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疾病

春末季節交替 中醫保健有方法

春末季節交替 中醫保健有方法#呼吸道疾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春末夏初季節交替,早晚溫差變化大,忽而春雨綿綿,連下好幾天的雨,忽而晴空萬里,艷陽高照,氣溫飆升。面對這樣的氣候,很多人都出現了過敏現象,甚至心情也會跟著七上八下,情緒大受影響;在這春末夏初季節交替時,我們要如何保健呢?春末夏初鳥語花香 美妙的人生體驗中醫師李深浦表示,春暖花開、鳥語花香,是美妙的人生體驗,人在此季節應該是很舒服的,氣溫由很冷慢慢熱了,外面溫度上升,人體散熱機制會增加,冬天不流汗,這時也開始流汗;怕冷的人,或是心肺溫度不夠的人,這時也不那麼怕冷。人體有自然預防機制 過敏流鼻涕是亞健康但是,並不是所有人可享受鳥語花香!李深浦醫師指出,正常人鼻黏膜會濕化,花粉與灰塵就不會乾燥的黏著鼻子與氣管,肺有纖維毛會將其清除與過濾,人體本身有自然預防機制才能來享受鳥語花香,是健康人的享受;有人會過敏流鼻涕,是一種機制反應來保護鼻黏膜,是亞健康,最慘的是氣喘,馬上鼻塞呼吸困難,則要找醫生看病。春夏宜養陽 從飲食與生活習慣做起《黃帝內經》有云:春夏養陽,那要如何養陽呢?李深浦醫師解釋,肺與大腸相為表裡,小腸是與心相為表理,若是大腸無法產生正常的氣,就無法在血管外保護肺氣,而小腸是吸收營養到血管內。依中醫觀點,春夏養生,則要從飲食與生活習慣做起,要少喝冰水,也要有足夠的青菜,並且要運動,則都是養陽氣的原則,而春夏萬物興旺,蚊蟲與病毒活躍,傳染病也多,所以免疫力要強,肝臟則是免疫系統很重要的器官。負面思想會不快樂不健康 陽光與運動可產生正面能量氣候的不穩定,人的心情也往往會受其影響;對此,李深浦強調,有舒暢心情則氣血旺盛,其中心思想是光明的,負面思想的人很多是腎氣虛,大多是免疫力低,這時在飲食上也要吃得使大腸有充分的熱氣,有適當的陽光與運動,使產生正面能量。其實,治好自己的病是要靠自己,健康活潑要靠自己去追求,負面思想會導致不快樂與不健康,所以要有正面思想。(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比肺結核菌更麻煩!手術、藥物齊治療

比肺結核菌更麻煩!手術、藥物齊治療#呼吸道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31歲男性病人因慢性咳嗽接受身體健康檢查,胸部X光顯示右上肺尖處有白影。經痰液培養確診為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並開始接受抗生素治療。藥物治療近1年後,病人右上肺葉病灶仍存在甚至空洞化,因此轉診評估是否需要手術介入。接受單孔胸腔鏡右上肺葉第1及第2肺節切除,術後恢復良好,5天後便順利出院並持續門診追蹤治療。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 診斷困難、用藥複雜成大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黃維立說明,一般人有慢性咳嗽、食慾不振、體重消瘦,甚至咳血,多聯想到令人聞之色變的「白色瘟疫」肺結核。但藥物進步,感染結核分枝桿菌造成的肺結核的治療效果顯著,數據也顯示肺結核發生率逐年下降,反而發現非結核分枝桿菌正悄悄地影響國民健康。相較於肺結核,肺臟的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是令胸腔科醫師頭痛的疾病。雖然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不會人傳人,但診斷的困難性、藥物的複雜性及抗藥性等,都造成病人身、心、靈嚴重耗損。單孔胸腔鏡手術搭配抗生素藥物 提升治療效果依據臨床經驗及治療準則,治療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只用抗生素是不夠的,必要時須及早以外科手術切除病灶,藥物、手術雙管齊下,才可有較佳治療效果。現在透過約3公分的單孔胸腔鏡手術,病人可以有較短的住院天數及恢復期,不必因為害怕手術而選擇只靠抗生素對抗這種難纏的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黃維立醫師強調,成大醫院胸腔內外科與台南胸腔病院一直維持合作的關係,定期開會討論新診斷及治療中的個案,讓有需要的病人及早接受手術介入,停止肺臟受非結核分枝桿菌破壞的惡性循環。

講座/慢性呼吸道疾病

講座/慢性呼吸道疾病#呼吸道疾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冷風一吹,很多人就會喉嚨癢,深怕染上流感;加上PM2.5空氣污染所引起的呼吸道過敏的人也越來越多,過敏幾乎成為一種流行。此外,對於需要經常與人交談或坐辦公室吹冷氣的上班族來說,口乾舌燥也是很常見的狀況。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3/5(一)舉辦生活衛教講座,由護理師游巧齡主講「慢性呼吸道疾病」,提供您呼吸道疾病的保健須知。講座內容豐富,歡迎家長們或關心呼吸道保健知識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慢性呼吸道疾病時間:107年3月5日(一)上午10:00-10:3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一樓大廳洽詢:02-2249-0088

生菜沙拉健康?醫:草酸含量高易結石

生菜沙拉健康?醫:草酸含量高易結石#呼吸道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中醫經典《難經》四十九難曰:「形寒飲冷則傷肺」。生冷食物會助長脾溼,使肺氣更虛,到了秋天時,就容易引發過敏性鼻炎,到了冬天容易患咳嗽、氣喘、氣管炎與支氣管炎。西方人很喜歡喝生機飲(smoothie)、吃生菜沙拉,把酪梨和生的花椰菜、萵苣、番茄、黃瓜、菠菜苗、小麥草、苜蓿芽、芹菜、紅蘿蔔等通通丟到果菜機裡打成一杯,或加到生菜裡,成為一道標榜具有纖維、酵素、維生素、礦物質的養生佳餚,再撒上些起司,連蛋白質也都有了,也許營養學家多數認同這樣的組合,可能只有中醫會挑剔這樣的一道開胃菜。生菜沙拉草酸含量高 恐致結石中醫認為飲食生冷,將由胃寒導致肺寒或腎陽虛,女性則再加上個宮寒。寒性凝滯,不利於水液代謝,則聚水而為痰,使肺失宣降,出現咳嗽、氣喘、呼吸短促、胸悶、腹脹。一般大眾或許覺得中醫吹毛求疵或危言聳聽,怎麼這麼多外國人吃了都沒事。但實際情況是,我有太多的病人都因為迷信這樣的養生觀,而罹患甲狀腺低落、消化不良、季節性呼吸道過敏、氣喘、肥胖。這些病人各色人種都有,包括白種人、黑人、黃種人與棕色人種。十字花科植物如花椰菜、高麗菜、大白菜、芥菜、白蘿蔔、西洋菜、芥藍菜等含甲狀腺腫素(Goitrogens),會抑制甲狀腺功能,造成甲狀腺腫低落;許多綠葉植物含高量的草酸,草酸會抑制鈣質及其他礦物質的吸收,造成結石。而經過烹煮加熱後,甲狀腺腫素就會被破壞,部分草酸也會被分解,大大降低對身體的傷害,較生機飲安全。常吃生冷食物 導致胃寒、易胖體質如果你以為喝生機飲、吃生菜沙拉不會胖,那就真的錯了。因為當胃的溫度過低時,是無法消化食物的。胃必須先不斷的蠕動,直到胃裡的溫度達到體溫的恆定質時,才能開始消化吃到胃裡的生冷食物。如果你經常吃生冷食物,將虛耗胃的能量,直到胃裡溫度過低,無法消化食物,就是中醫所謂的「胃寒」。這時候的消化機能已經偏弱,身體為了生存,必須借更多的能量給胃以消化食物,維持生存所需,所以體溫只好開始下降,新陳代謝趨緩,以節省能量的消耗。這時甲狀腺素分泌開始低落,最後你才發現,曾幾何時自己的體質已經變成易胖體質,簡直連呼吸都能讓人發胖,這就是西醫所謂的「甲狀腺功能低下症」。中醫稱肥人為多痰之人。「痰」阻礙呼吸道,是造成咳嗽氣喘的根源。所以不吃生冷,預防痰生,是養肺基本觀念之一。(本文摘自/食林改錯 七大排毒迷思/康鑑文化出版)

發燒不只是感冒 腸病毒重症恐致肺炎

發燒不只是感冒 腸病毒重症恐致肺炎#呼吸道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發燒、流鼻水,真的只是感冒嗎?D68型腸病毒症狀不像一般腸病毒會出現水泡,而是發燒、流鼻水、咳嗽及喉嚨痛的上呼吸道症狀為主,嚴重將併發肺炎、腦炎、肢體麻痺以及急性無力脊髓炎等,甚至死亡。國內歷年只有零星感染個案,但新北市近期已檢出4例確診個案。發燒、流鼻水等 71型腸病毒症狀似感冒截至第50週新北市門、急診腸病毒就診人次逾1千5百人,共計檢出10例71型及4例D68型。其中1例4歲女童出現發燒及上呼吸道症狀、右手臂無力,至醫院就醫確診為D68型急性無力肢體麻痺,目前復健治療中。新北市衛生局疾病管制科長許玉芬指出,雖然目前新北市無腸病毒併發重症個案,但社區中仍有腸病毒輕症流行,主要為克沙奇A型病毒。本年截至12月18日,全國已確診52例71輕症個案、1例疑似重症個案、2例重症個案,表示71型仍持續傳播,加上近期感染D68型輕症及重症個案增加。勤洗手、避免出入公共場所 降低染腸病毒風險許玉芬科長呼籲,留意家中嬰幼兒健康並加強預防感染,若出現相關症狀請儘速送往醫院接受治療,以掌握治療契機。D68型跟71型都容易併發重症,如果發現家中幼兒出現肢體無力麻痺症狀,請儘速就醫。腸病毒主要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亦可經由接觸病人的分泌物而受到感染,應落實正確勤洗手習慣,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避免出入擁擠的公共場所,並落實生病不上課(班),降低病毒傳播機會。相關資訊可上衛生局網站,或撥傳染病防治專線02-22586923查詢。

講座/糖尿病飲食、慢性呼吸道疾病

講座/糖尿病飲食、慢性呼吸道疾病#呼吸道疾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需要注意的飲食細節很多,到底怎麼吃,可以有效控制病情不出錯?天冷使得呼吸容易過敏,保養要從哪裡下手才能全面照顧?這些生活上的小細節,其實都或多或少影響病情的控制!許多人對於飲食及日常照顧細節有疑慮,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安排生活保健系列講座,由陳薏丹營養師主講糖尿病飲食原則,以及蘇怡宸護理師主講慢性呼吸道疾病。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第一場:糖尿病飲食原則】名稱:糖尿病飲食原則時間:106年11月20日(一)上午10:00-10:30      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 一樓大廳洽詢:02-2249-0088【第二場:慢性呼吸道疾病】名稱:慢性呼吸道疾病時間:106年11月23日(四)上午10:30-11:00      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 二樓門診9診候診處(糖尿病衛教室候診處)洽詢:02-2249-0088

沙國新增6冠狀病毒個案 1人死亡

沙國新增6冠狀病毒個案 1人死亡#呼吸道疾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表示,沙烏地阿拉伯公佈新增6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個案,其中4例與近期發生於該國東部Alahsa省的群聚事件有關。該局已將中東地區納入旅遊疫情建議之第一級注意(Watch)範圍,並持續嚴密監視疫情發展與加強邊境檢疫措施,同時籲請醫師提高警覺,加強疑似病例通報,也提醒領隊導遊及出國民眾做好自身防護。沙烏地阿拉伯新增6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多為具有潛在或多重疾病者,其中4例與先前發生於醫院的群聚有關,目前1人死亡,1人已康復出院,其餘仍治療中,相關調查仍持續。疾管局提醒,請醫師對於「不明原因嚴重肺炎個案」、「不明原因肺炎群聚事件」、「醫護人員發生不明原因肺炎」及「臨床出現急性呼吸道症狀且發病前10日內具中東地區旅遊史」個案,如懷疑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於臨床照顧病人時應要佩帶護目鏡,並對個案採取空氣、接觸和飛沫傳播等適當的防護措施,且儘速通報衛生單位。疾管局呼籲,民眾如果至中東地區,包括巴林、伊拉克、伊朗、以色列、約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巴勒斯坦、卡達、沙烏地阿拉伯、敘利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葉門等14個國家,應提高警覺並注意手部清潔(可以肥皂和水或酒精性乾洗手液清潔手部)及咳嗽禮節,同時儘量避免到人群聚集或空氣不流通的地方,勿與有呼吸道症狀者密切接觸。自中東地區入境民眾,如出現發燒或有急性呼吸道症狀,於入境時應主動通報檢疫人員,並配合接受檢疫及後送就醫作業,進行採檢與醫學評估;入境返家後如出現發燒或有急性呼吸道症狀,則應佩戴一般外科口罩儘速就醫治療,並主動告知醫護人員旅遊史。

紙錢焚燒產化學物質 易誘發呼吸道疾病

紙錢焚燒產化學物質 易誘發呼吸道疾病#呼吸道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清明節將至,許多民眾都會返鄉掃墓兼出遊,提醒民眾,掃墓焚燒大量紙錢,要當心焚燒紙錢所產生的懸浮物與化學物質,對呼吸道產生影響,繼而引起發炎等症狀。嘉義聖馬爾定醫院胸腔內科醫師戴孟平表示,市售紙錢與香的成分,有紙漿與金箔、銀箔等金屬物質,經過燃燒會產生一氧化碳、粒狀懸浮污染物、多環芳香烴化合物、苯、甲苯、氮氧化物等多種化學物質;且若無良好通風環境,焚燒金銀紙錢易造成不完全燃燒,容易誘發各種呼吸道疾病,如哮喘、鼻炎、支氣管炎等,或加劇諸如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道疾病的病情,或造成過敏症狀,如打噴嚏、流鼻水等。除了誘發過敏及呼吸道發炎症狀,多環芳香烴化合物、苯等物質,對於人體更有致癌的危險。市售的金銀紙錢品質不一,有些可能含微量的鉛,對於人體也有程度不等的危害,例如腦部與神經系統的威脅,民眾須小心選購。戴孟平建議,民眾應避免長時間曝露於紙錢焚燒的環境;配合各公私立納骨塔與公墓單位集中焚化處理紙錢,或是在焚燒時選擇良好通風環境、站在上風處、配戴口罩,如果附近也有很多人同時在掃墓,最好不要逗留太久。另外,戴孟平也提醒,近期天氣較不穩定,如果民眾到山區掃墓,注意不要著涼,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抵抗力較弱,受風容易出現發燒、感冒等呼吸道症狀;患有心血管疾病、氣喘的民眾更應注意日夜溫差,多帶保暖衣物、毛毯出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