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

找到大腸癌關鍵!與蛋白質去活化有關

找到大腸癌關鍵!與蛋白質去活化有關#蛋白質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日前,中央研究院有項最新的研究發現,根據生物化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王惠鈞及孟子青的研究團隊表示,PTPN3-p38γ蛋白質複合體與大腸直腸癌間的細胞傳導過程息息相關,換句話說,若能阻止p38γ去活化發生,就能有效預防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而目前該研究刊登於《科學訊息傳遞》期刊。阻止p38γ去活化 可緩減癌症病程發展研究團隊表示,核苷酸轉化酶Ras是大腸癌惡化過程中,最具殺傷力的致癌基因之一,當核苷酸轉化酶Ras點突變,就會引發一連串蛋白激酶的活化或去活化反應,進而促使癌細胞分裂,導致病情惡化或治療困難。但現在已知道蛋白激酶p38γ扮演著關鍵角色,所以,只要能阻止p38γ去活化的發生,將有效緩減癌症病程的進展,因為一旦p38γ去活化的作用完成,癌細胞就會漸漸失控而惡化。找到大腸癌關鍵 以利於未來研發標靶藥物論文第一作者陳愷恩博士表示,這次研究中所採取研究方法是充分運用傳統結構生物學的分析利器X光結晶繞射法及所發展出來的最新技術,再結合小角度X光散射線法和化學交聯結合質譜鑑定之技術,才能達到反覆確認PTPN3及p38γ蛋白複合體的交互作用,並定位出調控p38γ去活化的關鍵區域,提供研發癌症標靶藥物設計的必要資訊,以利於未來設計出對抗大腸癌更有效的藥物。

失智症與漸凍人致病關鍵!與蛋白質缺失有關

失智症與漸凍人致病關鍵!與蛋白質缺失有關#蛋白質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前陣子的冰桶挑戰,不僅成功引起國際間對漸凍人議題的關注,現在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沈哲鯤更證實TDP-43蛋白質不正常代謝與漸凍人及腦前額顳葉退化症有關。根據研究指出,有9成以上的漸凍人病症與5成以上的早發性失智症病例,不論DNA突變在哪一個基因,病變神經細胞中皆含有TDP-43蛋白質的堆積物,而這些堆積物具有細胞毒性,且它們幾乎吸附了所有細胞中的TDP-43蛋白質,所以,造成神經細胞功能缺失,進而導致細胞死亡。活化劑 可防止蛋白質代謝症狀TDP-43蛋白質在不同部位失去功能會產生不同問題,若在脊髓運動元神經細胞中喪失,則會導致漸凍人症狀,包括運動元神經細胞死亡及運動元功能喪失;若在頭的前額神經細胞中喪失,則會導致類似腦前額顳葉退化症狀,包括學習記憶能力喪失及社交能力的改變。此外,研究團隊也證明了細胞自噬作用的活化劑,可經由減少TDP-43蛋白質堆積物的產生以及神經細胞的死亡,而減輕或防止TDP-43蛋白質新陳代謝病症的症狀,目前這些活化劑,正由台北醫學大學醫院系統,進行臨床試驗。

預防心血管疾病 從每周「奇數日」改吃植物性蛋白開始!

預防心血管疾病 從每周「奇數日」改吃植物性蛋白開始!#蛋白質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肉!肉!肉!台灣人愛吃肉,餐餐一定要有肉,無肉皆不歡,吃起飯來頗為掃興與平淡,但根據國人飲食調查顯示,台灣無論男女,生活中的蛋白質攝取大多來自動物性蛋白,而植物性蛋白的攝取卻少之又少,恐讓國人每多吃一口肉,就陷入三酸甘油脂過高與膽固醇過高的危機之中!國人嗜吃肉 心血管疾病恐纏身根據衛福部頒布最新國人死因調查結果,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臟病與腦血管疾病)死亡人數居高不下,連續第13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前三名。為降低心臟血管代謝疾病及癌症風險,2011年由衛福部發佈的新版《每日飲食指南》特別將飲食營養攝取建議進行調整,並明確推薦「豆、魚、肉、蛋」飲食蛋白質攝取優先順序。然而台灣營養基金會最新的調查結果卻顯示,即使指南改版邁向第三年,多數民眾的蛋白質攝取來源仍以肉類為主。營養師吳映蓉指出,近年來「多蔬果」、「多膳食纖維」的植物性飲食觀念已深植人心,但惟獨蛋白質的攝取觀念仍停滯不前。最新出爐《國人蛋白質攝取認知與行為大調查》發現,有高達73 %的民眾搞不清不知道目前的飲食蛋白質推薦順序是以植物性蛋白質的豆類為優先,其中認為蛋類、魚類蛋白質最好的就佔了近九成,更有部分民眾將肉類視為最佳蛋白質攝取來源。肉類蛋白減半 天天攝取植物蛋白保健康她說,肉類蛋白質雖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蛋白質來源,但若攝取過多,將會造成膽固醇過高,與三酸甘油脂過高的情況,倘若沒有進一步改變飲食習慣,肥胖及各種心血管疾病將會纏身,所以,民眾務必注意豆類的蛋白質攝取,包括,便當裡的排骨可以減半,牛肉麵裡的牛肉可以改成牛肉湯麵,換成豆干、豆腐、板豆腐等類的豆類產品,將可以避免攝取過多的膽固醇與油脂。她進一步呼籲,民眾可從每周的一、三、五做起,把肉類的攝取量減半,改由攝取豆類產品,或是每日可以至便利商店,購買豆漿來飲用,每日以兩瓶為限,如此將可增加植物性蛋白質的攝取,避免各種心血管疾病上身,但她也強調,主要含有植物性蛋白質的豆類為,黃豆與黑豆,像是綠豆或紅豆,就不含植物性蛋白質,另素食產品,像素肉或豆包,雖都為黃豆類製成,但這些食物皆經過油炸與不當的加工,提醒民眾還是少吃為妙!

不用餓肚子! 正確減肥觀念知多少?

不用餓肚子! 正確減肥觀念知多少?#蛋白質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採訪報導)夏天快到了!許多人都開始忙著減肥,想把身上的贅肉消除。不過對於減肥,你是否擁有正確的觀念呢?大家都知道要少吃多動,但要怎麼吃、怎麼動,也是一門學問。曾有研究結果顯示,其實米飯攝取頻率較高者,不管體重、體脂肪、腰臀圍,或是血壓、肝功能、血糖、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的數值,都有顯著改善。從飲食方面下手,是要控制吃的量,少量的澱粉主食,加上蛋白質,就能有效減少脂肪攝取。減重醫師盧佳享就建議「新Monk減肥法」,早餐可吃不含油的澱粉類食物,中午就以飯為主食,下午兩點過後以青菜跟高蛋白質的食物為主,若想吃甜食、水果,也可在兩點之前酌減攝取,另外適時補充溫開水。針對運動,許多人都怕運動完後吃東西更容易胖,其實不然。營養師趙函穎表示,在想要減肥的前提下,其實運動完後30分鐘,可以適量的補充蛋白質,像是豆漿(無糖或少糖)、青菜、茶葉蛋等食物都是不錯的選擇,可提升基礎代謝率、合成酵素,增加肌肉生長,有助消耗脂肪,對減重其實是有幫助的,重點是在於攝取的量(應少量),且她也建議盡量別在運動後吃澱粉類食物。另外,運動後到底可不可以喝運動飲料?趙函穎也表示,若運動量很大、運動時間夠久(持續一小時以上的劇烈運動),消耗的水份、熱量較多,是可補充運動飲料,來調節人體電解質(鈉和氯離子,還有少量的鉀和鈣),但若運動量沒有很大,建議喝水就好,因現在市面上很多運動飲料納含量比例過高,為了增添風味也過甜,恐造成電解質失衡,體重恐也跟著上升。提醒民眾,想要健康的瘦身減重,還是要用對方式,別一昧想快速求瘦而傷身,除了要有正確的減重觀念也要持之以恆,若真的遇到嚴重瓶頸,不妨可詢問專業醫師,才不會賠了健康。(圖片來源/優活健康網提供)

高蛋白早餐有助減肥? 研究:可改善食慾

高蛋白早餐有助減肥? 研究:可改善食慾#蛋白質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編譯)科學家們發現,高蛋白早餐中的雞蛋和肉排,可以幫助保持苗條以及減少吃零食的慾望。密蘇里大學的專家們發現,早餐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可顯著改善食慾,控制和減少不健康的高脂肪或高糖食物。營養和運動生理學系助理教授希瑟萊迪說,正確的早餐,可解決肥胖危機。這也是首次檢驗不吃早餐這個習慣,對每天的食慾和晚上嘴饞的影響。研究二十名18至20歲的肥胖女性,食用高蛋白質的早餐,包括雞蛋和瘦牛肉,或者食用正常的蛋白質早餐,即現成的麥片。每份早餐350卡路里,食物中的脂肪、纖維、糖和能量密度相匹配。高蛋白質的早餐中含有35克的蛋白質,志願者必須在當天完成問卷,並提供血液樣本。在吃晚餐前,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進行腦部掃描,追蹤大腦控制飲食動機,以及獎勵驅動飲食行為的信號。高蛋白早餐可增加飽足感和對食物的滿足感,隨著大腦活動減少,負責控制對食物的渴望。萊迪更強調,食用高蛋白早餐比起不吃早餐或進食正常蛋白質早餐(即食麥片),還可以減少高脂肪、高糖食物,也能減少晚上嘴饞吃零食的食慾。且吃了富含蛋白質的早餐會影響驅動器,人們更容易消耗在當日較晚進食的高脂肪或高糖食物。這些數據表明,富含蛋白質的早餐,可防止暴飲暴食,改善飲食質量。參與研究的志願者食用雞蛋和牛肉為主的食物,像是捲餅、淋上蘋果醬的雞蛋鬆餅,香腸和牛肉餡餅也是高蛋白早餐的一部分,萊迪建議,也可以食用原味優格、奶酪、豬里肌等來替換,約可攝取到35克左右的蛋白質。

浩克蛋白質有助練腹肌?!

浩克蛋白質有助練腹肌?!#蛋白質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澳洲科學家以大鼠從事實驗後推測,將促進體重增加和肌肉生長的一種關鍵蛋白質分子功能阻斷,無須運動,就能辦到。這對想練出腹肌、卻又不想上健身房的人來說,真是一項好消息!雪梨研究團隊以老鼠進行實驗,趁老鼠還在子宮內發育時,阻斷其「Grb10蛋白」功能,發現老鼠出生後,擁有比其他老鼠更強壯、更發達的肌肉素質,因此研究人員將「Grb10蛋白」稱為「浩克」蛋白質。雪梨嘉文醫學研究所(Garvan Institute of Medical Research)糖尿病與肥胖研究計畫成員蘿溫娜.何特(Lowenna J. Holt)領導的團隊研究將實驗大鼠分成兩組,一組Grb10基因功能正常,另一組的Grb10功能阻斷,之後檢視新生鼠與成年鼠的肌肉素質,結果發現缺乏Grb10導致的肌肉增長主要發生於胎兒期。何特表示,找到調控骨骼肌細胞分化的新作用機轉後,未來可能發展出增加肌肉質量的新策略。但是「美國實驗生物學會聯合會期刊」總編輯魏斯曼(Gerald Weissmann)警告:「先別退掉你的健身房會員證。如果你想擁有大肌肉,經典的處方仍有用,舉重物、適當的飲食和睡眠,並檢查自己的荷爾蒙。」

減肥妙招!早餐一顆蛋能增加飽足感

減肥妙招!早餐一顆蛋能增加飽足感#蛋白質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編譯)許多想減肥的人,大多以少吃多動、控制一天所攝取的卡路里方式來控制體重,不過當飢餓感來臨時,容易越吃越多,這時若能攝取較具飽足感的食物,對減重者來說,必能事半功倍,根據最新研究指出,早餐吃一顆蛋,可以抑制飢餓感,讓飽足感滿滿,午餐也能吃的比較少。研究中針對20位過胖的受試者做試驗,一組早餐吃燕麥、麥片,另一組吃蛋,連續一周後,研究人員發現早上吃蛋的受試者,在午餐時吃的較少,且吃蛋的人在早餐與午餐之間的3小時內,感覺較不餓且更有飽足感,顯示出,一顆蛋比穀類更能抑制食慾,讓人飽足的時間比小麥更長。研究人員指出,一顆雞蛋大約有70卡路里、6克蛋白質、5克脂肪、186毫克的膽固醇,且雞蛋屬於優質蛋白質,能刺激飢餓感的荷爾蒙分泌下降、瘦素上升,加上消化時間比碳水化合物長,因此較不容易感覺飢餓,讓飽足感時間延長。預防醫學專家洛桑加參指出,優質蛋白質確實能抑制食欲,讓人飽足感十足,另外像是蔬菜類、高纖食物等也都有助減重者食用,此外大家都聽過,多喝水有益身體健康,但洛桑加參醫師表示,其實多喝水對減肥更是有幫助,因為多喝水能增加身體新陳代謝的功能,建議減重者可從喝水下手,一天大約喝2000cc,除了能促進身體新陳代謝功能外,對減重也一定有幫助。

大腸癌不能吃肉?適當蛋白質可提高癌友化療承受力

大腸癌不能吃肉?適當蛋白質可提高癌友化療承受力#蛋白質

「醫生,請問我有大腸直腸癌還可以吃肉嗎?」,許多民眾在得知自己罹患癌症時,經常會問醫師到底能吃什麼、不能吃什麼,甚至有患者乾脆改食全素。但醫師表示,癌症患者的營養攝取關係到身體機能的復原,且若接受化學藥物治療,補充足夠的蛋白質有助患者承受治療的副作用與不適感。臺大醫院外科林本仁醫師表示,癌症治療方法中,手術治療是最主要也是最關鍵的治療方式,而化學藥物能輔助手術治療來提高腫瘤的治療效果,並能降低腫瘤未來復發的機率,因此針對高危險的第二期,以及第三、四期患者,醫師建議可以使用化療藥物輔助治療。另外化療藥物抗癌妥合併標靶藥物癌思婷療法也於去年六月通過健保第一線給付。林醫師提醒,化療藥物中抗癌妥容易出現腹瀉症狀,而歐利普則有手足神經感覺異常等副作用。林醫師說明,在化學治療期間,如蛋白質攝取不足則會影響患者體力的恢復,以及體內白血球濃度指數較低,則需等待患者自行恢復到較佳的狀態,才能持續治療,因此如每次回診給藥的週期延長,對於疾病的控制上就會有所影響。因此,針對大腸直腸癌患者在治療期間的飲食,醫師建議還是需要攝取奶製品或選擇如雞肉、魚肉等白肉的蛋白質來源比較好。林醫師叮嚀,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在上升,且發生年齡層也有逐年下降的趨勢,家族中一等親有相關病史,或曾經被診斷有腺性瘜肉,都是大腸直腸癌高度危險群,一定要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此外,民眾如有排便習慣改變,或是大便出血等症狀,也應盡快至醫院接受檢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