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茲海默症

大腦常卡關?養生補腦這樣做!

大腦常卡關?養生補腦這樣做!#阿茲海默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步入中年後,忘東忘西的症狀是不是越來越嚴重?網紅夏德萱利用社群記錄失智爺爺「老夏」的日常,除了溫馨感人的互動,也讓我們更加清楚看到記憶力大幅衰退比起體力不支更令人感到恐慌。由於阿茲海默症多發生於65歲後,逆轉老化的關鍵在於維持腦部活力,人類腦細胞中的唾液酸含量是其它動物腦細胞的2~4倍,提高大腦神經細胞突觸的反應速度,從而促進記憶和智力的發育。防失智 40歲就要開始保養食療養生補腦,銀杏被認為是減緩腦部退化、加強注意力的首選,但對於銀杏到底可不可以預防失智?專業醫師表示,其實銀杏對於增加記憶力、防失智症並無顯著供效。另外,「以形補形」也一直是國人食補的迷思,事實上,動物腦並沒有強化記憶力、增強腦力的功效,民眾吃多恐會導致身體負擔。「大腦使用量高的人應該40歲就開始保養!」燕窩品牌營運長王靜美表示,現今食物的污染源非常多,也相當複雜,純淨的燕窩是優質的營養品及保健品。建議年紀大的民眾攝取的量要比年輕人多1/3,積極保養,才能減少記憶流失的機會。大腦退化是唾液酸轉化酶的活性減少此外,唾液酸是神經細胞信息傳遞的重要物質,阿茲海默症的患者被發現血清中唾液酸轉移酶的活性減少,並影響到連結在血清醣蛋白的唾液酸,因此有記憶退化困擾的民眾可藉由補充燕窩延緩大腦反應退化。「阿茲海默症」號稱腦中的橡皮擦,患者腦中對於相關人事物的記憶會逐漸被擦拭乾淨,若有記憶差、迷路、憂鬱、說過的話馬上忘等困擾等警訊,民眾應尋求專業醫師協助,早期發現失智症接受治療才能減緩病情惡化。

三多二少一護 預防阿茲海默症小叮嚀

三多二少一護 預防阿茲海默症小叮嚀#阿茲海默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台灣失智症的人口逐年增加,目前統計約有24 萬人,失智症不僅會造成家庭與社會的負擔,親人也會為失智症所苦。根據2015 年全球失智症報告顯示,全球新增990 萬名失智症患者,其中阿茲海默症約佔失智症病例的60% 至80%。失智症可以說是腦部功能的退化,是一種發病進程緩慢、隨著時間不斷惡化的持續性神經退化性疾病。蔬果、堅果、深海魚類、紅酒都有預防阿茲海默症功效關於阿茲海默症的成因,可由解剖病理學上發現,病人的大腦皮質糾纏大量的神經纖維和充滿了老化的斑塊、廣泛而不規則的腦萎縮、腦神經細胞明顯減少與喪失。阿茲海默氏症最早於1906 年,由德國精神病學家和病理學家愛羅斯.阿茲海默首次發現,因而得名。早期病徵最明顯的為記憶力衰退,對時間、地點和人物的辨認出現問題;晚期則會變得行走困難、無法表達自己的思想,甚至完全需要依賴他人的照顧。越來越多研究證實,均衡的飲食可以預防阿茲海默症,而多吃以下食物,像是天然的蔬果、堅果、深海魚類、紅酒都有預防阿茲海默症的功效,而薑黃更是近幾年來,被發現可以預防阿茲海默症的好食物。1) 多吃咖哩與薑黃可預防老年癡呆症/據統計,美國得到阿茲海默症的人數,為印度人的4 倍,許多專家和科學家分析原因,是因為印度人常食用咖哩和薑黃飯。阿茲海默症是一種進行性神經變性疾病,根據大量研究顯示,生物、金屬毒素和異常炎症反應引起的氧化應激、自由基、β澱粉樣蛋白(Aβ)、腦功能失調,在阿茲海默症的發病機轉中是關鍵角色。據實驗結果表現,薑黃素具有的抗氧化、抗炎和親脂活性,能改善阿茲海默症病人的認知功能,如縮小β 澱粉樣蛋白(Aβ)、減緩神經元分解、抗炎、抗氧化,改善阿茲海默病人整體記憶等。2) 薑黃衍生物被發現可預防阿茲海默症/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陳佩燁副研究員於2016 年7 月13 日發表在國際專業期刊《科學報導》(Scientific Reports)。對於治療與預防阿茲海默症方面,是多羥基薑黃素衍生物,而非薑黃素,它能增進NEP活性,預防阿茲海默症。目前已知,腦中APP 蛋白質在代謝過程中,可能產生一種有毒性的Aβ 胜肽(蛋白質片段),此片段在腦中可以被酵素水解,當產生速率超過清除速率時率,就會導致片段聚集,最後造成腦神經細胞死亡。根據近期國外的研究指出,在阿茲海默基因轉殖的老鼠身上注射可表現NEP 的幹細胞或病毒,可減少老鼠腦中Aβ 胜肽累積,並延緩老鼠失智。陳姵燁研究團隊以多羥基薑黃素衍生物餵食的老鼠後,發現老鼠腦中之NEP 表現量增加,腦中累積之Aβ 胜肽量減少,顯示多羥基薑黃素衍生物可望減緩阿茲海默症,目前此研究成果已申請專利,未來可望成為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新藥。預防阿茲海默症三多二少一護的叮嚀1) 多運動/根據醫學報導顯示,每週至少運動5 次,每次至少30 分鐘,可以降低35% 得阿茲海默症的機率。2) 多睡眠/睡眠品質差會傷害腦子和中樞神經系統,充份的睡眠才能讓腦子有條理的處理新資訊。3) 多學習/可以多寫作、聽音樂、規劃旅遊,或去參加烹飪、園藝、繪畫等課程。4) 少油、高膽固醇飲食/根據芬蘭的研究顯示,血中膽固醇濃度高者,得到阿茲海默症的機率為膽固醇濃度正常者的兩倍。越來越多研究顯示,高油脂、高膽固醇飲食,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越高。5) 平時做好護腦工作/不要暴露在污染有害的環境中,像是鉛、殺蟲劑都可能傷害腦神經,騎車時要戴安全帽,運動時最好帶保護頭盔。(本文摘自/百藥之王:薑黃/大喜文化)

失智症長期抗戰 快到這搬救兵

失智症長期抗戰 快到這搬救兵#阿茲海默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李伯伯患有阿茲海默症,使用阿茲海默的藥物長達5年,3年前喪偶後,李伯伯不僅記性退化的更嚴重,生活上也逐漸仰賴他人。近一個月來,同住的女兒發現李伯伯常半夜出門,更出現被偷妄想、隨地大小便等情形。醫師表示,失智症是一種神經退化性疾病,病人因腦部退化而導致生活自理的能力逐漸喪失。因此病人與家屬必須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失智症中期 認知功能未完全退化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范齡勻表示,在失智症中期,病人的認知功能因尚未完全退化,可以參加日間養護機構以及職能活動以維持大腦活性,到了中期,某些失智症病人會出現精神行為症狀(例如妄想症、遊走等等)。隨疾病發展需要照顧的時數會越長隨著疾病進展,病人會逐漸喪失生活自理能力,需仰賴第3人的照護的時數也會越來越長,透過失智症的診斷申請外籍看護工可減輕照顧負擔,倘若家屬打算讓病人住進24小時養護機構,也可以申請身心障礙手冊,以減免部分費用。到了疾病末期,家屬會面臨病人因吞嚥困難的營養問題、臥床造成反覆感染以及種種醫療決策。記憶整合門診可提供更全面的諮詢記憶整合門診除神經內科失智症專科醫師看診外,必要時可照會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社會工作師、個管師等在診間提供服務,目的是針對病人或家屬的需求提供協助讓失智症病人家屬可以更全面諮詢。 

失智症罹病率 多活5年倍數成長

失智症罹病率 多活5年倍數成長#阿茲海默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無論哪一種立場和地位,人人面臨的情況完全一樣。因為不論富人或窮人、不論社會名人或無名小卒,只要活得夠久,就無法迴避罹患失智症的風險。任何人上了年紀都可能得到失智症舉一個知名的例子,美國前總統雷根卸任後5年便公開他罹患阿茲海默症的訊息。他以一紙書簡,將自己的疾病告知美國國民──「僅此報告,我現在成了飽受阿茲海默症所苦的數百萬人之一。」「遺憾的是,隨著阿茲海默症病情惡化,家人的負擔及責任將愈趨沉重。我但願有方法能減輕南茜(妻子)經歷這種痛苦。……我正走向我人生旅程中的黃昏。」預防失智從今天開始只要活著,所有的人都會「走向人生旅程中的黃昏」。但是,擁有何種旅程則因人而異。此外,即使罹患失智症,仍然有方法讓自己盡可能活得像自己。想要做到這一點,實踐我接下來所說的方法就成了重要的一環。能夠改變10年後這不久未來的人,正是你自己───「走向人生旅程中的黃昏」,準備工作就從今天開始。我最近在千葉縣佐倉市舉辦的「日本早期失智症學會」市民公開講座中,進行了一場演講。當時和我一起進行特別演講的人,是群馬大學研究所保健學研究系的山田晴保教授。在該場演講裡,山口教授說了一段饒富意義的話──任何人上了年紀都會得到失智症。失智症罹病率 多活5年就成長為倍數說到日本人的平均壽命,男性是80.21歲,女性是86.61歲。日本女性號稱全世界最長壽,男性則是世界排名第4(2013年的統計)。光從排名來看,這應該是令人開心的數字吧。只不過有一項令人不能忽視的現實問題存在,那就是壽命越長,罹患失智症的人越多。據說失智症的罹病率每多活5年就幾乎成長為倍數。所以山口醫師說,不要活超過75歲就是預防失智症的有效方法。至於以實際而言,目前超過95歲的人,有80%罹患失智症。每個人打從出生開始就擁有100年的壽命。壽命的長度編排在已知的 DNA 上得到科學驗證,我在許多著作之中都曾提到這個部分。日本人平均壽命和健康壽命相距懸殊但是,假使活得長久就會得到失智症,你覺得如何呢?無論對自己或對家人,恐怕沒有任何考驗比它來得大吧。日本人現今面臨的問題之一,在於平均壽命和健康壽命相距過於懸殊。所謂的健康壽命,指的是無病無痛,健健康康過著日常生活的年齡。日本人的健康壽命,以男性來說是71.19歲,女性則是74.21歲(2013年的統計)。換言之,從需要看護到死亡為止,男性的平均是9.02年,女性則高達12.4年。如此驚人的長久歲月,卻在罹患失智症的狀態下渡過一天又一天的人,現在急遽增加中,95歲以上,有80%罹患失智症。(本文摘自/不想失智,從喝水開始:日本名醫預防老人失智的訣竅/拓客出版)

防腦部癡呆 沒事就多喝水!

防腦部癡呆 沒事就多喝水!#阿茲海默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活得長命百歲而且腦袋又靈光。一心如此期盼的我,每天喝2公升的優質好水。對於腦部的健康來說,沒有比水更重要的物質了。因為人腦約有80%由水構成。即使只缺少一點點水的分量,腦部隨即無法正常運作,人類的腦部組織結構就是這麼無法承受水不足的狀態。腦部一但缺水 運作將發生障礙因此,腸道一吸收水分,立即優先輸送到腦部。因為腦部一旦缺水,即便只缺了一點點,它的運作將因此發生障礙。對於人類而言不可或缺的水,會依照維繫生命的重要性,從最重要的部位開始,依序被傳送到身體各個部位。這一點可以由人體當中最早獲得水分供應的部位是腦,最後才是皮膚而得到證明。不希望自己將來得到失智症的人,我想應該不只有我而已吧。很多人從年輕時期就有這個願望,但是後來卻依舊得到了失智症,或者家中有人罹患了失智症,讓照顧的人極為辛苦。想預防失智症 從今天開始喝優質好水在我的周遭,有朋友罹患了失智症,也有朋友的家人得到失智症。也越來越多人找我諮詢:「該怎麼辦才好?」面對他們,我總是先問一句:「平常一天喝多少水呢?」得到的答案通常是最多只喝一瓶500毫升寶特瓶的水而已。其中還有不少人覺得:「水這種東西,花錢買來喝實在太浪費了。」但是這種想法無法讓你遠離失智症。如果想預防失智症,請從今天開始喝優質好水。因為自己罹患失智症而飽受痛苦折磨的人、因為家人的失智症問題行為而煩惱不已的人,更應該喝(讓他喝)好水。如果想讓失智症遠離自己的生活,這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對大腦來說,沒有比水更重要的物質。失智症的人數10年急增250萬人從現在開始,日本的社會結構將一路走向前所未有的局面。日本政府公布一項預測指出──「10年後的日本,65歲以上的人口每5人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這個數字包含了輕度失智症在內的準失智症患者。換言之,包含準失智症患者在內,預測未來將有700萬以上的人口罹患失智症。日本國內目前罹患失智症的人數有462萬人。僅僅10年的時間,人數將急遽增加250萬人。10年後,包含我在內的日本人,可能是自己罹患失智症,也可能是家人之中有人得了失智症,對所有人而言,這已經不是他人的瓦上霜了。如果置之不理,不做任何努力,漫不經心地過日子,等在前方的將會是令人心慌意亂的困境吧。(本文摘自/不想失智,從喝水開始:日本名醫預防老人失智的訣竅/拓客出版)

配偶失智 自己罹病機率高6倍

配偶失智 自己罹病機率高6倍#阿茲海默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失智症患者的配偶 也容易失智嗎?某次演講完後,一位女士告訴我,她的80歲父親4年前被診斷為阿茲海默症患者。由於她和哥哥都成家了,且為事業奔波,平常都由78歲的母親獨力照顧,但父親有時脾氣不好,還會懷疑別人要害他,使得母親筋疲力竭,而且記性也大不如前,她很擔心母親會不會因照顧父親也得了失智症?失智症的配偶與罹患失智症的關係告訴她,阿茲海默症是不會傳染的。若懷疑母親的記憶不佳,應該帶母親就醫,請醫師評估是否有失智症或憂鬱症等。但如果母親也被診斷有失智症,應該是年紀大或其他因素,與父親的失智症無關。只是那時,他們兄妹就得負起照顧失智雙親的重擔了。但是,失智症的配偶罹患失智症的機率到底會不會較高呢?2010年五月刊載於《美國老年醫學期刊》的一篇論文,剛好可以回答這個問題。配偶有失智症 另一半患病的風險是6倍在美國猶他州一個郊區Cache County進行的長期流行病學研究,對當地1221對(即2442人)沒有失智症、且年齡大於65歲的夫婦,每三年做一次追蹤,以認知測驗篩檢和臨床評估,來診斷是否罹患失智症,最長追蹤12年。配偶失智 得失智症的風險率高6倍平均年齡為男性76歲、女性73歲,平均結婚49年。結果共有255人在追蹤期間發生失智症。由於年齡、性別、教育程度、社經情況和血脂蛋白基因E等,都有可能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把這些因子加以控制之後,並將配偶發生失智症後的追蹤時間也一併納入統計分析,發現配偶是失智症患者的人發生失智症的風險率,為配偶不是失智症者的6倍。雖然此研究顯示,如果配偶有失智症,則罹患失智症的風險率為配偶沒有失智症者的6倍,但並不一定會得病,而且此研究的失智症是臨床診斷,沒有腦部影像掃描等其他實驗室檢查以判斷是何種失智症,也缺乏對照顧者的精神壓力、焦慮或憂鬱等評估來佐證其結論,因此對該研究結果需小心解釋,也需要其他學者的研究來印證。給失智症照顧者的5大建議然而,已有許多其他研究發現,失智症的照顧者容易罹患焦慮、憂鬱,且少運動、缺少社交活動,這些都可能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所以這個猶他州的研究不無道理。給照顧者的5大建議這篇論文印證了失智症的照顧者也是個隱形病人。那麼,照顧者該如何因應呢?以下幾點可供參考:1) 不要一個人把所有的工作都扛下來/應該請家庭成員共同分擔,否則當主要照顧者累倒時,大家會亂成一團。像前文提到的,做子女的再忙也要抽出時間來分攤照顧工作,讓母親偶爾有喘息的機會。2) 要先把自己照顧好,才能照顧好失智症患者/例如要出去走走,與親友同遊散心,並保有原來的嗜好,如看書、聽音樂等。3) 加入失智症的支持團體/尋求各種資源管道,以減輕壓力。4) 要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及早把失智症患者的財務規畫好,減少後顧之憂。5) 了解阿茲海默症目前無法根治/接受少輸為贏的治療觀念,才不會勉強病人,或抱太高期望,而備感挫折。(本文摘自/假如我得了失智症?/寶瓶文化出版)

治療肥胖、癌症 「椰油」新選擇

治療肥胖、癌症 「椰油」新選擇#阿茲海默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椰子這項食品的等級,和鮭魚一樣,雖不是真的神仙聖品,但相差不遠矣,一部分是因為,在非葉菜類植物中,它的碳水化合物極低,而主要則是因為它是中鏈三酸甘油酯的絕佳來源。椰子油有更多的中鏈三酸甘油酯椰子油有66%都是中鏈三酸甘油酯,可謂脂肪界的皇族,不會像其他脂肪一樣被囤積在人體,中鏈三酸甘油酯很容易被燃燒為能量,代謝的過程中,會比其他脂肪產生更多酮體(替代葡萄糖成為細胞的燃料)。治療癌症、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中鏈三酸甘油酯被使用在治療肥胖、癌症、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以及其他神經疾病,這一類疾病通常需要有穩定的葡萄糖供應,中鏈三酸甘油酯不容易取得,而椰子類食品,尤其是椰子油,比任何其他食物含有更多的中鏈三酸甘油酯,這種偉大油脂的最便宜來源就是純椰子油,470毫升只要400多台幣,你可以每天吃每天喝,有原味的、也有調味的,把椰子油加在熱飲中,假如你可以接受,也可以直接食用。1)    椰子脂(coconut butter) /有時候稱為椰子漿(coconut cream)──是已經打發成固體的椰子油脂,你可以自己做,也可以直接從店裡買,價格和椰子油差不多。椰子脂的中鏈三酸甘油酯含量,沒有椰子油那麼高,因為它畢竟不是純的油脂,但是吃起來不像直接吃椰子油那麼怪,而一旦習慣了,它還挺好吃的。2) 椰奶(coconut milk) /是把椰肉榨成汁,它的顏色像一般牛奶一樣白,讓你對它的滋味有所期待,但可惜呀,嚐起來就像是濃稠的白開水,它的好處是,每250毫升的椰奶只有1到2公克的碳水化合物,如果需要更多調味,你可以加入甜味劑,像是甜菊或是天然甜菊代糖。3) 椰子水 /是椰果內的的汁液,現在十分風行,因為極為香甜,一品脫的椰子水大約2美元,不過對我來說碳水化合物太多了,但是假如你正在逐步戒除果汁和可樂,這倒是個很好的過渡期飲料。4)椰子乾 /有絲狀、也有片狀,未加工的、或烘烤過的,這是穀物早餐裡很棒的基底食物,也是綜合果仁零食包的好材料,可以增添低糖點心的口感和風味。(本文摘自/吃培根,別慢跑/大是文化出版) 

研究:改善代謝症候群 有助預防阿茲海默症

研究:改善代謝症候群 有助預防阿茲海默症#阿茲海默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說到現代中老年人的煩惱根源,就是害怕身體有代謝症候群,或者罹患阿茲海默症。如果能夠的話,真希望不要和任何一項扯上關係。根據最近的研究報告指出,這兩項症候群之間有非常密切的關係。代謝症候群和阿茲海默症有密切的關係芬蘭的庫奧皮奧大學附屬醫院的醫師針對當地居民進行研究,於2006年發表的調查結果中,證實有代謝症候群的人容易罹患阿茲海默症。另外,法國里爾大學地區中心醫院也於2007年發表類似的報告,指出改善代謝症候群可能有助於預防或延緩阿茲海默症的進程。美國的神經學會也在2006年提出報告,認為皮下脂肪多的人容易罹患認知症。胰島素抵抗性和阿茲海默症代謝症候群引發的疾病中有一項是糖尿病。在檢查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健康狀態時,發現多數患者的胰島素抵抗性(胰島素不易發揮作用的症狀)偏高,而這也是糖尿病的成因。胰島素抵抗性除了會引起糖尿病,也是造成高血壓、高血脂症的原因。如果胰島素抵抗性增大是引起阿茲海默症的主要原因之一,那麼注意飲食生活、多運動等改善代謝症候群的對策,不僅可以預防生活習慣病,也能有效預防阿茲海默症。現階段仍無法完全釐清代謝症候群和阿茲海默症的因果關係,最多只能從調查結果中得知其可能性。但是,預防疾病只有太晚,沒有太早。要積極吸收醫療資訊,當你瞭解疾病之間的關係時,就會慶幸自己有預先做準備。(本文摘自/日本醫生驚人的健康祕訣/康鑑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