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固醇

研究:樂觀的人罹患心臟疾病風險較低

研究:樂觀的人罹患心臟疾病風險較低#膽固醇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編譯)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一個性格開朗的人不太可能有高膽固醇。研究發現,中年樂觀者有更好的「好膽固醇」水平,對心臟有保護作用,並有助於消滅壞的膽固醇。此外,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人員表示,他們也有較低的甘油三酯水平,參與血管硬化的脂肪分子。研究人員說,部分原因可能是由於樂觀的傾向,可產生一種健康的生活習慣,包括審慎的飲食、良好的體重控制。美國分析研究數據,包括電話訪問和實驗室測試990位40-70歲的中年者。訪談的基礎,根據同意或不同意的語句,如「我不確定」、「我會期待更好的」等,參與者的樂觀程度分數為6-30。樂觀分數較高的人,也有更多的高密度脂蛋白(HDL),這個理想的膽固醇形式,被認為是能預防心臟疾病。對於樂觀的規模每增加五點,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每100毫升就會增加1毫克,相同的高密度脂蛋白增加將轉換為3%減少心臟疾病的風險,而適量運動也可降低6%心臟疾病的風險。領導研究報告的作者朱莉亞說,這是一個額外的證據表明,我們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是相互交織的,有樂觀的觀點看世界,可能對我們的健康有一些實實在在的好處。不過紐約羅斯福醫院心臟病專家弗朗茨則表示,很難去說是否樂觀會改變、影響膽固醇,或者還有其他導致膽固醇變化的可能性。

蛋黃餡料膽固醇高 慢性病者酌量食用

蛋黃餡料膽固醇高 慢性病者酌量食用#膽固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中秋佳節將屆,為保障民眾吃得安心,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針對月餅製造業、糕餅店、烘焙專賣店、觀光飯店等進行市售月餅及餡料抽驗,共計檢驗81件產品,包含56件月餅、19件烘焙餡料、6件鳳梨酥,檢驗項目為防腐劑、有顏色者加驗著色劑,檢驗結果81件產品均符合規定。衛生局已輔導烘焙業者販售場所的食品衛生、環境衛生、品質衛生及人員衛生…等管理。此外,為確保月餅的品質與衛生安全,月餅未拆封前應放於陰涼處,拆封後則應儘速食用,而吃不完或單粒無完整包裝的月餅,則應放入冰箱冷藏(攝氏7℃以下),並於保存期限內食用完畢,另應避免購買來源不明的月餅。衛生局提市面上販售的月餅種類繁多,有蛋黃酥,廣式月餅、綠豆凸、鳳梨酥等。但市售蛋黃酥、月餅為了口感吃起來美味順口,多半加入過多的糖及油脂,以一個60公克蛋黃酥約230至280大卡,相當於1碗的白飯。另外,蛋黃的膽固醇含量高,酌量食用即可,慢性病或心血管疾病患者,食用量更要注意。

神奇!一日兩顆蘋果 減少心臟疾病危險

神奇!一日兩顆蘋果 減少心臟疾病危險#膽固醇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採訪報導)多吃水果有益身體健康,不過根據英國「每日郵報」指出,美國「營養學與飲食學協會雜誌」刊登美國一項新研究發現,更年期婦女每天只要吃兩個蘋果,就可降低膽固醇水平,且有助於防止心臟病。研究人員找了大約160名更年期婦女做研究,將160人分成兩組,一組食用75克的蘋果乾(相當於兩顆蘋果),另一組食用等量的李子,3個月之後,食用蘋果乾的女性,總體膽固醇水平下降了9%,壞膽固醇水平降低了16%。六個月之後,總膽固醇和壞膽固醇水平分別下降了13%和24%,而食用李子的女性則僅僅微幅下降而已。美國佛羅裡達州立大學科學家表示,更年期婦女最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中風等,而新研究發現,絶經婦女常吃蘋果可顯著降低血脂,且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增加危及生命的心腦血栓危險的「壞膽固醇」(LDL低密度脂蛋白)。預防醫學專家洛桑加參指出,其實多吃水果對心血管疾病有大的幫助,尤其是奇異果跟蘋果,因為這兩種水果不僅具有豐富的維他命c,也具有可改善人體慢性發炎情況的功能,提高免疫力,另外洛桑醫師也提醒大家,食用水果,最好不要侷限某幾種水果,最好秉持「少量、種類多」的原則,注意均衡飲食為佳!

外食族增 當心膽固醇過高

外食族增 當心膽固醇過高#膽固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台灣人受到西方飲食文化的影響,加上忙碌的現代人經常以速食或便當草草果腹,三餐老是在外的外食人口暴增,導致罹患高血脂方面疾病者越來越多。從民眾的健康檢查報告中更發現,高血脂症有普遍化和年輕化的趨勢。尤其高血脂症剛開始沒有明顯症狀,往往等到突然爆發心肌梗塞才讓人警覺事態嚴重。阮綜合醫院內分泌科簡誌銘醫師解釋,高血脂症即是由於血中脂肪過高所產生的疾病,也是造成動脈硬化症和心臟病發生的重要危險因子,嚴重的話將造成血管阻塞、動脈硬化、心肌梗塞、腦中風和心臟病。引發高血脂症的禍首血脂肪,就是在血管內隨血液流動脂肪,包括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兩種。其中膽固醇分為高密度膽固醇和低密度膽固醇兩種。低密度膽固醇含有大量小體積膽固醇,很容易滲入血管內壁造成動脈硬化,被稱為「壞的膽固醇」。反過來,高密度膽固醇含有大量磷脂類,可帶走血管內的膽固醇,更發揮清潔血管的作用,防止進一步的動脈硬化,又稱為「好的膽固醇」。此外,三酸甘油脂過高,也是造成動脈硬化的重要因素,只是影響程度略低於膽固醇。雖高血脂症多是遺傳或疾病因素如糖尿病、肥胖所引起,但因現代人多數以外食為主,常常吃得太過油膩,長久累積下來造就了不少人,從年輕就已經有血脂肪偏高的情形。飲食如每日脂肪攝取超過總熱量的40%、飽和脂肪酸超過總熱量的10%、膽固醇每日攝取超過 3 0 0亳克等,都會讓自己承受高風險。簡誌銘醫師提醒,高膽固醇的食物大多存在動物的內臟和蛋黃內,動物性的油脂更是高膽固醇的來源,這些食物應盡量少吃;但魚和植物油屬於不飽和脂肪酸,即可以多吃,蔬菜含有豐富纖維質又熱量低,多吃也有助降低血脂肪。此外,攝取過多熱量會在體內轉換成三酸甘油脂,醣類和澱粉不宜多吃。經過三個月生活和飲食的調整後,若沒有明顯改善,則應該接受藥物治療,特別是有家族遺傳體質者及更年期後婦女,需要長期服用藥物控制高血脂症,以預防心血管疾病發生。

醫訊/高血脂講座

醫訊/高血脂講座#膽固醇

根據國軍松山總醫院衛教文章指出,高血脂即俗稱的『血濁』、『血油過高』,西醫稱為膽固醇過高或三酸甘油脂過高,一般人體血液中,膽固醇(Cholesterol)正常值應小於200㎎/dl;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n)正常值應小於150mg/dl。且研究證實,膽固醇過量產生,容易堆積在血管壁上,使這些血管變得狹窄甚至形成閉塞;膽固醇過高是引起高血壓、心臟病、腦中風、糖尿病、動脈硬化等,甚至腎臟疾病等等的重要危險因子。常見成因有:遺傳、飲食中攝取過量脂肪、飲酒過量、藥物等。主講: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台北分院心臟科主治醫師陳大隆時間:4月26日(四)晚間7時至8時地點: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台北分院1樓大廳衛教區(台北市內湖路二段360號)洽詢:02-2791-9696轉1008

不動又吃太好 年輕人罹心血管病變多

不動又吃太好 年輕人罹心血管病變多#膽固醇

「六十八歲的老翁,睡覺醒來突然中風了!」這是在寒冷的冬天裡最常見心血管疾病。由於人體的血液循環較差,加上能量及氧氣的需要量增加,便使得原本功能不佳的血管更加「滯礙難行」,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自然也就跟著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包含心肌梗塞及腦中風等。腦中風是國人十大死因的前三名,容易遺留身體功能殘障,造成生活自理及工作生存威脅,及整個家庭的負擔。阮綜合醫院高血壓衛教師吳曄薰表示,一般而言中、老年人最難逃這類疾病的糾纏,但隨著生活形態改變(運動量減少)及生活飲食的西化(高脂肪),有愈來愈年輕化的傾向。男性在45歲後要特別留意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女性則因為有女性荷爾蒙可以保護心血管的功能,因此通常在停經後才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高血壓是動脈硬化的促成因子,因為血壓過高會促使動脈硬化,導致腦出血及腦栓塞;糖尿病患者由於長期的血糖偏高,會使心血管提早硬化,引發心臟、血管的問題。除了疾病因素外,家族遺傳、體質及肥胖等。膽固醇中低密度膽固醇過高或三酸甘油酯過高的患者,易形成血管粥狀硬化,造成血管阻塞。然而高密度膽固醇本身也具有保護心血管的功能,因此提高高密度膽固醇 (建議維持40mg/dl以上),就保護了心血管。另外值得提醒的吸菸族,尼古丁已證實會加速血管粥狀動脈硬化,也呼籲癮君子戒菸。

吃素真的會導致中風嗎?

吃素真的會導致中風嗎?#膽固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去年底媒體引述一篇未經科學期刊審核發表的報告,報導「素食者膽固醇較低,會易引起中風」後,「台灣素食營養學會」向該計劃主持人溫啟邦教授請教,溫教授表示,他的研究是指中風可能因膽固醇過低,不代表是吃素造成的,提醒勿斷章取義。溫教授提醒:「5萬個低膽固醇者,只有 69人死於出血性中風,機率僅千分之一,非常非常低。」媒體報導「每3人就有1人中風,每15人就有1人死於中風」,但其中包含高膽固醇引起的阻塞型中風,並沒有被寫出來;反之卻把吃素和菸、酒、高血壓、肥胖列為5大中風因子,這是有所偏誤的,因為其他因子都已有許多科學證實,但尚未有科學證據顯示素食與中風的關聯。尤其素食者飲食差很大,有的只吃垃圾食物,有的卻吃得健康,不可能只問 「是否吃素?」就能預測中風,這和 「是否抽菸或喝酒?」是完全不同的。 媒體也報導膽固醇要維持在200~300 mg/dL間,反之,美國心臟醫學會建議總膽固醇不超過 200mg/dL,若數據是以單一研究下定論,恐生誤導!若真把膽固醇吃那麼高,很可能因血管阻塞產生心臟病或中風。低膽固醇是否是造成中風的主因,有待更多研究確認,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在2006年發表一篇追蹤70萬人的的研究,發現高膽固醇會提高心血管疾病與阻塞性中風,而出血性中風只有在低膽固醇加上「高血壓及喝酒」的狀況下才產生。所以低膽固醇者,只要沒有高血壓及喝酒,中風率並無特偏高。健康的人可由肝製造膽固醇,不需靠吃動物食品。肝臟所製造的膽固醇相當可觀,因此,目前效果最好的降膽固醇的藥物是透過抑制肝製造膽固醇而達到效果的, 膽固醇過低的可能原因包括: 肝功能失調 (因此無法製造膽固醇)、消化不良、癌症,過量吃降膽固醇藥物也有可能。所以無論吃素或吃葷,多運動和維持正常血壓才是預防之道。(資料提供/台灣素食營養學會)

茶多酚好健康 每天喝茶能降低壞膽固醇且防癌抗病毒

茶多酚好健康 每天喝茶能降低壞膽固醇且防癌抗病毒#膽固醇

根據最近一項發表在「美國營養學會雜誌」的研究報告中指出,針對美國超過1000人做研究發現,綠茶能有效使總膽固醇和「壞」膽固醇這些低密度膽固醇(LDL)的數值降低至5到6,結果也顯示,不論是吃1粒綠茶膠囊或喝1杯綠茶,都能降低腸道中膽固醇的吸收。根據美國知名健康網站webMD中一篇文章指出,美國Nashville's Vanderbilt大學醫學中心副教授Maron表示,茶葉萃取物可降低膽固醇,實驗中針對240位患有中度高脂血症的男女,連續食用12週綠茶與紅茶萃取物的營養品,結果可讓他們體內的低密度膽固醇(LDL)濃度平均降低16%,低密度膽固醇(LDL)是血膽固醇的一種,也是形成動脈血管壁斑塊的成分之一。Maron副教授表示,茶葉中含有豐富的多酚(polyphenols)的成分,這種多酚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菌與抗病毒的作用,綠茶中即含有這種多酚類的兒茶素(catechin),而紅茶是發酵過後的綠茶,它在發酵過程中會產生另一種多酚類色素,茶黃素(theaflavins),此外目前正在研究茶葉抗癌效果的營養學教授Mohsen Meydani博士說,有愈來愈多的臨床證據顯示,適量喝茶能保護我們的心臟,他更引述波士頓大學所做的一項研究結果表示,每天喝4杯紅茶能使心臟病或中風異常的血管功能往正常的方向,另外研究人員也表示,喝茶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每天喝上幾杯好處多多。飯後別馬上喝茶與咖啡 恐會抑制營養吸收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201台灣民眾愛找「茶」 專家建議冷泡更健康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1160喝茶傷肝? 紅茶、綠茶大不同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0807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