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性關節炎

路跑膝蓋痛?醫:發炎不理恐釀膝蓋長骨刺

路跑膝蓋痛?醫:發炎不理恐釀膝蓋長骨刺#退化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路跑會不會造成膝蓋的傷害?事實上,路跑若沒有評估自己的自身膝蓋狀況、做好暖身活動,確實很容易引起運動傷害。新光醫院復健科謝霖芬醫師表示,近年因路跑風盛行,診間因此引起運動傷害而就診的病患也逐漸提升,大部分原因是膝蓋使用不當,造成肌腱、髕骨或髕骨後軟骨磨損發炎,若置之不理,很容易年紀輕輕就膝關節退化,嚴重甚至長骨刺!骨刺最容易出現在膝蓋、脊椎及手指「醫師,聽人家說,脊椎不舒服是因為長骨刺所致,到底什麼是骨刺?」謝霖芬醫師解釋,所謂的骨刺是指關節因種種原因引起軟骨的磨損、破壞,進而刺激到軟骨周圍骨頭本身的修補、硬化與增生的現象,最常見於老化的情況上。不過近年來發現,現代人常因反覆及不適當的運動,也會使得關節骨骼及軟骨組織過度磨損而長出骨刺。膝關節退化 上下樓梯不舒服可要注意「膝蓋長骨刺代表膝關節已經退化了!」事實上,膝關節退化由症狀輕微到嚴重可靠4點自我檢查,謝醫師也建議大家不妨可以檢測,看自己的關節退化落在哪一個程度。1)下樓梯膝蓋不舒服/下樓梯時,感覺膝蓋容易痠痛,尤其是內側膝蓋。2)蹲下時站起來膝蓋酸痛無力/當由蹲下的姿勢站起時,雙腳膝蓋會無力,甚至伴隨痠痛感。3)上樓梯膝蓋不舒服/這是比較嚴重的現象,代表膝蓋軟骨嚴重磨損,以至於膝蓋只要受力,便會引起不適的現象。4)連一般走路也不舒服/假使膝蓋磨損到一定程度時,就連平常走路也會感覺不舒服,甚至坐久膝蓋就會僵硬,使不上力。藥物及復健治療膝關節退化至於膝關節退化要如何治療?謝霖芬醫師表示,一旦膝關節開始退化,一般會讓患者吃副作用低的普拿疼或止痛藥,降低膝關節不舒服的症狀;同時會利用物理儀器進行復健治療,以及教患者做運動,強化大腿的肌肉,藉著分散膝關節的受力位置來保護膝關節。「有些人會吃葡萄糖胺來補軟骨是正確的嗎?」家醫科黃啟銘醫師表示,葡萄糖胺是人體自行產生的成份,它可能可以促進蛋白聚糖(proteoglycan)和葡萄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s,GAGS)的合成而刺激軟骨細胞產生膠原蛋白與蛋白多醣、增加關節液的黏稠與潤滑性來保護關節。他進一步提醒,目前僅有藥品級的葡萄糖胺為醫師指定用藥,民眾在使用前仍需聽從醫囑建議服用。黃啟銘醫師呼籲,「聽膝關節的話」意思是如果覺得膝蓋不舒服,就休息,即使只是走路,這點非常重要!提醒民眾應盡量減少下樓走樓梯、體重過重或提重物等加重膝關節負擔的情況;同時避免外傷(車禍、打球、跑步等)、減少關節過度勞動及蹲跪、膝關節彎曲等動作,從生活習慣開始改善,降低關節退化的可能性。

膝蓋嚴重磨損影響行走 老婦來台治療重拾膝望

膝蓋嚴重磨損影響行走 老婦來台治療重拾膝望#退化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一名78歲的孫女士,來自中國大陸山東省青島市,因過去30多年來一直退化性關節炎的毛病困擾著,原本膝蓋疼痛,只要忍一忍就沒事,但隨著年紀的增長,近2年來狀況日趨嚴重,不但影響行走功能,還須仰賴枴杖才能勉強行走,直到來台接受了微創式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後,現在的她在四腳拐的協助下逐漸恢復行走功能。雙膝磨損、關節變形 她腿已向外彎曲約20度花蓮慈濟醫院骨科陳英和醫師表示,一般膝蓋在健康情況下,頂端會呈現圓弧狀,但孫女士的雙膝卻已嚴重磨損,加上退化性關節炎長久下來,導致關節變形,原本腳型正常的人就有可能變成O型腿,但她的雙腿已呈現向外彎曲約20度。因此,在確定手術必須性與可行性後,隔天就接受雙膝的微創式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且術後第二天,不但可以下床,包括疼痛指數,行走方式,相較於術前有大幅改善,術後只要經過一至兩個月的枴杖回復期,即能放開拐杖自主行走。體質、工作形式 都會造成關節退化退化性關節炎是骨科常見問題,包括體質因素、工作形式、運動方式,都會造成關節退化,因此,陳英和醫師提醒民眾,一旦有不舒服的症狀還是要盡早就醫,遵循醫師所給予的適當藥物治療、接受玻尿酸注射、PRP注射等多元治療方式,嚴重時也應接受醫師適時建議,進行手術治療,以免問題日趨嚴重。

毛小孩不愛散步 主因恐是退化性關節炎!

毛小孩不愛散步 主因恐是退化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醫師,我家狗狗最近行為異常,以往很喜愛散步,現在要帶牠出門竟然會攻擊我,到底我家狗狗發生了什麼事?」高雄市中興動物醫院張益福總院長指出,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是罹患了退化性關節炎,導致毛小孩抗拒走動或是情緒暴怒。建議飼主若發現毛小孩有類似情況,應盡快前往獸醫院進行詳盡檢查,以免延誤治療,造成寵物癱瘓的不幸遺憾。寵物和人相同 關節也會退化和發炎張益福院長說明,寵物和人一樣,關節也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退化,通常好發在8至12歲的老年犬,其中又以黃金獵犬、拉不拉多和法國鬥牛犬發病比例較高。寵物退化性關節炎常見徵狀有食慾不振、散步停下休息次數過多、晚上睡不好及無法跳躍。若關節退化持續惡化,寵物會感到疼痛,逐漸造成行動遲緩與抗拒行動等現象。寵物關節炎致病原因大致又分成為先天發育不良、免疫媒介或後天造成,就狗類寵物而言,先天性如犬髖關節發育不全、分離性骨軟骨炎、鷹嘴突聯合不全與膝關節脫臼等;後天性如創傷、韌帶受損、感染性或營養性骨關節疾病,都可能因軟骨的破壞,而引起退化性關節炎。而貓類則會因為軟骨發育不全、髖關節發育不全、黏多醣症與老化引起的軟骨退化,造成退化性關節炎。張院長說,門診經驗中曾有一隻8歲大的馬爾濟斯,起初只是發現跳不上沙發,飼主不覺有異,後期狗狗長期開始全身癱軟趴在地上,緊急前往就醫才發現是先天膝蓋骨異位,嚴重姿勢不良,持續性關節不穩定最後演變成退化性關節炎,所幸透過手術整復及自體血小板治療,病況逐漸好轉。退化性關節炎四大期 治療大不同張益福院長表示,犬隻退化性關節炎進程可分為四期:1)第一期-關節退化初期/治療上只要留意寵物的體重控制,不要造成關節過大的重量負擔,就可有效的防止惡化現象。2)第二期-發炎造成疼痛加劇/狗狗會開始抗拒散步頻率過高,並且不太願意出門散步,治療上會使用止痛消炎藥來緩解發炎症狀。3)第三期-關節處生成骨刺/治療上會尋求外科手術清除骨刺或是注射玻尿酸或是自體血小板來減緩關節炎的惡化。4)第四期-關節面已嚴重毀損/寵物會開始無法行走,髖關節彎曲度過大,治療上必須捨棄關節的活動性,將關節固定或是置換人工關節。張院長呼籲,當發現家中毛小孩開始出現行為異狀,應盡早治療,以免病程第四期造成犬隻癱瘓的嚴重後果。毛小孩關節健康守護原則:及早治療、持續用藥毛小孩若罹患退化性關節炎,飼主發現異常時應及早進行檢驗,謹遵醫師的話好好服藥,現在市面上有寵物專用的退化性關節炎口嚼錠,為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副作用較低,安全性較高,臨床上可用於舒緩犬隻關節炎之相關症狀及手術後的疼痛,並且因口嚼錠口味對寵物擁有較高吸引力,適口性較佳,需一天餵食一次。最後張益福院長也呼籲飼主,平時隨時注意寵物健康,才能達到疾病預防。

雨天膝蓋就痠痛 我有退化性關節炎嗎?

雨天膝蓋就痠痛 我有退化性關節炎嗎?#退化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大雄(化名)是位男大學生,因為體重過重引起膝蓋快速退化,而有退化性關節炎,每到冬天或下雨的時候,都會引起膝蓋不適。林口長庚醫院骨科部張世昇醫師說,體重過重的確是造成退化性關節炎的主因之一,而氣候太冷或濕度太高造成膝蓋痠痛的現象,雖然許多病患有提出這樣的說法,但目前學理上還沒有一個確定的因素來解釋這個狀況。年輕人罹患關節炎2大因:體重過重、運動過量臨床上可發現退化性關節炎的罹患年齡越來越年輕,張醫師說明,大部分年輕人多半都是因為體重過重,或是運動過度所造成,只要將體重減下來、適量運動,關節炎的症狀都能夠緩解;不過,若長期體重過重,加上運動過度時,就可能年紀輕輕就罹患退化性關節炎。張醫師說,尤其現在流行的路跑、騎單車等活動,如果運動前沒有做好事前的暖身,運動後沒有進行保護的緩和動作,也很容易引起造成關節炎的發生。3招教你檢測有無退化性關節炎有的關節炎病患,一到冬天或雨天疼痛狀況就加劇,張醫師解釋,其實天氣變冷或是氣候潮濕,人的肌肉本來就會不由自主的緊繃,血液循環也比較差,可能是造成痠痛症狀加劇的原因,不過,目前學理上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而民眾要確定是否罹患退化性關節炎,張醫師提供以下3個檢測方法:1)發現自己膝蓋彎曲的角度變小,常常覺得膝蓋僵硬。2)腿型漸漸變成O型腿。3)上下樓梯時,膝蓋感到痠痛無力。3招改善退化性關節炎 葡萄糖胺可當日常保養至於如何改善退化性關節炎,張醫師分享3個方式,提供給各位民眾做參考:1)減少對膝蓋的使用:如果平時有過度使用膝蓋的動作,應該減到最低。2)減重:減重是減少膝關節壓力的方式之一,建議減到BMI值25以內。3)增加大腿肌力:藉由強化大腿的肌肉,可以幫助分散膝蓋的負重重量,改善壓力。許多民眾會藉由攝取葡萄糖胺來緩解或保健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而葡萄糖胺分有藥品級的硫酸鹽葡萄糖胺,及食品級的鹽酸鹽葡萄糖胺。張世昇醫師強調,若有退化性關節炎相關症狀,仍建議先就醫,並遵照醫師指示食用。

更年期「卡關」 女性關節退化是男性的10倍!

更年期「卡關」 女性關節退化是男性的10倍!#退化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報導指出,國內退化性關節炎的男女比例約為3比7,其中,60歲以上女性,每4個人就有一人有關節退化問題。壢新醫院復健科李朝智醫師表示,依據自己的臨床經驗,男女患關節退化的比例說是1比10也不為過,每10個更年期因關節退化問題就診,就有高達9個是女性,其原因與男女先天的結構及女性荷爾蒙減少有關,建議民眾應趁早維持骨質及關節健康,才能遊山玩水,享受銀髮生活。荷爾蒙逐漸減少 更年期女性容易患有退化性關節炎李朝智醫師接著說明,隨著年齡的增加,更年期女性荷爾蒙逐漸減少,關節功能也會開始慢慢退化,是造成女性罹患退化性關節炎比例高於男性的原因之一。除了男女性先天結構,以及荷爾蒙分泌減少外,如果平時運動量不夠、肌耐力不足、有用藥習慣、飲食不良、抽菸喝酒習慣、使用類固醇等族群,臨床發現也是關節退化的危險群。5動作 膝關節退化患者少做李醫師表示,要判斷自己是否患有退化性關節炎很簡單,只要檢視自己上下樓梯時,膝蓋會不會覺得無力,如果發現有使不上力、痠痛的問題時,就該懷疑自己患有退化性關節炎,除了儘早就醫外,也盡量不要做會增加關節壓力的動作,比如:爬山、上下樓梯、蹲、跪,以及翹二郎腿等動作;尤其平時工作需要經常蹲站的人(如:空姐),臨床發現20幾歲就可能出現退化性關節炎。葡萄糖胺有助緩解初期退化性關節炎此外,對於大部分民眾詢問以葡萄糖胺改善關節退化,李醫師也說明,我們膝蓋軟骨的主要成分為葡糖糖胺,藉著補充葡萄糖胺,有助刺激膝蓋軟骨的增生。他進一步指出,如果是初期的退化性關節炎,除了做復健運動外,建議可以攝取葡萄糖胺來幫助軟骨的增生,降低軟骨的磨損;但若是屬於中晚期的退化性關節炎,則建議利用注射玻尿酸,來幫助膝關節的軟骨生長。至於葡萄糖胺該怎麼挑選?李醫師回答,目前市面上廠牌相當多,差別在於硫酸鹽葡萄糖胺是屬於藥品級的藥物,而鹽酸鹽葡萄糖胺是健康食品,建議若有退化性關節炎相關症狀民眾應遵循醫師指示服用。強化大腿肌力 分散膝蓋壓力李朝智醫師進一步提醒,「復健運動」是緩解退化性關節炎很重要的一環,透過訓練大腿肌力的方式,有助分散膝蓋所承載的壓力,緩解關節的不舒服症狀。李醫師分享一個簡單、老少適宜的大腿肌肉強化運動,詳細作法如以下步驟:1)找張椅子坐下。2)將左腳的大腿往前伸直,停留20秒,放下10秒,如此重複約5分鐘。做完後換右腳。3)只要早晚各做一次,很快就能發現自己的大腿肌肉變強壯了。最後,李朝智醫師提醒,臨床上發現很多患者,都是因為運動過度,反而加重膝關節退化的例子,建議民眾,儘量不要進行激烈的運動,若想要透過運動來健身,以有氧運動最為推薦,比如快走或游泳尤佳,每次約半小時,一星期約3至5天運動最為適合。

職業婦女久站、負重 小心退化性關節炎提早報到

職業婦女久站、負重 小心退化性關節炎提早報到#退化性關節炎

(撰文:許家瑋)(採訪諮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復健科主任杜育才)(圖片來源:優活健康網)職場婦女膝蓋疼痛時有耳聞,尤其是久站及負重的工作,長時間下來,關節受損情況日益加重,膝蓋關節退化現象就發生了。關節退化是正常的事情,然而要避免關節炎提早報到、或是減緩症狀,應該要從平日做起,而關節炎是如何發生的、罹患後又該如何治療、保養,也是現代婦女要了解的課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復健科主任杜育才醫師指出,退化性膝關節炎目前確定的因子如:肥胖、年齡、膝關節曾經受傷或膝關節手術等;再者,像是不當的體能活動、遺傳、抽菸或雌激素缺乏等因素,目前仍然有所爭議。他解釋,由於軟骨內的諸多結構性蛋白會因年齡增長而變化,使得分解大於合成作用,當關節軟骨的磨損越來越嚴重、軟骨修補功能跟不上破壞速度時,關節退化的情況就會出現。 男、女生理構造有差異 女性較易造成膝蓋負擔杜育才醫師表示,退化性關節炎是最常見的關節疾病,盛行率則會隨著年齡而增加。根據研究數據顯示,年齡大於65歲的人口中,超過一半以上患有退化性關節炎;值得注意的是,在45-55歲之間的男女罹患比例並沒有顯著差異,但過了55歲,女性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的盛行率則相對高。對此,杜醫師提出3種看法:1) 女性因生小孩的天職,先天骨盆較男性寬,這樣的力學因素對膝蓋未必有利。2) 女性的肌肉力量普遍較男性差,較無保護關節效果。3) 有研究指出,雌激素與骨質和軟骨代謝相關。由於更年期過後會加速軟骨退化,而雌激素有破壞軟骨的作用,含雌激素高者較可能引起退化性關節炎,但是此一說法仍待進一步研究證實。職業影響膝退化?長時間蹲、跪、久站要注意!而職業是否會加劇退化性關節炎產生?杜育才醫師解釋,仔細觀察之下,職業不一定是全然的因素,但職場上若有長時間蹲、跪、久站、提重物及穿高跟鞋等情況,的確會造成關節退化的可能;另外,對於長期從事衝擊性的運動(如:羽毛球、慢跑、籃球等),或是不愛運動、肌力不足的人也會產生影響。 輕忽膝蓋問題 恐引起腰部、腳踝毛病杜醫師進一步說明,退化性關節炎約有90%以上是以內側膝蓋退化為主,極少數才是在外側。他解釋,人體就像是一台火車,環環相扣,如果其中一節車廂出問題,那麼連結的車廂也會受到影響;同理可證,膝蓋若出問題,長期下來,相關的力學構造像是腰部、腳踝、髖關節等都容易出現問題。 退化性膝關節炎治療方式多 無單一黃金準則針對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杜醫師提出以下幾點建議:1) 物理治療/當出現初期症狀時,建議先採取物理治療(電療、冷熱敷、超音波、低能量雷射、震波等)及適度的運動和減重,以膝蓋退化性關節炎來說水中運動最佳。水中運動的好處是浮力可以減輕膝蓋壓力,阻力能增進全身肌力,是相當好的有氧運動,另外,游泳、健走、騎單車等對關節壓力較小運動都很好,可以增進心肺功能,骨質密度,強化肌肉關節。最重要的是加強股四頭肌的肌力,可以更好的保護膝關節。2) 藥物治療/假使物理治療仍無法得到緩解時,則可聽從醫囑使用藥物治療,如口服止痛藥(非類固醇消炎劑),但需注意,長期服用止痛藥可能會有腸胃出血等副作用,使用前仍需請醫師評估診斷。3) 保健品/有研究認為葡萄糖胺及軟骨素可能有幫助,其中,葡萄糖胺又可被分為3大類,包含硫酸鹽葡萄糖胺、不含鹽基的葡萄糖胺,以及鹽酸鹽葡萄糖胺,不同類別功能皆不同,僅有硫酸鹽葡萄糖胺為國內核准為指示用藥。以實證醫學來說,葡萄糖胺相關產品之療效爭議大,建議民眾服用前,諮詢醫師或藥師專業建議,且不宜攝取過量。4) 飲食/多吃蔬菜水果等含豐富抗氧化劑的食物能減輕自由基對關節破壞;Omega3脂肪酸可以抑制前列腺素作用,減輕關節發炎,可從深海魚攝取;全穀類、柑橘類、綠茶等含有生物類黃酮能增強關節內膠質功能;另外,杜醫師強調,沒有任何一種食物或保健食品吃了退化性關節炎就會好。5) 針灸、乾針治療、注射治療(如:玻尿酸注射或增生療法)/杜醫師表示,玻尿酸有關節潤滑作用,也有專家認為可以營養軟骨及降發炎。臨床使用發現,約7成以上的病人覺得有改善症狀,但對於在關節內或周邊韌帶肌腱注射類固醇的方式,仍持保留態度。而增生治療是經由注射方式將增生藥劑打到骨頭與韌帶筋膜交界處(附著點),目的是修補受傷、退化、鬆弛或癒合不佳的肌腱韌帶,重新製造發炎修補再生的過程。增生療法能增加軟組織強度,減緩疼痛,重建正常的生物力學,但是,其療效仍有待高品質的醫學研究支持。6) 手術治療/若上述治療皆無法改善退化性關節炎,或膝蓋骨頭壞死等嚴重的患者,可再進一步考慮手術治療。 減輕膝蓋負擔3秘訣:飲食、運動、減重針對改善退化性關節炎的方式,杜醫師強調,首先須解除疼痛,也要避免關節再過度使用,減少對關節造成傷害的因素,如:過度的劇烈活動及體重過重等,以減緩進一步病變。建議民眾,除了要接受治療(藥物、復健、注射治療等)外,規律且適當的運動(如:股四頭肌訓練等肌力強化運動、有氧運動、伸展運動等),也是維持或回復正常關節功能的不二法門。 關心全天下辛苦的媽咪們!送一份特別的禮物五月份也適逢一年一度的母親節,若是媽媽也正好是容易膝關節受傷的工作族群或是55歲以上的退化性關節炎高風險族群,不妨帶媽媽們來接受專業醫師診察,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送給全天下辛苦的媽咪們一份特別的禮物,就從陪媽媽開始做運動開始!關心媽媽骨關節健康:http://focus.uho.com.tw/arthritis/

工作、家庭兩頭燒,現代女性易罹退化性關節炎

工作、家庭兩頭燒,現代女性易罹退化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許家瑋/採訪報導)現代婦女總是身兼多職,工作家庭兩頭燒,工作上大多需穿著高跟鞋、或蹲、或久站,回到家也無法適當休息,久而久之膝蓋也出現狀況,往往膝蓋已疼痛不堪,經就醫才知退化性關節炎發生。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復健科主任杜育才醫師解釋,由於軟骨內的諸多結構性蛋白會因年齡增長而變化,使得分解大於合成作用,當關節軟骨的磨損越來越嚴重、軟骨修補功能跟不上破壞速度時,退化性關節炎就會出現。男、女生理構造有差異 女性較易造成膝蓋負擔事實上,退化性關節炎是最常見的關節疾病,盛行率會隨年齡而增加。根據研究顯示,年齡大於65歲的人口中,超過一半以上患有退化性關節炎;值得注意的是,在45-55歲之間的男女罹患比例並沒有顯著差異,但過了55歲,女性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的盛行率則相對高。對此,杜醫師提出3種看法:1) 女性因生小孩的天職,先天骨盆較男性寬,這樣的力學因素對膝蓋未必有利。2) 女性的肌肉力量普遍較男性差,較無保護關節效果。3) 有研究指出,雌激素與骨質和軟骨代謝相關。由於更年期過後會加速軟骨退化,而雌激素有破壞軟骨的作用,含雌激素高者較可能引起退化性關節炎,但是此一說法仍待進一步研究證實。職業影響膝退化?長時間蹲、跪、久站要注意!而職業是否會加劇退化性關節炎產生?杜醫師說明,職場上若有長時間蹲、跪、久站、提重物及穿高跟鞋等情況,的確會造成關節退化的可能;另外,對於長期從事衝擊性的運動(如:羽毛球、慢跑、籃球等),或不愛運動、肌力不足的人也會產生影響。他進一步說明,人體各部位器官環環相扣,若膝蓋問題,長期下來,相關的力學構造像是腰部、腳踝、髖關節等都容易出現問題。退化性膝關節炎治療方式多 無單一黃金準則針對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杜醫師建議,當出現初期症狀時,建議先採取物理治療(電療、冷熱敷、超音波、低能量雷射、震波等)及適度的運動和減重;假使物理治療仍無法得到緩解時,則可聽從醫囑使用藥物治療,如口服止痛藥(非類固醇消炎劑)。但需注意,長期服用止痛藥可能會有腸胃出血等副作用,使用前仍需請醫師評估診斷。多吃蔬菜水果等含豐富抗氧化劑的食物能減輕自由基對關節破壞;Omega3脂肪酸可以抑制前列腺素作用,減輕關節發炎,可從深海魚攝取;全穀類、柑橘類、綠茶等含有生物類黃酮能增強關節內膠質功能;另外,杜醫師強調,沒有任何一種食物或保健食品吃了退化性關節炎就會好。有研究認為葡萄糖胺及軟骨素可能有幫助,其中,葡萄糖胺又可被分為3大類,不同類別功能皆不同,僅有硫酸鹽葡萄糖胺為國內核准為指示用藥,以實證醫學來說,葡萄糖胺相關產品之療效爭議大,建議民眾服用前,諮詢醫師或藥師專業建議,且不宜攝取過量。此外,針灸、乾針治療、注射治療(如:玻尿酸注射或增生療法)也是治療方式之一。杜醫師表示,玻尿酸有關節潤滑作用,有專家認為可以營養軟骨及降低發炎,臨床使用發現,約7成以上的病人覺得有改善症狀。但對於在關節內或周邊韌帶肌腱注射類固醇的方式,仍持保留態度。至於增生治療,經由注射方式將增生藥劑打到骨頭與韌帶筋膜交界處(附著點),目的是修補受傷、退化、鬆弛或癒合不佳的肌腱韌帶,重新製造發炎修補再生的過程,增生療法能增加軟組織強度,減緩疼痛,重建正常的生物力學,但是,其療效仍有待高品質的醫學研究支持。同時提醒,若上述治療皆無法改善退化性關節炎,或膝蓋骨頭壞死等嚴重的患者,可再進一步考慮手術治療。減輕膝蓋負擔3秘訣:飲食、運動、減重針對改善退化性關節炎的方式,杜醫師強調,首先須解除疼痛,也要避免關節過度使用,減少對關節造成傷害的因素,如:過度的劇烈活動及體重過重等,以減緩進一步病變。建議民眾,除了要接受治療(藥物、復健、注射治療等)外,規律且適當的運動(如:股四頭肌訓練等肌力強化運動、有氧運動、伸展運動等),才是維持或回復正常關節功能的不二法門。

膝關節受損不治療!老翁竟連拄拐杖走路都困難

膝關節受損不治療!老翁竟連拄拐杖走路都困難#退化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老年人口增加,現在因退化性關節炎而行走困難的人也變多了!日前,一名90歲的老先生,因膝關節受損,連拿拐杖走平路都窒礙難行,長久下來腰部就開始痠痛不適,也容易跌倒,直到就醫後才發現,原來他的關節已磨到連軟骨都沒了,當下便鼓起勇氣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不到一週,他的雙腳就重獲新生,可以自己走路,不需要拐杖了。老人怕痛、留下後遺症 多數都不願治療安南醫院骨科黃鐙樂醫師表示,門診觀察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的病人主要介於58~85歲,特別是年過8旬的長者更為常見,但因為怕痛、留下後遺症、恢復速度慢長,所以,大多都打退堂鼓。以往傳統式的人工關節手術,都建議病人在手術後須拿柺杖3個月,並積極復健3個月至半年,膝蓋關節的功能才可能恢復正常,但醫師建議,可用微創人工膝關節手術來治療,對軟組織、肌肉韌帶傷害較小,復原速度快。及早發現、治療 可免於換置人工關節退化性關節炎使活動力降低,久而久之,肌肉、骨骼都可能萎縮或退化,走上換人工關節一途,尤其是老人家總是能拖則拖,往往拖到症狀嚴重,打針吃止痛藥已失靈,才會選擇置換人工膝關節。醫師表示,大多置換人工膝關節的患者都已第4或5期,但其實退化性關節炎前期可透過其他方式,來延緩退化速度,甚至避免換人工關節的命運,所以,提醒民眾只要發現關節不適,應盡快就醫。骨鬆與關節炎不同 別再將它劃上等號手術開刀雖然有後遺症,但據台灣統計,術後感染率不到1%,有症狀的血栓者更少,至於手術的半身麻醉可能帶來風險,經詳細評估後,老人家也可考慮置換人工膝關節。最後,黃鐙樂醫師也提醒民眾,部分退化性關節炎病人會將其症狀和骨質疏鬆症劃上等號,於診間詢問是否吃鈣片補鈣就有效,但其實這2種病症的成因與後續治療方式完全風馬牛不相及,千萬勿再搞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