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鐵性貧血

海洋性貧血不敢吃肉補血 免疫力亮紅燈

海洋性貧血不敢吃肉補血 免疫力亮紅燈#缺鐵性貧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血紅素一路狂掉,小心拉低免疫力!一名曾被診斷為輕度海洋性貧血的36歲女性,最近幾個月來,不但常感到頭暈虛弱,連感冒的頻率也有增加,外人看來皮膚、手指、眼結膜都有蒼白的現象,幾次檢查血紅素濃度持續在下降,她卻自認為是海洋性貧血所造成不以為意,最後才發現其實合併有缺鐵性貧血。合併缺鐵性貧血 血紅素狂掉女子先前血液檢查血紅素濃度在11.8至12.5 g/dl之間(正常值為12至16 g/dl),5個月前健檢發現血紅素濃度降至11.3 g/dl,自認為是海洋性貧血所造成而不以為意,近期追蹤時又降至9.8 g/dl,這才覺得不太對勁。家醫科醫師何一成表示,這名女子聽說海洋性貧血患者體內鐵質易聚積,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想到有人說肉類補鐵,因此很少吃肉類,想減少鐵的攝取,沒想到卻忽略輕度海洋性貧血可能合併缺鐵性貧血的可能性。檢驗發現,女子身體鐵質指標鐵蛋白(ferritin)只有3.6 ng/ml(正常值10至200ng/ml),有缺鐵性貧血,糞便潛血檢查陰性並無腸胃道或其他器官慢性出血的問題。經給予鐵劑服用,血紅素濃度與身體症狀逐漸改善。長期貧血 也會影響學習能力何一成指出,貧血會引起頭昏、虛弱、皮膚蒼白等症狀,長期可能對心臟功能、免疫力、學習能力等造成影響;免疫力下降也可能增加各種病毒侵襲的機會。貧血形態多樣,其中缺鐵性貧血是因缺鐵所引起,海洋性貧血以前稱為地中海貧血,台灣帶因者約佔人口5到6%。醫學研究指出,海洋性貧血為遺傳性貧血,重症者需接受定期輸血等治療;輕度者血紅素正常或輕微下降不需特殊治療,要均衡飲食勿攝取過多鐵質,並注意保健。鐵攝取過多 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何一成提醒,輕度海洋性貧血患者可能合併缺鐵性貧血,近年門診看到許多同時合併有兩種貧血者,缺鐵性貧血未及早治療,血紅素會持續下降。他提醒,貧血種類很多,治療方式不同,海洋性貧血的血紅素偏低是持續維持偏低的數值,不會一直往下降,如果出現持續下降時,應留意可能合併其他類別貧血,應就醫治療,不可隨意自行服用鐵劑,體內鐵過多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也會對肝臟、心臟、胰臟等造成傷害,不可不慎。

女娃臉蛋白皙好可愛?缺鐵性貧血上身

女娃臉蛋白皙好可愛?缺鐵性貧血上身#缺鐵性貧血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一名2歲女童臉蛋白皙,總讓人忍不住想捏捏臉頰,但最近相較於幼兒園其他同學,卻顯得病懨懨且食欲不振,家人帶往醫院檢查,醫師診斷她有「缺鐵性貧血」,經連續給予口服鐵劑治療半年後才恢復正常。醫師提醒,「一白遮三醜」觀念落伍,健康才是王道!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科部顧問醫師彭慶添表示,家長原以為女童白皙的肌膚是母親於孕期多食用豆漿、牛奶、珍珠粉等「白色食物」所致,沒想到卻是缺鐵性貧血的警訊,直至女童出現食欲不振、活動力下降等症狀,才發現事有蹊蹺。缺鐵性貧血好發於嬰幼兒及青少女彭慶添醫師指出,貧血的種類繁多,且病因各不相同,缺鐵性貧血是最常見的一種貧血,在台灣好發於2歲以下嬰幼兒和大於10歲的青少女。前者是小孩缺鐵性貧血第一個高峰期,主要是因小孩成長快速,對鐵的需求量大增,另外飲食習慣不正確也可能造成,後者為小孩缺鐵性貧血第二個高峰期,因身體快速發育及經血流失導致。缺鐵性貧血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容易被忽略,但隨著貧血嚴重度增加,會出現容易疲倦、食欲不振、臉色蒼白、皮膚變黃、易怒、心跳加速、異食癖等症狀,長大後還可能影響認知及學習發展;「有些甚至被誤認是笨小孩,其實是被錯怪了」。容易疲倦 恐影響認知及學習發展彭慶添醫師表示,鐵是製造血紅素的必要元素,也是很多內皮系統組織酶反應的媒介,因此缺鐵的小孩易有感冒或懶散等症狀,尤其會影響兒童的學習力。嬰幼兒缺鐵性貧血常見的原因包括懷孕周數不足、飲食因素或腸胃道因素,針對這名女童的狀況,研判應是飲食因素造成,如鐵質攝取不足、在6個月後未適時給予副食品、1歲後喝過多牛奶等。治療方面,靠調整飲食已緩不濟急,會建議給予足夠劑量的口服鐵劑治療,搭配果汁服用,都可促進鐵質的吸收,但應避免與牛奶同時服用;可飯前服用,以免減少鐵質吸收,通常會持續治療半年,前3個月能有效矯正貧血狀況,後3個月則為儲存日後所需的鐵質。喝母乳的寶寶 4個月就要補充鐵劑彭慶添醫師建議,一般母乳哺育的小孩至少4個月就要補充鐵劑,6個月大後的嬰幼兒對鐵質需求大增,須從食物補充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而1到5歲的孩童每天飲用牛奶量不得超過600毫升,因缺鐵性貧血不容易於初期發現,建議家長於孩子1歲大時,可接受缺鐵性貧血篩檢,若是早產兒,則建議於4個月大時即做篩檢,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海洋性貧血不敢吃肉補血 免疫亮紅燈

海洋性貧血不敢吃肉補血 免疫亮紅燈#缺鐵性貧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血紅素一路狂掉,小心拉低免疫力!一名曾被診斷為輕度海洋性貧血的36歲女性,最近幾個月來,不但常感到頭暈虛弱,連感冒的頻率也有增加,外人看來皮膚、手指、眼結膜都有蒼白的現象,幾次檢查血紅素濃度持續在下降,她卻自認為是海洋性貧血所造成不以為意,最後才發現其實還合併有缺鐵性貧血。合併缺鐵性貧血 血紅素狂掉女子之前血液檢查血紅素濃度在11.8至12.5 g/dl之間(正常值為12至16 g/dl),5個月前健檢發現血紅素濃度降至11.3 g/dl,自認為是海洋性貧血所造成而不以為意,近期追蹤時又降至9.8 g/dl,這才覺得不太對勁。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何一成表示,這名女子聽說海洋性貧血患者體內鐵質易聚積,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想到有人說肉類補鐵,因此很少吃肉類,想減少鐵的攝取,沒想到卻忽略輕度海洋性貧血可能合併缺鐵性貧血的可能性。檢驗發現,女子身體鐵質指標鐵蛋白(ferritin)只有3.6 ng/ml(正常值10至200ng/ml),有缺鐵性貧血,糞便潛血檢查陰性並無腸胃道或其他器官慢性出血的問題。經給予鐵劑服用,血紅素濃度與身體症狀逐漸改善。長期貧血 也會影響學習能力何一成醫師指出,貧血會引起頭昏、虛弱、皮膚蒼白等症狀,長期可能對心臟功能、免疫力、學習能力等造成影響;免疫力下降也可能增加各種病毒侵襲的機會。貧血形態多樣,其中缺鐵性貧血是因缺鐵所引起,海洋性貧血以前稱為地中海貧血,台灣帶因者約佔人口5到6%。醫學研究指出,海洋性貧血為遺傳性貧血,重症者需接受定期輸血等治療;輕度者血紅素正常或輕微下降不需特殊治療,要均衡飲食勿攝取過多鐵質,並注意優生保健。鐵攝取過多 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何一成醫師提醒,輕度海洋性貧血患者可能合併缺鐵性貧血,近年門診看到許多同時合併有兩種貧血者,缺鐵性貧血未及早治療,血紅素會持續下降。他提醒,貧血種類很多,治療方式不同,海洋性貧血的血紅素偏低是持續維持偏低的數值,不會一直往下降,如果出現持續下降時,應留意可能合併其他類別貧血,應就醫治療,不可隨意自行服用鐵劑,體內鐵過多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也會對肝臟、心臟、胰臟等造成傷害,不可不慎。

疲倦、學習能力下降 小心缺鐵性貧血

疲倦、學習能力下降 小心缺鐵性貧血#缺鐵性貧血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16歲女學生,最近幾星期活動時容易心悸、呼吸困難,常感到頭暈及疲倦,身體檢查發現皮膚、眼結膜、指甲床顏色較為蒼白,媽媽陪同就診表示,除了上述症狀,女兒的學業成績也退步。血液檢查顯示血色素濃度為9.6 g/dl(正常值11.6-16),血中鐵質偏低,身體鐵值指數-鐵蛋白5.8 ng/ml(正常值10-200),糞便檢驗潛血陰性,無慢性出血的現象。平時飲食正常,有適量攝取含鐵質的肉類,診斷罹患缺鐵性貧血,給予口服鐵劑治療。經過一個月治療後,血色素上升為11.3 g/dl,頭暈及疲倦的症狀已改善。缺鐵性貧血發生 導致認知與學習能力下降家醫科醫師何一成表示,形成紅血球細胞內的血紅素需要鐵,缺鐵性貧血是因缺鐵引發血液中血紅素濃度偏低的情形。當身體中鐵含量不夠生理的需求,或是鐵的存量不足就會發生。缺鐵性貧血會影響學習?何一成醫師說明,血紅素的功能是把氧氣輸送到身體各器官與組織,充分的氧氣使細胞代謝養份產生能量,才能執行各項功能。研究指出,當血紅素偏低會使認知功能與學習能力下降,同時適量鐵質對腦神經功能也是重要的,身體倘缺乏鐵質引起貧血會使認知功能與學習能力下降,補充鐵質後,學習的成果會有進步的情形。鐵質別自行亂補充 鐵過量仍會造成身體損傷如何發覺可能缺鐵貧血?何一成醫師表示,虛弱(累)、疲倦、頭暈、呼吸急促(喘)、心跳加快、臉色蒼白、運動能力下降、學習能力下降等,都是缺鐵性貧血常見症狀。治療方面,在排除腸胃道慢性出血後,可先適量調整飲食,補充含鐵食物,如牛肉、豬肉、豬血、豬肝、文蛤、紫菜、深綠色蔬菜、黑芝麻等;用餐前後避免同時食用含有單寧酸會妨礙鐵吸收的食物,如:咖啡、茶、奶茶等;視情況在醫師指示下補充鐵劑。最後何一成醫師提醒,缺鐵性貧血對身體功能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如果懷疑可能缺鐵,應尋求醫師診斷治療。但是鐵質也要適量,體內鐵過量可能會引起其他疾病,對學習並沒有幫助,切勿自行購買鐵劑補充,以免體內鐵過量,對身體造成傷害。

貧血暈倒掛急診 大腸癌出血惹禍

貧血暈倒掛急診 大腸癌出血惹禍#缺鐵性貧血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78歲的楊女士以往身體健康,沒有癌症家族史。然而近1年容易疲倦,時常頭暈目眩,突然站起時總眼冒金星。後來暈倒送急診,檢查發現缺鐵性貧血,進行大腸鏡與電腦斷層確診為大腸癌,經手術及化學治療後,持續追蹤,癌症沒有復發、血色素正常。腸胃道出血、月經 都可能造成缺鐵貧血症狀包括疲倦、頭暈目眩、喘(尤其活動增加時)、心跳加快、低血壓甚至休克。貧血大多與缺鐵有關,鐵在體內維持良好平衡,我們每天從食物攝取的鐵,只有約1/10能吸收。每天從腸胃道吸收1至2毫克的鐵,腸道上皮脫落每天會排出1至2毫克的鐵,體內鐵含量約2000至4000毫克,沒有其他代謝機制。郭綜合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曹書儀說明,體內的鐵3/4用於造血及少量酵素,剩下1/4以鐵蛋白形式儲存。當鐵需求增加,如嬰幼兒時期快速成長及女性懷孕時,或是鐵吸收下降,如攝取不足及鐵質吸收受食物藥物影響減少,或是鐵排出增加,如腸胃道出血、月經出血,都會造成缺鐵。缺鐵性貧血中 6至12%患腸胃道癌症若體內鐵不足,無法正常造血,就會造成缺鐵性貧血。缺鐵性貧血患者中,6至12%成年男性與停經後女性同時患腸胃道癌症,大多是大腸癌。治療缺鐵性貧血除了治標,還需要治本。補充鐵離子(包括口服或靜脈注射鐵劑),定期追蹤是治標,還需要治療血液流失原因才治本。生育期女性缺鐵性貧血多因月經血液流失,但若有腸胃症狀,需做胃鏡或大腸鏡檢查。曹書儀主任表示,近9成以上的大腸癌患者超過50歲。大腸癌症狀包括大便帶血或變細、腹部絞痛、腸道阻塞或穿孔、體重減輕、腹脹以及缺鐵性貧血。定期糞便篩檢可早期發現癌症,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糞便潛血檢查可降低大腸癌死亡率15至33%。缺鐵性貧血患者,即使糞便潛血陰性,也應做內視鏡檢查。有大腸癌家族史者,更需做大腸鏡檢查。

停經後貧血 沒想到竟是大腸癌徵兆!

停經後貧血 沒想到竟是大腸癌徵兆!#缺鐵性貧血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65歲的女性因貧血就醫,初步診斷為缺鐵性貧血,在醫師詳細的問診後,發現婦女已經停經,並且有大便習慣改變的狀況,柳營奇美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蕭聖諺表示,一開始以為患者是單純貧血,後經檢查卻發現是因為大腸癌引起的貧血。雖然患者經手術後已經恢復健康,但醫師提醒,若沒有找到源頭只是單純治療貧血,可能會錯失癌症治療的時機。月經週期長、缺乏營養素都可能引起貧血 蕭聖諺醫師表示,貧血是血液腫瘤科醫師門診最常遇到的良性疾病,不同的種族及年紀還是會有些微差距。許多患者多是月經週期長或經血量大導致的缺鐵性貧血,但年紀大的長者貧血較常是因為慢性病或營養素的缺乏所引起。4大族群可以進行免費四癌篩檢另外,年紀大的患者有貧血問題更不可以輕忽,因貧血往往是巨大疾病發病前第一個出現的問題。蕭聖諺醫師提醒,造成貧血的因素很多,在平時我們應該多留意身體上出現的各種徵兆,尤其是腫瘤方面。目前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推廣四癌篩檢,符合以下資格的民眾如有貧血相關的問題,也可找血液腫瘤科醫師諮詢,及早發現問題的所在:1) 乳房X光攝影檢查/45~69歲婦女、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每2年1次。2) 子宮頸抹片檢查/30歲以上婦女,建議每年接受1次。3) 糞便潛血檢查/50至未滿75歲民眾,每2年1次。其中糞便潛血檢查陽性的患者,都建議須接受大腸鏡的檢查。4) 口腔黏膜檢查/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者、18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的原住民,每2年1次。 

早上容易賴床、心情差?缺鐵警訊報你知

早上容易賴床、心情差?缺鐵警訊報你知#缺鐵性貧血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請試著想想看,自己的身體是否有「鐵質」(薪水)含量不足的情形呢?是不是為了應付最低所需鐵質(固定支出),就已經很吃力了?如此一來,你沒有多餘的「置裝費」,必須領出「活期存款」甚至必須解除「定期存款」才能維持生活開銷。這種狀態稱為「潛在缺鐵性貧血」。缺鐵可能導致自律神經失調、憂鬱症儲備用的鐵質,會存在肝臟、脾臟裡,身體鐵質不足會從此處取用。當儲備用的鐵質逐漸減少時,身體狀況會邁向潛在缺鐵性貧血的初期,完全用盡儲備鐵質,就會轉而消耗血清鐵質。若一般健康檢查結果為「輕度貧血」時,即表示身體已經開始消耗血清鐵質。等到血清鐵質消耗完畢,則輪到組織鐵質,這時會診斷出「缺鐵性貧血」。等驗出「缺鐵性貧血」才開始想辦法補救已經太晚。健檢的數據,無法呈現「潛在缺鐵性貧血」,因此,即使健檢數字在標準值內,仍可能覺得身體不適。由於這時的不適程度,多半屬於「忍一忍就沒事」,因此很少人會想到要認真治療。若是放任身體持續缺鐵,那麼貧血會越來越嚴重,最後甚至導致自律神經失調、憂鬱症等。不要以為健檢沒有問題就可以安心,若有身體不適情形,請在還沒有演變成為疾病之前,好好照顧身體,盡力打造不容易罹患疾病的體內環境。鐵質不足檢查表● 久坐站起時常常頭暈目眩,容易耳鳴。● 情緒不穩。● 早上容易賴床。● 食慾不佳。● 皮膚容易出現濕疹。● 常常想吐。● 動一動身體就覺得喘、心悸。● 一年四季都會打噴嚏、流鼻水。● 休息以後仍覺得「疲倦、發懶」。● 臉色暗沉、上妝感覺不服貼。● 容易感冒。● 身體總在不知不覺間多出幾道瘀青。● 牙齦會出血。● 覺得腦袋很沉重、常頭痛。● 洗髮很容易掉髮。● 有水腫問題。● 經常腰痠背痛。● 容易便秘或腹瀉。● 有時會感到胸口悶痛。● 眼皮粘膜泛白。● 容易嘴破。● 不容易集中精神。● 個性變得神經質,容易因為一點小事就心浮氣躁。● 覺得沒有精神。● 記憶力變差。● 生理期經血變多。● 生理期曾在1個月內報到2、3次。● 生理痛很嚴重。● 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或子宮肌瘤。(本文摘自/斷糖飲食打造燃脂體質/世茂出版)

關節痛吃成藥 竟缺鐵性貧血

關節痛吃成藥 竟缺鐵性貧血#缺鐵性貧血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成藥亂吃,沒病也能吃出全身病!一名67歲婦人一年多來反覆出現貧血症狀,接受核子醫學腸胃道出血掃描,發現在末端小腸段疑似有出血點,醫師安排切片檢查,結果為良性病灶。原來病患因為關節疼痛,長期自行至藥房購買止痛藥服用,導致迴腸端多處潰瘍引起缺鐵性貧血,病患經過衛教和點滴輸液補充後出院,血紅素已慢慢恢復,並未再因貧血而住院。醫師提醒,若身體出現異常症狀,千萬不要自行購買成藥,尋求專業才是第一選擇。高達50%的病人在小腸會發生黏膜病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黃庭章表示,使用非類固醇類消炎藥,約會導致20%的病人會產生消化道潰瘍,嚴重者會合併出血或穿孔等併發症,非類固醇類消炎藥造成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機率較高,但也會造成其他小腸和大腸的潰瘍。根據日本一項研究,高達50%的病人在小腸會發生黏膜病變,大部份以多發性糜爛或環狀潰瘍來表現。對於非類固醇類消炎藥所引起的小腸潰瘍,治療方式就是停止服用止痛藥再加上補充營養,待小腸黏膜再生復原。小腸鏡可以一窺小腸全貌黃庭章醫師表示,小腸介於胃和大腸之間,長度平均約有6公尺,因為長度很長而且在人體腹腔內是游離狀態,所以會增加小腸疾病診斷的難度。以往只能透過電腦斷層、核磁共振、小腸攝影、核子醫學或血管攝影等輔助診斷,但是效果都不佳。自從膠囊內視鏡和小腸鏡的問世,讓腸胃科醫師可以一窺小腸的全貌。雙氣囊小腸鏡2001年問世,內視鏡長度達200公分,有一個特殊的外套管,分別可以在內視鏡和外套管上面裝置氣囊,透過兩個氣囊的充氣和抽氣交替,就可以慢慢推進和縮短來達成全小腸的檢查。臨床上可因病灶位置而選擇由口側或肛側進行檢查,針對診斷和治療小腸的疾病更便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