有貧血可能,以及骨頭中的鈣離子會釋出到血液中形成「高鈣血症」,進而也會造成腎臟傷害和神經症狀,例如嗜睡和昏迷。 多發性骨髓瘤好發族群為65歲以上年長者 ,症狀又與老人常見症狀例如貧血、骨頭痠痛、腎功能差類似,因此也很容易被忽略而延誤治療。李典錕醫師表示,在10幾年前這個疾病很難治療,也以化學治療為主,一般存活期大概只有3~5年,現在已經有多種進步的標靶藥物,存活期甚至可以到10年。 「三合一」主流治療:蛋白酶體抑制劑、免疫調節藥物、類固醇  李典錕說明,多發性骨髓瘤在治療上,會先評估病患是否能做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如果不是年紀太大或是肝腎等功能已相當低下,通常都能做。在藥物的使用上,目前是以合併標靶藥物、免疫調節藥物與類固醇來治療,相較於以往以化療為主的效果比較,可以看到病患在1~2個月腫瘤指數就有明顯下降和症狀緩解,且不需要忍受化學治療的副作用。當腫瘤指數下降到一定程度,就會進行自體造幹細胞移植。這是先以高劑量化療藥物將癌細胞消滅之後,接著移植自體造血幹細胞。部分病人甚至可以達到完全根治。 以60幾歲這位病患來說,在移植後2年後曾復發一次,後來透過新一代的標靶藥物和免疫調節藥物治療,治療後偵測已沒有腫瘤指數。 新藥降低復發率,也避免化療副作用 李典錕說明,以往治療多發性骨髓瘤遇到的困難就是容易多次復發,必須一直更換治療藥物甚至使用到傳統化療藥物,對於病患的生活品質影響甚鉅。然而,目前已經有新一代單株抗體抑制劑、二代蛋白酶體抑制劑和新的免疫調節藥物等治療選擇,都能提供醫師評估病患合適的治療方式。 透過持續性的新藥發展除能協助病患控制病情,也能夠過基因檢測找出適合的藥物,甚至有機會在不接受化療的狀態下,也能有長期穩定緩解疾病的機會,降低復發風險,李典錕認為,對治療多發性骨髓瘤來說,是相當好的發展,也期盼為病患帶來更好的生活品質。 HE-TW-2200043 (Dec-22)

熟女彎腰取物突劇痛 竟罹多發性骨髓瘤

熟女彎腰取物突劇痛 竟罹多發性骨髓瘤#多發性骨髓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53歲楊太太去年彎腰取物時,突然「啵」一聲,頓時上背劇痛、上半身無法旋轉,右側痛到肩膀無法上舉,四處求醫仍未好轉,爾後陸續出現下背痛及坐骨神經痛,讓她苦不堪言,直到安排抽血及骨髓穿刺,確診罹患多發性骨髓瘤,採標靶治療合併放射線治療後,癌細胞獲控制,讓她重燃抗癌鬥志。害怕長期臥床 標靶+放療減輕背痛助重燃抗癌鬥志楊太太一開始以為是肌肉拉傷,先至復健科求治,但患部反覆持續疼痛,造成生活品質大降,便轉至骨科檢查,發現右邊第四肋骨骨折,先接受藥物治療半年後,沒想到又出現下背痛情形,經影像檢查發現第八胸椎骨折,並建議使用背架,持續於門診治療追蹤。原本以為警報解除,但楊太太除了下背痛外,後續又出現坐骨神經嚴重疼痛至少三周,醫師抽血檢查後高度懷疑為多發性骨髓瘤,建議轉至血液腫瘤科。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癌症中心副院長暨血液腫瘤科主任黃文豊表示,患者來院後安排骨髓穿刺,檢查報告出爐,發現病因正是多發性骨髓瘤第三期,當時患者十分恐懼需長期臥床,無法正常生活,對未來喪失信心。經溝通後,醫療團隊評估除了標靶治療外,考量患者下背痛疼痛難耐,建議搭配放射線治療,以控制癌細胞擴散,也可減少患者因癌症引發的疼痛,此舉讓背痛情形大幅減輕,令她重燃抗癌鬥志持續配合追蹤治療中。初期無症狀 癌細胞蔓延會出現骨折、排尿困難、四肢麻木黃文豊指出,多發性骨髓瘤在疾病初期,通常不會有任何症狀,但當癌細胞向骨髓外延展時,病患通常會出現頭部、前胸、背部疼痛情形,且癌細胞持續蔓延時,可能會出現骨折、乏力、體重減輕和反覆感染等,甚至可能有噁心、嘔吐、便祕、排尿困難、四肢麻木等現象。 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源自漿細胞的惡性腫瘤,若單獨發生於某一軟組織或單一骨骼時,稱為漿細胞瘤,但多數狀況下這些漿細胞瘤會蔓延至全身多處骨頭,引起疼痛及相關症狀,因此稱之為「多發性骨髓瘤」,常表現出骨骼被破壞、腎衰竭、貧血及高血鈣症。目前此疾病無法完全治癒,但隨著新藥問世,不論在併發症治療或疾病本身治療,都有相當大進步,也使患者存活時間延長。

醫揪出多發性骨髓瘤 他逃過終身洗腎

醫揪出多發性骨髓瘤 他逃過終身洗腎#多發性骨髓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終身洗腎有可能逆轉嗎?一名69歲王先生向來身體硬朗鮮少生病,本應享受退休生活,卻在去年11月突然講話語無倫次且全身無力,檢查竟出現急性末期腎衰竭,且血肌酸酐指數過高。王先生當下除了接受緊急血液透析治療,改善自言自語的情況,卻仍然四肢無力、癱瘓在床,之後更必須定期洗腎,只是萬萬沒想到病情沒這麼單純!多發性骨髓瘤患者 4成腎臟功能衰弱「平常很少生病的人,怎麼會突然變成這樣?」家人不放棄想找出真正病因,來到烏日林新醫院血液腫瘤科診治,抽血檢驗報告顯示血紅素指數僅有5 gm/dl,為正常數值的三分之一。血液腫瘤科林增熙主任表示當時看到肝功能抽血報告,及骨骼X光攝影有骨質疏鬆現象,便警覺可能是多發性骨髓瘤引起,安排骨髓穿刺切片檢查,確診為多發性骨髓瘤第二期。治療方面在及時施打標靶藥物下,王先生從原本臥床接近失能的狀態,進步到可以自行緩慢行走;今年2月初腎功能指數已恢復八成,經腎臟內科醫師評估後,終於不需再洗腎,只需固定回診追蹤即可。多發性骨髓瘤屬於血液癌症之一,主要是在骨髓內的漿細胞(白血球的一種),突變癌化後所造成的癌症,會跑到全身任一器官,好發族群為男性多於女性,年齡大多介於60~70歲左右。一旦罹患多發性骨髓瘤,大約有四成會表現在腎臟功能衰弱,其中三分之一患者如果不治療,恐怕惡化至終生洗腎;所幸王先生在兩個月內及早發現,腎臟功能回復的可行性大增。症狀包括貧血、背痛、骨折、高血鈣等 常與其他疾病混淆林增熙主任表示,由於多發性骨髓瘤會出現貧血、背痛、骨折、血鈣過高、容易產生病毒、細菌感染及腎衰竭等多樣性症狀,常與其他疾病混淆導致診斷不易;甚至有些患者曾接連看過骨科、復健科、腎臟科、家醫科等門診,才轉介至血液腫瘤科,如果延誤治療恐會出現許多不可逆的併發症。最重要的是必須提高大眾對多發性骨髓瘤的認識,其實只要早期發現,盡快接受標靶治療,不只可以逃過終身洗腎一劫,更能省下後續洗腎的大筆支出,目前健保已經通過給付多發性骨髓瘤的多種標靶藥物治療,大多治療三個月後,超過三分之二患者可以達到極佳的反應,相信能同時提升患者與照護者的生活品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