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

薑黃素助控糖?醫:應慎選

薑黃素助控糖?醫:應慎選#保健食品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養生觀念漸盛,許多民眾都喜歡自行服用保健食品抗老,近來非常火紅的天然食材薑黃包含抗氧化、抑發炎療效,據World J Diabetes世界糖尿病雜誌、diabetic care等期刊研究結果發現,類薑黃素除了抗發炎外,更有助於血糖、血脂控制,對糖尿病患是一大福音。衛福部南投醫院提醒民眾,雖然糖尿病患有明確的控糖目標,除了應該在生活及飲食多加小心,在使用保健食品時,也應避免選擇來路不明或者標示不清的產品,以免傷身。腎病變是因血糖控制不好引起發炎反應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可能會演變為糖尿病腎病變,許多民眾擔心藥吃太多會洗腎,南投醫院腎臟科主任莊宗芳表示,糖尿病腎病變主要是因為血糖控制不好,長期高血糖引發身體一連串的發炎反應,使腎臟功能越來越差。均衡飲食 購買前詢問醫師、營養師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營養師蔡秀雯表示,使用天然植物來保健,價格便宜且安全性較高,糖尿病患者可以適當使用,建議以均衡飲食為前提,輔助天然植物達到控制血糖的目的。對於市售的薑黃及薑黃粉的選擇,避免選擇來源不明標示不清的產品,並定期關注衛生福利部的食品藥物管理署的相關資訊,購買前也應詢問醫師或營養師,以利評估效用及身體狀況。莊宗芳主任表示,規律遵循醫師指示使用藥物,配合飲食及運動控制才是預防糖尿病腎病變的上上策,早期的微白蛋白尿期是有機會回復的,可以找腎臟專科醫師針對腎臟問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維他命補隱性肌餓?銀髮族要小心!

維他命補隱性肌餓?銀髮族要小心!#保健食品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最近常看到某維他命公司以銀髮族為對象,大肆在電視廣告裡推銷「隱性飢餓」(Hidden Huger)的概念,說服這些老人家服用該公司的複方維他命。廣告說,因為飲食不均衡可能欠缺某些「微量元素」或「人體無法合成的必須營養素」。體內缺乏應有的營養素 自然壽命較低首先提出「隱性飢餓」概念的人,是1964年智利學者埃莫西約(Hermosillar)等人,他們在某個醫學研討會裡,談到智利人民因食物不足與偏頗,造成營養不良。他們將會議資料集結於智利的醫學期刊,題目是〈智利的營養不良或隱性飢餓〉(Undernourishment or Hidden Hunger in Chile),這是「隱性飢餓」第一次出現在醫療用語中。 我們可以在醫學期的搜尋引擎PubMed裡發現,這之後的幾十年,學術期刊所討論的「隱性飢餓」,多半是第三世界或未開發國家所面臨的問題,肇因於糧食生產不足,使得那裡的群眾不能達到身體對食物的基本需求。即使外表看起來還可以,但是體內缺乏應有的營養素,自然壽命較低,還容易罹患某些因維他命或微量元素缺乏而產生的疾病。第三世界的許多國家存在不能忽視的「營養不足」 從聯合國與澳洲、美國等學界齊心統計的「全球隱性飢餓地圖」(Global Hidden Hunger Maps,2013年PLOS ONE網站公布)來看,我們依舊發現第三世界的許多國家(包含非洲、拉丁美洲等)還是因為食物普遍不足與單調,存在不能忽視的「營養不足」的情形。 除了上述的情況,學界也開始正視另一種「隱性飢餓」的存在,因為工商業發達之後,太多食物為了「保存方便」或「運送容易」,抑或「控制成本」,其製程使得營養素流失太多,更出現不少危害人體的添加物。食物充滿著高糖、高脂 食用有營養方面的問題2013年,在德國斯圖加特•霍恩海姆(Stuttgart Hohenheim)舉行的「國際隱性飢餓會議」(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Hidden Hunger)特別指出,許多食物充滿著高糖、高脂,而且沒有辦法添加新鮮蔬果,使得食用的人有營養方面的問題。這樣的食物往往特別便宜,使「營養不足」變成低社會階級不可避免的宿命,尤其當對象是孩童及婦女時,問題更棘手。攝取營養補充品而出現急症 臺灣面臨的問題不是食物不足與單調,而是我們不知節制的生活型態,加上沒有適當運動所造成的「代謝症候群」!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維他命嗎?我寫了不少文章說明維他命的由來,提到它們之所以被發現,是因為缺乏某些食物中的營養素,產生了許多疾病,例如腳氣病、壞血病、夜盲症等。若因此把維他命歸類成藥品,一點也不為過,因為它們最初就用於治療「營養缺乏症」,而非用來養生保健、甚至預防疾病。 醫師蓋勒(Andrew I. Geller)等人統計美國2004年到2013年,63個具代表性的急診室,發現掛急診的23,000多人中,有28%是20歲到30歲的族群,他們因攝取營養補充品而出現急症;也有超過21%的兒童掛急診是因為誤食營養補充品;更好笑的是,每年大概有2000人,因為上述原因而住院。 (本文摘自/胖病毒、人皮書、水蛭蒐集人:醫療現場的46個震撼奇想/時報出版)

防吐血黑便 服銀杏葉3點注意

防吐血黑便 服銀杏葉3點注意#保健食品

(優活健康往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冬季手腳冰冷症狀,是很多老人及女性容易出現的症狀,有的民眾為改善末稍血液循環不良問題,會使用口服銀杏葉藥品,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使用銀杏葉保健品前應諮詢醫師,使用後若出現黑便、血便症狀,應盡快就醫,且如近期須進行手術,請務必告訴醫師正在服用該藥品,並於手術前7天停止使用。服用保健食品3點要小心「阿嬤,你怎麼沒感覺?」有末梢血液循環不良者,應該非常熟悉保健食品的廣告,現我國核准含銀杏葉口服處方藥品適應症為「末梢血行障礙」,指示藥品適應症為「末梢血行障礙輔助治療」,銀杏果屬於一般食品,並沒有治療疾病的效果,食藥署提醒民眾使用口服銀杏葉藥品,應謹記下列3點:1)  應注意藥品併用風險/該藥品會抑制血液凝集,可能會與其他藥品出現交互作用。因此,民眾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應諮詢藥師或醫師,以免發生不良反應。2)  手術前7天應停止使用/該類藥品會增加手術期間出血之風險,民眾如果近期必須進行手術,請務必告訴醫師正在服用該藥品,並於手術前7天停止使用。3)  注意是否有藥品不良反應/該藥品可能會造成出血的不良反應,用藥期間如有眼睛出血、流鼻血、劇烈頭痛、噁心、嘔吐、意識變差或胃腸道出血(如吐血、黑便、血便)等症狀,應即刻停藥並及早就醫處置。      

自然療法夯 吃對保健食品才有效

自然療法夯 吃對保健食品才有效#保健食品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許家瑋/採訪報導)一個保健品牌要短期內炒出知名度,透過密集地廣告曝光與媒體操作或許可喧鬧幾時,若要悠遠長久的經營下去,考驗著的是產品品質所傳遞出品牌故事的實力與感染力,產品製造所使用的食材,與製造技術及品質監控,更是消費者所在意的事情。發揚自然療法概念 提昇人體自我保護機能保健食品品牌創辦人Maurice Blackmore,承襲自然療法,崇尚「自然即能自律,自然即能平衡,自然即能自癒」之理念系統,從大自然中尋求食材製成保健食品,運用天然成分,提升人體自我保護的運作。然而,推廣自然療法並非只是創立品牌口號,保健食品台灣區總經理劉一正提到,台灣公司推廣著一項內部活動,就是在一般情況下,每日依據適合自身的體質,食用公司的營養品作為日常保健,在有些不適時,藉著提高營養品的攝取量,來提升自身的免疫力。產品經過TGA把關 安心食用無負擔總經理劉一正說:「不同於台灣將保健品視為食品等級,澳洲使用藥廠等級的規格製作保健品,根據澳洲優良製造規範(GMP)的製藥標準進行生產,和當局藥品管理最嚴格的澳洲療效商品管理局(TGA)審查把關。」以自家產品「濃縮魚油」為例,除了品質上經過多重檢驗,如重金屬、戴奧辛等檢測,生產工廠獲澳洲療效商品管理局認可,魚源的捕撈上,更符合WWF 世界自然基金會的要求,並以較無重金屬含量疑慮低的小型魚為主,使用者都可依產品外包裝資訊,清楚追溯每一瓶濃縮魚油的魚類、海域與捕撈時間,能安心使用。為確保每一瓶到全球消費者手上的產品有著相同品質,更不計成本以醫療級的玻璃瓶包裝,完整封存一顆顆保健品成份的活性、純度,不添加防腐劑,而玻璃瓶除能延長效期外,更讓省去擔憂塑化劑的疑慮。

保健食品也加糖?糖尿病患誤服致暈眩

保健食品也加糖?糖尿病患誤服致暈眩#保健食品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國人喜歡購買保健飲品已蔚為養生風氣,殊不知有些保健食品為了提升口感,往往加入了過量的糖份,導致很多保健食品的愛用者,尤其是一些慢性疾病患,在不知不覺中攝取了過多糖分,危害自身健康。近日,就有民眾購買了宣稱含有蜂王乳珍珠粉之營養品,食用之後感到頭暈不適,檢驗發現其營養成分標示不符,驗出含糖量超標。每日糖攝取總量20克為宜衛福部食藥署於103年4月15日公告「包裝食品營養標示應遵行事項」,並於104年7月1日施行:將糖含量增列為強制標示項目,業者必須將產品中額外添加的糖量,以及食材本身原有所含的糖量,全部加總後標示。消費者可利用此資訊,清楚知道、控制自己的糖攝取量。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的建議,更理想的糖攝取量應為每日總熱量的5%以下,建議女性20公克為宜、男性以22.5公克為限。糖分攝取過量 當心三高找上門南投醫院蔡玉思營養師表示,糖分攝取過多,容易導致人體「三高」。糖尿病患者須攝取適當糖分,若食品糖分標示不符,病患可能會因為攝取過多的糖分,造成身體不適,甚至血糖上升影響健康,因此建議食品成分標示須準確。對於糖尿病患需要適度攝取糖量的人來說,新施行的包裝食品營養標示,能方便他們計算糖份,對一般民眾而言,也可得知自己究竟是否吃入過量的糖,進而了解熱量及飲食控制。

保健食品該吃嗎?醫師正反看法大不同

保健食品該吃嗎?醫師正反看法大不同#保健食品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台灣人愛吃補,是一般人的印象,保健食品是出國的必備伴手禮,更是子女最常用來表示孝心送給長輩的禮物,然而保健食品到底該不該吃呢?專家也有不同看法,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顏宗海醫師建議除非特殊狀況,否則不需食用;新光醫院腎臟科江守山醫師則樂觀表示,保健食品要「聰明吃」。除非特殊疾病 否則無需補充根據《健康遠見》的「保健食品消費行為調查」發現,民眾得知保健食品訊息來源前四大管道依序為親友,佔42.8%、廣告37.6%、媒體報導31.3%和醫療專業人士17.8%。其中經常吃的保健食品排名中,維他命佔了67.5%穩居第一名,其次有鈣片、葉黃素或玉米黃素,以及魚油等。然而台灣營養基金會副執行長周怡姿表示,最好的維生素來源仍然是天然食物,因為這樣才能吃的健康、也不會吃進過多的化學物質;顏宗海醫師也不建議民眾沒原因就吃保健食品,他說,除了吃進需要的營養素外,還可能會吃進色素等附屬品,這些加工物質,若長期累積對人體有害。然而除了某些特殊狀況者,如洗腎患者,每週需洗三次腎,會把水溶性維他命流失,此時可以補充維他命B群;而孕則可補充葉酸;停經婦女會造成骨質疏鬆,可補充鈣片。大多數人飲食攝取不均衡江守山醫師則表示,從天然食物獲取營養素固然好,但多數人通常卻沒有均衡攝取,也吃不到一定的量,這都是導致營養素不足的關鍵。依據美國農業部報告顯示,只有2%的兒童及青少年飲食符合五大食物推薦量,有超過80%的美國人每天吃不到五蔬果,更別提獲得每日建議攝取的營養素。江守山醫師補充,天然食物中的營養物質都會在摘取後的存放過程中喪失,如葡萄糖、葉酸、維他命C等,麵粉加工漂白的製程,也會破壞葉黃素。然而他也說,若一顆藥丸裡面有超過3種維生素,就最好不要吃。周怡姿則建議,可以參考營養基金會建議的每日飲食指南,確實以新鮮食材,補充各類營養,只要不挑食、不過份攝取,就能夠吃出健康。

父親節瘋送保健食品 5類疾病小心吃進負擔

父親節瘋送保健食品 5類疾病小心吃進負擔#保健食品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想必許多人都已經準備好禮物來迎接週末的父親節了,有購物網站發布父親節前夕熱搜的關鍵字統計,結果發現「健康保健類產品」榜上有名,不過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對於罹患慢性疾病的長輩,送健康伴手禮千萬要慎選。慢性疾病、長期服藥者 需慎選保健食品根據購物網站調查發現,魚油、銀杏、紅麴、納豆、人參及雞精等都是送禮熱門產品,對於有心血管疾病或有固定服用慢性病藥物的長輩,這類健康伴手禮,可能反而造成食品藥品交互作用,導致副作用發生機會增加,以下5類疾病,或長期服藥者需注意。1) 曾中風、心房心律不整,曾接受人工膝蓋、髖關節置換手術/這類病人必須長期服用抗血小板劑,如阿斯匹靈或保栓通,或可邁丁等抗凝血劑,若與魚油、海豹油、銀杏、大蒜精、維他命E等保健類食品併用,恐增加出血風險,造成不明原因的瘀青、刷牙時牙齦流血,或解深黑色的糞便等。2) 膽固醇過高/高血脂病人最常服用的是史他汀類的降血脂藥,而紅麴或納豆成分的保健品與史他汀類的成分非常類似,合併使用可能造成劑量過高,增加副作用發生率,更有可能導致肝功能指數升高、肌肉不明原因的酸痛,或解深茶色尿液等3) 免疫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癬,或是曾經接受器官移植手術者/有長期在服用免疫抑制劑之病人,需避免與可能會刺激免疫系統的靈芝、樟芝、人參、冬蟲夏草或巴西蘑菇等保健品同時使用,否則可能會抵銷藥品的效果。4) 高血壓、慢性腎臟病/坊間的雞精或食補液,有些鈉或鉀離子含量較高,並不適合血壓控制不佳或慢性腎臟病患者食用。5) 肝、腎功能不良/不建議額外補充保健食品,以免增加身體負擔。藥害救濟金會強調,最安全且保險的方式,就是在送禮之前,先諮詢醫療專業人員,以免原本想送的是健康,卻反而送成負擔。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