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

天氣熱易中暑 快喝防暑茶飲來預防

天氣熱易中暑 快喝防暑茶飲來預防#中暑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氣溫不斷的攀升,使得民眾們容易引起中暑,且在中醫科門診上,平均每4人就有1人出現全身無力、發燒、頭暈、頭重、噁心、腸胃不適甚至嘔吐的症狀,比起前幾個月增加了至少2成。對此,萬芳醫院傳統醫學科黃中瑀醫師表示,這些民眾的脈象呈現典型的中暑脈,只要服用解暑的藥方,搭配整腸的藥湯即可得到舒緩,此外,也可配合針灸治療增加症狀快速緩減。汗液若排不出去 恐出現中暑現象黃中瑀醫師表示,中暑是汗腺和排汗功能被暑熱、溼熱壓迫而導致汗排解不出去,被逼在皮膚的內層,此身體會出現大約38度的低燒狀況,以往多半只發生在小朋友、老人等體溫調節能力較差的人身上。但近幾年有愈來愈多的年輕人經常發生中暑,因為現代人較少運動、愛吃冰品的關係,導致身體代謝能力變差,體內水分補充也不夠的情形增加,不僅如此,也有媽媽在高溫環境的廚房煮飯,將飯菜端入開有冷氣的飯廳,一天來回幾次下來,也會出現中暑的症狀。中醫茶飲+三伏貼 內病外治效果更好若是出現輕微中暑症狀,可以輕輕按摩合谷、風池、迎香及太陽穴來舒緩,除了補充水份,醫師建議可以自製防暑茶飲,準備魚腥草或夏枯草約60克、紅棗5至10顆,將藥材以清水略沖洗後,全部放入鍋中,加水蓋過材料以大火煮沸即可關火,濾渣取汁飲用。而炎熱的天氣,也是敷貼三伏貼的最佳時機,在陽氣最盛之時,人體的血氣運行也最為旺盛,此時若能選取適當的藥材,於血氣相對應的穴道做穴位敷貼,亦可對體質的改善與調理有良好的效果,也就是所謂的內病外治。利用白芥子、細辛、甘遂、肉桂等溫陽成分的中藥材,貼於背部之定喘、風門、肺俞、腎俞等穴位,引起輕微發赤反應,刺激穴道,使藥物直接由皮膚吸收,經由經絡氣血直達病處,達到引邪外出、扶正祛邪的效果。不過主任也提醒,因其中藥物包括利尿藥物,所以可能出現頻尿現象,而孕婦、嚴重心肺功能不足、短時間敷貼即會大量起泡者,及發燒和咽喉發炎者,並不適用。

艷陽高照好悶熱 謹記6點防中暑

艷陽高照好悶熱 謹記6點防中暑#中暑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氣候的改變,使得今年夏日氣溫屢創新高,民眾因中暑與熱衰竭等熱急症而至急診就醫的人數也大增,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指出上個月因熱衰竭、中暑等至醫院急診人次達177人,較去年同期增加1.3成,若延誤就醫恐至多重器官衰竭。中暑及熱衰竭症狀相似 但其實兩者是不同的熱所引起不適有分為中暑及熱衰竭,這兩者間其實是不一樣的,中暑指的是長時間陽光曝曬或處在高溫的環境中,體溫調節機轉失去作用,導致體溫上升,而熱衰竭指的是熱環境中,體內水分及鹽份流失過多,體內的循環系統無法維持正常功能時,呈現休克的狀態。衛生局表示,任何人都有可能會發生中暑與熱衰竭,因此提醒民眾,若出現疑似中暑等熱衰竭的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燥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可能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應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提供加了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謹記預防中暑好辦法 避免身體出現不適最後,宜蘭縣衛生局劉建廷局長表示,若要有效預防中暑與熱衰竭的發生,應謹記6點,才是避免中暑好方法,另外,像是老人、孕婦、慢性病患者,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溫季節裡,建議避開溫度最高的時間外出,預防身體容易出現不適的情狀發生。1)盡量避免暴露於高溫的環境/上午十點到下午四點的日曬最為強烈。2)採用適當的防曬措施/如遮陽傘、大草帽。3)外出衣物盡量選用棉、麻、絲類的織品/以免大量出汗時不能及時散熱。4)隨時補充水分/避免體內水分散失過多。5)家中加裝窗簾/避免陽光直接照射。6)關掉非必要的燈和電器設備/以免產生更多的熱量。

全台飆高溫!熱衰竭、中暑多1成3

全台飆高溫!熱衰竭、中暑多1成3#中暑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來連續多日氣溫達36度高溫,新竹甚至出現36.9度飆全台最高溫,位於新竹市光復路上電子溫度計看版還顯示40度!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資料,今年五月間,因為熱衰竭、中暑掛急診的就有177人,與去年同期157人相較,多1成3,因此提醒大家要多注意防中暑! 體溫調節能力弱 老人易患熱急症新竹國泰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林朝順表示,32、33度高溫的天氣,就要盡量減少出門,待在陰涼的地方,還要多補充水分,許多人被曬到頭昏、發燒、四肢無力,高溫加上排熱不良,引發熱急症。熱急症包含熱痙攣、熱暈厥、熱衰竭和中暑等,致死率高達2到3成。天氣炎熱,在戶外工作的青壯年、體溫調節能力弱的老人家更為熱急症患者大宗。 不論戶外、室內,悶熱環境就容易中暑,醫師建議早上10點到下午4點,太陽發威溫度高,要避免外出,盡量待在陰涼地方,也要多喝水,每天補充1500C.C.水分,等於600C.C.瓶裝水要喝2罐半。 隨著氣溫持續升高,繼5月出現第一波中暑「熱潮」,7月更是高峰。新竹市許明財市長提醒市民,大熱天應避免曝曬在高溫下,並牢記「多喝白開水、保持涼爽、提高警覺」的預防中暑3要訣,避免發生致命的熱中暑。

中暑事件頻傳 3撇步預防熱傷害

中暑事件頻傳 3撇步預防熱傷害#中暑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進入炎炎夏日溫度日俱增高,近日已有不少中暑事件發生,呼籲民眾應提高警覺,大家必須要防範環境性熱疾病。彰化縣衛生局特別提醒體溫調節差特別容易中暑的民眾、戶外工作者與農民等盡量勿在上午10點至下午2點的正烈日下從事工務過度曝曬,為讓大家能有效預防熱傷害的發生,特別提供3撇步:1)適當防曬及遮陽/穿著輕便、淺色、寬鬆的衣服,選擇透氣的衣物。儘可能保持室內涼爽,待在通風或有空調的地方。外出工作者隨時注意防曬,例如戴寬邊帽、太陽眼鏡、塗抹防曬係數15或以上的防曬乳液。2)補/適時補充水分,不論你的活動程度,都應該隨時補充大量的水分,不可等到口渴才補充水分。不可補充含酒精及大量糖份的飲料,以避免身體流失更多的水分。3)小心/注意潛在性疾病,如家中有嬰兒及幼童、大於65歲以上的老人等體溫調節機能較不佳者,要多注意。患有慢性疾病者,更要小心氣候溫度的變化。體溫升高、心跳加速是徵兆任何人都有可能會發生中暑等熱急症,衛生局提醒您當疑似出現中暑等熱急症的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氣溫飆熱衰竭增 謹記防中暑3要訣

氣溫飆熱衰竭增 謹記防中暑3要訣#中暑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年來,因氣候變遷的關係,氣溫持續升高,因中暑與熱衰竭等熱急症之急診就醫人次增加。澎湖縣衛生局保健科呼籲,應避免曝曬於高溫之下,尤其年長者、慢性病患者應多注意並牢記預防中暑3要訣「多喝白開水、保持涼爽、提高警覺」,以避免發生致命的熱中暑。 1)多喝白開水/ 每天至少1,500㏄白開水的好習慣,不僅可維持體溫恆定預防中暑,並有促進腸胃蠕動預防便秘等功效。不論活動程度如何,都應該隨時補充水分,不可等到口渴才補充水分;但若醫囑限制少量或者,應詢問醫師天氣酷熱時,應喝多少量為宜。 2)保持涼爽/穿著輕便、淺色、寬鬆的衣服,選擇透氣的衣物;室內加裝窗簾,避免陽光的直接照射;不可將任何人留在密閉、停泊的車內。 3)提高警覺/如果必須外出,建議行走於陰涼處,並塗抹防曬霜、戴寬邊帽以及太陽眼鏡。若覺得輕微頭痛、精神混亂、虛弱、昏厥應儘快至涼爽的地區,或至陰涼處休息。 體溫升、心跳加速是中暑警訊任何人都有可能會發生中暑等熱急症,衛生局提醒,當疑似出現中暑等熱急症的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樂閱讀/小心!這11種人最容易中暑

樂閱讀/小心!這11種人最容易中暑#中暑

專家指出,以下這些人是中暑高危險群,如果一般人在熱的環境下兩個小時中暑,這11種人可能半小時就中暑了。1)肥胖者。胖的人皮下脂肪厚,比較不容易散熱,此外,身體有大塊肌肉的人運動時,因為每單位時間產熱的量比一般人多,是中暑高危險群。2)劇烈運動超過體能可負荷者。因為運動會加速體內產生熱量,運動量愈大,產熱愈多,容易中暑。3)水分補充不夠,不利身體排汗。4)睡眠不足。排汗需要好的心肺功能,心臟輸出血液的量才夠,常熬夜或睡眠不足時,通常心肺功能較差,影響排汗。曾有個年輕人,平時跑全程馬拉松(42公里)沒問題,有一天跑十公里就突然倒地,緊急送醫診斷是中暑導致急性腎衰竭,原來他前幾天熬夜,睡眠不足導致。5)腹瀉。如果最近猛拉肚子,容易因流失過多水分導致身體缺水。6)使用抑制排汗的藥物。例如含抗組織胺的感冒藥,副作用會抑制副交感神經系統,而排汗需要靠副交感神經系統運作,一旦被抑制,會影響排汗功能;另外若使用精神科用藥鋰鹽或利尿劑,可大量排尿,身體易缺水。7)有慢性病或心肺功能不佳者。8)使用安非他命者。因為安非他命是交感神經興奮劑,可使心跳加快、身體大量產熱。9)有代謝疾病者。例如甲狀腺機能亢進的人,代謝率高,體內產熱也多。10)好勝心強、有強迫性格事事求勝者。參加運動競賽時為求勝而做超出體能的運動。11)先天汗腺不發達,不太會流汗者。(本文作者/林貞岑、曾慧雯等著)(摘自/跟著天氣養生/康健出版)

夏季有熱毒!「西瓜翠衣」助消暑補氣

夏季有熱毒!「西瓜翠衣」助消暑補氣#中暑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在每個季節裡,溫度變化不同,對人體的影響也不同,就中醫觀點來說,在不同季節裡有風、寒、暑、濕、燥、熱六種變化,也就是所謂的六氣,雖然這六氣不會對身體造成直接的影響,但若是累積過多的話,就容易使身體不適產生疾病。因此,針對每個季節所累積的代謝廢物,體內也是需要將這些有害物質排出,否則長久下來,容易使身體產生病變,對此,胡心瀕中醫師表示,夏天裡因為氣溫高,民眾紛紛都會吹冷氣、吃冰品消暑,所以,在夏天裡最注意的就是「暑氣」。炎熱氣候導致暑氣旺盛 若不排出恐產生熱毒胡心瀕中醫師表示,夏天的平均溫度約為30度左右,會使人身體暑氣旺盛,出現冒汗、怕熱、長紅色痘痘、中暑等症狀,因此,人體需透過代謝散發體溫,才能維持正常溫度,只是,一旦外界溫度過高或通風不良等因素時,就容易產生熱毒,使得身體會出現發燒、意識昏迷、紅疹、便秘嚴重、大變臭、水便等症狀,除此之外,暑氣也會傷津耗氣。西醫消暑重點與中醫茶飲有助於消暑功能夏季天氣炎熱,中暑機率高,書田診所家醫科康宏銘醫師表示,預防中暑最主要的辦法,是需要從內而外的補充與注意,因此,提供3點幫助民眾有效降低中暑機率:1)防曬措施/盡量避免太陽最熱的時段,上午10點至下午3點外出,另外,夏天外出時,建議攜帶防曬物品,像是陽傘、太陽眼鏡、薄外套等避免陽光直接照射。2﹚寬鬆透氣的衣物/因為穿著過緊的衣物會阻礙透氣,所以,建議穿著寬鬆衣物幫助排熱。3)隨時補充水分/建議一天水分量為2500C.C.~3000C.C.為佳,但若是工作處於勞動性質的話,建議就要多喝一點,避免水分散失快而導致缺水,此外,民眾也可透過尿液檢查自己水份是否補充足夠,最好是澄清、淡黃色為佳。另一方面,胡心瀕醫師也表示,夏季除了容易使得水分散失快,礦物質流失速度也很快,所以,除了要補充隨分外,也可以喝舒跑、運動飲料加水稀釋飲用,較不建議直接引用,避免攝取過多的糖,此外,醫師也提供了茶飲及水果方面幫助大家預防中暑、消暑補氣:1)清暑益氣湯/西洋參、荷葉、石斛、麥門冬各2錢沖泡成茶飲即可,主要功能為消暑解渴。2)預防中暑茶飲/西洋參3錢、麥門冬2錢、五味子1錢沖泡成茶飲即可,主要幫助補氣,減少疲倦、頭重等中暑症狀。3)西瓜翠衣/指的是瓜皮與果肉間白白的部分,要連同一起吃才真正有消暑功能。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