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骨

轉骨偏方恐造成性早熟 當心長不高

轉骨偏方恐造成性早熟 當心長不高#轉骨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今年高三的曾同學,在國一時曾為了身高問題,使得他完全沒自信,走路畏畏縮縮,甚至常常走在他人後方,主要原因是當時的他只有135公分,是同學們取笑的對象,且一年成長不超過4公分。但後來在媽媽的陪同下到醫院求診,透過抽血、骨齡評估,發現是缺乏生長激素,因此,他連續施打4年生長激素,並搭配運動,如每天跳繩100下、每節下課都打籃球,除此之外,也不攝取油炸食物與零食,如今的他身高突飛猛進,增加了35公分,已經是個170公分的帥哥。影響身高因素 主要來是於遺傳台北慈濟醫院小兒部蔡立平醫師表示,影響孩子身高主要的因素有6~7成是來自於遺傳,若排除遺傳因素,有些生長較為遲緩的孩子,則可能是有骨骼異常、內分泌失調、營養不良、慢性病、性早熟等原因。因此,有大多家長擔心孩子發育不好、長不高等,經常聽信來路不明的偏方,擅自抓藥服用,亦或者帶著孩子往返於中西門診,為解決父母煩惱及奔波之苦,醫師建議可利用兒童生長發育門診,尋求最適合孩子的成長方式。透過計算可以略估孩子身高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婦兒科吳炫璋醫師表示,其實孩子的身高是可以透過計算、檢查來得知,第一可將父母的身高相加,再加上11除以2,就可略知男生的身高,而女生則是父母的身高相加,扣除11除以2;第二則可至醫院接受骨齡評估,看看生長板是否關閉。若出現性早熟 恐會影響生長發育當孩子進入青春期時,父母就會開始擔憂轉骨的問題,開始服用坊間的偏方、藥方等,但醫師表示若是太早進補、服用的話,可能會得到反效果,造成性早熟,反而會影響生長發育,另外,像是晚睡造成褪黑色激素減少、攝取過多甜食、高熱量、肥胖、內分泌失調等也都是造成性早熟的原因。因此,吳炫璋醫師提醒家長,若想讓孩子服用轉骨偏方或進補的話,應先透過醫師諮詢、檢查,確認後才可以服用,另外,也建議家長當孩子的身高小於3~25個百分位、食慾不好、咳嗽、易喘時,可能表示著生長過程中出現了異狀,若能即早發現治療,其實是有助於孩子的生長。

把握時間!女14、男16歲後不再長高

把握時間!女14、男16歲後不再長高#轉骨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想要長高的男女孩,千萬要留意轉骨的時間,如女生勿超過14歲、男生則是不超過16歲,避免錯失成長黃金期。醫師表示,轉骨是每位青少年的必經過程,也是人體成長發育的重要關鍵期,這時期需特別留意生活習慣,避免荷爾蒙異常或內分泌失調,影響發育。小兒科丁綺文醫師表示,一般來說女孩滿9歲,男孩滿10歲,開始會進入青春期,而青春期是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期,因此也是孩子身高的衝刺期,習慣性晚睡、熬夜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將不利於長高。男女生成長期有別 家長需特別留意 此外,國內研究也表示,女孩初經到時、骨齡約12歲8個月,一般而言女生骨齡到14歲就很難再長高,即月經來後2年停止,因此初經早者,相對停止長高期也較早;反觀男孩成長發育期,時間較長,通常12歲進入青春期、到16歲完成發育,少數可達18歲。總而言之,大部分男生骨齡超過16歲、女生超過14歲,就很難再長高。對此,丁綺文醫師提醒,人類長高速度最快的時期為嬰兒期與青春期,在這時期千萬要多注意生活作息、多睡眠且補充適量的營養素。此外,也可利用中藥食補或保健品來促進食慾、改善氣色、調整體質及促進新陳代謝,幫助孩子長高長壯。

補腎氣、健脾胃 秋冬轉骨2大關鍵

補腎氣、健脾胃 秋冬轉骨2大關鍵#轉骨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秋冬時節是中醫建議轉骨的好時機!李佳容中醫師表示,一般轉骨都是採取進補的方式,而秋冬恰值天氣轉涼,所以適合採用較溫熱的補藥來滋補,但體質因人而異,轉骨方應由醫師診斷後,視個人身體狀況而定。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中西整合醫療科潘天健醫師也說,轉骨是指小孩從兒童期「轉骨發育」順利轉大人的過程,不僅僅是長高而已,「轉骨」應該還有調整臟腑功能和改善體質的功用。中醫認為人的骨頭成長與分裂是由腎氣的盈虧來主導,腎氣充盈,骨頭的生長變比較快速,而腎氣充盈與否,又與脾胃相關聯。轉骨方男女有別 體質也有別脾胃主導人體的消化吸收與氣血循環,脾強胃健可增強營養的消化吸收,將能有助於生長發育,因此中醫轉骨方裡的藥材多為補脾胃為主。台中慈濟醫院鄭宜哲也表示,轉骨方男女有別,男生重補腎、女生重養血,更重要的是,補腎壯骨的轉骨方應配合體質調劑。身高除了和遺傳有關,運動、睡眠與營養更是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如果吃得少、睡不好,吃再多轉骨方效果也有限,因此中醫師除了鼓勵孩子多運動外,還可食用穀芽、黃耆等藥材來幫助入睡,而西洋參、白朮、茯苓則可促進食慾、幫助消化,對於青少年轉骨,都是不錯的選擇。此外,男生還可另外補充蛇床子、山藥、茯苓來滋補養身、增強體魄;女生則可添加青木瓜、玉竹和當歸來養顏美容、補出好體態。

入秋轉骨好時機 專屬藥方助長高

入秋轉骨好時機 專屬藥方助長高#轉骨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天涼好個秋,入秋時節是最適合替邁入青春期的孩子改造體質、轉骨的好時機,一名就讀國中的的林小弟因身高在班上總是矮人一截,媽媽心裡十分焦急,去年秋天前往花蓮慈濟醫院求診,經醫師診斷是因為睡眠不足造成的,於是量身打造個人專屬的轉骨方,一年內身高就從162公分長到170公分。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婦兒科主任楊成湛醫師表示,人一生中生長潛力最大的時期,就是10-17歲的青少年時期;季節方面,中醫認為氣候逐漸轉涼的秋天,最適合改造體質。楊成湛主任進一步說明,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自然界規律,所謂的秋冬養陰,就是為了來年春夏陽氣生長順利打基礎。而節令「白露」之後最適合邁入青春期小孩服用中醫轉骨方的時期。運動、睡眠也是轉骨的好幫手要調整體質,睡眠和持續運動都是重要因素,充足睡眠才能幫助長高,而跳躍運動如打籃球、排球和跳繩等,可使生長板減緩閉合,持續刺激生長。男女轉骨有差異 留意時間點和配方楊成湛主任表示,過去農業社會通用的「轉骨方」,早已不符合現代青少年的需要,所以需要透過中醫師辯證論治、量身打造專屬個人需要的轉骨方。並提醒,中醫轉骨方調養還需要注意男、女性成長時間點的差異。轉骨啟動點男生需足歲滿十二歲;女生則是十足歲後,或者根據第二性徵的出現為判斷的基準點。此外,男生調理的重點在筋骨及氣的調理,預防運動氣傷及筋骨損傷,而女生因有經期,所以要調經補血,預防貧血及經期腹痛的發生。所以,轉骨藥膳的組合也是男女有別。

長高加把勁 「白露」轉骨好時機?

長高加把勁 「白露」轉骨好時機?#轉骨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許多父母親都希望孩子能「高」人一等,但補對時機才是最重要的。時序入秋,「白露」是許多人認為轉骨的好時節,臺中慈濟醫院中醫師鄭宜哲指出,轉骨方如太早使用可能有揠苗助長的缺點,但超過轉骨時機服用也難免為時已晚,他強調,通用方劑不見得適合過敏等特殊體質,先求醫問診以免補過頭,適得其反。 鄭宜哲醫師表示,國人對「轉骨」的觀念,一般侷限在「小孩子的身高」,其實,所謂的「轉骨」指的是青春期的轉化過程,從小孩轉換為成年人,指的是發育完全的生殖系統,如果以為單單吃轉骨方就要讓孩子長高,觀念上有待釐清。發育的重要指標是生育功能的健全鄭宜哲醫師說,當女生胸部開始發育,男生睪丸變大,就是轉骨方的使用時機,太早吃轉骨方可能會讓孩子太過早熟,比同學早發育,但是該長高的時候反而停下來。女生發育比較早,在小學五、六年級,九歲、十歲左右,男生小六到國一,約莫十一、十二歲,進入成長加速期。轉骨必須考慮多項因素鄭宜哲醫師強調,有些孩子容易過敏感冒、長痘痘、體型虛胖、容易失眠、便秘,甚至月經遲遲不來等,都有可能是屬於特殊體質,坊間的偏方不能一體適用,一味使用轉骨套餐的結果,有可能導致體內油脂分泌過多、荷爾蒙失調更明顯,口乾舌燥、便秘、痘痘更加旺盛等副作用,建議依個人體質選擇適合的轉骨方,藉中藥調理幫助吸收,千萬不要補過頭,以免適得其反。鄭醫師也提醒家長,身高除了與遺傳有關,睡眠與營養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如果吃得少、睡不好,吃再多轉骨方也是效果有限。 

秋涼「轉骨」好時機?!

秋涼「轉骨」好時機?!#轉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何謂轉骨?彰化秀傳中醫部廖文杰醫師表示,小孩的生長發育由幼兒、兒童進入青春期,在青春期時不論身高體型或是器官的發育成熟速度都很快,青春期這段時間就是一般俗稱的轉骨期,很多人以為只要小孩長的高就是轉骨了,事實上轉骨除了身高體格的發展之外,還需要注意身體器官的發育有沒有成熟。廖文杰說,發育成熟可先由外觀上來看,例如男生的鬍鬚、喉結、聲音變低沉、生殖器有沒有發育;女生則是胸部的發育、月經是否來潮等。傳統上認為春秋兩季特別適合轉骨,古人養生講究天人合一,不論是身體的鍛鍊或是方藥的調養,都講求配合節氣以達到最佳效果;而秋天則是萬物豐收、休養生息,度過冬天後為來年生長發育做準備的時候,所以在秋天時調養好身體,儲備能量,等到來年春天時化為春生的動能,幫助生長發育。一般認為春天以立春到清明這段時節效果最好,而秋天則是立秋到白露,在這段時節調養效果最好,其實一年當中任何時節都適合,只是配合不同節令氣候需使用不同的處方。轉骨方男女有別,可請教中醫師調配,院方也有熬湯方便家長使用。現代人因為營養狀況良好,發育大多提早,古人計算年齡用虛歲,而現在大家習慣用足歲來計算,所以女生約在十至十一歲左右開始進入發育期,男生大約晚一至兩歲。在這段期間內依男女生理的不同配合使用補養脾腎,疏肝理氣血的藥物與食材,如:羊奶頭、黨參、陳皮、茯苓、續斷…,與雞肉或排骨熟煮食用,即可促進生長發育。

九月開學季 把握入秋白露時機來轉骨

九月開學季 把握入秋白露時機來轉骨#轉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家的小孩就要轉大人了嗎?九月開學季,許多父母心將要面對孩子青春期的到來,除了心理發育之外,這時候正是生理發育的時期,就是所謂「轉骨」期,或是中醫所說的「轉骨發育期」,而要從兒童期成功的「轉大人」,就看能否充分而且完全的發育。花蓮慈濟醫院中醫科楊成湛醫師表示,一般來說,「轉骨發育期」是指從10-12歲開始,一直到16-17歲左右,孩子在這段期間的生長潛力最大,這時候幫助兒童成長,對以後身體各類器官的發育及機能有很大的影響。除了年齡方面,轉骨時機還可以從季節方面來看。中醫在天人合一觀點下,認為氣候逐漸轉涼的秋天,最適合為邁入青春期孩子改造體質,因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自然界規律,所以,秋冬養陰,也就是為了來年春夏陽氣生長順利而打基礎。秋季裡的第三個節氣-「白露」,就是適合邁入青春期小孩服用中醫轉骨方節氣。楊成湛醫師說,在轉骨湯的應用上,除了男女有別外,還應該針對在不同家庭環境下成長,及先天稟賦差異來調整用藥。有的小孩先天脾胃氣虛,後天失調,長年食欲不振,導致形體消瘦,也有的小孩是後天偏食、挑食引起,吃多了含糖飲料及零食,造成營養不均衡,或是消化不良,這種小孩的轉骨方,應該先從改善腸胃著手,而不是一藥吃到底。楊成湛醫師提醒民眾,市面上的「轉骨方」有很多種,在生活中最常見就是早已經食品化的四神湯,以蓮子、山藥、芡實、薏苡仁或酌加茯苓組成的四神湯,具補脾胃,改善消化系統機能,適量補充有助營養吸收。但楊成湛也說,現代青少年普遍長時間坐在電視、電腦及書桌前,既缺乏運動,提早面對肥胖、視力也提早老化,過去農業社會通用的「轉骨方」,早已不符合現代青少年的需要,要透過中醫師辯證論治、量身打造專屬個人需要的轉骨方,以免補得太過,尤其是未經醫師診斷的處方,請民眾千萬不要自行大量配藥或抓藥給孩童服用,以免誤用,甚至適得其反。

起床溫開水、早餐吃溫食 中醫脾胃養生有幫助

起床溫開水、早餐吃溫食 中醫脾胃養生有幫助#轉骨

『醫師,我胃口不好,不會餓,也不想吃,能不能幫我開脾?』、『我滿口嘴破,好了又復發,是不是火氣太大?喝很多冰水還是很不舒服!』、『我經常便秘,一點便意感都沒有,也沒吃什麼東西,肚子總覺得大大滿滿的,渾身不舒暢。』門診當中經常會遇到病患提出這類令他困擾的腸胃問題,而調理脾胃一向是中醫所擅長的。奇美醫院中醫部 陳彥行醫師表示,中醫講的『脾胃』是指整個消化系統、以及所屬經絡、肌肉、四肢、口唇等,而不是單指解剖學上的脾臟和胃,這是平常民眾很容易和現代醫學混淆的名詞,在此有必要先說明清楚。根據中醫理論,『脾為陰,胃為陽』,『脾主升,胃主降』,『脾主運化,胃主受納』,兩者居於人體的中焦,是全身氣機升降的樞紐,兩者必須相互配合,才能正常蠕動,腐熟水穀,化生為精微物質,這樣吃進去的食物才可以得到完全的消化和吸收,並運送到五臟六腑,使身體各處獲得能量和營養,所以說『脾胃為後天之本』。中醫認為一天當中的早晨就相當於是一年中的春天,充滿生生之氣。但現代人生活步調快,講究效率,早餐常吃未經加溫的生冷飲食,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季,喝冰牛奶、冰咖啡、蔬果汁、冷的三明治、或是不吃早餐,這種飲食習慣對人體氣血的運行不利,對脾胃陽氣是很大的傷害,陳醫師指出,這很容易導致脾陽受損,濕邪內生,引起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胃痛、腹脹、腹瀉,婦女則更有白帶過多、痛經等現象。治療上可採溫陽健脾的方式,避免過食生冷,使症狀緩解。『脾開竅於口』,所以脾經有問題常會在口唇上表現出來,像是食慾減退、口淡無味、口瘡嘴破等,都是脾胃的運化出現問題的外在表現。可根據本身的寒熱虛實,分別予以溫陽、清熱、補虛或瀉實而得到改善。 情緒也會影響五臟,中醫講『脾主思』,『思則氣結』。原本思慮是人類的正常思維活動狀態,但若過度思慮,所思不遂,或者生活緊張,工作壓力大時,就會影響到脾胃的運化。當消化機能出現障礙,造成氣機不暢而氣滯氣結時,就會有吃不下飯、全身無力、腹部脹悶、甚至大便不順暢,毫無便易感等症狀。一般而言,從肝脾下手,以疏肝理氣為主,佐以潤腸,都能達到滿意的效果。『顧胃腸』在養生上有什麼好處呢?因為中醫認為脾屬土,能化生萬物,是人體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所有生命活動所需的營養物質、水穀精微都先要靠脾胃運化吸收,再輸佈到五臟六腑供全身使用。因此先天上不足的部分,可藉由後天的調養來補足,例如大家所熟悉的冬令進補、轉骨藥方等多是補腎補先天不足的藥材,吸收要好的先決條件就是先擁有運化強健的脾胃,否則就白白浪費了這些好藥材而達不到期望。從上述可知胃腸不好,會有很多脾胃症狀產生;陳彥行醫師指出,要補養身體,就必須先顧好胃腸,把腸胃調理好。所以『顧胃腸』不是光吃一些當歸、黃耆、枸杞這麼簡單而已,應先尋求合格中醫師,根據不同個人、不同體質,擬出最適切的藥方服用才是上策。保健方面,平常要放鬆心情,作息規律,飲食定時定量,細嚼慢嚥,避免食用寒涼、辛辣、刺激性、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多吃高纖維蔬菜等。底下陳彥行醫師介紹幾個簡單的脾胃養生方法供大家參考:(1)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先喝一杯溫開水:一天有12個時辰,每一時辰都有它固定的經絡及臟腑正處於經氣旺盛的時候。早上5點至7點正是大腸經經氣旺盛的時候,此時養成排便習慣最佳,喝一杯溫開水有助於排便。(2)早餐一定要吃溫食:胃經是多氣多血的經脈,溫食有助於使脾胃的陽氣旺盛,特別是早晨對人體而言是充滿生生之氣的時段,吃溫熱食物會讓人一整天都充滿朝氣。盡量避免寒涼飲食,以免殘害胃氣。(3)食用山藥:中醫常用山藥來補虛,自古即用以健脾胃,益腎氣,不僅可當藥用,也可用於食療,能促進消化吸收,保護胃壁,增進食慾,是相當平和的食療聖品。(4)按壓合谷穴、足三里穴:合谷穴位於虎口,也就是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之間,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是大腸經的合穴,能健脾胃。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外緣約一橫指的位置,是胃經的土穴,能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30歲過後,經常用艾條灸此穴,可增強免疫力,促進胃腸吸收,為強壯要穴。兩穴配合按摩,對調理腸胃,消除腹脹很有幫助。陳彥行醫師所指的穴道為合谷穴,主治強健脾胃。而足三里穴,主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若與上一個穴道-合谷穴配合按摩,對調理腸胃,消除腹脹很有幫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