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鐵性貧血

愛抖腳 竟是貧血害的!

愛抖腳 竟是貧血害的!#缺鐵性貧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統計,「不寧腿症候群」盛行率約3%到15%,大多是中年之後才發病,而且以女性居多,是男性的2倍,臨床上,病人多是因為腿部有麻脹與灼熱感,而會出現愛抖腳的不寧腿現象,進一步就醫更是發現,有很多病人是因為缺鐵性貧血所導致。 腿部不適感在休息時會更嚴重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蔡睿蘋表示,不寧腿症候群病人經常會衝動的想動一動腿部,而且會在下午或晚上時較常發生,腿部不適感在休息時會更嚴重,但是即使在清醒時也都會出現,起床走動或抬腳踢腿,症狀就能獲得改善。 愛抖腳、腿部麻脹與灼熱感不寧腿症候群除了會有愛抖腳症狀,還有腿部麻脹與灼熱的不舒服感,有不少病人會為了解決這些不適感,竟然吃了一大堆止痛藥,結果症狀依然沒有改善,也有人為了要改善睡眠品質,吃了好多安眠藥,最後就醫才發現原來是不寧腿症候群。 貧血、腎功能差、糖尿病病變也會出現不寧腿症候群病人往往是因為睡眠品質不好去就醫,蔡睿蘋醫師指出,治療不寧腿症候群主要是使用多巴胺藥物以及抗癲癇藥物,也會開給助眠藥物,大約服用1週就會有反應,即可慢慢停藥,但是,由於不寧腿症候群有次發原因,可能是因為貧血造成,腎臟功能不好,或是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也有可能合併不寧腿症候群,就要再針對病因再做治療。(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臉白、無力 女易鐵血不足

臉白、無力 女易鐵血不足#缺鐵性貧血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許多女性常有貧血問題,從室外到室內、蹲下突然站立,眼前一片黑,險些跌倒,平日會有精神不濟、注意力不集中、臉色蒼白等症狀,時常感覺全身無力、沒精神,女性平日需要多補充鐵質,除了補血,也能讓氣色紅潤,在月經來潮時,因出血帶走大量鐵質,更應該要多吃含有鐵質的蔬果,如菠菜,才能讓身體維持好的狀態。產前檢查 確認寶寶是否遺傳貧血的種類有很多,最常見的類型包含缺鐵性貧血、地中海型貧血,較嚴重的則是海洋性貧血,海洋性貧血是一種遺傳性疾病,不會傳染,卻也無法根治,孕婦可產前檢查是否有帶原因子,若夫妻皆有同型帶原因子,應盡快做穿刺檢查,可儘早確認寶寶是否也有遺傳到貧血。骨髓移植能根治 成功率低海洋性貧血的治療方式,除了定期接受輸血之外,還有骨髓移植,也稱幹細胞移植,然而雖然骨髓移植配對成功率低,礙於手術費用高,手術易感染,卻是唯一能夠根治海洋性貧血的治療方法。除了骨髓移植,年紀較大的病人,於整體照顧上也有很大的進步,據英國的研究,在西元2000年前,重症海貧平均存活年紀約是35歲左右,最大的死因是心衰竭,在完善的整體照顧幫助下,現在的重症海貧個案有越來越好的生活品質,結婚,甚至懷孕生子,都不再只是夢想。基因療法、胎兒紅血球誘導藥物重型海洋性貧血患者也可以生兒育女,隨著醫藥知識的進展及新型藥物的發明,新診斷的小朋友可考慮骨髓移植,未來也能夠實行基因療法、胎兒紅血球誘導藥物使用,大一點的個案,只要定期回診接受醫師診治,定期輸血及良好的服藥遵從性,一定能夠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光喝母乳還不夠! 缺鐵易貧血

光喝母乳還不夠! 缺鐵易貧血#缺鐵性貧血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面臨少子化的時代,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隨政府提倡母乳哺育,愈來愈多媽媽產後願意哺餵母乳,台南市立醫院小兒科醫師吳靜淑表示,母乳當然是最好的寶寶食物,但成長發育的過程,營養均衡很重要,尤其六個月大後的幼童,除了母乳也要增加副食品的攝取,才能避免缺鐵性貧血的狀況發生。一名一歲大女童臉色蒼白,父母驚覺不對勁趕緊帶女童去看診,經醫師詢問後發現其飲食為全母乳哺餵,且六個月後極少攝取副食品,雖然活動力良好且生長曲線正常,但血液生化檢查已有缺鐵性貧血情形。無明顯症狀 常被輕忽吳靜淑醫師表示缺鐵性貧血的孩童常無明顯的臨床症狀,所以常會被輕忽,缺鐵性貧血是因鐵質缺乏造成血紅素合成缺陷,使得血液中紅血球內的血紅素減少,血中鐵質及儲鐵蛋白的濃度下降,總鐵結合能力上升。貧血嚴重現象:嗜睡、臉色蒼白、躁動缺鐵性貧血會發生於各種年齡,通常剛出生的嬰兒體內還含有足夠量的鐵,但進入六個月後,對於鐵的需求較高,也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缺鐵性貧血會影響嬰幼兒心智及運動能力的發展, 幼兒缺鐵性貧血嚴重時,會出現嗜睡、臉色蒼白、躁動、食慾不佳、活力較差、呼吸急促等表現,亦可能有暈眩、口角炎、匙狀指甲等現象,或有運動耐力降低、免疫力下降等情形。補充含鐵質副食品 紅肉、貝類吳靜淑醫師提醒,家長平時要注意孩子食物攝取的情形,嬰幼兒六個月後,除母乳哺餵外,應添加富含鐵質的副食品,鐵質豐富之食物如紅肉、貝類、內臟類、動物血、蛋黃、綠色蔬菜、葡萄乾、全穀類等,人體對於動物性食物中的鐵質吸收率要比植物性食物高,此外,維生素C可提高鐵質吸收率,而茶葉與咖啡中之單寧酸鹽則會妨礙鐵質的吸收。

她嘴爛半年狂吞B群都無效 竟是缺鐵性貧血所致

她嘴爛半年狂吞B群都無效 竟是缺鐵性貧血所致#缺鐵性貧血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別以為口角潰爛就一定是口氣、缺乏維生素B所致,當心這也可能是缺鐵性貧血所引起!日前,一名45歲的女性,口角潰爛長達半年,原以為只要每天吃高單位的維他命B群、塗抹外用藥膏即可痊癒,孰不知都不見好轉,直到就醫後才發現,她不是缺乏維他命B,而是缺鐵,因此,在適當補充鐵劑2周後就完全癒合了。嘴角紅腫、脫皮 皆為症狀之一書田診所家醫科康宏銘醫師表示,口角炎是指嘴角的急性或慢性發炎,輕者會在嘴角出現三角形的紅腫、脫皮,可能發生在單側或兩側,有黴菌或細菌感染時則發紅,而嚴重者則會出現潰爛。且若長時間處於潮濕環境,口角炎還會更嚴重,長時間未治療則可能會產生色素沉澱及傷口,一張口就疼痛。口水刺激、營養不良 都是引發口角炎的原因口角炎好發於年長者或是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發生原因主要有四大因素,包括嘴角周圍的摩擦與口水刺激、免疫不全造成黴菌或細菌的滋生、年長者因皮膚鬆弛或咬合不佳,造成口水長期積聚於嘴角,加以上下嘴唇不斷的摩擦造成、營養不良、營養素缺乏引起的皮膚黏膜缺損。國內育齡女性 約有2成有缺血性貧血問題雖然口角炎發生原因眾多,大多會自然痊癒,且國內育齡女性中,約有2成有缺血性貧血問題,但若是超過2周時,就要提高警覺,就醫檢查,找出病因。一般來說口角炎的治療,是針對病因加以改善,發炎、感染者,可用外用藥膏;年長者或咬合不佳者,應尋求牙科醫師的協助;糖尿病患者要積極控制好血糖;至於缺乏營養素缺乏者,則需補充正確的營養素,對症補充(如他命B2、泛酸、B12、葉酸、菸鹼酸、鐵、鋅)。

幼童嫌肉硬不愛吃 缺鐵性貧血找上門

幼童嫌肉硬不愛吃 缺鐵性貧血找上門#缺鐵性貧血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嫌肉硬不愛吃,當心缺鐵性貧血找上門!一名2歲半的祐祐,自從上了幼兒園後,便開始二連三生病住院,且食慾越來越差,活動力也大不如前,原本他的食量不錯,但因總是嫌肉硬,所以偏食不愛吃,直到住院抽血時,才發現他罹患了缺鐵性貧血。後來,媽媽為了幫他補充鐵質,除了開始規率服用鐵劑外,同時也將肉類用食物料理機打碎,使得更好入口,經過半年的補充後,他的臉色已恢復恢復紅潤,食量和活動力也都恢復。缺鐵性貧血發病慢 未及時糾正恐會影響神經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科李孟如醫師表示,缺鐵性貧血主是因體內貯存鐵缺乏,影響了血紅蛋白合成,進而引起的一種小球性貧血,然而,大多患者發病緩慢,症狀輕重取決於貧血程度和貧血發生、發展的速度。缺鐵性貧血可發生於各種年齡,通常剛出生的嬰兒體內,還含有足夠量的鐵,但進入6個月後,對於鐵的需求也較成人高,此時也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所以,一旦缺乏鐵質後,恐會影響大腦和神經的發育,若不及時糾正,過了這個時期即使貧血改善了,對大腦和神經造成的影響,也不可逆轉了。兒童缺乏鐵 恐會影響智力發展缺鐵性貧血的一般表現包括皮膚粘膜逐漸蒼白、容易疲倦、食慾不振、不愛活動、容易感染,而較大孩童,則可觀察到精神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一旦兒童長期缺鐵時,就會導致生長遲緩,甚至使智力低於一般正常兒童。在治療方面,醫師表示,主要仍是以鐵劑及食物補充為主,目前市售鐵劑有提供水劑劑型,專供孩童或錠劑接受度不佳的病患服用,治療效果佳,一般是建議連續吃4∼6個月鐵劑,達到抽血結果正常後,繼續服用2∼3個月,好讓體內鐵的儲存量足夠。多吃牛肉、羊肉 有助於補充鐵質最後,李孟如醫師提醒,平日藉由食物攝取鐵才是根本之道,多吃含鐵量高的食物,通常顏色愈紅,含紅血素鐵愈高,例如:牛肉、羊肉都是鐵的好來源,動物性食物的鐵量比植物性高,除此之外,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類也要多吃,可增強鐵的吸收。另外也提醒民眾,在吃含鐵食物的同時,要減少茶和咖啡的攝取,以避免茶和咖啡分抑制鐵的吸收。

缺鐵性貧血 嚴重導致大量掉髮、異食

缺鐵性貧血 嚴重導致大量掉髮、異食#缺鐵性貧血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鐵質是人體合成紅血球血色素所必需的重要元素,當人體內的血色素低於正常時稱為貧血。缺鐵性貧血是最常見的貧血,根據衛生署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的結果,台灣每十位生育年齡婦女中有2位有鐵質不足的情形,其中半數合併貧血的症狀。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家庭醫學科醫師賴芸蜂表示,很多缺鐵性貧血病患都在公司體檢的血液檢驗項目中連續幾年出現紅字,卻遲遲未就醫治療,等到身體開始出現明顯的貧血症狀時,覺得心悸就看心臟科,頭暈不舒服又掛神經科,胸悶呼吸急促換掛胸腔科,心電圖和X光都看不出異常,驗了血才發現是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形成的原因有飲食攝取不足、鐵質需求增加、急慢性出血、鐵質吸收障礙等等。貧血病患常會覺得體力差、容易疲倦、精神不濟、注意力不集中、頭暈、臉色蒼白、心跳加快、血壓偏低,和運動時呼吸短促等,有些也會抱怨記憶力和學習能力衰退。嚴重貧血時,甚至可能發現光滑狀舌、大量掉髮及異食症等症狀。賴芸蜂提醒,雖然紅肉、新鮮肝臟、蛋黃、乳酪、穀類、紫菜、堅果及深綠色蔬菜屬於含鐵量較多的食物,但是食補鐵質的吸收和利用率有限,對於鐵質缺乏嚴重的病患而言,是緩不濟急的。另一方面,攝取動物性含鐵食物也會有膽固醇過量的疑慮。一般民眾以為貧血只是小病,只要多吃補鐵食物就會好了,其實這是錯誤的認知。賴芸蜂強調,缺鐵性貧血的治療,在補充鐵劑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找出並矯正缺鐵的原因。月經過多的婦女,應該配合婦科超音波檢查,排除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等疾病。另外,男性缺鐵性貧血的原因,以胃腸潰瘍或痔瘡出血最常見。大於六十歲的老年人則要考慮胃腸惡性腫瘤。原住民、農夫或有食用生肉習慣的病患,還要注意寄生蟲感染的可能性。所以,民眾驗血檢查發現有貧血時,應該請教專業醫師,了解造成貧血的真正原因,切勿自作主張購買鐵劑服用,以免延誤正確的診斷及治療。

頭暈目眩沒元氣 缺鐵性貧血作祟

頭暈目眩沒元氣 缺鐵性貧血作祟#缺鐵性貧血

文/營養師程涵宇你是否常常頭暈目眩,或是忽然眼前一片黑呢?翻開眼瞼檢查,如果看起來沒什麼血色,那就代表你患有貧血了!營養師程涵宇說,貧血的原因是由於血液中的紅血球和血紅素數量太少,導致血氧輸送量下降。缺鐵性的貧血則是因為日常飲食中對鐵過低的攝取或是生理狀況造成鐵大量的耗損,因此偏食者、素食者、經血過多的女性、孕婦、嬰幼兒都是好發的族群。根據衛生署2004年至2008年的調查指出,19-50歲女性鐵不足(DRI)的比例高達50%,台灣孕婦的貧血盛行率也有17.8%,女性可以說是缺鐵性貧血的高危險群。缺鐵性貧血的常見症狀有經期疲倦、孕期疲勞、血紅素值過低(男性低於13g/dl,女性低於12g/dl)。          補鐵小撇步:注意飲食,多攝取鐵含量高的食物要改善或預防缺鐵性貧血,最好的方法是注意飲食,多攝取鐵含量高的食物。營養師程涵宇說,一般成人每日鐵質的建議攝取量男性是10mg,女性是15mg,而孕婦及哺乳期則要增加至45mg。其中,富含鐵質的飲食包括豬牛羊肉、豬鴨血、鮭魚,動物性鐵質吸收率和人體利用率較高,達10%-25%,另外,還有深色蔬菜如紫菜、黑芝麻、紅莧菜,但植物性鐵質的吸收率和人體利用率則較低只有7.5%,除了飲食之外,可另外補充血紅素,女性可在經期前和經期中補充流失過多的鐵質。營養師提醒,除了把富有鐵質的食物吃下肚之外,還要注意有些食物會抑制(如表一)或促進(如表二)鐵質的吸收,在飯前飯後2小時內吃都會造成影響,另外,有吃鈣片習慣的民眾也要注意,一顆600mg的鈣片會減少60%鐵質的吸收,如果要補充鈣片,最好在飯後2小時之後再吃。

頭暈目眩沒元氣 缺鐵性貧血作祟

頭暈目眩沒元氣 缺鐵性貧血作祟#缺鐵性貧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是否常常頭暈目眩,或是忽然眼前一片黑呢?翻開眼瞼檢查,如果看起來沒什麼血色,那就代表你患有貧血了!營養師程涵宇說,貧血的原因是由於血液中的紅血球和血紅素數量太少,導致血氧輸送量下降,要改善或預防缺鐵性貧血,最好的方法是注意飲食,多攝取鐵含量高的食物。根據衛生署2004年至2008年的調查指出,19-50歲女性鐵不足(DRI)的比例高達50%,台灣孕婦的貧血盛行率也有17.8%,女性可以說是缺鐵性貧血的高危險群。缺鐵性貧血的常見症狀有經期疲倦、孕期疲勞、血紅素值過低。原因是因日常飲食中對鐵過低的攝取或是生理狀況造成鐵大量的耗損,因此偏食者、素食者、經血過多的女性、孕婦、嬰幼兒都是好發的族群。要改善或預防缺鐵性貧血,最好的方法是注意飲食,多攝取鐵含量高的食物。營養師程涵宇說,一般成人每日鐵質的建議攝取量男性是10mg,女性是15mg,而孕婦及哺乳期則要增加至45mg。其中,富含鐵質的飲食包括豬牛羊肉、豬鴨血、鮭魚,動物性鐵質吸收率和人體利用率較高,達10%-25%,另外,還有深色蔬菜如紫菜、黑芝麻、紅莧菜,但植物性鐵質的吸收率和人體利用率則較低只有7.5%,除了飲食之外,可另外補充血紅素,女性可在經期前和經期中補充流失過多的鐵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