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炎

打針腫好幾天 童竟患血友病

打針腫好幾天 童竟患血友病#發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媽媽發現小孩經常在施打疫苗之後,施打的部位會腫起來,需要好幾天才會消失,就醫後被診斷為輕度血友病,血友病是一種先天疾病,因血液中缺乏某種凝血因子,主要發生於男性,目前醫療技術無法治癒,必須終生依靠藥物治療。前10大用藥花費 血友病排第3根據健保署統計資料統計,6歲以下小孩與65歲以上老人前10大用藥(依藥理作用分類)的總金額排行,小孩用藥前3名分別為:罕見疾病用藥(2.0億點)、免疫球蛋白製劑(1.7億點)、血友病用藥(1.4億點),詳附表2。老人用藥前3名分別為:降血脂用藥(31.6億點)、抗腫瘤用藥(24.5億點)、抗血栓用藥(24.1億點)。機率約為1/500~1/10000 影響生活作息血友病發生的機率約為1/500~1/10000,雖然發生的機率非常少,卻影響了病患的生活作息,凝血功能的減少,造成兒童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出現關節自發性出血的情形,因此,當被診斷為血友病之後,奔跑、打鬧等每一個孩童都愛做的事,都變得很危險。血友病患可分為3個階段,輕度血友病患者,只在外科手術、拔牙或嚴重外傷後出血不止,關節出血較少,中度血友病患者出血常由小傷口導致,重度血友病患者出血原因常在不明情況下發生。關節變形、發炎 可藉預防注射阻出血隨著年紀增長,關節病變帶來的疼痛與不便,嚴重困擾著每一個血友病成年人,以往因為昂貴的凝血因子使他們無法接受適當的治療,導致嚴重的關節變形與疼痛,現在可藉由預防注射來阻止出血,反覆發炎亦可以藉由口服或局部注射類固醇來改善。

嚴重敗血症 死亡率高達30~40%

嚴重敗血症 死亡率高達30~40%#發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全身系統性發炎是導致多重器官衰竭與致死的關鍵因素,敗血症就是其中的典型,在台灣,每年大約有110,000個人罹患敗血症,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多,敗血症的病例數呈直線上升趨勢,嚴重敗血症的死亡率仍然高達30~40%,最後導致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依據衛福部公布的資料,敗血症是民國105年度第十三大死因,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藥物,由於自身免疫系統受到細菌感染刺激,造成免疫細胞釋放過多發炎因子,進入血液之中,導致全身性的急性發炎反應和細胞受損,隨著病程的持續發展,就會演變成嚴重敗血症、敗血性休克,是重症加護病房病患最主要的死因之一。全球每3秒 會有人死於敗血症在全球每3秒會有人死於敗血症,敗血症有可能發生在任何年紀,老年人、免疫力受損的人發生機率較高,而敗血症所潛藏的危機不容忽視,敗血症的病人需要及早治療,而且必須到加護病房接受輸液及抗生素等支持性治療。美國重症醫學會將敗血症分為四個不同的程度,全身性發炎症候群(低體溫、呼吸過快、白血球濃度過低或過高),第二個程度為敗血症,有全身性發炎症候群診斷,並且有確定受到感染,第三個程度為嚴重敗血症(敗血症已造成器官的損傷且接收到的血液灌流不足),第四個程度敗血性休克(持續輸液治療,低血壓和低血液灌流的情形能未改善)。

不痛就好? 輕忽發炎關節恐變形

不痛就好? 輕忽發炎關節恐變形#發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最新台灣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問卷調查指出,近7成病友的治療目標,是希望能正常的進行日常生活,但許多病友在感覺關節較不疼痛,便停止用藥,但體內發炎反應可能仍在持續中,超過6成的病友在治療的過程中未與醫師討論治療目標,顯示病友對疾病控制的觀念不足,近6成病友傾向在意醫護人員對自己的看法,36%病友因為對於疾病的認知不足,不敢向醫療人員提出問題,病友這種有口說不出的糾結心情,相當不利於身心的健康與疾病的管理。疼痛、腫脹 關節可能變形或失能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簡稱RA)是一種自體免疫反應引起的慢性發炎疾病,好發於中年人,病友男女比例為1:3,此病主要會侵犯關節,造成疼痛、腫脹和僵硬,如未妥善治療,病友的關節很可能會破壞變形或僵直失能,導致行動不便降低生活品質,RA病友多數為女性,且發病時人生正處於持家工作的重要時期,常見病友因發病影響工作及婚姻,讓病友感到愧疚與自責,除了疾病帶來的身體疼痛和問題外,心理也常承受著莫大的壓力。很多RA 病友在他們感覺疾病狀態「還算不錯」時,臨床評估上病情仍處於活躍期,顯示病友可能因為疼痛減輕了就放鬆警戒,疏忽規律用藥治療的重要性,羅淑芬醫師表示,若體內發炎反應沒有有效的控制,使發炎反應持續,即便疼痛減緩仍可能造成關節變形,進而影響身體活動力,導致病友對疾病控制失去信心,形成治療的惡性循環。

手腕傷1年沒好 幼年型關節炎作怪

手腕傷1年沒好 幼年型關節炎作怪#發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 就讀高三的陳同學,在國一時右手腕關節腫痛,原以為是外力傷害造腕關節受傷,一開始去看了國術館、看了推拿師、也看了骨科,整整折騰一年沒有好轉,才到大醫院就醫,醫師診斷出他的關節問題不是因為外力受傷造成,而是幼年型特發性關節炎。 發病的這段時間幾乎一整年手都是包著繃帶,活潑好動愛打球的男同學,生活大受影響,沒辦法打球,連寫字都有困難,成績從一二名一直往下掉,國二時轉往免疫風濕科看診,才被診斷出是幼年型特發性關節炎,經適當治療後病況穩定,現在以新一代的生物製劑治療,每月追蹤,情況穩定。 長時間發炎恐會關節變形、長短腳豐原醫院免疫風濕科醫師胡宗慶表示,幼年型特發性關節炎是指發生於16歲以下,且關節發炎至少6個星期以上的一種慢性發炎性的疾病,最知名的病例就是已故勵志作家劉俠,主要病因是先天體質,加上後天環境影響,例如:感染或藥物引發免疫系統不正常反應,造成病人關節內滑液膜發炎,長時間下來會有關節變形、骨頭受損、肌肉發育不平均而造成肢體彎曲或長短腳等問題。 紅腫發炎6星期以上 小心是關節炎胡宗慶醫師指出幼年型特發性關節炎根據健保資料庫,在台灣的盛行率約10萬分之30,青少年活潑好動常發生運動傷害,陳同學因為幼年型特發性關節炎,腕關節比較脆弱,碰撞的時候受傷發炎,容易被當作外力忽略真正的病因。 16歲以下青少年兒童,如果關節持續紅腫發炎6個星期以上,或者剛睡醒時有關節「卡卡」,不要當作運動傷害看待,要進一步檢查確認,這種慢性關節炎及早治療,有助於緩解症狀,避免到了關節變形就回不去了。

丟掉消炎貼布吧!減重、運動改善腰痠背痛

丟掉消炎貼布吧!減重、運動改善腰痠背痛#發炎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34歲的K先生是建築師,幾乎每天都對著電腦長時間繪圖,過去十幾年來,一直都有腰痛的毛病,四處找整形外科或整脊師治療。每次治療後,的確會暫時舒服很多,但這並非根本的解決之道。他來找我的時候,腰上穿著緊身褡(以質輕金屬製成的無袖覆身物,用以固定脊椎、骨盤,矯正脊柱彎曲或避免疼痛),在諮詢的過程中,還透露自己經常使用消炎鎮痛藥膏和貼布。我對著很愛講道理的K先生說,通常腰痛是因為腰部缺乏力量、交感神經過於緊張等原因造成的。貼上鎮痛藥膏或貼布,或是穿上緊身褡,也許會暫時讓症狀舒緩不少,但這麼做是無法根治的。我建議他,想改善腰部的血流狀況,必須刻意鍛鍊腰部的力量。具體來說,就是要修正上身向前傾的姿勢,同一個姿勢不要維持太久,適時做做伸展操,偶爾還要扭動腰部,如果可以的話,最好鍛鍊一下腹部肌肉。K先生聽了我的建議後,果然身體力行改善腰部的血液循環,讓腰部保持溫暖,漸漸不再需要倚賴消炎鎮痛藥膏和貼布,最後成功跟腰痛說再見。在上門求助的病患中,腰痛或膝蓋痠痛的人數僅次於頭痛,名列第二,而且有很多人習慣使用消炎鎮痛藥膏。依我的經驗,大多數人只要改變姿勢、減重、養成運動(步行)習慣,就能不再依賴藥物,完全脫離疼痛。當然,身體疼痛總是讓人難以忍受,而且疼痛會引起失眠、易怒、抑鬱,也會讓身體的免疫力下降,因此為了盡早消除疼痛,對症下藥非常重要;但若只會針對症狀下藥,卻忘了要根治,這也是不行的。 (本文摘自/90%的病自己會好/大是文化出版)

身體處發炎狀態 油炸食物吃過量

身體處發炎狀態 油炸食物吃過量#發炎

(優活特約記者許家瑋/採訪報導)大街小巷的鹹酥雞、雞排路邊攤位林立,可想見台灣人有多喜歡油炸物。這樣的飲食習慣,容易造成體內慢性發炎、濕疹、皮膚搔癢、氣喘與免疫機能失調等症狀產生,其中更可能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機率,范月貌藥師指出,由於現今的生活習慣與飲食偏高脂、高油,使得體內Omega-3脂肪酸與Omega-6脂肪酸攝取比例失衡,而導致的體內「發炎症狀」。Omega-6脂肪酸多半來自油炸食物,當它在體內的含量過多時,將會導致發炎症狀,而Omega-3富含於海藻及深海魚蝦類油脂中,是能平衡過多Omega-6脂肪酸的攝取,抑制發炎症狀。藥師:魚油有助平衡Omega-6脂肪酸Omega-3常存在於大眾所知的「魚油」中,魚油包含EPA、DHA為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屬於人體必需脂肪酸,攝取足夠的Omega-3脂肪酸,能平衡過多Omega-6脂肪酸。攝取足夠的Omega-3可預防濕疹、皮膚搔癢、氣喘、免疫機能失調等症狀產生,更可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的機率,而且不但能保養心血管,對於心臟、氣喘、乾眼症、大腦發育、產後憂鬱症等,都有所助益。由於現代人求快速營養補給、注重養生保健,富含Omega-3的魚油保健食品,常為消費者補充的第一選項。魚油到底怎麼選、怎麼吃?但在魚油保健食品挑選上面,范月貌藥師建議,市面上部份市售的魚油,萃取自大型魚類可能使用有機溶劑萃取,恐有海洋毒物重金屬殘留疑慮,建議魚油來源選擇體型10公分以下小型魚,添加足量維生素E,因為維他命E有降低魚油氧化、維持成份穩定性。在廠牌選擇上,挑選有品牌、有信譽的廠商,製程以蒸餾萃取出精純優質的魚油,如有通過國際品質認證之微生物、重金屬檢驗、有機溶劑檢驗、塑化劑檢驗及成份定量檢驗合格,或認明「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的魚油,較無健康疑慮,而產品也應為避光容器包裝,購買開封後保存於陰涼處,並在有效日期內食用完畢,以確保產品品質。

雞皮疙瘩不會消失? 竟是毛囊角化症作怪

雞皮疙瘩不會消失? 竟是毛囊角化症作怪#發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雞皮疙瘩本來是指受到驚嚇或寒冷時,皮膚呈現一粒一粒的像是被拔毛的雞皮,主因為豎毛肌收縮所致,但有一種病,沒有寒流也沒有驚嚇,卻老是浮現在皮膚上,困擾著多數患者;這叫作毛囊角化異常疾病,也稱為毛孔角化症。毛囊角化症或毛孔角化症發生的原因是因為,毛囊口附近發生角質細胞的異常角化,造成角質堆積阻塞毛孔,外觀看來黑黑的很像黑頭粉刺,但粉刺的黑是因為油脂氧化所造成,跟毛囊角化症的黑不同。毛囊角化症有時候還會因為發炎引起毛囊周圍紅斑,嚴重時甚至出現小膿皰,通常不痛不癢,但天氣變化或摩擦的時候容易敏感,反覆搔抓後毛囊周圍會產生色素增生。毛囊角化症 易好發於青少年身上毛囊(孔)角化症是個好發於青少年的疾病,有些人從兒童期就出現,有些人則是20-30歲以後才慢慢形成。最常長在手臂上,其次是腿部、上背及臀部,少數則見於臉頰,從上百到上千顆以上都有。有的毛囊角化症患者有遺傳傾向,少數患者會合併魚鱗癬、異位性乾皮症。還可能合併唐氏症、腎衰竭、失智症等。得了毛囊角化症,部分病人會逐漸改善,但可能伴隨進入中年,嚴重的人還會長年反覆發炎,治療起來也不容易。事實上,雖然毛孔角化症不是大病,但確實有很多患者非常在意美觀問題,甚有病患因此出現焦慮症狀。角化症程度依輕重 治療方式有所不同治療輕度的毛囊角化症建議先從加強保溼開始,譬如塗抹保濕乳液、尿囊素藥膏,如果沒效則考慮含果酸、乳酸或水楊酸的乳液。中度的患者可以加上水楊酸藥膏、A酸藥膏、杜鵑花酸等,如果有明顯發炎,可以短期使用類固醇藥膏;至於重度患者,以上這些方法若都沒有效,建議考慮用雷射治療。而皮膚科劉權毅醫師提到,高濃度的水楊酸或甘醇酸換膚利用其溶解及代謝角質的效果,對治療毛孔角化症有幫助,但受限於這些酸類的高刺激性可能引起更廣泛的泛紅。至於困難型的毛孔角化症通常需要複方療法,建議使用銣雅鉻雷射、長脈衝銣雅鉻雷射、光負壓療法、二極體雷射、脈衝式染料雷射、亞歷山大雷射合併微創磨皮、綠光雷射合併脈衝式染料雷射等,可改善毛囊大小、皮膚質地,以及毛囊周圍紅斑或色素不均。但不管採用何種方法,治療過程通常是漫長的,必須很有耐心。也提醒民眾別誤信偏方,一定要尋求有經驗的專科醫師治療。

亂用假牙黏著劑致發炎 6要訣避免腫脹來找碴

亂用假牙黏著劑致發炎 6要訣避免腫脹來找碴#發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日前一名女性因自行購買假牙黏著劑來黏植牙的義齒,導致牙齦發炎、腫脹,甚至支台齒上的陶瓷也出現崩裂的情形,就醫後發現罹植體周圍黏膜炎。柳營奇美醫院牙醫部葉松穎醫師表示,很多民眾常誤以為廣告上的假牙黏著劑,可以拿來黏固定和活動的假牙,其實並不然。葉松穎醫師指出,假牙黏著劑是一種用在活動假牙的輔助性物質,患者在使用之前,都應該先徵詢牙醫師的專業意見。●哪些活動假牙的患者適合用假牙黏著劑?1) 神經或肌肉協調性較差的患者,如帕金森氏症、重症肌無力、阿茲海默症等患者。2) 服用藥物或做過放射線治療而有口水分泌較差的患者。3) 做過顎骨手術或切除的患者。4) 特別容易緊張或是職業上需求,需要假牙黏著劑提供生理上或心理上支持的患者。5) 適應活動假牙不良的患者。●使用假牙黏著劑6要訣:1) 先用溫水清洗活動假牙,再用牙刷和清水清洗食物殘渣和假牙黏著劑。水槽中先裝水或是鋪上毛巾,防止假牙清洗時掉落而損壞。2) 去除口內假牙黏著劑時,可以用毛巾或紗布沾溫水稍微用力擦拭。3) 塗上活動假牙黏著劑前,先將活動假牙擦乾,接著塗上少量於假牙內側。如果唾液不足或缺乏的患者,建議在活動假牙帶入前用水潤濕。4) 確實將活動假牙放至定位,並用手穩定壓著10~15秒。5) 用紗布去除活動假牙邊緣溢出的黏著劑。6) 每天晚上睡覺前一定要把活動假牙拔下來清洗,讓牙床獲得休息。葉松穎醫師提醒,植牙並非萬能,植牙治療仍有併發症的可能,而要讓植牙用得久,除了應該建立起正確的口腔清潔方式及習慣,如使用牙刷、牙線與牙間刷,並且每半年至一年應回診檢查,遇到問題時更應盡快回診,千萬不要擅自使用活動假牙黏著劑,以免傷心、傷身又傷財。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