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貼

三伏貼冬病夏治防虛寒 這3天時間最佳

三伏貼冬病夏治防虛寒 這3天時間最佳#三伏貼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炎炎夏日,也是保養身體的好時機,依據傳統中醫「冬病夏治」的原則,對於有過敏及氣喘的患者而言是最佳的治療機會。針對冬天較容易發病的氣喘、過敏性鼻炎、反覆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在夏季透過三伏貼穴位敷貼調整體質,冬天時可減少發作的機率。依據節氣曆法計算,今年的三伏天分別是7月16日(初伏)、7月23日(中伏)、8月13日(末伏)。適合不喜歡吃藥孩童、服藥過多的老人「三伏天穴位敷貼療法」是針對冬天較容易發病的氣喘、過敏性鼻炎等疾病,在夏季做預防性治療,冬天時就可減少發作的機率,花蓮慈院中醫部陳中奎醫師指出,成人哮喘、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疾病,都可經由此法改善症狀,減緩發作外,氣喘、過敏性鼻炎,以及反覆上呼吸道感染的小朋友也適合,尤其適合不喜服藥的孩童及服藥過多的老年人。陳中奎醫師表示,根據中醫典籍《黃帝內經》中「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理論冬病夏治,在一年當中最熱的三天,及人體陽氣在一整年中較旺盛的時候,使用熱性藥材,包含白芥子、細辛、甘遂、延胡索、薑汁等熱性藥材敷貼治療,可將藥效能量輸進體內、排出寒氣,並增加胃氣以儲存能量,降低風邪侵入,減少感冒機會。目的就是為了要將體內寒冷的病根移除,正是所謂的「冬病夏治」。孕婦幼兒、發燒及體質燥熱者不適合貼對於害怕針灸及吃中藥的過敏患者,三伏貼治療更是簡便、無痛,每次敷貼的時間約4至6小時,若能連續敷貼三年的患者,過敏症狀可以達到有效的改善。陳中奎醫師提醒,孕婦及2歲以下幼兒、皮膚容易過敏或敷貼處有傷口、感冒發燒的患者,以及屬於中醫證型中偏熱症體質的患者,皆不適合進行三伏貼治療。花蓮慈院中醫部7月16日推出夏季「三伏天穴位敷貼療法」自費門診,提供需要減敏、定喘、止咳者進行治療。

三伏貼可減緩過敏症狀 但非人人適合

三伏貼可減緩過敏症狀 但非人人適合#三伏貼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三伏貼」是中醫學對於慢性、虛寒性疾病的保養方法,於清朝《張氏醫通》記載,寒性哮喘可利用中藥外敷得到良好控制,而中醫在特定的節氣進行特定穴位的中藥敷貼是治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獨特方法之一。中醫會抓緊這段陽氣最旺盛的時節,配合使用辛散溫熱的中藥敷貼在人體背部的穴位,補充與激發人體的陽氣,既可趨除寒邪,又可提高身體的抗病力,進而減緩肺部過敏性疾病發作的頻率與嚴重程度。三伏貼的治療方式「三伏貼」所使用的穴位敷貼藥材多選擇辛溫通絡的中藥調製而成,例如元胡、細辛、白芥子等等再加上生薑汁調製成膏狀,在背部膀胱經或督脈的穴位(如:大椎、定喘、風門、肺俞、脾俞、腎俞等)進行敷貼,這些辛溫走竄的藥物作用於皮膚可以達到溫通經絡、祛除寒邪與痰濁的功效。研究證實 三伏貼能減輕60%氣喘根據2016年韓國學者文獻分析顯示,對於已經接受正規西醫治療的患者,加上穴位敷貼的效果可改善患者的11.6%肺功能,也可以減輕69%氣喘的症狀。三伏貼不但能為氣喘患童加強免疫力,也可有效改善其他如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腸胃功能不佳等病症。12歲以下的氣喘病童,可經由中醫師評估進行健保給付的小兒氣喘中醫加強照護門診,在中醫門診同時接受包含穴位敷貼、內服中藥、針灸治療、推拿按摩等全方位的整合照護。這些人不適合三伏貼治療三伏貼穴位敷貼療法的給藥,是將藥貼在皮膚上面的穴道上,並不經過口服,非侵入性又無毒副作用,易被小兒接受,但必須注意孕婦、1歲以下小孩、嚴重心肺功能不足、皮膚經短時間敷貼即會大量起泡者,不適合三伏貼灸治療,發燒和咽喉發炎等症狀必須痊癒後方可接受治療;治療期間並不妨礙其他藥物的正常使用。三伏貼後應注意事項:1)敷貼當日一定要禁食生冷。2)油膩以及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響治療的效果。3)若皮膚起紅腫、搔癢立刻撕下藥餅,並塗擦適當之消炎藥膏。108年適合三伏帖治療的時段今年初伏在國曆7月12日、中伏在國曆7月22日、末伏在國曆8月12日。現代人工作忙碌,上班族要請假不容易。若是上面這些時間正好都不能來,只要從初伏開始入伏以後都可以貼,因為從入伏以後,每天都很熱,陽氣都很旺盛,都適合貼藥。此外,即使沒有氣喘、過敏的問題,但是容易怕冷,常常手腳冰冷,也可以貼,只要是屬於「寒性」體質的人都可以使用三伏帖治療。

中醫三伏貼依時調理 減緩肺部過敏

中醫三伏貼依時調理 減緩肺部過敏#三伏貼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三伏貼」是中醫學對於慢性、虛寒性疾病的保養方法,已有悠久的歷史。中醫在特定節氣進行特定穴位的中藥敷貼,是治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獨特方法之一。陽氣最旺盛的時節貼敷 減緩肺部過敏性疾病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鄒曉玲說明,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卻是在夏至之後的第三個更日開始,夏至後雖然日照時間逐漸縮短,但陽氣仍然不斷積蓄,在夏至後第三個更日(三伏天)時陽氣續積達到高點,這時人體氣血趨向於體表、皮膚毛孔開張,有利藥物滲透也有助祛除邪氣。今年初伏在國曆7月17日、中伏在國曆7月27日、末伏在國曆8月6日。中醫學抓緊這段陽氣最旺盛的時節,配合使用辛散溫熱的中藥敷貼在人體背部的穴位,補充與激發人體的陽氣,兩者相輔相成。既可趨除寒邪,又可提高身體的抗病力,減緩肺部過敏性疾病發作的頻率與嚴重程度。孕婦、1歲以下幼兒不適用三伏貼鄒曉玲醫師說明,「三伏貼」使用的穴位敷貼藥材多選擇辛溫通絡的中藥調製而成,如元胡、細辛、白芥子等等再加上生薑汁調製成膏狀,在背部膀胱經或督脈的穴位(大椎、定喘、風門、肺俞、脾俞、腎俞等)進行敷貼,這些辛溫走竄的藥物作用於皮膚,可達到溫通經絡、祛除寒邪與痰濁的功效。穴位貼敷治療方法簡便,非侵入性又無毒副作用,易被兒童接受。但必須注意孕婦、1歲以下小孩、嚴重心肺功能不足與皮膚短時間敷貼即會大量起泡者等不適合三伏貼灸治療,發燒和咽喉發炎等症狀必須痊癒後方可接受治療;治療期間並不妨礙其他藥物的正常使用。三伏貼後應注意,敷貼當日禁食生冷、油膩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若皮膚起紅腫、搔癢立刻撕下藥餅,並塗擦適當消炎藥膏。

鼻過敏恐引氣喘 中醫三伏貼來改善

鼻過敏恐引氣喘 中醫三伏貼來改善#三伏貼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臺灣每10人中約有2至3人有過敏性鼻炎的病史,尤其是在感冒之後,大人、小孩打噴嚏、流鼻水、鼻子癢等過敏性鼻炎症狀會更加明顯。嘉義大林慈濟醫院中醫師呼籲,過敏性鼻炎是慢性疾病,若坐視不管任病症發作,不但引發氣喘,還會導致嚴重鼻竇炎、中耳炎及中耳積水,千萬不可輕忽。中醫三伏貼「治未病」 減緩氣喘發作嘉義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張景翔說明,三伏貼運用古人冬病夏治的「治未病」概念,冬病夏治。一年中最熱的3天,搭配辛溫的藥材,敷貼在背部的與肺相對應的穴位上,調整臟腑功能,增加對寒邪的抵抗力。最近臨床研究發現,運用三伏貼治療連續3年,能減緩 80%過敏性鼻炎患者或氣喘患者發作頻率,明顯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今年的三伏天在國曆7月17日、7月27日和8月16日。只要在這段期間內,用細辛、甘遂、白芥子和延胡索等偏於溫熱的藥材,混和薑汁敷貼在背部穴位,可防治過敏性鼻炎、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異位性皮膚炎、肺氣腫等秋冬容易發作的疾病。由於台灣地處北回歸線,氣候炎熱,所以從7月初到八月底都適合施作三伏貼。孕婦、3歲以下幼兒不宜進行張景翔醫師說明,三伏貼一般貼於背部的大椎穴、風門穴和肺俞穴,因為大椎穴具溫通陽氣的功能,而風門穴則可治打噴嚏、流鼻水症狀,肺俞穴則能調補肺氣。另外也可在背部經絡做適當推拿,增加治療效果。三伏貼敷貼時盡量不要激烈運動、忌冷飲,敷貼時間以2至3小時為佳,當中若出現輕微皮膚紅癢疹為正常現象,若出現水泡或皮膚過敏紅腫則立即取下。三伏貼療法亦有限制,孕婦、3歲以下幼兒、嚴重心肺疾病者、嚴重皮膚受傷者及正值急性感冒,都不建議進行。過敏性鼻炎除了治療,平日也要多注意生活環境整潔,床單枕套定期換洗,減少接觸過敏原,才可告別惱噴嚏、流鼻水。

三伏貼保健期間 這些東西要少吃!

三伏貼保健期間 這些東西要少吃!#三伏貼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熱在三伏,冷在三九」寒來暑往,時序變遷,根據傳統中醫理論,一年中有2個節令適合進行體質調節,分別為夏天「三伏天」即冬天「三九天」。傳統經驗都認為進行穴位敷貼的年限越長,次數越多,對於過敏性鼻炎、哮喘、老年人慢性支氣管炎、體質虛弱、易反覆感冒者其療效高,效果更好。連續貼敷3年 過敏性鼻炎的緩解療效逾60%根據太陽曆的節氣理論,夏天進行體質的改善或疾病的預防的最佳時機為「三伏貼」,特別針對陽虛體質和肺系疾病者有良好的療癒效果。衛福部新營醫院中醫科醫師陳建閔表示,三伏天灸療為一種「冬病夏治」法,選用一些辛溫、溫陽、逐痰、祛寒的中藥(如:白芥子、延胡索、細辛、甘遂、蘄艾等)對特定穴位進行敷貼,藥物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經由經絡氣血直達病處或臟腑,達到扶正祛邪效果,治療重點為肺、脾及腎三臟。連續貼敷3年,對過敏性鼻炎的緩解療效可達60%以上。忌生冷、辛辣、燒烤、油炸物陳建閔醫師指出,三伏貼對於過敏性鼻炎有顯著的療效。運用獨特的中醫外治法,可減少內服藥物的使用,並做為預防保健的方法。惟敷貼期間應忌食生冷食物、辛辣、燥熱、燒烤、油炸等刺激類食物或過敏食物,並依循貼敷後的護理及衛教指導,方能獲得最佳療效。

黑眼圈重說話無力 三伏貼助改善!

黑眼圈重說話無力 三伏貼助改善!#三伏貼

(優活健康網記者許芝菁/綜合報導)5歲的張小弟,3歲時家人發現語言發展較一般孩童慢,同時又有過敏體質,除了身形比同齡孩童瘦小,說起話有氣無力並且有明顯黑眼圈。家長帶到中醫門診求診,經醫師把脈後建議做三伏貼,並且從脾、肺二處調理。中醫師羅子玠表示,張小弟連續做了2年的三伏貼,期間同時服用中藥調理脾胃功能。目前過敏體質大有改善,也比從前活潑開朗。冬病夏治三伏貼 改善冬季過敏症狀所謂「冬病夏治」是指夏天做好預防疾病的保健措施,可降低好發於秋冬時節的疾病,但大多數民眾也多注意在改善孩童的過敏體質上。其實三伏貼除了可以改善孩童或青少年的過敏體質外,在成人,特別是老年人也可運用三伏貼提升免疫力、改善腸胃虛弱及身體痠痛的問題。羅子玠醫師指出,改善孩童的過敏體質刻不容緩,過敏症狀除了讓孩童不舒服外,也會降低注意力及學習成效,羅子玠醫師進一步提到,有些人先天就有過敏體質,只是有沒有碰到過敏原引起發作,呼吸道過敏常見有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眼睛癢、咳嗽、氣喘等不適症狀,由於類似於感冒,因此會有家長忽略了過敏情況讓孩童成為小熊貓。年齡越大治療期越長 患者應盡早治療現代研究統計資料顯示,三伏貼對過敏有明顯的改善。另外,穴位敷貼的患者,如能儘早(3歲可以開始做)接受治療,不僅療效佳安全性也高,不只可將發病期間縮短,同時也可減短治療的期程。反之,年齡越大,則發病期間也拖得愈長,治療的期程也需增長。今年的初伏正是昨日,無論是有過敏體質或體質濕熱者可把握時機開始治療。 

研究:三伏貼能減輕60%氣喘

研究:三伏貼能減輕60%氣喘#三伏貼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有常常反覆感冒、過敏性鼻炎等症狀的人,利用天氣熱時藥物容易吸收的原理,把握夏天防治好時機,讓惱人氣喘、咳嗽可達到大幅改善。暑假是治療氣喘、鼻過敏的好時機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兒科主任劉佳祐表示,「三伏天」是指一年二十四節氣中最炎熱、陽氣最旺的時候。其中今年的初伏是7月12日,中伏是7月22日,末伏是8月11日,把握暑假這段時間,是治療氣喘、鼻過敏的最佳時機。人體陽氣旺盛,藥物容易從體表吸收,三伏貼的原理為將辛溫通絡的藥物如白芥子、延胡索、細辛、甘遂等藥物磨成細粉製成藥餅,敷貼於背部的腧穴,讓藥效直入血絡經脈,達到通經活絡、溫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研究證實三伏貼能減輕60%氣喘根據2016年韓國學者文獻分析顯示,16個臨床試驗含括1,287位氣喘病患顯示,單純穴位敷貼不僅可以改善患者的13%肺功能,也可以減輕60%氣喘的症狀。對於已經接受正規西醫治療的患者,加上穴位敷貼的效果可改善患者的11.6%肺功能,也可以減輕69%氣喘的症狀。劉佳祐主任表示,針對12歲以下的氣喘病童,可經由中醫師評估進行健保給付的小兒氣喘中醫加強照護門診,在中醫門診同時接受包含穴位敷貼、內服中藥、針灸治療、推拿按摩等全方位的整合照護。如能使用三伏貼搭配正規西醫治療進行體質調理,相信更能夠改善氣喘的病情,減緩症狀發生。三伏貼不但能為氣喘患童加強免疫力,也可有效改善其他如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腸胃功能不佳等病症。

改善虛寒體質 冬病夏治就靠「它」

改善虛寒體質 冬病夏治就靠「它」#三伏貼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夏季是人體陽氣最旺的時節,中醫的養生觀中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順應四時特色,在夏季來治療虛寒性疾病能有不錯的效果。二十四節氣中,小暑到立秋最炎熱、陽氣最旺盛,俗稱「伏夏」,又名「三伏天」。三伏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總稱。清代醫家提出的「天灸」療法──三伏貼,被證實能有效減緩過敏症狀,達到冬病夏治的療效。幫助改善久咳不癒、過敏鼻炎等虛寒症狀衛生福利部新營醫院中醫科醫師陳建閔表示,三伏貼的作法是在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利用辛溫香竄藥物敷貼於人體特定穴位,如:肺俞、風門、大椎。冬天咳嗽、久咳不癒、過敏性鼻炎、肺氣虛造成的喘促及虛寒體質,都能藉由貼敷腎俞、氣海俞等穴位改善長年痼疾。因以上所提的病症在冬天好發,所以可以達到「冬病夏治」的效果。藉由三伏貼可減少內服藥物的使用陳建閔醫師指出,研究發現三伏貼對於過敏性鼻炎有相當的療效,三伏貼的適應症也可針對遇冷空氣加重的過敏性鼻炎、慢性虛寒性疾病來改善。因是獨特的中醫外治法,可減少內服藥物的使用。但因敷貼藥物中有些藥物較易造成敷貼局部皮膚水泡的產生及短時間的膚色色素沉澱,故於貼敷後更要注意皮膚的護理。在「三伏天」的特定的日子前後,可以選取特定的穴位進行藥物敷貼來治療慢性、過敏性、虛寒性疾病。為方便民眾,可於7/10~9/02間進行敷貼,每次敷貼間隔10日,一共3次為基本療程,宜事先預約掛號新營醫院中醫科,以便準備藥餅。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