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痠痛

常依賴止痛藥 小心傷肝腎!

常依賴止痛藥 小心傷肝腎!#肌肉痠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舉凡是頭痛、牙痛和肌肉痠痛,都可經由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來止痛,但是,藥師提醒,吃止痛藥必須是當吃則吃,當省則省,不要長期依賴止痛藥,且每人每天服用乙醯胺酚成分止痛藥劑量應在4g以內,否則長期或過量服用恐有傷害肝腎的危險。 肌肉疼痛、頭痛、牙痛都可緩解亞東醫院藥學部王怡茹組長表示,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的使用情況非常廣泛,肌肉疼痛、類風濕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感冒頭痛、牙痛等,都會使用到,由於大多屬於不需醫師處方的指示用藥,民眾往往在出現疼痛時,就會到藥局諮詢藥事人員後,就可購買服用。 除慢性疼痛外,多是短期使用藥就有如雙面刃,能治病也能致病;王怡茹組長指出,止痛藥千萬不要濫用,除關節炎或慢性疼痛者需依醫囑長期使用之外,一般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在醫療上多是短期使用,針對65歲以上老人,有高血壓或糖尿病者,還要追蹤腎臟功能,建議可定期抽血檢查。 疼痛解除與症狀改善就要停用王怡茹組長強調,除關節炎或慢性疼痛需依醫囑長期使用外,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要記住一個原則,就是當用則用,當省則省,依症狀及標準劑量使用,服藥後,若疼痛持續則必須就醫,若症狀解除則停用藥品。(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戰慄、發熱 7要點防流感

戰慄、發熱 7要點防流感#肌肉痠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所傳染,在秋冬季節最常發生大流行,為了和感冒區別,現在都簡稱為「流感」,以免混淆,雖然流感和感冒都是病毒感染所造成的上呼吸道疾病,但是由不同的病毒引起,症狀很類似,常見戰慄、發熱、喉嚨痛、肌肉痠痛、頭痛、咳嗽、虛弱無力等,但是流感症狀往往更嚴重,常導致嚴重併發症,並且有較高的死亡率。發病急、症狀重、出現高熱、流行性流感在中醫是屬於「時邪感冒」範圍,因感受風熱之邪而引起的外感熱病,其特點是發病急,症狀重,甚至出現高熱,有明顯的流行性,可在同一地區,多人同時發病,有時可出現傳變,因此治療時邪感冒,還應在辯證基礎上,酌加清熱解毒之中藥,如板藍根、大青葉、野菊花等。預防流感7要點 /雖然流感總在流行季節時來勢洶洶,不過多注意平時的生活習慣,仍可有效預防感染流感,以下提供幾個建議,時時謹記在心、提醒自己,可以幫助你遠離流感喔!1) 施打流感疫苗,其保護力約70~90%,尤其是老人、兒童和慢性病患者。但是,對於「蛋」之蛋白質或疫苗其他成份過敏者、孕婦、6個月以下的嬰兒則不宜施打疫苗。2) 流行期盡量少出入公眾場所。3) 一回到家立即更換衣物,並以鹽水漱口。4) 勤洗手,減少被感染的機會。5) 營養均衡,並補充維生素B群和維生素C。6) 適度運動增加抵抗力。7) 罹患流感的人應避免到公眾場合,以免疫情擴大。(本文摘自/顧好呼吸道/三采文化出版)

手麻像針扎 長骨刺當肌肉痠痛

手麻像針扎 長骨刺當肌肉痠痛#肌肉痠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40歲的陳先生從事電腦工作,習慣躺在床上看書,2年前莫名開始出現上肩胛疼痛,去年開始左上臂發麻往下至左手大拇指及食指,最後麻痛感延伸至右手及腰部,看了多家醫院檢查都說是肌肉痠痛,像針扎的麻痛感讓他無法入睡,甚至左腳已逐漸萎縮,到醫院檢查,發現是頸椎椎間盤壓迫神經,即長骨刺,手術後終於擺脫病痛。動作超過30秒後 左上臂開始腫脹長時間使用電腦、智慧手機、平板電腦,不知不覺引發現代人常見的頸椎病,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陳金城表示,陳先生有一天發現自己同一個動作超過30秒後,左手上臂就會開始腫脹,延伸到食指,每次痛起來像是被針扎到,今年開始走路也出現平衡問題,經診查確定頸椎第6、7節之間的椎間盤嚴重壓迫脊髓神經。頸椎椎盤突出 初期時感覺像落枕陳金城醫師指出,大部分頸椎椎盤突出的病人,在初期時感覺像落枕,為頸椎肌肉發炎反應,多在一個禮拜內會好,開始出現麻痛症狀時,可能是脊髓或神經根的壓迫,如果是腫瘤或骨頭移位,推拿時就會有風險,建議在治療前先查明病因,不是所有患者都需要手術,初期經由復健、藥物治療,8成以上的患者都能得到緩解。一樣的姿勢維持過久 易磨損軟骨椎間盤功能主要承受重力及彎曲動作,若脊椎在長期不當的受力下,容易導致脊椎椎間盤老化,甚至脊椎環破掉,而使得內容物跑出壓迫神經,若一樣的姿勢維持過久也易過度磨損軟骨,導致軟骨變薄,所以最好相同的姿勢不要過久,特別是不當的彎曲要注意,建議1個小時就要起身活動筋骨。

揪出4大兇手 拒絕肌肉痠痛

揪出4大兇手 拒絕肌肉痠痛#肌肉痠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了解造成肌筋膜緊繃的成因,才能追本溯源,維持肌肉和肌筋膜的良好狀態,不再輕易受傷。1)重複性錯誤姿勢:典型動作/脖子前傾、駝背。錯誤的姿勢已經會造成肌肉損害,再加上經常、重複的長時間,處於錯誤姿勢的狀態,讓傷害再加成。錯誤姿勢會讓「肌肉負荷過大」,例如看書或電腦螢幕時「脖子前傾」,害得頸部肌肉比正常姿勢多負擔2~4倍重量。低頭滑手機,頭部重心跑到鉛垂線的前方,這時脊椎無法支撐頭部,必須靠肌肉的拉著;至於後仰,習慣趴著看書,小心壓迫到頸椎關節,容易產生骨刺。而「駝背」,會造成原本負責穩定脊椎的腹部核心肌群無法正常出力,轉由背部的肌肉取代,因此駝背的人常有肩胛骨處的肌肉痠痛(膏肓痛)。久了之後,核心肌群會退化,導致脊椎增生(長骨刺)、椎間盤突出等問題。這些都是典型肌肉過度緊繃所致,長時間、長期下來,肌肉耐力越來越差,肌筋膜緊繃頻率則越來越高。在頭頸部位,一定要保持,以肩峰與外耳道連成一直線、不要聳肩,由脊椎可支撐頭部重量。2)肌肉過度使用:典型動作/舉啞鈴、比腕力、寫字、打電腦。這可以分成兩種情形:•「單一次數的過量」,常發生在舉啞鈴、比腕力、提重物等情況下,因錯估自己的力量而發生傷害;或是勉強肌肉使力,例如5公斤重物剛提不覺得重,10分鐘後可能覺得吃力,但勉強撐,肌肉就受傷了。•「重複固定肌肉過勞」,常見於不斷寫字、打電腦者。當肌肉因為疲勞受傷,可收縮的量變少,但卻還是要維持同樣動作,身體會要用更多的力,於是痠痛範圍逐漸擴大;這就像身體找其他人手來幫忙,也就是「代償作用」。肌肉可分「姿勢型」、「動作型」。「姿勢型」肌肉負責站、蹲、坐等等維持肢體的動作,久站、久蹲、久坐,就對肌肉造成壓力「動作型」肌肉負責瞬間完成的動作,例如拿起筆、撿東西,主要是拉動關節完成動作。如果把「動作型」肌肉當「姿勢型」使用,就很難不受傷,例如長時間握筆寫字,幾乎都會成為痼疾。3)複合式傷害:典型動作/跑步、打球、不良姿勢久坐。指採取「重複性錯誤姿勢」,而且過度使用某處肌肉。非常容易出現這類傷害的職業,包括運動員(尤其是快速扭轉的運動)、廚師、美編、建築工人、汽車維修人員等。要格外注意姿勢,並且每半小時休息或換動作,讓不同肌群輪流作用和休息。久坐的上班族也是高危險群,肌肉缺乏鍛鍊而力量失衡,體態通常不對稱,如果突然跑去運動,傷害容易發生。因為肌肉延展性不足,關節會承受額外的衝擊,非常容易受傷。運動前的「3步驟準備動作」,暖身、拉筋再加上針對要運動的肌肉先做數分鐘的肌力訓練,減少傷害發生。4)意外傷害或開刀:典型動作/車禍、球場撞擊、外科手術。無論是意外傷害或開刀,都會導致「組織纖維化」,「肌筋膜」和「肌肉」都不如從前平整滑順。這類問題造成的肌筋膜緊繃,處理起來最為棘手,範圍大,復元期漫長,有時甚至是無可彌補的永久性傷害。意外傷害以「車禍」和「球場撞擊」最為常見。至於開刀,傷口若順著肌肉、肌筋膜紋理橫切,復原狀況較理想,若垂直縱切,延展性更難復元。從復健的角度看,顯微手術是一大福音,對肌肉和肌筋膜的傷害縮小很多。(本文摘自/30秒完治!神奇的網球按摩解痛解剖書/蘋果屋出版)

賣力掃除 婦人肌腱炎舊疾復發

賣力掃除 婦人肌腱炎舊疾復發#肌肉痠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為了迎接新年到來,家家戶戶忙著除舊佈新,卻有約3成的民眾在大掃除過後,會因肩頸僵硬、肌肉痠痛不適而就醫。骨科醫師於門診中發現,就診病患部份是肌腱拉傷,他們大多不知道自己有肩頸相關疾病,只覺得時常肩頸痠痛,部份的人則是因年節大掃除造成舊疾的再次傷害,造成關節持續痠痛未獲得改善,導致肌腱炎復發。50歲王女士,因農曆年節將近,於家中進行大掃除,在刷窗等大動作清潔活動後,造成肩關節疼痛舊疾復發,雖然使用止痛藥有改善,但藥效過後又開始疼痛,經診斷為鈣化性肌腱炎。而33歲的蔡小姐,平時是辦公室行政人員,需長時間進行電腦作業,肩頸關節時常緊繃,多以熱敷或消炎貼布來緩解症狀,此次因大掃除曬被子,施力不當造成肩膀肌腱拉傷。掃除前先暖身  避免肌腱炎上身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骨科楊聖峯醫師表示,兩位女士皆因大掃除造成肌腱拉傷及鈣化性肌腱炎,在急性發作期須先適度的休息、冰敷、局部壓迫以及抬高固定保護患部,其他依症狀輕重,可以口服或局部注射消炎止痛劑、外用消炎止痛藥膏、藥片、護具、熱敷治療等皆可幫助患者緩解部分症狀。楊聖峯醫師也叮嚀,年節許多婆婆媽媽們都在忙著大掃除,如有肩頸相關舊疾者,應注意不要過度或重複使用同一動作,如提物、舉物、跑步、雙手長時間懸空從事工作等,而大掃除前也建議主婦們,應做些暖身動作或伸展操,才不會因施力不當,造成肌腱拉傷或舊疾復發。

聽信偏方自敷草藥 男子膝蓋紅腫發黑

聽信偏方自敷草藥 男子膝蓋紅腫發黑#肌肉痠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一名40多歲劉先生因肌肉關節痠痛,聽信偏方在痠痛的膝蓋敷上一種叫做「黑面馬」的草藥,沒想到竟引發接觸性的皮膚炎,膝蓋紅腫發黑宛如「黑麵龜」、甚至還冒出水泡,最後膝蓋痠痛沒治好,還得到醫院皮膚科報到,醫師以抗組織胺等抗過敏藥物治療後,才免於惡化成皮膚潰爛甚至是細菌感染或蜂窩性組織炎的危險。光田綜合醫院皮膚科醫師廖利亨指出,「黑面馬」是一種叫做白花藤的植物,夏天會開出白色的花,坊間不少民眾視為可以治療跌打損傷及筋骨痠痛的秘方。但有些人會或因體質的關係,敷用這種草藥後易引起皮膚灼熱、變黑、起水泡、糜爛等接觸性皮膚炎的產生。廖利亨表示,除了「黑面馬」外,門診中還常遇到塗敷一種「左手香」藥草而產生接觸性皮膚炎的患者,據傳「左手香」這種藥草具備清熱、消炎、化痰、健脾胃等等功效,因此許多民眾都會自行摘來服用或擦在傷口上,因為使用的人多,發生接觸性皮膚炎的患者也不少。這種接觸性皮膚炎的病患如果沒有好好治療,輕微者,色素沉著不易退散,嚴重時可能會導致傷口潰爛,如再加以細菌感染,甚至演變為蜂窩性組織炎。醫師強調,台灣中醫草藥學十分普及,而民眾在使用這些藥物偏方要非常小心,最好是能經專業醫師診斷開立來把關,否則一不小心可能就會對健康造成更大的傷害。當皮膚接觸到任何植物藥草後,倘若出現一些症狀如紅腫、發癢發熱,甚至疼痛等時,請別自行塗抹藥膏,應立即至醫院皮膚科就診治療,方為上策。(圖片來源:光田醫院提供)

大掃除前做暖身操 避免肌肉痠痛

大掃除前做暖身操 避免肌肉痠痛#肌肉痠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迎接農曆春節,家家戶戶除舊佈新,全家團圓歡聚之前,媽媽總是卯起勁來打掃,連著幾天下來痠痛上身,台中慈濟醫院這類病患增加近三成,復健科醫師洪大為提醒家庭主婦,一旦出現不適先冰敷,48小時才熱敷,千萬不要泡馬上熱水澡,最好在打掃前先來個全身暖身操,多善用工具,並切記不要過勞,才能跟家人過個快樂健康年。一名58歲黃女士本來就有腰脊退化長骨刺的情形,高強度、高密度的打掃而導致的運動傷害,讓腰脊退化的發炎更嚴重,造成痠痛,最後連臀部肌肉也緊繃受傷,坐著、躺著都不舒服超過一周,甚至已影響睡眠。洪大為指出,家庭主婦往往忽略自己已經不復年輕時的體力跟肌肉,重覆登高、蹲低,或是擦玻璃、拖地,扭拖把與搬重物,一做就是好幾天,過度使用肌肉的結果,就是痠痛上身。針對已發炎的肌肉,使用泡熱水澡來消除疲勞,其實是錯誤的做法。洪大為表示,肌肉發炎受傷的地方如果發熱,壓下去會痛,建議兩天內先冰敷,之後還是有點痛,代表已經慢性發炎,就要改為熱敷,促進血液循環,萬一仍未改善就要趕就醫。黃媽媽已經變得更不舒服才來就診,就只能開止痛藥與肌肉鬆弛劑來降低她的發炎程度。頸椎退化的病患,長時間仰頭可能誘使頸椎退化發炎更嚴重,也會容易伴隨頸椎痠痛,建議打掃在天花板、擦玻璃時,使用長柄刷。本身有背部疾病的人少搬重物,彎腰時儘量先蹲。肩膀退化、肩峰有骨刺的人,可能會因抬高移動,導致旋轉肌被夾擊,磨出肌腱炎,更厲害時,還會出現旋轉肌斷裂。有退化性關節炎的人,避免長時間蹲跪的姿勢,以免造成膝蓋、腰部壓力過大,發炎加劇。洪大為醫師提醒家庭主婦,打掃前暖身,讓可能用到的部位,包括肩、背與手肘、手腕,還有腰部跟膝蓋做做伸展動作,讓要用到的肌肉與骨髂事先得到足夠的血液循環,比較能有柔軟度,不易受傷,並避免骨髂肌肉過勞。做好時間規劃很重要,分散工作時間,不要一口氣做完,每四十分鐘到一小時適時更換不同的區域或工作,讓自己的肌群輪替使用,中間轉換休息,加上正確的姿勢與適當的工具,避免運動與意外傷害,讓自己與家人共度快樂的健康年。(圖片來源:台中慈濟醫院提供)

低頭族戒不掉? 小心皺紋、骨刺找上你!

低頭族戒不掉? 小心皺紋、骨刺找上你!#肌肉痠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年輕族群老是手機、3C產品不離身,聊天、上網、玩遊戲、看影片,家中則是電腦前一坐下就像強力膠黏住般,一不注意就過了好幾個鐘頭。大學生平常趕報告查資料,已經超時坐在電腦前,放長假又不節制的上網或放鬆玩電動,更容易引起眼睛、肌肉、肩頸等部位過度疲勞。聖馬爾定醫院骨科醫師林宗志表示,長期姿勢不正確,不僅導致肩頸疼痛,更會加重頸椎承受的壓力,造成身體負擔,也會容易使脊椎受傷或椎間盤病變,由於頸椎本身,及附近軟組織慢性損傷或退化,同時也有可能產生慢性肌肉拉傷、椎間盤突出症及神經壓迫等疾病,而壓迫到神經根等導致的疼痛不適,痠麻感,可是會讓你坐立難安的,若再加上放假瘋過頭,熬夜生活作息不正常,增加新陳代謝的負擔,進而增加罹患慢性疾病的機率。骨刺的發生因素,大多為年長者年齡的退化而產生,現在卻因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的風行,低頭族頸椎長期受到壓力的累積,導致年輕一代年齡層的盛行,肩頸疼痛求診的案例也增多了。當頸部維持在正中位置,直視前方時,頸椎承受的壓力最小。而低頭族,或長時間使用電腦的族群,很容易出現「烏龜頸」也就是整個頭部往前伸的動作。如此的動作就好比雙手遠遠的抱著一個保齡球,頸椎跟頸部肌肉承受不正常的壓力,導致頸椎退化及肌肉疼痛或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產生。醫師呼籲,千萬別小看與輕忽這些文明病,以為肩膀酸痛自行隨便塗酸痛軟膏,這樣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低頭低過頭是會傷身的,每半個小時要抬頭起身動一動,千萬不要只在鍵盤上做手指運動,要離開位子站起來伸展伸展,頸部也需要伸展運動。更重要的是,矯正不正確的姿勢與習慣,讓眼睛和肌肉休息。且長時間做低頭族也會增加頸部皺紋增生。另外,提醒民眾,現在行車時使用手機等通信載具政府可是會開罰的,可別到時沒了荷包又使健康亮紅燈,賠了夫人又折兵!(圖片來源: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提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