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炎

你是最佳皮膚「秋冬發炎人」嗎?當心掉髮、留疤!

你是最佳皮膚「秋冬發炎人」嗎?當心掉髮、留疤!#發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時序進入秋冬交替,許多民眾可能會因為皮膚的免疫力下降,而出現許多發炎的狀況,皮膚專科醫師卓慈容就指出,秋冬交替時節,因為接觸性皮膚炎、乾燥性皮膚炎,甚至難纏的帶狀疱疹以及可怕的掉髮症狀而前往皮膚科就診的民眾,通常都會增加不少,呼籲民眾皮膚如出現搔癢或紅腫應立即就醫治療,如發炎症狀遲遲不解決,恐怕會留疤!秋冬皮膚危機 發炎會有那些症狀?秋冬時節,民眾原本好好的皮膚,很可能會突然出現紅腫癢甚至疼痛的狀況,卓慈容說,像是接觸性皮膚炎,因為皮膚的免疫力降低,原本常用的保養品,都可能會造成臉部出現紅腫癢的症狀。另外,民眾平常寶貝的頭髮,也可能因為秋冬的季節交替,誘發頭皮止漏性皮膚炎,出現疼痛發炎的狀況,進而導致嚴重掉髮。卓慈容就分享一個曾經遇過的案例,一名病患,因為秋冬皮膚免疫的下降,誤觸引發身體過敏反應的物品,導致臉上出現嚴重的紅腫、脫皮,還滲出液來,經過藥物治療之後,雖情況好轉,但是卻留下疤痕,直到三個月後疤痕才完全消退。避免當最佳秋冬發言人 該怎麼做?對此,卓慈容提醒民眾,為防皮膚發炎症狀產生,如皮膚曾因為秋冬交替而出現發炎,應該避刺激性食物以及酒精飲料,生活作息也要正常,以免出現過敏症狀或是微血管擴張,而使得發炎狀更加嚴重,另外,民眾在選擇秋冬保養品時,盡量避免多效合一的保養品,成分越多就表示誘發皮膚發炎的成分就可能越多,建議選擇單純效果的保養品;如皮膚已經出現脫皮、紅腫、疼痛、搔癢等症,應立即就醫才能不做秋冬發炎人!

肩膀長期又痠又痛?可能是肌腱炎搞鬼拖久恐需開刀

肩膀長期又痠又痛?可能是肌腱炎搞鬼拖久恐需開刀#發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你的肩膀會時常感到痠痛嗎?可別輕忽了長期的肩膀痠痛,如以為是小問題而不治療,小毛病也會拖成大毛病,導致肌腱斷裂,還要受開刀之苦,且不一定能夠完全復原!台中就有一名在補教界當英文老師的蔡小姐,因為長期要擦黑板寫黑板,導致肩膀出現長期的僵硬及酸痛現象,經過多次推拿或是舒緩操都不見好轉,才到台中豐原醫院復健科就診,醫師發現他的肌腱以出現發炎的症狀,為第一級肌腱發炎,所幸及早就醫免去手術開刀之苦。肌腱傷害常被誤認小病 但拖久難治療對此,復健科蘇希洵醫師指出,慢性肩部疼痛在門診中屬於常見但卻也是難以治癒的疾病,肩膀肌腱累積性傷害常發生在運動員、工廠作業員甚至家庭主婦或辦公室工作者。因肩關節重覆性動作造成肌腱受傷,經過累積多次傷害後造成肌腱退化,有疼痛及肌力不足之症狀,但病人常常沒有明確的受傷病史,僅會逐漸感覺到肩膀痠痛,初期可能持續1~2天,但症狀發作的頻率會持續增加,慢慢進展到隨時都感覺不舒服,尤其在肩膀上舉或內轉時特別疼痛。而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民眾常有錯誤觀念,往往認為肌腱傷害不是大問題且不難治療,其實肩膀肌腱累積性傷害是相當難治癒的疾病,許多職業級的運動選手也因此而斷送職業生命,因為退化的肌腱喪失了原有的張力,所以不僅功能無法完全恢復,反而容易重覆再受傷,造成惡性循環。肌腱炎分三級 最嚴重需手術治療因此,蘇希洵醫師叮嚀,肌腱發炎主要分為三級,第一級無法在超音波或影像學中看到撕裂傷,但理學檢查有反應,而第二級則表示在超音波或影像學中看到軟組織撕裂,到了第三級則已斷裂,第二級以上即使手術,統計來說也不一定可復原到完全,建議應把握初期較輕微的時期就趕緊就醫,才是黃金治療期。

悶熱環境久站 當心站出「凍甲」

悶熱環境久站 當心站出「凍甲」#發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甲溝炎俗稱「凍甲」,指的是腳指甲周圍軟組織的化膿感染,引起原因大致有二種,一是正常趾甲因甲緣有刺或指甲銳角嵌進皮膚軟組織引起;另一項原因是趾甲一側或兩側邊緣內翻生長,壓迫甲溝內的組織而產生傷口。台南新樓醫院整形外科溫雲凱醫師表示,長時間久站,或不正確的剪甲方式容易致使腳趾甲溝炎。溫醫師輔以個案實例說明,案例一為男性廚師,因工作環境悶熱,需要長時間站立,導致大拇趾甲緣因反覆發炎化膿疼痛影響其工作;另一案例是位國中生,因衛生習慣趾甲總是剪得很短,造成甲溝發炎令他痛苦不堪。甲溝炎初期症狀會產生紅腫熱痛等情形,少數病人如趾甲沒有嵌入軟組織內,或可自行消退,但大多數病人一旦甲緣嵌入化膿,如不進行治療就無法痊癒,甚至會產生反覆感染,因腳指甲旁產生肉芽組織,形成慢性甲溝炎,嚴重時,甚至會感染骨頭造成骨髓炎。溫醫師舉其案例病人的治療方式說明,甲溝炎除了口服抗生素,消炎鎮痛劑及抗生素藥膏來緩解發炎症狀外,針對化膿的指甲需要拔除。如果病人甲床組織已變形嵌入皮膚,此時則需移除局部甲床組織及著手甲床重建手術,還好案例中的兩位病人經過溫醫師的治療後,甲溝炎沒有再復發。溫雲凱醫師強調,醫院除了提供病人適當治療,也應重視衛教預防的宣導,期許幫助民眾不受到甲溝炎的困擾。

男子眼睛染蟲 發炎多年嚇壞人!

男子眼睛染蟲 發炎多年嚇壞人!#發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眼睛長蟲長到發炎多年,每天雙眼紅通通,陌生人看了心驚,就連朋友也看得發慌!日前,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收治了一名林姓男性病患,因為眼睛遭到蠕形蟎的感染長達兩年,導致雙眼總是處在發炎的狀態,眼睛時常感覺有異物並且出現分泌物,雖曾在一般眼科診所治療,但還是無法根治症狀進而轉由台大醫院治療,才解決嚇人的眼紅症狀。就連朋友都害怕靠近他!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眼科馮介凡醫師指出,林先生多年來深受兩眼發炎的困擾,他經常感覺眼睛有異物感,分泌物變多,甚至灼熱與疼痛;總是覺得別人用奇怪的眼光看他,因為他的雙眼總是紅通通的,朋友不是請他別熬夜早點睡,就是怕被傳染而遠離他,這樣的事情困擾他好久了。他說,林先生其實也多次就醫,不知拿了多少眼藥水與眼藥膏,甚至口服藥治療,但是症狀總是時好時壞,沒辦法完全痊癒。在門診時經由睫毛顯微鏡檢查,發現有多量的蠕形蟎寄生在毛根底部,臉部也有明顯的酒槽鼻皮膚病。在針對蠕形蟎眼瞼緣炎治療後,林先生的眼睛症狀也大幅改善,終於不再每天紅眼見人。馮介凡解釋,蠕形蟎是屬於蜘蛛的近親,成蟲有八隻腳,體極小,要用顯微鏡才能觀察到。寄生於眼睛睫毛毛囊附近的有兩種,較多的是毛囊蠕形蟎,小到只有不到0.5公厘,另一種較小也較少的是皮脂蠕形蟎,只有0.2公厘。蠕形蟎蟲症會引起眼瞼緣炎,症狀主要是刺激感、癢、紅眼及眼瞼皮屑,由於一般常見的眼科藥物通常對蠕形蟎無效,所以病情常是反覆發作,難以治癒。但其實民眾也不用太驚慌,因為蠕形蟎其實存在於許多人的皮膚上,大多數人並不會因它的寄生而產生疾病,所以對多數人而言,蠕形蟎比較像是無害的生物。唯有在一些頑固型的眼瞼緣炎或是毛囊炎,要考慮它的存在。馮介凡說,至今對蠕形蟎對眼表疾病的影響仍未完全清楚,還有需更進一步研究才能找出原因。

只是腰痠背痛? 僵直性脊椎炎嚴重恐癱瘓

只是腰痠背痛? 僵直性脊椎炎嚴重恐癱瘓#發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採訪報導)你是否經常腰痠背痛、關節疼痛或是早晨起床時會感覺下背僵硬呢?許多患者常誤以為只是壓力太大,只要按摩推拿、休息就好,但小心你可能已經罹患「僵直性脊椎炎」!台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醫師周昌德表示,僵直性脊椎炎是發炎性的腰背痛,嚴重可致脊椎骨折,大幅增加癱瘓的風險。周昌德指出,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系統,好發於20至40歲之間,男性罹患比例更是女性的三倍,推測和遺傳基因有很密切的關係,使免疫系統異常。此疾病常伴隨骨質疏鬆、骨折等併發症,病情惡化更會出現肌肉變形、萎縮、脊椎沾黏、駝背等情形,嚴重影響活動力,還有2至3成的機率造成虹膜炎而使視力受損。不過,雖然與遺傳有很大的關聯,但許多外在環境(如抽菸)也會導致疾病發生,非遺傳患者,就有5至10%的機率引發僵直性脊椎炎,因此,可別輕忽平時的小症狀。另外,因僵直性脊椎炎是種發炎疾病,使病患易疲倦,加上身體行動不便、活動能力受限,進而導致性生活品質下降,就有近4成患者認為受到影響。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過敏免疫風濕內科主治醫師蔡文展表示,許多男性患者常在就診的時候,對於性事難以啟齒,呼籲病友要正視疾病症狀,才能有效改善。醫師共同強調,若有出現僵、痛、不動等症狀,應及早至治風濕免疫科就醫治療,因初期症狀容易遭忽略,一但病情惡化,脊椎骨折風險可是會增加3.3倍,造成癱瘓、死亡率的可能性大幅提升。提醒民眾,僵直性脊椎炎初期常出現的症狀如下:早晨起床後感覺背痛或脊椎僵硬,但是會隨著一天活動的開始而逐漸減輕、超過數週或數月感覺腰背漸漸痛起來,痛的感覺持續三個月以上、運動後感覺比較不痛,但休息後感覺比較痛、感覺疲勞且體重有可能減輕,特別是在發病的早期。(圖片來源/記者劉麥文攝影)

超級愛健康/身體發炎小心是健康警訊!

超級愛健康/身體發炎小心是健康警訊!#發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發炎,是人類90%以上疾病的共同開始,千萬不要小看發炎,發炎拖久了,就成了慢性疾病的根源,心肌梗塞、腦中風、老年失智症、過勞死、肝癌、自體免疫等疾病,都和發炎有密切關係!預防勝於治療,遠離錯誤的生活飲食習慣,注意發炎的警訊,才能找回健康身體!我們怎麼知道自己發炎了?家醫科醫師王健宇說,當出現發炎四部曲,紅、腫、熱、痛。就是身體出狀況,可能是內在、外在,免疫系統出問題。發炎就是啟動保護機制。發炎可能出現的疾病反應,可能包括:感染,像是感冒。自體免疫系統出問題,如:僵直性脊椎炎。癌症、例如關節痛,發炎,痛了腫了好了,反覆發生,以為扭傷,其實是痛風。而常嘴破跟皮膚傷口不易癒合的人都是發炎的高危險群。甚麼樣的生活飲食習慣容易誘發發炎?中醫師羅明宇也說,「西醫的發炎,比較偏向中醫實證的火氣」,常見上火的原因包括:睡眠品質差,熬夜、失眠。飲食刺激,熱性食物:麻辣鍋,蔥、薑、蒜等香料類,茴香菜、羊肉、鱔魚等。少吃甜食及甜度過高的水果,如龍眼、荔枝、榴槤等。糖分會提供熱量,使火氣上升,加重發炎反應,例如使慢性結膜炎的患者眼睛發紅。遺傳、青春痘,壓力大、焦慮,生理代謝因素,如更年期女性臉部易出現潮紅、出汗、發熱等虛火症狀。急性發炎反應,例如感冒喉嚨發炎。長期久病也會造成虛火,例如心臟病、糖尿病、慢性肝炎、腎炎等。有時火氣大只是短暫現象,對健康影響較低,例如過敏、年紀大的人睡覺時張口呼吸,喉嚨乾痛,床邊準備一杯水就會緩解,但「如果是因為生病而火氣上升,就要對症治療」。尤其長期吃清涼退火的食物,卻仍不能改善口乾舌燥時,一定要看醫生。曾有病人自以為火氣大,結果抽血檢查是糖尿病,「一直DIY退火,反而延誤病情」。羅醫師建議要預防發炎,平日飲食應清淡,少吃油炸冰冷,多吃蔬果、多喝水。早餐之後每小時都要喝水,可在溫水中加入檸檬片,每天喝水總量為身高加上體重之和再乘以十。也可多吃排水除濕的食物:維持細胞活性,包括薏仁、紅豆、綠豆等,來抗發炎。注意自己排尿情形,每天排尿量至少要超過1500CC,每天至少排尿七次。早睡早起、飲食均衡、多運動。更多影音報導,請上http://ihealth.uho.com.tw/view.asp?id=581

身體發炎!小心是健康警訊

身體發炎!小心是健康警訊#發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發炎,是人類90%以上疾病的共同開始,千萬不要小看發炎,發炎拖久了,就成了慢性疾病的根源,心肌梗塞、腦中風、老年失智症、過勞死、肝癌、自體免疫等疾病,都和發炎有密切關係!預防勝於治療,遠離錯誤的生活飲食習慣,注意發炎的警訊,才能找回健康身體!我們怎麼知道自己發炎了?家醫科醫師王健宇說,當出現發炎四部曲,紅、腫、熱、痛。就是身體出狀況,可能是內在、外在,免疫系統出問題。發炎就是啟動保護機制。發炎可能出現的疾病反應,可能包括:感染,像是感冒。自體免疫系統出問題,如:僵直性脊椎炎。癌症、例如關節痛,發炎,痛了腫了好了,反覆發生,以為扭傷,其實是痛風。而常嘴破跟皮膚傷口不易癒合的人都是發炎的高危險群。甚麼樣的生活飲食習慣容易誘發發炎?中醫師羅明宇也說,「西醫的發炎,比較偏向中醫實證的火氣」,常見上火的原因包括:睡眠品質差,熬夜、失眠。飲食刺激,熱性食物:麻辣鍋,蔥、薑、蒜等香料類,茴香菜、羊肉、鱔魚等。少吃甜食及甜度過高的水果,如龍眼、荔枝、榴槤等。糖分會提供熱量,使火氣上升,加重發炎反應,例如使慢性結膜炎的患者眼睛發紅。遺傳、青春痘,壓力大、焦慮,生理代謝因素,如更年期女性臉部易出現潮紅、出汗、發熱等虛火症狀。急性發炎反應,例如感冒喉嚨發炎。長期久病也會造成虛火,例如心臟病、糖尿病、慢性肝炎、腎炎等。有時火氣大只是短暫現象,對健康影響較低,例如過敏、年紀大的人睡覺時張口呼吸,喉嚨乾痛,床邊準備一杯水就會緩解,但「如果是因為生病而火氣上升,就要對症治療」。尤其長期吃清涼退火的食物,卻仍不能改善口乾舌燥時,一定要看醫生。曾有病人自以為火氣大,結果抽血檢查是糖尿病,「一直DIY退火,反而延誤病情」。羅醫師建議要預防發炎,平日飲食應清淡,少吃油炸冰冷,多吃蔬果、多喝水。早餐之後每小時都要喝水,可在溫水中加入檸檬片,每天喝水總量為身高加上體重之和再乘以十。也可多吃排水除濕的食物:維持細胞活性,包括薏仁、紅豆、綠豆等,來抗發炎。注意自己排尿情形,每天排尿量至少要超過1500CC,每天至少排尿七次。早睡早起、飲食均衡、多運動。

好奇貪玩!男童將6公分鐵釘插入尿道

好奇貪玩!男童將6公分鐵釘插入尿道#發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日前一名焦急的媽媽帶林小弟前來童綜合醫院急診室就醫,媽媽告訴醫師小孩好奇,竟將鐵釘插入尿道取不出來,導致尿尿疼痛。醫師立刻安排X光檢查顯示果真有一條長長的異物影像,後經由泌尿科陳祥來醫師使用「內視鏡」手術取出約長達「6公分生鏽的鐵釘」。童綜合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陳祥說,這名10歲男童因為好奇,在家人不知情的狀況下,將鐵釘插入尿道,後來拔不出來,尿尿時疼痛且有血尿才告訴家人,經由家人帶來就醫。診察發現男童的會陰部腫脹,摸得到硬塊,經過X光檢查顯示,男童尿道有異物,且插入的異物很長可能穿破尿道;因此先以「尿道內視鏡」將異物往膀胱移動後,再使用「內視鏡」手術成功的取出長度約6公分生鏽的鐵釘,改善了患者的疼痛。由於鐵釘傷到了男童的尿道,因此放置導尿管將尿液引流約一個禮拜的時間,讓傷口逐漸癒合。臨床上常發現尿道取出之異物有鐵線、迴紋針、小鋼珠、吸管等,通常異物會造成不適,如頻尿、小便疼痛、出血,嚴重者會造成發炎或感染,甚至產生尿道狹窄與結石等後遺症。陳祥來醫師表示,個案中男童的情形,長達6公分的鐵釘傷到尿道,故放置導尿管,在他回診時安排「解尿膀胱尿道攝影」檢查已無漏尿情形,拔除尿管,爾後他須要定期追蹤尿流量;加上生鏽的鐵釘造成他的尿道感染,嚴重時會引發尿道狹窄,因此須長期追蹤一年。為何小男童會突發奇想的將異物插入尿道?童綜合醫院諮詢心理師陸巧嵐說,依據心理學家研究指出,兒童對很多事物會有強烈的好奇心,想獲得成就感的動機很強烈,加上小孩的創造力並無設限,會藉遊戲的方式探索自我及這個世界,通常安全性不會是他們的第一考量。陳祥來醫師提醒家長,平常多注意家中小孩的行為,若是出現小便疼痛、血尿及其它泌尿道不適時應及早就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