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假症候群

開工好煩躁 不一定是收假症候群

開工好煩躁 不一定是收假症候群#收假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連假快結束,重回工作崗位,壓力還沒來、煩躁感先滾滾襲來,許多人只好摸摸鼻子,自認是「收假症候群」;對此,身心醫學科主治醫師洪敬倫說明,其實不是討厭上班,是對自己的「生活方式」感到質疑。還沒工作就嘆氣 是生活讓你不滿意隔日收假、準備上班,晚上睡覺時心中縈繞著對於工作的諸多想法,好不容易入眠,早晨起床便覺得喪氣,抵達公司明明還沒開始執行工作卻已經抱怨連連。此時的情況不單是收假症候群,該思索的是自己的生活模式;洪敬倫提醒,很多時候感受到的焦慮及對眼前狀態的不滿意,是源於對自我生活的難以忍受,導致痛苦。生活一成不變 越來越懷疑自己「經歷快樂的假期,起床想到要進行一樣的工作、身旁躺著一樣的伴侶,你就會想,唉,一成不變的生活。」洪敬倫簡單一句話說明了許多人的核心問題,現代人由於工作壓力大、又受社會環境影響,常陷於理想與現實的抉擇,但可能又因為實際經濟需求而無法輕易轉換職業及所處環境,進而對生活感到不滿意,甚至滿是質疑;這樣的狀況針對工作及伴侶更是強烈。放假、工作落差大引發沮喪 從日常生活調整對此,洪敬倫提醒,這種心理狀態並非瞬間出現,常是在心中累積許久,因為假期短暫放鬆、接續回至工作崗位,短時間內生活方式改變產生的落差感,導致感受深刻而覺得萬分沮喪。因此,要避免如此劇烈的情緒反應必須從日常生活著手調整,透過「紀錄」來釐清思緒,有助於緩解情緒。實際書寫記錄 了解核心需求、創造改變由於每日陷於反覆的工作狀態中,時常忽略自己真正的心之所向,洪敬倫指出,以實際書寫的方式,想到什麼都記錄下來,便於了解自己的「核心需求」並知道什麼樣的契機能夠創造「行動變化」;一來是因為有新機會出現時可以評估是不是自己要的、二來是確知能夠就此滿足自己的渴望來改變現況。如此,不僅能降低自己的疑慮,更能減少困擾的時間。釐清內心真實想法 適時紓解壓力若是經過幾次連續假期都在收假時感到焦慮,反覆出現情緒低潮;便要靜下心來理解核心問題,究竟是工作狀態令人不舒適、或是生活模式使人生厭?切勿過於苛責自我,反而會造成過大壓力,而產生心理問題,適時紓解壓力,給自己喘息的空間,方能解決自己的「生活症候群」。(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228放假!防孩童收假症候群有訣竅

228放假!防孩童收假症候群有訣竅#收假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雖然收假不是病,但只要面對上班、上課卻心煩得要命。美國醫學研究將其統稱為收假症候群,指那些沒有辦法將放假的心情或作息,感到倦怠、提不起勁、注意力無法集中等心理不適,或者憂鬱、緊張等情緒,進而影響工作或學習成效的情形。幼稚園生小一孩童 易產生分離焦慮症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精神科醫師王裕庭表示,長假期過後,有些人會感到疲累、精神煩悶、生理不適,也有些小孩也一樣會反抗上學、易發脾氣、不專心,造成學習上的困難。門診常遇到小小孩從幼稚園升小一的過程而產生分離焦慮症,家長可多安撫小孩、講鼓勵的話,給予關注。其實大人與小孩情緒互相影響,父母們焦慮的心情亦會傳染給小孩,大人情緒如不調整好反而造成小孩心情也受到影響,導致家庭氣氛不佳。長假陪伴孩子多 收假易產生不適應小孩鬧情緒原因為假期出遊時,家長陪伴孩子多,回家後孩子認為關愛變少而鬧脾氣,只想延長與父母相處時間。父母可平時利用吃飯、洗澡、散步建立與小孩相處的家庭時間,不一定要利用長假帶出去玩。讓小孩習慣不只長假期間才跟家人相處互動,或與孩子開始計劃下次假期活動,讓小孩的情緒從倦怠轉移成期待。王裕庭醫師建議,在假期結束前減少行程的安排,盡量提前結束活動時間,避免匆忙的行程,能讓孩子們回到平時作息。雖然平時因上班上課而緊湊,但是假期中更可享受到放鬆時光。可以轉變心態化成動力,預防收假症候群。228國定假日將來臨,記得以較靜態的活動放假,避免晚睡晚起大吃大喝,及早做好假期安排,好好休假。

杜絕「收假症候群」 醫生教收心秘訣

杜絕「收假症候群」 醫生教收心秘訣#收假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辛苦工作或念書整年,年假期間難免會恣意放縱,大魚大肉犒賞辛勞,親朋聚會通宵聊天。但如果沒有適當假期安排,長時間狂歡後未給自己留一段收心時間緩衝,假期結束後容易無法抽離放假氛圍,產生收假症候群症狀。腸胃不適、無精打采 皆可能是收假症候群童綜合醫院心身科主任黃湘雄醫師表示,收假症候群又稱為連假症候群,生理常見腸胃不適、噁心、頭暈、倦怠及全身無力等症狀,心理則可能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沒有活力、提不起精神等不適,甚至可能感受憂鬱、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影響工作或學習成效。這種現象是因為心情或作息劇變,無法順利轉換造成不適應,通常會在開工或開學後數日自我調適逐漸回復正常。但也有少數人可能衍生出其他心理疾病,性格易過度焦慮或長期暴露在高壓力情境的人是收假症候群高危險群,更應好好規劃安排假期。假期尾端留2天 從事靜態活動放鬆黃湘雄主任表示,假期安排重點在於給自己足夠時間調適,建議在假期尾端留下至少2天左右時間沈澱心情,從事較靜態的活動,須注意能讓自己心情放鬆。但切忌以大吃大喝或晚上約唱歌調適,過於激烈的活動易適得其反。收假症候群現象若持續超過1星期,有可能衍生出其他精神疾病,建議就醫評估,進一步檢查身心狀況。常見的衍生疾病有適應障礙症、憂鬱症,多數屬於平常已累積龐大壓力,開工(學)帶來不適應,導致精神疾病發生或惡化。及早做好假期安排,別讓應該放鬆的假期成為往後的負擔。

5招收心操 斷開「收假症候群」

5招收心操 斷開「收假症候群」#收假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漫漫長假很快將來尾聲,小朋友們都做好上學的準備了嗎?春假過後繼續放寒假,長達20多天的假期,生活秩序大亂的同學們,可以提早做「收心操」,調整心情,在開學前幾天應避免參與夜間活動,每天提早半個小時上床,把生理時鐘慢慢調整過來,可以避免開學後發生「收假症候群」。調整生活作息 5步驟收心操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兒童精神科主任許維堅表示,小朋友在經過長假以後,生活作息會比學校作息鬆散,收假症候群雖然不是身體異常,但仍可能形成小朋友的壓力,面臨即將到來的開學生活需要一段調整及適應的時間。因此,許維堅主任提供「開學收心操」5撇步:1) 營造即將開學的氣氛家長可預先提醒小朋友即將開學,分享假期的快樂點滴,以及假期將結束的心情,並給予關心與重視。2) 引導孩子檢視作業檢視是否有遺漏的作業,家長可陪伴小朋友完成作業,增加親子互動。3) 生活作習調整將作習時間,如起床時間、就寢時間等調整成開學後的生活作習,逐漸恢復規律的生活習慣。4) 適當規範3C產品使用提醒孩子正確使用3C產品,家長要以身作則與小朋友一同適當使用。5) 心理準備開學前家長應幫忙孩子收心,調整生活作息,並減緩子女上網、看電視時間,若孩子表現出不想上學的情緒,要多傾聽孩子心聲,讓孩子感受父母的關心,也可鼓勵孩子多與同儕聯絡,回想快樂時光,也會增加上學動力。

開工情緒低落+睡眠失調 當心是收假症候群

開工情緒低落+睡眠失調 當心是收假症候群#收假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春節連續九天的假期逐漸接近尾聲,小朋友的寒假即將結束。家長正要調整心情,面對連續假期中,已經累積許久的工作量,而準備開學的小朋友可能也問題多多。有些人開始出現情緒低落、睡眠失調等問題時,小心罹患「收假症候群」。南投醫院身心科陳致遠醫師表示,所謂「收假症候群」,通常是指連續假期之後,開始正常上班或上課後所出現與情緒低落、憂鬱有關的一些症狀。這些症狀,或許一時還稱不上什麼大病,但是卻會對家長與小朋友都帶來不少的困擾。加上如果假期長度越長,則收假後,越容易產生相關症狀,譬如情緒低落、憂鬱、精神不振、睡眠失調等等。避免熬夜  收心操提早做小兒科阮偉醫師也表示,孩童容易在開學初期發生適應不良的情形,而出現身體的轉化症狀,譬如早上趕著上學卻突然感肚子痛;上課上到一半,卻突然跟老師說頭暈、頭痛需要休息,這不僅影響學習,更造成也在假期後適應中的家長不少困擾。因此阮醫師建議家長,收假前幾天,應該要多陪陪孩子做做收心操,回復正常作息,避免熬夜。如果有出遊計畫,最好能提在假期結束前一天就返家,陪孩子放慢步調,整理好新學期的文具用品;開學前幾天,也能與孩子偶爾回顧假期的歡愉,慢慢調整生活張力,相信一定可以讓孩子很快進入學習節奏。

歡樂假期byebye 4招告別收假症候群

歡樂假期byebye 4招告別收假症候群#收假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年假六天剛結束,你是否對於起床上班感到特別無力?瞌睡蟲揮之不去,上班時覺得容易疲憊?心思不易集中?如果你有以上情形的話,提醒您!這也許是「收假症候群」之一!假期結束 自我調整放假心理基隆市衛生局指出,身體及精神狀況在工作期間處於高度緊張狀態,每當放長假期或節日後,因放鬆過度,或多或少就會出現假期後綜合徵的徵狀,包括疲倦、失眠、昏昏欲睡、胃口欠佳、難以集中精神工作、有不正常肌肉痠痛或心跳太快,以至焦慮、空虛或容易發怒等。因此,年假剛結束,生活作息要快快調適,可運用4招調整收假的心態,才不會一收假就出現適應不良的症狀:1)建議在假期的最後一、兩天,提早讓自己處在「開始上班」的狀態,避免規劃易造成情緒興奮的活動,而讓自己擁有較為靜態、舒緩的日常活動。2)安排到附近的戶外景點走走,讓喧鬧的心靈暫時沈澱。例如:利用白天從事休閒運動或留在家裡看看書,多充實自己。3)調整心態,將休假及工作當作是常態性循環,這樣的調整讓我們比較容易以平常心恢復上班的生活。4)建立計畫,將工作的項目重新進行盤點並且建立待辦事項,讓腦袋逐步恢復警戒的備戰狀態,當我們為大腦列出明確的目標後,方向自然變得比較清楚。此外,如持續出現心情低落,焦慮不安,或食慾及睡眠失調,甚至明顯影響工作狀態及社交功能等,衛生局建議您可諮詢專業機構,如精神科醫師、心理諮商師,亦可預約本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免費「高關懷會談服務」(02-24300195),讓心理諮商專業人員陪伴您一起走過低潮時期,協助您找尋想法上的盲點,嘗試解決生活的煩憂,擺脫「收假症候群」的惡勢力!

10招開學收心操 打敗收假症候群

10招開學收心操 打敗收假症候群#收假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不想開學啊!愉快的春節剛結束不到一周,不少人都難免有些失落,認為假期太短;而「晚上睡不著,早上起不來,上課沒精神!」這樣的情況,在假期長達好幾個星期的學子身上,將會更明顯,其實,這很有可能就是「收假症候群」!收心甦醒操 重拾好精神因此,花蓮慈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黃貞茹特別設計一套「收心甦醒操」,透過簡單的動作結合敲打、肢體運動,共10個動作尋序漸進的「喚醒」頭部、軀幹、腿部、關節等各身體部位的細胞,而動作簡單更無場地限制,讓學子在教室裡就能輕鬆坐著動,重拾上課的專注力與好精神! ●收心甦醒操(每項動作建議可重複3~6次)眼部運動/雙手搓熱,用2~3支手指頭的指腹按摩眼睛四周的骨頭。頭部運動/雙手輕敲頭部各處,用指腹按摩枕骨。肩頸運動/頭自然垂向右邊,雙手自然在身體兩側張開, 右手順著輕拍左肩,左右交換數次。胸部運動/雙手在胸口交叉相握,輕敲胸口各部位。腹部運動/雙手輕輕按壓腹部各處。臀部運動/雙手握拳,自然在身體兩側張開,輕拍臀部各處,力道適中。大腿運動/雙手握拳,順著大腿肉,由內向外刮,各方向皆同。膝蓋運動/雙手輕握膝蓋,手掌由內而外按摩膝蓋各處。小腿運動/右腳抬起,雙手握拳,輕敲小腿各處,左腳同樣步驟。腳掌運動/腳掌平放地面,想像用腳趾頭抓握東西,縮緊腳掌四秒,腳掌放鬆,重複數次。(照片/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調作息多運動 3招打敗收假症候群

調作息多運動 3招打敗收假症候群#收假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寒假接近尾聲,學生們紛紛要準備新學期的開始,然而春節期間每天吃飽睡、睡飽吃的生活,導致作息大亂,易出現「收假症候群」的症狀。醫師也建議家長,讓小朋友提早一、兩天結束假期,先適應正常生活作息,藉此提醒孩子假期即將過去,讓學子有「要開學了」的心裡準備。花蓮慈濟醫院精神醫學部沈裕智醫師指出,收假症候群並不是疾病,是在假期結束後,易出現的身心問題,特別是小朋友要從長假重新回復到上課狀態,往往會出現白天精神困頓、倦怠、缺乏活力,甚至思考及注意力無法集中;情緒方面則可能出現緊張、焦慮及憂鬱的反應。一般來說,收假症候群的症狀在一、兩星期內即會減緩,若出現課業跟不上、嚴重影響人際關係等生活功能,就要盡快到醫院就診。寒假將結束 生活作息快調適沈裕智醫師也說,會造成這些無法調適的原因,是由於過年期間精神上較為放鬆,導致生活作息大亂;加上返鄉過節、南北奔波,好幾個小時的車程不論對體力或情緒都是考驗;過年期間飲食上的大吃大喝也易導致腸胃不適、胃口差的問題。因此,沈裕智醫師建議家長,可利用以下3要訣,讓孩子先提早適應正常生活作息,才不會一收假就出現適應不良的症狀:●讓小朋友提早一、兩天結束假期,待在家裡放鬆休息,選擇清淡的飲食,減少身體的負擔。●陪孩子準備新學期要用的書籍、文具,並督促孩子完成寒假作業,讓小朋友有「要開學了」的心裡準備;還可以帶著孩子整理假期的照片,透過「回憶」的儀式,提醒孩子假期已經過去,要準備回復到上學的模式。●孩子一同運動,打打球,跑跑步,透過運動可以放鬆身心靈、增進親子互動,同時還能消除過年大吃大喝所產生的身體贅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