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神經失調

緊要關頭腸胃老是作怪 小心自律神經失調

緊要關頭腸胃老是作怪 小心自律神經失調#自律神經失調

門診經常遇到忙碌的工作者一到關鍵時刻就胃痛、背痛、四肢無力、急著跑廁所,但真的去廁所解決以後又沒辦法順利緩解症狀,每當關鍵時刻這些困擾的症狀出現時,是不是你的注意力就開始下降了?腸胃莫名成為你工作上的拖油瓶,頤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徐瑋憶中醫師表示臨床診斷通常歸類為「大腸激躁症」,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簡稱「腸躁症」,臨床上,現代人多因為情緒因素及壓力影響導致自律神經失調,進而導致腸胃機能失衡而形成腸躁症! 徐瑋憶中醫師說明腸躁症是一種常見的功能性腸道疾病,特徵為反覆腹痛或不適,合併排便習慣改變,但腸道檢查無明顯器質性病變,腹痛或腹部不適通常伴隨排便狀態不穩定同時出現,腹脹感無論有沒有吃東西都會經常無規律性出現,排便後感覺沒有暢通解淨感及部分黏狀大便,嚴重者甚至伴隨頭痛、疲勞、焦慮、憂鬱等情緒感受漫延,臨床上主要分為三型: •      腹瀉型(IBS-D):腸道蠕動加快,導致腹瀉 •      便秘型(IBS-C):腸道蠕動減慢,導致便秘 •      混合型(IBS-M):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 這些腸道蠕動異常可能與腸道平滑肌的收縮功能失衡有關,進一步研究指出,跟中樞神經及腦部訊號的影響息息相關。 腸躁症的核心病機包括腸平滑肌收縮不穩、腸道與中樞神經的雙向溝通異常、腸道微生物菌落群失衡、及心理壓力因素等,莊可鈞中醫根據這些核心病機臨床上歸納出幾個常見證型來統整治療腸躁症,包括肝氣鬱結肝脾不和、脾虛濕困、脾腎陽虛、濕熱下注等。 肝氣鬱結導致肝脾不和這個證型最常伴隨情緒及壓力等心理因素影響腸胃機能,因此用藥上除了腸胃機能調整用藥外,需要加入疏肝理氣類型藥物來緩解及解開心理負擔導致的氣結;脾虛濕困及脾腎陽虛證型則是屬於「虛證」導致脾胃機能下降,同樣的較弱的脾胃機能較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干擾而運作失常,這兩個證型用藥上就需要使用升提脾胃氣機藥物及部分溫陽藥物,根據每個人虛的程度調整不同程度的補虛藥物劑量;濕熱下注則是體內鬱火跟濕氣夾雜的特殊證型,也是臨床上最多遇到只是透過除濕茶飲無法解決的主要類型,要如何有效可以在清熱與除濕間平衡治療需要正確改變用藥劑量及時機使用變化,因此,沒有正確診斷與處方調整是無法靠除濕茶來解決問題! 徐瑋憶中醫師分析這些中醫證型所代表的意義在於病程的不同時期演變,及病機所區別同一個西醫診斷疾病上不同的中醫辨證病因不同,治療方式是不一樣的,因此,生活飲食建議也會略微差異,門診中徐瑋憶中醫師遇到患者經常錯亂接收片面資訊卻沒有正確整合,透過診斷才能明確區分同樣是腸躁症但在中醫生理及證型分屬哪一個類別,腸胃寒熱區別單從症狀分析容易掉入真寒假熱、真熱假寒的誤區而判斷錯誤身體狀態,透過臨床脈學的診斷四診合參才能降低錯誤的機率,門診治療多年頑疾的腸躁症患者多會透過針灸及藥物合併治療,其中腹針可以有效改善中下焦氣機運作,頭皮針能有效調整中樞調節能力,當然,除了醫療介入治療外,保持穩定作息及找到自己喜歡的紓壓方式才能相輔相成的有效治療。

擺脫自律神經失調  精油理療助放鬆

擺脫自律神經失調 精油理療助放鬆#自律神經失調

小華是個忙綠的公司小主管,上面有老闆的壓力,下面有下屬的不給力,工作常常給他極大的壓力,久了開始原本健康的身體開始出了狀況,最早的症狀類似感冒,接著不定時的咳嗽,一緊張就嘔吐或是腹瀉,接著咳嗽症狀緩和後,一緊張就開始出現心悸、胸悶、不安、來回走動,頻尿及呼吸急促症狀,覺得自己可能有心臟或泌尿道方面出了問題,經過一系列的檢查卻沒有什麼異狀,報告結果都是正常的◦由於身體還是極度不適,時好時壞,晚上開始睡不好,白天整天沒精神,到後面膏肓一直痛,肩頸僵硬去按摩也沒用,查了一下網路發現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怎麼全都中,西醫總是叫她放輕鬆,過一陣子自己會好,但是過了很久卻從來沒有康復,小華討厭吃中藥,害怕針灸,但來是硬著頭皮去找中醫求診,翰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同時也是植物精油康復理療師賴睿昕使用天然精油薰香,並在耳朵的穴道上上貼耳豆,回家後竟然正常了排出感覺很健康的長條便,回診後告知醫師,賴睿昕院長卻淡定的說了我只是將你不正常的神經調節成正常而已,原來長久莫名其妙的症狀,真的是自律神經失調搞的鬼…… 賴睿昕中醫師說其實自律神經失調是西醫的病名,所謂自律神經,就是沒有辦法由自己意念來控制的神經 除此之外,壓力之特性、大小、種類亦是造成自主神經失調重大的原因之一,情緒絕對會影響人體的調控機能,人體有調節與穩定內分泌與新陳代謝系統的功能,當五臟陰陽失衡就會讓這個機轉產生問題,若要將自律神經的概念套用在中醫臟器學說,則會與中醫臟象的「肝」比較相近,肝為將軍之官,負責將君主之官的「心」所下號令傳到其他器官,而肝又主疏泄,具有調節情志作用,下視丘是肝這個臟腑在控管的。西醫學認為下視丘主管人的情緒也會間接調節了自律神經系統但嚴格說起來,自律神經失調並不是一種病,而是一系列的症狀,也就是症候群。 賴睿昕醫師說明如果民眾自覺自己有自律神經失調的傾向,建議不妨諮詢中醫師的建議,調理身體讓體內氣血、體液重新分布,對於調整自律神經失調,也有相當效果。她舉例薰衣草精油不僅能夠幫助舒緩壓力和緊張感,對於有睡不好或難以入眠困擾的人,薰衣草精油也有所助益。將薰衣草精油滴幾滴在枕頭上,或是透過簡單的擴香方式,就能幫助舒緩情緒,讓人比較好入睡,還有佛手柑精油擁有香甜果味,建議可以搭配水氧機使用,吸收佛手柑精油的精華及香氣具有提升心靈品質、舒緩緊張情緒的作用,天竺葵精油除了具有美膚效果,同時也有舒緩壓力、提振心情的作用,使身心平衡放鬆。日常可搭配按摩或是泡澡使用。 賴睿昕強調抒發壓力絕對是有必要的,運動這是既簡單、又方便的減壓方法,能提高體內的血清素,讓心情變好。當生理及心理出現壓力的微訊息時,最好的方法就是去運動,快走、打球、游泳、跳舞、騎單車、溜冰都行,目的就是要放鬆緊張的心情,為壓力找到一個出口。 相關資訊 日期:114/1/18(六)上午10:30-12:00 地點:台北市大安區溫州街11巷1號 B1 https://forms.gle/hdC7uHtuwr1ci1Jj8

長輩常身體不舒服,又找不出原因?小心「不定愁訴症」隱藏5大警訊

長輩常身體不舒服,又找不出原因?小心「不定愁訴症」隱藏5大警訊#自律神經失調

家中長輩總說自己身體不舒服,但又不知道原因?當長輩反覆訴說身體不適,但又找不到明確原因時,家人很容易忽略背後的警訊。《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找出長輩不明原因身體不舒服的5大可能原因,並提供2訣竅提升生活品質,不只能關心長輩,也能留意照護者自身的身心狀況。

明明很累但怎樣也睡不著,大棗養心安神茶飲調節自律神經助好眠

明明很累但怎樣也睡不著,大棗養心安神茶飲調節自律神經助好眠#自律神經失調

生活壓力大及工作時間長已經成為現代人的生活標誌,除了工作時間長外,照顧小孩及日常勞動常搞得筋疲力盡,本來以為疲倦的身心狀態,晚上應該可以一夜好眠,精神狀況卻是異常亢奮!臨床上,超過一半以上睡眠障礙的人來自於自律神經失調導致! 睿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周大翔表示自律神經失調型睡眠障礙的人生活上經常表現急躁個性、思慮較多而密、部分完美主義,症狀表現有容易緊張焦慮、偶發心慌不安、胸悶、心悸、消化機能差、排便狀態不穩定,造成這些失調症狀的主因來自於"交感神經持續亢奮高張",生理機能設定持續維持在"戰鬥進行中",無法順利進入休息放鬆狀態。 周大翔中醫師透過陰陽平衡思維及五行臟腑氣血調整來治療自律神經失調所造成身體失衡的偏性,臨床上自律神經失調型睡眠障礙常見「心腎不交」型辯證類型,透過調節臟腑"心"、"腎"重新連結心腎臟腑的氣血交通,引導身體失衡狀態推移回平衡,這樣的治療方式有別於直接命令身體切換開關的粗暴式調整,透過引導方式能有效改善自律神經自主調節能力,漸漸的自律神經可以回到不透過藥物而達到自主調控能力,也能自主放鬆睡眠。 中醫教你養心氣、存腎氣來幫助睡眠! 周大翔中醫師說明心腎不交的源頭往往來自於腦部訊號長期處在亢奮使用狀態中,除了自主尋找適合放鬆活動外,中醫教你透過"養心氣"來靜下心來讓腦部能適度休息,恢復原本腦中血液灌流的交換效率,心氣能恢復靜態休養後,過度損耗的身體氣血就不需要靠腎氣支撐過度勞累的生理狀態,因此,養心氣後腎氣可以得到喘息空間,回復到收斂休養狀態,也得以儲存身體有用的氣血於腎氣,供給於下次緊急使用。 大棗養心安神茶飲: 浮小麥8g,柏子仁3g,丹參3g,山茱萸3g,肉桂3g,炙甘草1g,紅棗5顆剖開,放入500cc水中,熱水悶約30分鐘,溫服即可,藥材可反覆沖泡至淡而無味,藥方主要透過養心氣及溫腎氣來調節身體氣血失調狀態,其中浮小麥、柏子仁、丹參可以降低心氣過於亢奮外,透過丹參改善胸腔循環可以破除心氣瘀滯狀態,搭配肉桂、山茱萸來填補腎氣及收斂腎氣,對於心腎氣血交通有相輔相成效果。 睡前按壓三穴寧心安神 內關穴:屬手厥陰心包經絡穴,穴通心包而絡于少陽,又為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陰維脈。具寧心、安神、和胃、寬胸、降逆、止嘔功效,每日睡前按壓15~20分鐘可以降低腦部及神經亢奮,達到心氣和緩之效。 神門穴:屬手少陰心經輸原穴,具安神寧心、清心熱、調氣逆等功效。每日睡前按壓15~20分鐘,搭配內關穴同時按壓可以加強寧心安神效果,按壓兩穴時搭配呼吸吐納輕柔和緩。 照海穴:屬足少陰腎經,又為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陰蹻脈。具養陰、寧神、養腎氣之效,每日睡前按壓15~20分鐘可以強腎養陰,每日足浴15~20分鐘也具同樣功效。 周大翔中醫師提醒,中醫治療透過養心氣存腎氣來疏通氣機及交通心腎能幫助調節自律神經失調,生活中仍需要注意良好生活習慣養成: 1. 睡前1小時避免看電視及滑手機,造成腦部受到藍光過度刺激 2. 不吃過度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炸及高糖食物,含咖啡因飲料適量飲用 3. 規劃每周固定1~3次有氧運動,活化腦部氣血循環及代謝 4. 睡前練習淨空思緒,搭配穴位按壓輔助 5. 避免自行購買不適當藥物服用

一捏就有效!中醫教4招「耳穴按摩」速緩解頭痛、經痛、失眠、便秘

一捏就有效!中醫教4招「耳穴按摩」速緩解頭痛、經痛、失眠、便秘#自律神經失調

「上班頭痛欲裂,但還沒下班不能買止痛藥」、「月經突然來訪,痛到無法起床」、「半夜心煩意亂無法入睡」、「老是想吃東西,暴飲暴食」⋯若遇到這些困擾,按摩耳穴就有效!彰化馬光中醫診所醫師許瑋軒指出,耳朵有如縮小版人體,可對應各部位器官健康,並教民眾4招按摩耳穴,緩解生活中常見不適症狀。

她患「自律神經失調」曾癱軟倒在路上⋯百萬人氣部落客的抗病歷程

她患「自律神經失調」曾癱軟倒在路上⋯百萬人氣部落客的抗病歷程#自律神經失調

台灣百萬人氣部落客賴聖芳(芳喵),曾經因自律神經失調而嚴重影響生活,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多年後,終於從地獄爬回天堂。她也於《芳喵的自律神經失調康復全攻略》一書中,訴說自律神經失調後的心路歷程與治療紀錄,並分享相關資訊,期盼以自身經驗與醫師的教導,提供所有能幫助自律神經失調讀者恢復健康的知識。以下為原書摘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