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固醇

吃螃蟹配啤酒最對味?     當心引起腸胃不適

吃螃蟹配啤酒最對味? 當心引起腸胃不適#膽固醇

秋天到了,許多饕客們必吃大閘蟹,不過吃螃蟹可是一門大學問,因為蟹肉所含的膽固醇偏高,高血壓患者不適合食用,一般民眾也要避免吃太多,另外常聽大家說,吃螃蟹不要配柿子,因為會中毒。台南市立醫院營養課課長張麗娟指出,柿子含鞣酸(tannic,又名單寧酸),與螃蟹一起食用,對身體不好;開業中醫師賴清旭醫師表示,螃蟹與冷飲、啤酒都屬冷性食物,不要一起食用,以免引發腸胃不適。張麗娟課長說,螃蟹不宜與柿子同時食用,以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因柿子含有鞣酸,含高蛋白的蟹、魚、蝦在鞣酸的作用下,很易凝固成塊,即胃糞石,阻塞腸道。賴清旭醫師指出,在中醫理論上,食物可分為寒熱溫涼四性,螃蟹與柿子皆屬寒性,體質屬虛者若一起吃恐引發腹瀉問題,如果不小心誤食,可以配熱薑茶來暖胃、去寒氣,達到緩解腸胃不適的效果;另外他提醒,像是葡萄、橘子、葡萄柚、花生、冷飲、啤酒都屬冷性食物,切忌與螃蟹一起食用,以免引發腸胃不適。另外大陸網站報導,螃蟹對結核病康復有幫助,對此賴清旭醫師說,網站上的說法是根據蟹肉中含有許多優質蛋白,因為優質蛋白中的一些氨基酸對於傷口癒合和抗感染有著積極的作用;他表示,但這樣的說法非常籠統,沒有精確的佐證。雖然食用螃蟹有一些限制,不過台南市立醫院中醫師王淑秋表示,若搭配中藥材,大部分民眾還是可以放心享用。例如紫蘇,辛溫散寒,行氣寬中,可解魚蟹毒。若進食螃蟹後有腹痛、腹瀉、嘔吐或皮膚抓癢者等不適,可以紫蘇葉搭配陳皮、藿香、生薑煎煮,早晚服用,便可祛寒、健胃、除腥、解蟹毒,緩解上述症狀。 張麗娟指出,一般認為蝦、蟹、貝殼類的海鮮含有較多的膽固醇,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常被警告遠離這類食物;但事實上,蝦、紅蟳、烏賊膽固醇量只集中在頭部、卵黃,只要吃的時候把頭部、卵黃除去,就成為低膽固醇的好食物。不過,蟹黃膽固醇高,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切記要適可而止;蟹類也屬於高普林食物,因此尿酸過高及痛風患者最好少吃。另外,螃蟹骨骼及蟹殼,除了含有鈣質和甲殼素,還含有抗氧化的蝦紅素。她建議,選擇軟殼蟹不需要剝殼,經過烹調後連殼帶肉都可食用,整隻螃蟹的營養都吃得到;螃蟹產量少價格高,此時民眾「無蟹蝦也好」,吃蝦一樣可以得到不錯的營養。中秋燒烤海鮮確保熟食 小心感染致命「創傷弧菌」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2211喜歡生吃海鮮 當心感染A型肝炎!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0797

可放心大膽得吃嗎?半數心臟病患膽固醇值正常

可放心大膽得吃嗎?半數心臟病患膽固醇值正常#膽固醇

膽固醇數值一直以來都是用來檢測心臟疾病的指標之一,但根據CNN的報導,美國心臟專家亞瑟蓋斯頓博士(Dr.Arthur Agatston)的最新研究發現,有一半的心臟病患者膽固醇值竟然是正常的。也就是說,專家認為膽固醇的高低並不是用來預測心臟疾病發生的重要指標,這和我們以往的認知有很大的不同。

麻油腰子、燉豬心營養嗎?營養師:內臟少吃為妙!

麻油腰子、燉豬心營養嗎?營養師:內臟少吃為妙!#膽固醇

國人愛吃動物內臟,舉凡孕婦坐月子時要吃麻油腰子「補身」或是手術之後要吃豬心湯可以「補氣」,各種動物內臟入菜在台灣是一點也不稀奇,甚至還認為營養成分高過肉類的說法,但營養師呼籲還是少吃為妙。代謝型態公司營養師袁毓瑩指出,動物內臟雖含有蛋白質、維生素AB及微量元素,但吃多了恐會造成高血脂引發心血管疾病。

瘦子未必健康 「膽固醇」恐高得嚇人

瘦子未必健康 「膽固醇」恐高得嚇人#膽固醇

就算你外表看起來是瘦子,身體內膽固醇也有可能高的嚇人,榮新診所何一成醫師近來發現,不少體重標準的人,但實際體脂肪卻超過標準值,且年齡層以30至50歲居多,顯示膽固醇過高不是肥胖者的專利,瘦子也有可能膽固醇過高,但也不代表你體脂肪過高,你膽固醇就高。

高血脂控制不當小心引發心肌梗塞

高血脂控制不當小心引發心肌梗塞#膽固醇

根據國民健康局一項蒐錄5,000份樣本的最新本土流行病學資料分析結果顯示:「台灣高血脂患者,罹患心臟病的相對危險是一般人的1.8倍,而罹患腎臟病的相對危險性,也是一般人的1.58倍。」換言之,對國人來說,高血脂不僅僅會影響到心血管疾病,同時,也與慢性腎臟病的發生有關。在今年的台灣血脂日,醫界特別提醒血脂異常的患者,應該每半年至一年,檢測蛋白尿與腎絲球的過濾率。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成大醫院心臟內科陳志鴻醫師表示,血脂異常,不痛不癢、不會有明顯的症狀;但膽固醇過高,長期會讓動脈硬化,影響到供應心臟血液的冠狀動脈,發生硬化、狹窄、阻塞。若造成心臟肌肉的缺氧,就是狹心症,如果冠狀動脈狹窄得厲害,沒有處理,有急性的血塊,就是心肌梗塞,是死亡率很高的急、重症,常需要裝心臟支架、作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甚至動用到葉克膜來救命,這是冠心病最可怕之處。陳理事長指出,冠狀動脈心臟症,急性發作時,情況通常都很緊急又危險,但其致病原因如:血脂異常,其實存在很久了,且在很多年以前就開始了。在血脂異常上,目前醫界最重視的是低密度膽固醇(LDL-C,俗稱壞的膽固醇),這是因為壞的膽固醇跟動脈硬化的關係最密切。若是有冠狀動脈心臟病、作過心臟支架、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發生過心肌梗塞的患者,最起碼要將低密度膽固醇控制在100mg/ dL以下,若能將低密度膽固醇控制在70mg/ dL以下更為理想。善用斯達汀類的降血脂藥物,減少並延緩發生心臟病的機會,在臨床上是很重要的事。高雄長庚醫院腎臟科主任李建德醫師則表示:「腎臟是一個血管分佈很豐富的器官,血脂異常,像是氧化的壞的膽固醇,當然會對腎臟組織造成局部傷害,導致腎臟慢性發炎。而血脂異常的患者,也常合併有肥胖、抽菸、高血壓、胰島素抗阻,這些高危險因子,有可能會導致血管內皮細胞的傷害,引發一連串的器官病變。」。血脂異常,對慢性腎臟病的患者來說,是一個加重或惡化慢性腎臟病病情的重要因子,若能作好血脂控制,在臨床上,也証實可降低蛋白尿,可以說是具腎臟保護作用,延緩慢性腎臟病的進展。李主任強調,慢性腎臟病患者,一旦發現有血脂異常,就跟冠心病的患者一樣,一定要積極治療,將低密度膽固醇控制在100mg/ dL以下;而第三期之後的慢性腎臟病患者,在使用降血脂藥物時,應該特別注意劑量與安全性;藥物選擇上,依照目前的臨床治療指引,以斯達汀藥物中的LIPITOR、 FLUVASTATIN為優先。對於合併有其它動脈硬化的危險因子,如:年齡大、抽菸、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症相關家族史的高血脂患者,罹患冠心症的風險較高。陳理事長建議,除了抽血作膽固醇檢查之外,亦可視個人的情況,安排相關檢查。 若中年男性有二、三種危險因子,可能會建議作運動心電圖或核子醫學檢查,即可看出心臟肌肉有無缺氧狀態;必要時,可作64切、256切的電腦斷層檢查(CT),可以看到冠狀動脈的鈣化指數和狹窄嚴重程度。若是有症狀、心肌缺氧、冠狀動脈鈣化明顯,必要時,也會安排進一步的心導管檢查。李主任則提醒,慢性腎臟病一旦有症狀,病情通常會較嚴重,因此建議血脂異常患者,至少每半年到一年,要檢測蛋白尿、腎絲球的過濾率,血壓也要一併監控。延伸閱讀「台灣血脂日」: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0194

國內成人每10位就有1位患有慢性腎臟疾病 你是其中一位嗎?

國內成人每10位就有1位患有慢性腎臟疾病 你是其中一位嗎?#膽固醇

民眾可能知道一旦罹患慢性腎臟病後,若病情控制不良,將來可能需要洗腎!可是您可能不知道慢性腎臟病也會增加罹患心臟病的機率!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調查顯示,國內20歲以上成人每10位就有1位患有慢性腎臟疾病。惟,值得欣慰得是依據腎臟醫學會透析登錄資料:國內洗腎發生率於2006年起已逐年下降, 2008年與2007年比較,下降高達8.8%。另,洗腎盛行率之年增加率,亦從2005年的5.1%下降至2008年的1.2%,顯示透過發生率的降低,洗腎人數之成長已經趨緩。行政院衛生署邱文達署長在世界腎臟日前夕特別呼籲全國民眾重視慢性腎臟病防治,並提醒慢性腎臟病患,應做好三高之控制,以及減少鹽分攝取、維持理想體重及規律運動,以避免後續心臟疾病及洗腎之發生,才能「護腎安心」過一生,持續降低洗腎發生率!依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10年完成之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發現:15歲以上的慢性腎臟病患者合併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及心臟疾病的比率,分別是36.6%、32.3%、17.3%%及12.9%,比一般民眾罹患高血壓(15.0%)、高血脂(15.6%)、糖尿病(5.8%)、心臟疾病(4.6%)之比率高出2~3倍。依據99年健康局委託之研究分析發現:慢性腎臟病患合併高血壓之醫療費用,為單純慢性腎臟病患之1.45倍;合併高血脂、糖尿病之醫療費用分別為單純慢性腎臟病患之1.28倍及1.15倍,顯見已經罹患慢性腎臟病之民眾平日更需要注意自己三高之控制。但是,這群患有慢性腎臟病之民眾,是否會因此而做好自我健康照護呢?前述健康局調查顯示近6成的腎臟病患者沒有注意量血壓,近7成的患者沒有注意測血糖,6成5的患者沒有注意測膽固醇,而飲食上有採行低鹽飲食比例的不到一半。另外在吸菸方面,仍有2成的慢性腎臟病患者每天在吸菸,與一般民眾之吸菸率(21.4%)無異。國民健康局邱淑媞局長指出,上述數據顯示腎臟病患者忽略了高血壓、高血糖與吸菸對腎臟的傷害,其採取自我保健的情況,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今天(3/10)為2011年的世界腎臟日,今年宣導主題為「護腎保心(Protect Your Kidneys and Save Your Heart)」,提醒民眾重視慢性腎臟病預防及慢性腎臟病患者注意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國民健康局邱淑媞局長指出,為配合今年的「世界腎臟日(World Kidney Day)」,健康局結合台灣腎臟醫學會與各縣市衛生局,以及長期關心腎臟健康議題的民間團體與醫療院所,將於3月份辦理23場「愛腎護腎」宣導講座,並假台北市、新竹市、彰化縣、台中市、嘉義市、臺南市、高雄縣、花蓮縣等8個縣市,同步舉辦10場「愛腎護腎 腎利人生」園遊會,規劃健康檢測區、衛教海報區及健康美食區,提供腎臟保健知識及免費腎臟健檢服務,還有機會參加有獎徵答、摸彩、園遊會闖關遊戲,歡迎民眾共襄盛舉,踴躍參加。延伸閱讀「慢性腎臟病盛行率」: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0034

月餅避免吃過量 營養師教你如何過個健康的中秋節

月餅避免吃過量 營養師教你如何過個健康的中秋節#膽固醇

文/天主教聖功醫院營養科黃舒儀主任中秋節除了全家一起賞月,免不了有些應景的食物出現,如何安心的吃,過個開心又無負擔的中秋節?遵循以下建議即可以健康輕鬆與家人團聚過佳節。月餅原料原為麵粉、糖、豬油、白油、雞蛋…等,屬於高糖、高脂肪、高熱量的點心,容易引起高膽固醇、高血糖及肥胖。因此,中秋節吃月餅時;要選擇份量少,越小越好,或可與家人分食,避免吃過量。月餅內餡若有包蛋黃,則要少吃或剔掉,才不致造成膽固醇太高。除此之外,最好少食用酥皮類的月餅,因麵粉及氫化油做出來的層層油酥皮含有反式脂肪酸,雖美味但對心血管危險大。再者,要注意烤肉活動所準備的菜色,用餐時以平常心,少大魚大肉、少煎炸,多用煮、燙、滷、烤的方式來減少烹調用油,稍微彌補因月餅而吃下過多的油脂;烤肉的材料可以再多點健康概念:應選健康的多纖維食材:例如選用青椒、香菇、茭白筍、絲瓜、四季豆等蔬菜類食物。不適合直接烤的蔬菜類,可以錫箔紙包起來,添加少許蒜末、鹽、蔥、薑、醋等調味。或準備生菜水果綜合沙拉(用優酪乳當沾醬)在這炎炎夏日也是不錯的選項。另外,也可選購不會過鹹或裹糖的堅果類。如:花生、松果、核桃、杏仁果、開心果、葵瓜子、腰果,適量灑在沙拉、菜餚中,可增加風味且更添健康。選取新鮮肉類、魚類為蛋白質來源;少吃加工或市售調味的肉類如:香腸、火腿、熱狗、培根(高脂肪食物)等。有卵的魚和內臟(富含膽固醇)應盡量少吃。可使用脂肪含量較低之新鮮瘦肉類如:雞肉、瘦豬肉片、去皮雞腿、魚肉類,海鮮類如文蛤、蝦子等適量吃。平均分配彈性原則下,亦建議搭配豆腐料理或冰涼的低糖豆漿更佳。利用蒜頭、醬油或再加代糖醃漬可以提高烤肉風味。烤肉醬及醃漬醬料,利用自然食材來提味,如:蔥、薑、蒜、醋、醬油或代糖等。市售烤肉醬含有大量糖分、鹽分和油份,建議加開水以1:1的比例稀釋,減少醬料的攝取。另外魚類也可烤熟後滴上幾滴檸檬汁調味,就是另外一種清爽又健康的吃法。主食類的部分,儘量選全穀類;最好是選用未經精製的全穀類。像是全麥土司、全麥饅頭、雜糧麵包。豆類和根莖澱粉類食物算作非精緻主食,也可搭配使用。像是:紅豆湯、綠豆薏仁粥、烤地瓜、蒸芋頭、烤馬鈴薯、烤玉米等。而豬血糕(米血)、甜不辣(黑輪)也都算是澱粉主食類,別忘了油脂較高少選為妙喔!搭配烤肉或月餅的飲料,盡量選擇白開水或無糖茶飲,如:綠茶、麥茶、決明子茶、花草茶或烏龍茶等,可以去油解膩。低熱量點心:添加代糖的愛玉、仙草、山粉圓等,滿足口慾。不過別忘記應景水果柚子的維他命C和纖維含量豐富也可以適量攝取。

嗜脂益生菌可以減脂嗎?

嗜脂益生菌可以減脂嗎?#膽固醇

提到喝優酪乳減肥的迷思,就得來提一下「嗜脂益生菌」這種「神奇的物質」。它的神奇又來自購物頻道的「魔術表演」了,廣告聲稱你平常愛怎麼吃油膩的食物都沒關係,只要吃下嗜脂益生菌,它就會把你腸道的油脂吃光光。這下你也不必節食,也不用靠運動,躺著都會瘦。天底下真有這麼好的事?懂一些微生物的人就會知道,在天然的菌種裡根本沒有什麼「嗜脂益生菌」的菌株,這是商人創造的噱頭。我知道某些益生菌會阻斷膽汁中的膽固醇在小腸中被再吸收。益生菌的確能降低血清中膽固醇的濃度,但真要用此點來解釋這些益生菌可以吃掉腸子中的油脂,進而達到減重,這真的太勉強了。大家很清楚,其實藏在脂肪細胞中的主要油脂是「三酸甘油脂」而不是膽固醇,那些能夠幫助減重的益生菌要清的應當是腸道中的「三酸甘油酯」。但大家有沒有想過,若真的有吃「三酸甘油脂」的菌,我們得吃下的數量一定要非常多,這樣才能清掉體內所有的油脂。或許克制自己少吃一點油脂,會比等著那些「益生菌」來幫你吃腸道中的油脂來得實際。儘管沒有嗜脂益生菌,但作者不反對在減重時,補充一些益生菌,理由有以下兩點:補充益生菌可以改善便秘大家都知道,便秘常和肥胖脫離不了關係。常態性的便秘會讓糞便一直堆積在腸道中,致使一些毒素一再被吸收,干擾正常的新陳代謝。排便很正常的人比較不會有肥胖的問題。想減重時,除了多吃蔬菜,也可以適量補充一些益生菌,加速腸胃蠕動,刺激排便。補充益生菌可以延緩血糖的上升益生菌其實很喜歡以葡萄糖當食物,如果腸道中有過多的糖類,益生菌的確可以幫忙吃一些。在它的幫助之下,可以不讓太多糖一下子被吸收到體內,一旦血糖的波動幅度不大,體內的胰島素就不會大量分泌,導致脂肪快速堆積。因此,在適當的飲食控制與運動配合下,補充一些益生菌,我認為對體重控制有幫助。本文摘自:瘦不了的錯誤,由臉譜出版社發行文章出處:http://www.uho.com.tw/book.asp?id=973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