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臟脂肪

小腹難消!當心內臟脂肪讓癌症上身醫教「這招」消脂

小腹難消!當心內臟脂肪讓癌症上身醫教「這招」消脂#內臟脂肪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為什麼明明看起來很瘦,卻有內臟脂肪的囤積?比較一下:一個身高173公分、體重67公斤的上班族,BMI值22沒超標,但體脂肪測出來為25%。另外一個身高176公分,體重96公斤的體育選手,雖然BMI值為31,但體脂肪率只有17%。這兩個人誰比較健康呢?上班族這位雖然看起來體格中等,但由於沒有運動,累積了較高的體脂肪率,就是一種隱藏性肥胖。 與慢性病、罹癌機率有關日本醫學博士、池谷醫院院長池谷敏郎指出,內臟脂肪主要藏身在皮下脂肪處,位置正好就是腸胃周圍,也因此如果時間久了慢慢累積,經年累月就會形成一個明顯的肚子,這就是為何腰圍大小是代謝症候群的重要指標。 他引述美國的梅奧診所(Mayo Clinic)的一份報告,針對超過12,785名的18歲成人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即使BMI值正常,但內臟脂肪肥厚者的死亡率超過正常人的2倍以上。其中,又以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高達2.75倍。此外,內臟脂肪會釋放各種發炎物質,讓身體在不知不覺中產生慢性發炎,也提高了罹癌的機率。 日本糖尿病內科醫師水野雅登也表示,內臟脂肪多的人特質就是通常在攝取營養上,醣類攝取較多,但是缺乏蛋白質、維生素等,加上沒有培養運動習慣,因此燃燒脂肪的機會很少。甚至有種說法是,當體質已經習慣這樣的模式會很難扭轉,因此改變飲食習慣與運動是刻不容緩的事。 維持線條體態  更要從內臟脂肪下手如果想要維持體態者更需要重視營養素的調整,尤其是減重時期,如果沒有補充蛋白質,很可能即便體重減輕卻仍然不覺得線條變得緊實,因為減到的反而可能是肌肉而不是脂肪,因此,觀念的釐清非常重要。 那麼究竟要怎樣消除內臟脂肪?除了飲食,運動的搭配更是關鍵。飲食上除了要有足夠的蛋白質之外,也應該多補充維生素B群與C,這些對於代謝脂肪有一定效果。至於運動則建議在飯後的一小時來進行,等到完整消化之後,飯後進行不激烈的運動是最有效的,甚至只要花十分鐘做些簡易的有氧運動,就能讓體內葡萄糖轉換為熱量,進而減少脂肪堆積。

要腰瘦!內臟脂肪成染疫關鍵 控制不佳恐變重症

要腰瘦!內臟脂肪成染疫關鍵 控制不佳恐變重症#內臟脂肪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我國拚疫苗覆蓋率目前已超過三成,施打年齡層也向下展開,其中第二輪施打的第九類高風險慢性病仍是被討論最多的族群。當中除了免疫性疾病、神經系統疾病、肌肉骨骼、生殖泌尿及肺部呼吸等疾病外,很大一個族群就是三高慢性病如糖尿病、肥胖症、高血壓、腦血管疾病等,而這從三級警戒以來,新冠肺炎的死亡個案多數具三高慢性病史可得到證明。千禧之愛基金會於8月9日「89量腰日」,呼籲三高慢性病的代謝症候群患者,疫情期間應更積極於瘦腰及控制三高,才能讓防疫效果加倍。內臟脂肪過高 疫苗效果可能打折扣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蔡克嵩指出,自全球爆發新冠肺炎疫情的2020至2021年國際醫學期刊文獻索引摘要資料庫PubMed搜尋結果來看,三高慢性病前期的代謝症候群5項指標:腰圍過大之內臟脂肪、血壓、空腹血糖、空腹三酸甘油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與新冠肺炎的關聯性研究即高達6千多篇,其中又以血糖、肥胖指數與新冠肺炎嚴重程度最高度相關。根據國外統計,肥胖者不但罹患新冠肺炎的風險高,重症和不良預後的機率也大幅提升,這也表現在肥胖人口較多的國家,疫情的嚴重性和死亡率比起其他國家高,顯示肥胖確為疫情傳染的關鍵。而相較BMI身體質量指數,內臟脂肪囤積之腰圍大小與新冠肺炎嚴重程度更具相關性,腰圍超標者其肺部組織受損程度顯著高於腰圍正常者,表示內臟脂肪囤積過多的人其新冠肺炎疾病預後更不佳。45歲以上民眾逾半過胖 飲食採三低一高糖尿病學會常務理事杜思德醫師表示,因代謝症候群體內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態,導致巨噬細胞活性降低、B細胞和T細胞的反應受損,種種因素會讓疫苗接種後反應不佳。國外研究也顯示,腰圍過大者接種疫苗後抗體濃度較低,這是因為疫苗的作用必須要透過免疫細胞做出一系列的反應,但內臟和皮下脂肪組織所產生的促炎因子,會使免疫反應失調或免疫細胞反應降低,導致疫苗接種結果不如預期。提醒腰圍過大又有三高的民眾,接種疫苗前後都要落實減腰圍消除內臟脂肪,才能在疫情中自我保護。蔡克嵩表示,台灣45歲以上高達一半人口有腰圍過大、過重及肥胖問題 (BMI在24-27 kg/m²為過重,BMI ≥27kg/m²為肥胖),建議疫情解封後,代謝症候群及肥胖族群可透過中度的有氧運動,如健走、騎自行車、游泳、慢跑抵抗發炎作用,飲食則以「三低一高」原則,透過低油、低糖、低鹽、高纖飲食,控制好三高指數,同時定期量測腰圍,以遠離代謝症候群。

腰圍越粗壽命越短!內臟脂肪怎麼減?

腰圍越粗壽命越短!內臟脂肪怎麼減?#內臟脂肪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的人去看醫生,醫生告訴他:「你的內臟脂肪超標,內臟年齡比你的實際年齡大6歲,要注意合理飲食和適當鍛鍊。」聽到醫生這番話,許多人大感意外。因為很多人家裡都有磅秤,平時經常量體重,一直認為自己體重在合理範圍,沒有超標,為何會「內臟脂肪超標」?其實「內臟型肥胖」和「體形胖」並不一樣,體形胖指的是體重超標,「內臟型肥胖」指的是體內營養過剩,引起內臟脂肪超標。「內臟型肥胖」易引起一系列代謝症候群,臨床表現為脂肪肝、酒精肝、膽囊炎、胰臟炎、痛風、食道逆流等病症。腰圍大,是反映內臟脂肪超標的信號。怎麼判斷內臟脂肪過多?判斷內臟脂肪是否過多,最簡便的方法是計算腰圍與臀圍的比值。第一步:用捲尺測出腰臀比例(腰臀比例=腰圍/臀圍)。方法:筆直站立,輕輕吸氣,用捲尺測量肚臍上方腰圍與最凸出臀圍。如果男性腰臀比例在0.9以上,女性在0.8以上,就表示是內臟脂肪過剩的高危險群,需要馬上進行第二步測試。第二步:測試腰腹皮下贅肉。方法:試著捏肚臍周圍,如果能輕鬆捏起2公分,表示堆積的是皮下脂肪;如果捏不起來,表示很多脂肪堆積在內臟裡。內臟脂肪怎麼減? 內臟脂肪最大的特點是分解、合成速度比皮下脂肪快,雖然很容易囤積,但透過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完全可以消除它們。 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增加膳食纖維。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有麥麩、玉米、糙米、黃豆、燕麥、蕎麥、茭白筍、芹菜、苦瓜、奇異果、柚子等。 每天快步走30分鐘,可以提升體內燃燒脂肪的激素含量。讓身體充分吸收氧氣,並走到微微出汗,代謝能力自然會提高,內臟脂肪也會逐漸消失。 重視肌肉訓練。包括健身器械訓練、伸展訓練等。體重正常 不等於體脂量正常內臟脂肪的含量與皮下脂肪的含量密切相關,一般來說,兩者成正比。體重超重的人,皮下脂肪與內臟脂肪大都超標。但也有些人,體重在正常範圍,體內脂肪的含量卻超標。特別是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肌肉組織的重量逐漸減少,但仍保持原有體重,就是因為體內脂肪含量增加了。因此,體重正常並不代表體內脂肪含量正常。腰圍越粗 壽命越短體檢時不僅要看體重,還應看身體的脂肪率,特別是內臟脂肪指數。許多體重沒有超標的老年人,身體的肌肉量嚴重不足,肌肉、脂肪和水的合理比例被打破,腹部脂肪堆積,體形呈現蘋果型、西洋梨型。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女性腰圍超過85公分,大都是典型的「內臟脂肪型」肥胖。醫學諺語裡說的「腰圍越粗,壽命越短」就是這個道理。腹部型肥胖是心血管殺手和體內其他部位的脂肪相比,一旦腹腔內脂肪堆積過多,就會釋放出大量的脂肪酸進入血液,造成脂質沉積在動脈壁內,導致血管腔變窄、硬化,容易發生冠狀動脈心臟病、心絞痛、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另外,腹部脂肪過多,會引起脂肪代謝異常,導致高血壓和血脂紊亂;還會導致體內糖代謝紊亂,從而引發糖尿病。而高血壓、血脂異常、高血糖等都是心臟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如果說肥胖是心血管健康的一大殺手,那麼腹部型肥胖則是殺手手中的利刃,給予心血管健康致命的一擊。「外瘦內胖」的泡芙人 要小心高血壓中國有句俗語:「千金難買老來瘦」。因此,很多老年人都羨慕別人削瘦的身材。可是,外表削瘦的老人體內也可能隱藏不健康的脂肪。假如你很少運動,而且多有身體不適,那麼就可能有「代謝型肥胖」之虞。這些人的BMI正常,但體內脂肪比例超標(男性正常體脂率在10%至20%,女性正常體脂率在17%至30%),他們患早期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的風險將大大增加。(本文摘自/小信號防萬病/大是文化)

想回春不發胖 魚當主肉食!

想回春不發胖 魚當主肉食!#內臟脂肪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最近在營養補充品的話題中,一定少不了的就是維生素D3。它能夠預防代謝症候群這點,正是是備受矚目的因素。以往大家對維生素D3的認識,只有「幫助鈣質吸收,對骨頭很健康」這點。但是現在證實了,維生素D能使人們的內臟脂肪不易囤積,因此在打造不發胖的回春體質的目標下,這可是絕對不能放過的話題。人體所需維生素D3由香菇、鮭魚可取得維生素D是能夠靠日光照射補充的。如果是夏天的話,穿上短袖、短褲,一週做兩次日光浴,每次30分鐘,就能夠補充到很充足的量了。另外也可以透過飲食來補充,每當跟營養師聊到補充維生素D,最後一定會得到「多吃乾香菇」這樣的答案。不過,人體所需的是其實是動物性的維生素D3。透過飲食能有效率的補給維生素D3 的方法,便是吃魚,其中又以鮭魚,為攝取維生素D3效果最好的魚類。多晒太陽、以魚肉為主要肉類來源要攝取維生素D3 的話,平時要注意多晒太陽,並且以魚肉當作主要的肉類來源,這樣就足夠了。但是對於平常晒不到太陽、又不喜歡吃魚的人來說,靠營養補充品來照顧身體,才是最好的解決方案。(本文摘自/喚醒你的回春賀爾蒙,年輕15歲/大是文化出版)

研究:天天吃胡蘿蔔、菠菜 可減少內臟脂肪

研究:天天吃胡蘿蔔、菠菜 可減少內臟脂肪#內臟脂肪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為鼓勵民眾多吃蔬菜水果,近年來衛生署推廣天天五蔬果的健康飲食原則,但你知道嗎?蔬果不僅可幫助人體攝取到營養素外,只要吃對東西,更能預防肥胖,根據最新研究指出,菠菜、花椰菜和胡蘿蔔,有助於減少孩童體內的壞脂肪。每天攝取30克蔬菜 可改善胰島素水平該研究主要是由德克薩斯州和美國南加州大學針對79.5公斤以上8~18歲的兒童進行調查,結果發現,經常攝取1~2個拳頭大小的非澱粉類蔬菜,有助於減少肝臟問題、2型糖尿病和其它肥胖相關疾病風險。對此,研究人員賈米戴維斯助理教授表示,若兒童蔬果攝取量過少,恐使身體處於危險狀態中,但只要每天攝取30克的蔬果,就能有助於改善胰島素水平和降低體內壞脂肪,尤其是菠菜、花椰菜和胡蘿蔔。而所謂壞脂肪指的就是內臟脂肪,一旦它過多時,就會引發嚴重的健康危機,包括代謝症候群、三高等,目前該研究刊登於《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

內臟脂肪過多易引疾病 注意標準腰圍

內臟脂肪過多易引疾病 注意標準腰圍#內臟脂肪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澎湖縣衛生局曾在山水社區宣導代謝症候群,並強調腰圍警戒值的重要性,因為腰圍能反應腹部肥胖的程度,成年女性腰圍勿超過80公分(31吋),成年男性腰圍勿超過90公分(35吋),因為堆積在腹部的脂肪組織將會影響身體代謝,導致血液三酸甘油脂濃度、血糖升高,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澎湖縣衛生局表示,脂肪依照堆積的部位不同,大致可分為「內臟脂肪」及「皮下脂肪」兩種,而內臟脂肪最容易觀察的表徵便是腰圍大小,內臟脂肪過多會導致腹部肥胖(也就是腰圍過粗),而且內臟脂肪活性大,會釋出游離脂肪酸,流入肝臟導致胰島素阻抗,就會增加罹患糖尿病和其他代謝各種代謝性疾病的機會。 腰圍過大的原因,例如遺傳、神經系統、飲食生活習慣、代謝紊亂、熱量供需失調等。但是形成腹部肥胖的具體機制是一致的,即飲食能量攝入量多於身體消耗量,過剩的能量以脂肪形式儲存於身體。肥胖者往往有飲食過量,或是有睡前進食及晚餐多食的習慣,或是體力活動過少,尤其人到中年以後,體力勞動量逐漸下降,導致脂肪壅存在腹部與臀部。另外,睡眠不足、壓力大、女性妊娠等都有可能是導致腹部肥胖的原因。 因此預防肥胖沒有速成的方法,養成正確的健康生活型態,才能遠離肥胖。學習「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健康體重管理秘訣,進而養成樂在生活的健康習慣,擁有健康的體重。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