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

預防夏日常見疾病

預防夏日常見疾病#食物中毒

炎炎夏日,許多疾病隨之而來,除了令人聞之色變的腸病毒外,還有許多疾病也是不可輕忽的,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小兒科翁麗緻醫師,為了提供民眾做好預防之道,特別針對夏天常見的疾病像是食物中毒、登革熱、流行性感冒等疾病加以說明。首先,夏日高溫由於食物保存不易,因此經常出現「食物中毒」的現象。常見食物中毒的原因包括,調理食物前沒有徹底清洗乾淨、食物冷藏保存不正確,冷凍溫度不夠,導致細菌滋生、或是食物調理後,沒有立即食用,放置室溫下太久,以致細菌滋生。導致食用已被細菌或病毒污染的食物,例如:受污染的肉類或蛋類。另外加熱處理不當也是很常見,例如:需煮沸的食物沒煮沸。翁麗緻醫生指出,食物中毒可能會有腹痛、腹瀉、發燒、血便等症狀,甚至會傳染給別人。所以妥善的調理食物,保持廚房、廚具和餐具的清潔,做好食物儘快食用,讓細菌沒辦法在食物上滋生,並保持良好衛生習慣,才是防止食物中毒的好方法。其次是「登革熱」。感染登革熱時會有發燒、劇烈的關節疼痛和肌肉痛症狀;嚴重時,甚至有致死的危險。目前尚無特效藥,只能用退熱劑和鎮痛藥物來減輕病症,所以最好避免蚊蟲叮咬,例如:裝紗窗、紗門、清除居家附近的積水容器等,是目前對付登革熱最有效的方法。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是登革熱傳播的媒介,滋生的場所為屋內外各種積水容器中。至於「流行性感冒」,翁麗緻醫生表示流感種類很多,可經由病人的口水、分泌物等途徑傳播病毒。感染可能會有發燒、咳嗽、喉嚨痛等症狀,目前最有效的預防方法是保持均衡的飲食、充足的睡眠,在感冒流行期間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常洗手、多喝水、戴口罩、保持室內通風,以降低被感染的機會。【預防夏日疾病注意事情】‧「濕、搓、沖、捧、擦」的正確洗手方式洗手。‧養成常洗手、多喝水的好習慣。‧充份攝取營養均衡的飲食,以增加抵抗力。‧烹調食物前,先徹底洗淨雙手,調理過程及廚房、廚具和餐具都要保持清潔。‧做好食物儘快食用,不放置過久。保存食物時,避免因為保溫或冷藏不當,造成食物腐敗。‧家中裝設紗窗、紗門,注意家中及周圍環境,消除蚊蟲孳生場所。‧腸病毒或感冒流行期間,少帶孩子到公共場所,以降低被感染的機會。帶孩子到人多的地方,可幫孩子戴上口罩。‧保持室內通風良好,避免病菌有機會在家中停留。

夏季常見的腸胃疾病

夏季常見的腸胃疾病#食物中毒

隨著天氣轉熱,時序將進入了夏季,所謂病從口入,一旦食物的處理過程或保存不當,會造成病菌滋生,吃了這些食物很容易造成腸胃疾病,因此在我們享受美食的同時,也必須注意一些問題,才能保持身體的健康。夏天常發生細菌性腸胃炎及食物中毒,其中食物中毒常見的狀況是一群人同時感染,這一類疾病多半來得比較急,但是只要在急性期注意避免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多半可以慢慢恢復正常。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主治醫師羅鴻源針對以下幾種常見病菌加以說明:1.金黃色葡萄球菌:常因為工作人員手上傷口污染了食物,這種細菌會產生一種耐熱毒素,在烹煮過程中毒素無法被破壞掉,所以多在進食6小時內產生嘔吐及腹痛。2.臘桿菌:此菌孢子多存在米中,能耐過烹煮,食物煮過後由於保存溫度不當,孢子變成細菌而繁殖,若食入相當數量的細菌,其毒素會在1~12小時內使人發生嘔吐、腹痛及腹瀉。 3.產氣莢膜梭菌:此菌孢子多存在肉類中,也是以孢子及毒素造成問題,多在8~22小時內造成腹瀉及腹痛。 4.肉毒桿菌:此菌生長在無氧狀態下,主要發生在製造不佳的罐頭食品,因此膨脹起來的罐頭食品應丟棄,除了造成腹瀉之外,會導致呼吸肌肉痲痺而死亡。 5.副溶血弧菌:吃下被污染的生魚肉或甲殼類食物後,於12~24小時內產生嘔吐、腹痛、發燒、水樣或帶血腹瀉。此外,夏季也是旅遊的旺季,旅遊相關之腸道感染疾病主要的就是罹患旅行者腹瀉,除了對健康有不良影響之外,也是一件掃興的事。羅鴻源醫師指出,旅行者腹瀉最常發生在旅客前往較落後國家或衛生條件較差的地區,水源及食物在處理過程中受到污染,而前往當地的旅客其腸道對這些細菌沒有足夠的免疫力,便很容易產生腹瀉。因此未剝皮的水果,未煮的蔬菜(如沙拉)、未煮熟之餐飯、飲用不潔之水或冰,使用不潔之水清潔口腔,皆可能造成腹瀉。羅醫師強調,旅行者腹瀉的病原很多,有部分患者可以同時分離出多種致病原,也有部分患者於求診時已無法分離出致病原。常見的致病原有大腸桿菌、志賀氏桿菌、沙門氏桿菌、曲桿菌、產氣單胞菌及弧菌。志賀氏桿菌僅需少量菌數即可造成疾病,極易經手傳播,另外蒼蠅多的地方也容易傳播;沙門氏桿菌方面大多數經由食物得到,可經由食入生蛋、家禽和未剝皮的水果而得,所以避免生食和未剝皮水果。自來水,未裝瓶的水及冰品都得小心,另外攤販的食品要特別注意衛生。治療上主要在補充體液和電解質,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因副作用、花費昂貴及抗藥性等問題,所以並不建議廣泛使用。遇到了腹瀉,有些人會自行服用成藥,有些人甚至跑了好幾家醫院,希望能夠馬上止瀉,其實疾病通常都有一定的病程,使用了強力的止瀉藥有時不但無濟於事,反而加重病情。其實腹瀉的原因何其多,尤其是時間過久的腹瀉,更應尋求醫師的協助,做出正確的診斷。

拉肚子是腸胃發出的「身體的警訊」

拉肚子是腸胃發出的「身體的警訊」#食物中毒

每個人都有「腹瀉」的經驗,有時候「拉肚子」只會引起個人輕微的不適;但在重要場合裡頻跑廁所,或因腹瀉過急,拉在褲子上,導致臭味四溢的情形,卻常會令人側目,甚至引發公憤。而在廁所裡腹瀉不止,衛生紙已用罄,但屁屁仍濕,「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窘境,也常讓很多人沒齒難忘!在日常生活中,引起腹瀉的原因很多,引起急性腹瀉(症狀持續的時間小於7天)最常見的原因是細菌或病毒的感染食物中毒以及藥物;而造成慢性腹瀉的原因很多,包括飲食、藥物、腫瘤、感染、壓力、自體免疫性疾病、內分泌異常、放射線傷害及吸收不良等等。腹瀉其實是一種症狀,而非疾病,它是人體「防禦機制」的一環,能將體内的致病菌與它們所產生的有害毒素排出體外,以減少對人體的傷害。它同時也是一種「身體的警訊」,在告知人們自己的腸胃系統出了狀況。大部份輕度或中度的腹瀉都會在12至24小時內逐漸緩解,漸至佳境。但最重而持續的腹瀉卻會導致水份、養份及電解質的大量流失,如果處理不當,可能引起脫水甚至休克、死亡。有些人發生腹瀉的時候,就立即服用強力止瀉劑,這種作法其實是「不智之舉」,因為過強的止瀉劑會導致胃腸不蠕動,表面上雖然症狀消失了,但粉飾太平、閉門留寇的結果,可能使細菌及其毒素長久滯留體內,引發更嚴重的後果。當急性腹瀉發生的時候,最好先不要吃固態的食物,以讓腸胃道作適當的休息。不妨可以先喝一些冷或微熱的白開水、運動飲料或清湯,以補充一些水份及電解質。記得先不要服用市面上的止瀉成藥,以便讓自己的消化系統自行排除一些有害的細菌及毒素。在經過半天之後,如果腹瀉已略為緩解,可以吃一些白稀飯或鹹粥,而配些清淡的小菜,如醬瓜、花生、肉鬆等食物。在吃稀飯一天之後,如果腹瀉已逐漸緩解,便可以恢復的一般飲食。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身體沒有完全恢復前,應避免攝取牛奶、酒、咖啡、濃茶、辛辣調味品、冷飲及過於油膩的食物。此外,當急性腹瀉伴除有下列情形時,應該儘速看醫生:一、 糞便中帶有血或黏液。二、 發燒或超過攝氏38度。三、 持續嘔吐,導致無法進食。四、 腹瀉持續3天以上,(三歲以下的幼童腹瀉持續24小時以上)。五、 一群最近共同用過餐的人同時發生腹瀉。而所有的慢性腹瀉的患者都應該至少看一次醫生,以正本溯源,了解腹瀉的原因,並排除大腸癌、潰瘍性大腸炎、阿米巴痢疾、慢性胰臟炎、內分泌腫瘤、愛滋病等重大疾病的可能性。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