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桿菌

抽驗熟食食品 潛艇堡、便當不合格

抽驗熟食食品 潛艇堡、便當不合格#大腸桿菌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為維護消費者食用即食熟食食品之安全,台北市衛生局特針對市售滷味、麵食、三明治、飯糰、便當、漢堡、輕食餐點等食品進行抽驗,檢驗項目為衛生標準及防腐劑。共計抽驗37件,2件不符規定,其中「胡椒火腿雞肉潛艇堡」大腸桿菌群最確數超出衛生標準,另「炸排骨便當」則是驗出防腐劑苯甲酸,稽查結果已公布於網站。衛生標準,即大腸桿菌群及大腸桿菌,常用作監測食品品質及是否遭受污染,或是製程有無衛生缺失的重要指標之一,食品經檢驗超出標準,雖不至於直接致病,卻足以顯示該產品之衛生狀態不佳。衛生指標菌如超過標準,表示在製作過程當中的衛生狀況、食材、器具、包裝過程可能遭受污染,或因工作人員的個人衛生狀況不佳所造成,若將食物置於常溫保存更易滋生大量微生物。苯甲酸俗稱安息香酸,為一種常用的食品防腐劑,添加至食品中可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延長食品的保存期限。若長期食用添加過量防腐劑食品,對肝、腎功能都會造成影響。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餐飲及食品販賣業者,應做好衛生自主管理,製作販售場所應符合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操作人員於調理食品前後要徹底洗淨雙手,選用新鮮食材、凡與食品直接接觸之用水需符合飲用水水質標準,生熟食、刀具、砧板要分開使用,以免交叉汙染,並妥善控制販售量,切勿大量製作屯積販售,所販售食品應符合衛生安全及品質之標準。提醒民眾購買即食食品,應選擇商譽良好、販售場所整潔衛生的店家,所購買食品注意色澤及氣味是否正常,購買後應立即食用完畢,以避免常溫下細菌過度滋生,影響民眾身體健康。

預防大腸桿菌中毒 勿徒手處理熟食

預防大腸桿菌中毒 勿徒手處理熟食#大腸桿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現代人工作忙碌經常購買外食,但飲食處理不當很容易造成大腸桿菌孳生,大腸桿菌是人或哺乳動物等腸內常存在的細菌,經常隨著糞便被排出,在飲水及食物中檢出有此菌存在,表示受到動物的排泄物污染,故為重要之食品衛生指標細菌。其實若食物完全均勻加熱至攝氏75度,便可消滅大腸桿菌,因此,不要徒手處理熟食;如有需要,應戴上手套,如有需要保留吃剩的熟食,應該加以冷藏,並儘快食用。大腸桿菌屬於一般所稱之腸內細菌,亦即屬於腸道細菌科,腸道細菌科之細菌乃腸道原有的細菌或因攝食污染之食物與水而進入腸道,為腸道之正常菌叢,一般無毒力。但在適宜條件下仍可致病,對營養不苛求,可生長於一般食物及水源中,易受理化因素影響,但具抗低溫性,故常殘存於土壤、溝渠、水及儲藏多時之食物中。變質的食物應該棄掉,進食或處理食物前,應用肥皂及清水洗淨雙手。食物應徹底清洗,自來水應煮沸後才飲用,避免進食高危食物,例如未經低溫消毒法處理的牛奶,以及未熟透的漢堡肉、碎牛肉和其他肉類食品,生的食物及熟食,尤其是牛肉及牛的內臟,應分開處理和存放,避免交叉污染,這樣、食物的使用及保存就能夠預防大腸桿菌污染。

嘉縣衛生局抽檢 清涼冰品藏大腸桿菌

嘉縣衛生局抽檢 清涼冰品藏大腸桿菌#大腸桿菌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葉臻/綜合報導)在炎熱的天氣裡,民眾常購買清涼的飲料、冰品做為消暑解渴之道,但這些吃起來清涼的食物真得乾淨嗎?嘉義縣衛生局為針對轄內有販售冰品飲料的一般商店如便利商店、泡沫紅茶店等進行食用冰塊、冰品成品及其餡料之抽驗;共計抽驗38件檢體,項目包括:生菌數、大腸桿菌、大腸桿菌群、防腐劑。檢驗結果7件食用冰塊生菌數超量,另有1件冰品生菌數與大腸桿菌群超量,被要求限期改善並擇期複驗。生菌數及大腸桿菌群數值是產品衛生指標,如超過規定值,代表可能為飲食產品衛生欠佳、成品儲藏環境及盛裝容器不妥、員工個人衛生不良或食物容器洗滌不潔等原因所致。衛生局鍾明昌局長呼籲消費者,選購冰飲品應注意業者環境衛生是否良好、現場工作人員是否衛生、盛裝食品的容器是否清潔、各類冰品及配料是否加蓋,以及有無適當儲存環境(冰箱冷藏溫度不得高於7℃、冷凍溫度不得高於-18℃),以確保飲食衛生安全,才能吃得安心,不對身體造成多餘的傷害負擔。

台中市飲品抽驗 一件大腸桿菌超標

台中市飲品抽驗 一件大腸桿菌超標#大腸桿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最近天氣時熱時冷,有些民眾還是會買杯冷飲解渴一下,因此,臺中市政府衛生局陸續針對超市、大賣場及冷飲店進行冰品冷飲抽驗,共抽驗冰品冷飲24件,檢驗生菌數、大腸桿菌、大腸桿菌群、沙門氏桿菌。其中傻瓜冰茶店(西屯區)的1件烏龍綠茶檢出生菌數10400 CFU/ml、大腸桿菌群149 MPN/ml,依照食品衛生管理法規標準,飲料類生菌數標準為10000 CFU/ml,大腸桿菌群標準為10MPN/ml,將依食品衛生管理法查處新台幣3萬到15萬元。由於一般飲料店所放置的茶飲多在室溫下,民眾購買時,如果沒有立即飲用完畢、或是開封過的飲品沒有冰到冰箱存放,經過長時間溫度變化,飲品就容易產生生菌數、及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臺中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長黃美娜表示:想來杯清涼冷飲解渴,民眾到店家購買時,要留意業者的環境及工作人員個人衛生,飲品一到手應該盡速喝完、沒喝完的飲品也要放到冰箱保存,才能減少因為食用飲冰品造成腹痛、腹瀉等身體不適症狀。

北海道食物中毒案 元兇泡菜我國未進口

北海道食物中毒案 元兇泡菜我國未進口#大腸桿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疾管局指出,日本北海道爆發嚴重食物中毒事件,上百位民眾疑似食用遭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型污染的醃白菜後發病,並已有七人死亡。疾病管制局呼籲,民眾出國旅遊或商務活動,應儘量避免生食及食用可能未完全煮熟之食物,加強飲用水的衛生,飯前如廁後應勤洗手,杜絕感染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之風險。疾管局表示,日本北海道上百位民眾疑似食用札幌市「岩井食品」製造的醃白菜後集體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已造成七人死亡,多數為80歲以上安養院住民,其中僅一名為4歲女童。醃白菜經檢驗發現遭O157型大腸桿菌污染,判斷可能於製程中消毒不完全引起,該公司已全面回收於札幌市的商店街超市及旅館餐廳內販售的商品。對此,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造成日本北海道札幌市群聚食品中毒致死案之涉嫌食品─泡菜,未有輸銷我國之紀錄,請民眾勿恐慌。疾管局表示,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存在於牛隻的腸道中,主要是吃到被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污染的食物所傳染,最常因烹煮不當的牛肉(特別是絞肉)、未妥善殺菌的生牛奶或果汁所引起,亦可經由受污染之水源(如未經消毒之飲用水、游泳池水)引起。美國曾發生因漢堡烹調不當而爆發流行甚至導致死亡;另有多次的流行是由未經滅菌的牛奶所造成。歐洲地區曾於2011年5月至6月期間發生大規模O104型大腸桿菌感染事件,大多數病例均具有德國旅遊史,經調查為食用受污染豆芽所引起。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會釋放出毒素,潛伏期約2至8天,感染初期會出現腹瀉、腹部絞痛、嘔吐等腸胃道症狀,嚴重者可能會導致出血性腹瀉、腎衰竭、栓塞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症、溶血性尿毒症候群等症狀。由於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症屬食因性感染之疾病,且可循糞口途徑引起人與人間之傳染,疾管局提出以下幾點預防方法,呼籲民眾出國旅遊或商務活動加強防範。疾管局建議民眾,應避免生食,並小心加熱處理食物,因此食物在食用前必須充分加熱煮熟,特別是食物中心部位。此外,避免飲用未經滅菌處理之生乳或果汁;煮熟之肉品,勿再接觸到盛裝生的肉品之容器或用具;加強飲用水的衛生,如注意儲水設施、水源是否遭受污染。處理食品及用餐前,手要清洗乾淨;上完廁所或接觸動物或患者後,必須使用肥皂洗手。民眾回國後如有不適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及接觸史,作為醫師診治之參考,相關問題可撥打國內免付費之民眾疫情通報及關懷專線1922,若話機無法撥打簡碼電話號碼,可改撥0800-001-922防疫專線。圖:造成日本北海道札幌市群聚食品中毒致死案之涉嫌食品─泡菜。(照片/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提供)

炎炎夏日北市抽驗包裝飲用水 全數合格

炎炎夏日北市抽驗包裝飲用水 全數合格#大腸桿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了解市售包(盛)裝飲用水的衛生安全,針對本市超市、便利商店及製造工廠等進行包(盛)裝飲用水水質檢驗及標示檢查,總計抽樣32件產品,水質檢驗及產品外包裝標示均符合規定。臺北市衛生局此次共計查驗32件產品,包含21件包裝飲用水(450~1500毫升)、9件盛裝水(10~19公升)及2件加水站的飲用水,檢驗項目包含大腸桿菌群、糞便性鏈球菌、綠膿桿菌及重金屬(鉛、鋅、銅、汞、鎘、砷), 32件產品的水質檢驗均符合規定,另檢視30件(2件加水站飲用水除外)包裝飲用水之外包裝標示均符合規定。「大腸桿菌群、綠膿桿菌、糞便性鏈球菌」是評估水源水質製造配送過程的衛生指標之一,數量過高表示水源水質可能不潔或在製造、儲存、取用過程中器具、容器、包裝或工作人員個人衛生狀況不佳而遭受污染,衛生局已輔導本市包(盛)裝水工廠加強製作過程、環境衛生、品質衛生及人員衛生等管理,落實衛生自主管理及品質監控。衛生局提醒民眾於購買包裝飲用水產品時,均應仔細觀察產品外觀,切勿購買含有懸浮物或雜質的商品,發現產品有上述現象,請不要再飲用,如對產品的生菌數含量有疑慮,建議可煮沸後再飲用,任何純淨水長期放置或儲存都會變質,且開封後的包裝水放置室溫或冰箱中,細菌數都會增加,因此民眾應注意包裝飲用水是否包裝完整,並存放在陰涼處,避免陽光照射或放置車箱內,開罐後宜儘早飲用,且購買時注意食品標示是否完整。

夏日食用冰品、冷飲 當心大腸桿菌

夏日食用冰品、冷飲 當心大腸桿菌#大腸桿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臺東縣衛生局針對6月18、19日第一批縣內飲料連鎖店、自營冰品店及餐飲業(包含速食連鎖店)等店抽驗冰品、冷飲共計40件,檢驗項目計有生菌數、大腸桿菌、大腸桿菌群、防腐劑等,檢驗結果26件合格、其中14件(生菌數、大腸桿菌群)與規定不符。14件不符規定的業者,衛生局已輔導責其限期改善,並再進行抽驗複檢,其中檢出結果:7件複驗合格;7件不合格包括(好品味點心坊(阿二冰茶)、香醇茶飲店(叮哥)、津芳冰城、寶桑豆花、多福豆花、烏龍院、星光碼頭)。複驗不合格之業者已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0條,衛生局將依同法第33條第1項第1款之規定,處新台幣3萬元以上15萬以下罰鍰。呼籲民眾在選購飲冰品時最好多觀察現場製作販售場所之環境是否衛生,盛裝容器是否清潔,冰品原料有無加蓋等。衛生局將持續衛生稽查,請業者平日應加強環境、製程、販賣之衛生,讓消費者「食的健康、食的放心」,以維護消費者健康權益。

北市第二波散裝飲冰品抽驗 仍有十件不合格

北市第二波散裝飲冰品抽驗 仍有十件不合格#大腸桿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炎炎夏日,氣溫不斷飆高,台北街頭隨處可見的飲料店琳瑯滿目,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維護消費者食用飲冰品的衛生安全及品質,自入夏起即展開散裝飲冰品及配料抽驗,第2波共計抽驗156件飲冰品及32件配料,其中10件飲冰品經初、複抽結果仍超過衛生標準限量(包括3件冰類及7件飲料類,不合格率6.4%),其餘產品均符合規定。本次抽驗156件飲冰品,檢驗衛生標準(生菌數、大腸桿菌群及大腸桿菌),初抽結果有27件飲冰品不符規定,經通知業者限期改善,複抽結果仍有10件不符規定。10件不合格的飲冰品,分別是24冷飲店(光明路215號)的紅豆剉冰、南昌製冰廠(寧波西街63巷9號)的冰塊、甘萃咖啡鮮茶飲(民生西路66巷5號)的巧克力碎片冰沙、85 ℃(延平北路6段62號)的高山青茶、鄉閤茶坊(松江路330 巷26號1樓)的泡沫紅茶加冰及泡沫綠茶加冰、米加咖啡蛋糕新鮮屋(昆明街134之1號)的綠茶(含冰塊)、嗆司果茶微風店(復興南路1段62號)的茉香綠茶(含冰塊)、名屋冰品(忠誠路2段55號B1樓)的招牌奶茶、臺灣茶手作茶飲(中坡北路60巷1號之2)的水蜜桃雪泡。對於不符規定業者,衛生局將依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處新臺幣3~15萬元罰鍰。另本次抽驗32件配料,檢驗防腐劑(苯甲酸、己二烯酸、去水醋酸)、人工甘味劑(糖精、環己基磺醯胺酸鹽)、著色劑及性狀等,檢驗結果均符合規定。衛生局表示,大腸桿菌群常被用來作為監測食品是否遭受污染,或是製程有無衛生缺失的重要指標之一,食品中檢出大腸桿菌群過多,雖不是食品中毒病原菌,不致於影響身體健康直接致病,卻足以顯示該產品衛生狀態不良。衛生指標菌如超過標準,即表示在製作過程當中的衛生狀況、食材、器具、包裝過程可能遭受污染,或工作人員的個人衛生狀況不佳所造成,至於常溫保存更是微生物繁殖的最佳環境。本專案除抽驗飲冰品外,並提醒業者重視製作過程、環境衛生及自主管理情形,像是產品品質衛生、人員衛生等管理,如從業人員應重視個人衛生做好定期體檢,手上有傷口時應即刻停止調理食物,以避免污染食材、注意冰箱儲存溫度管控等以維護消費者飲食安全!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