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假症候群

開工難適應 3要訣擊退「收假症候群」

開工難適應 3要訣擊退「收假症候群」#收假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六天年假結束,剛回到工作崗位,有不少人適應不良,覺得意興闌珊,精神不濟,思緒反而不斷飄回假期的美好時光。醫師表示,若時間持續超過兩週,自己感到十分苦惱,或對個人工作、人際、社會功能造成顯著影響,就可能罹患「收假症候群」!台北市聯醫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洪敬倫醫師表示,儘管精神醫學中,並沒有收假症候群這個診斷,但每逢長假結束,確實有不少人感到難以快速適應。包括:作息規律度較低、長期缺乏的生活目標與意義、壓力調適能力較差或本身已有精神疾病者、習慣以高感官刺激,以及放縱的方式填充假期者,都可能是收假症候群的高危險群。收假症候群  5指標自我檢測洪敬倫醫師也仿照精神疾病診斷的架構,設計以下指標供民眾輕鬆自我檢測,若符合5項症狀中的其中3項,持續時間超過2周,就可能是罹患「收假症候群」:●在假期結束後,感到強烈的失落、沮喪與焦慮。●不斷回想假期時光的美好畫面。●無法專注於眼前的工作,甚至對工作產生厭惡與倦怠感。●因為假期時生活節律的大幅改變,導致收假後轉換困難,產生失眠,疲勞等症狀。●不斷質疑自己目前生活與工作的意義,甚至打算大幅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其實「收假症候群」就是生活連續性中斷後的一種適應不良現象,因此應對之道,就是逐步恢復生活節律,預防之法就是在假期時,仍保持一定的慣性,因此,洪敬倫醫師也提供以下3點要訣,或許可以在下次假期預作準備:1)在假期中保持幾項平日例行活動/例如晨間運動,睡前閱讀,讓您在假期中仍能保持一定的生活節奏,有利於收假後的穩定。2)避免過度「放縱」/「放鬆」不等於「放縱」,大量飲酒,通宵玩樂,高額賭博等行為,不但無法放鬆,反而常在收假後帶來許多後遺症。3)不要把假期行程塞滿/緊湊的行程不但無法讓人放鬆,還會帶來無謂的壓力,建議留點時間給自己,在收假前兩天空出點時間,讓自己有多餘整理心情,規劃工作。

年假即將結束 收假症候群不上身!

年假即將結束 收假症候群不上身!#收假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春節9天假期,對抒解平時工作、學業所累積的壓力很有幫助。但年節結束前,新北市衛生局呼籲,假期結束前1、2天不要安排過多或日夜顛倒的行程,免得造成生理時鐘大亂,導致無法回復正常規律的生活,甚至是「收假症候群」上身。衛生局表示,春節過去了,大家又開始回到原來的規律生活中。然而有許多人面對這種轉變,內心感覺痛苦,在放完長假後的第一天,遭遇「憂鬱星期一」心情厭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噁心、眩暈、腸道反應、焦慮等,這就是「收假症候群」。資深臨床心理師蔡明娟提供幾招預防「收假症候群」的小撇步,在收假前1~2天開始調整生活作息及睡眠時間。最後1天,建議提早1~2小時放鬆心情及上床睡覺;飲食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特別是零食、甜食類;此外,可安排30分鐘運動,以舒展身心、消除精神壓力。也可以與同事或同學聯繫或安排靜態活動,或整理預定工作計畫,有助於提前回到規律的生活。衛生局提醒一般「收假症候群」在回到工作岡位3~5天後就可以回復,但如果持續一週以上,別忘記尋求資源或撥打新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專線協助。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ntpc.gov.tw也提供上班族健康操,供民眾輕鬆舒壓,歡迎上網參考。

家長的夢靨─收假症候群

家長的夢靨─收假症候群#收假症候群

開學期間,身心科門診常會有一波「拒學」潮。這時,常看到不知所措的父母帶著他們心煩意亂的小孩前來身心科求診。為了避免「收假症候群」引發的拒學行為,臺北縣立醫院身心科 周蔚宸醫師建議父母可以協助孩子做好回歸校園生活的準備: 《調整生活作息》許多孩童在暑假都玩得較盡興也較晚,經常隔天都睡的很晚才起床。這樣的作息模式容易造成早上起不來或是出現精神不濟的情形,不但會擔心被老師責罵也會影響學習歷程與成效。《完成暑假作業》非常多的兒童沒有按照暑假作業的進度表寫作業。有些人會因為沒寫完而不敢上學;有些則會擔心上學會受到老師的責罰而有更多的作業,天真的認為只要待在家裡,就沒有煩惱了。《復學心理建設》就學是小孩的工作,休息久了,有些學生就會懶散、留戀輕鬆自在的生活步調,家長可以和孩子討論回歸學校的好處,例如:可以和好友玩樂、可以變得聰明等,以提昇孩子上學的意願。校園生活下週就要正式展開了,建議父母可以在返校週就著手準備,開始檢查孩子的暑假作業;避免晚上安排過多或刺激的活動;避免刺激性的飲食,以協助孩子回歸規律的生活習慣。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