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痛

經痛要人命?醫師傳授「好朋友」乖乖祕技

經痛要人命?醫師傳授「好朋友」乖乖祕技#經痛

「報告老師,蔣小花今天又要請生理假了!」大家對「生理假」這個名詞一定不陌生,雖然這是身為女生才有的特權,但其實如果把「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這句話拿來形容經痛,相信這些深受經痛困擾的人一定點頭如搗蒜。台大醫院婦產科吳明義醫師說明,超過二分之一的女生從初經來臨後,到更年期發生前的這數十年當中,多多少少都經歷過不同程度的經痛,輕微的也許只是下腹部悶痛,但痛到狀似腹部抽筋,臉色慘白的人也不在少數。「經痛」在醫學上可分為「原發性」和「續發性」,前者是指沒有疾病狀況下卻在生理週期來臨時伴隨週期性疼痛出現;後者則是指因病理疾病而造成的疼痛,最常見的疾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症,但疼痛出現的時間較沒有週期性且持續較久。經痛的產生主要還是生理週期時的內分泌變化息息相關,當卵巢排出卵子之後,生理週期進入黃體期,子宮內膜會促進前列腺素釋放,當前列腺素濃度過高,子宮收縮強度增加,就會產生疼痛感,甚至荷爾蒙的波動也會引起頭暈腦脹、情緒不穩、食慾增加等全身不適的症狀。吳醫師說明,目前經痛的治療上,除了使用止痛藥及抗前列腺素外;尚可藉由「口服避孕藥」來達到調整內分泌,降低疼痛發生。因為口服避孕藥除了可以抑制排卵,也可減少子宮內膜增生,降低前列腺素分泌,對於原發性及續發性經痛都有明顯的幫助。目前市面上最被廣泛使用且廣為接受的口服避孕藥,大多屬於低劑量形式,吳醫師分享這類的口服避孕藥,除了能可改善經痛外,有的含有新型抗雄性化黃體素,亦有助於紓緩生理期來臨前的「經前症候群」症狀,例如食慾增加、情緒低落、身體水腫以及生理痘產生等狀況,一併解決了「好朋友不乖」的問題。除了藥物之外,經痛時搭配腹部熱敷、適度運動以及充分休息也能達到疼痛緩解的作用喔! 吳醫師提醒,一但出現經痛症狀,千萬不要只是自行購買止痛藥服用或是咬牙硬撐,應先主動尋求婦產科醫師診斷,以確認疼痛的原因。當醫師排除罹患疾病的可能性後,藉由正規藥物治療才是解決經痛王道。延伸閱讀:http://www.wewomen.com.tw/blog/blog_article.asp?dataId=516 

子宮肌瘤出血過多,中藥加針灸可以改善

子宮肌瘤出血過多,中藥加針灸可以改善#經痛

陳女士(化名)53歲,每次月經來出血量大,出血時間約兩週,月經疼痛不適讓她困擾不已,至針灸科門診時已經面色發白,語音無力。原來她子宮內有一個5-6公分肌瘤,因為她不願接受肌瘤切除手術,因此選擇中醫保守治療。觸診下腹部,確實可以摸到子宮明顯圓形肌瘤突起,加上脈象細澀,長時間出血確實已經讓她產生氣血虛弱現象。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羅珮琳指出,子宮肌瘤是婦女常見子宮良性腫瘤,它常常是多發性,約有20%生育年齡婦女有此變化,多數子宮肌瘤在更年期後,因為女性荷爾蒙減少會漸漸萎縮。一般沒有症狀且肌瘤沒有快速增大情形下,子宮肌瘤只需一年一次定期到婦產科追蹤檢查,不需特別治療。但有少部分患者會因為子宮肌瘤產生症狀而感到不適與困擾,最主要包括:月經週期不規律、非常厲害痛經、肌瘤過大壓迫膀胱產生頻尿、排尿障礙,甚至因經血量過大而導致貧血等。羅珮琳說,中醫稱子宮肌瘤為「癥瘕」,「癥」為血病,「瘕」為氣病。子宮肌瘤產生是因為氣血不通暢,導致病理物質「痰瘀」堆積,產生體內有形腫塊。子宮肌瘤中醫治療,必須分出血期以及一般期,治療目標不同,在出血期必須以止血為首要考量。她表示,一般期治療方式,內服藥需要針對患者是否有氣血不暢,痰瘀堆積情況做調整。同時可配合針灸理氣、活血、化瘀穴位,調整體質。對於子宮肌瘤大,腹部觸診可以摸到肌瘤,可以在腹部針灸圍刺治療。子宮肌瘤在出血期治療,必需辯證是因為氣虛、血熱、血瘀等不同原因所造成。陳女士出血狀況超過一個月,且有面色發白,語音無力、頭暈、眼瞼色白、易喘等氣血兩虛症狀。針灸處方以百會、足三里、氣海、關元等穴位,大補元氣。配合中藥歸脾湯加減,補氣攝血來治療出血過多。在治療第二次時,出血狀況已有些改善,約四次針灸治療後,出血就完全停止。羅珮琳表示,在西醫認定裡,陳女士是應該進行手術治療患者,但由於已近更年期,停經後子宮肌瘤有改善可能性,加上她本人希望以保守療法治療,針灸加中藥對於出血過多可以有良好控制。但醫師仍建議有類似同狀況的婦女,每年一次婦科追蹤檢查,是守護子宮健康不可缺的功課喔!

「囧女孩」翻身 正妹大改造

「囧女孩」翻身 正妹大改造#經痛

「天底下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相信許多女性一定把這句話奉為圭臬,瓶瓶罐罐的保養品、五花八門的彩妝用品,還可能有一拖拉庫的保養程序;全都是為了讓自己能夠成為光鮮亮麗的氣質正妹。但你能想像,如果氣質美女志玲姊姊,哪天臉上冒了幾顆痘痘,額頭泛著油光,甚至脾氣暴躁、彎腰駝背,恐怕這「第一名模」的封號可能從此與她無關了。其實身為女性的我們都知道,月經來的那幾天,臉冒痘痘、身體水腫、腰酸背痛的狀況是最讓女生困擾的。除了身體上的不適外,情緒也容易變的低落或是暴躁易怒。這時候,除了狂用化妝品遮痘痘、用吸油面紙吸油、狂吃巧克力來安撫神經以及紓緩經痛外,到底還有什麼方法幫助女生渡過這段「月經黑暗期」呢?其實,所謂的「月經黑暗期」其實就是俗稱的「經前症候群」,很多女性面對這些NG症狀,大多採取消極接受的態度,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現象,以為忍一忍就沒事了,但其實如果長期下來,小問題也是會發生大影響的,例如皮膚受到雄性素刺激而過度分泌油脂,卻又清潔不當,就容易造成痘痘發炎而留下疤痕;而經前水腫、情緒暴躁,不僅影響身材外觀,同時也影響自己的人際關係。當然,要改善NG症狀,得先了解掌握生理期密碼的源頭就是「內分泌」,透過調理內分泌的方式,也可緩解經前症候群的症狀。現在有個「正妹大改造」的網路活動,透過遊戲中的酷男教你揮別經前症候群的NG狀況,並傳授變美的小撇步, 遊戲過關還可參加獎金5000元抽獎。如果你自認已經是個正妹,只要上傳最美的正妹照,就有機會出使無名小站,參加百大正妹決選活動,網路上的正妹風潮果真已吸引不少新世代敢秀愛美的女生參加, 活動詳情請上:愛美女人國網站http://www.wewomen.com.tw/(活動時間:2008/10/24~12/08)延伸閱讀:http://www.wewomen.com.tw/blog/doctor_article.asp?dataId=502

小腹大、腳腫 原來是巨大子宮肌瘤作怪

小腹大、腳腫 原來是巨大子宮肌瘤作怪#經痛

婦女腹部腫大如懷胎十月,但因平日生理期正常不以為意,近來因為覺得雙腳腫大就醫檢查後才發現,腹部有一顆近三十公分、重達五千多克的大腫瘤,診斷腫瘤是自子宮韌帶長出,便進行摘除手術。花蓮慈院婦產部產科主任魏佑吉表示,子宮肌瘤主要發生在生育年齡的婦女,通常超過五公分或造成生理期異常、子宮嚴重受壓迫,便會建議病人進行切除手術。由於該婦女的肌瘤大到已無法在腹部超音波掃描時測量大小,他因此曾一度懷疑這顆腫瘤是惡性,多虧經病理檢查是子宮肌瘤。  魏佑吉醫師說明,這名婦女的子宮肌瘤長的位置也是比較少見,自子宮韌帶向外長出,大到已頂住上腹部的橫隔膜。通常子宮長肌瘤的婦女,嚴重時會影響生理期大量出血,或出現極不適的壓迫症狀,因為這名婦女雖然腹部已腫大如懷胎十月,但因生理期正常,便一直沒有就醫檢查,直到她覺得腳部發腫才驚覺身體異常而求醫。 醫師提醒婦女朋友,若發現腹部日漸腫大,且摸到硬塊,應儘早就醫檢查,診斷病因,進而治療、追蹤。

子宮肌瘤「有腺」、「無腺」大不同

子宮肌瘤「有腺」、「無腺」大不同#經痛

大多數女性可能都搞不清楚「子宮肌瘤」和「子宮肌腺瘤」的差別。一般說來,「子宮肌瘤」是子宮肌肉層的細胞發生變化,在雌激素的刺激下異常增生,慢慢形成一個硬梆梆的肌肉瘤,與周邊的組織界線清楚,因此切除時可拿掉整個腫瘤,不會傷害到周圍正常肌肉組織。子宮肌腺瘤、子宮肌腺症、子宮腺肌症則是同一疾病的不同表現與翻譯。「子宮肌腺瘤」是子宮內膜由子宮腔內直接穿透進入子宮肌肉層,而在肌肉層內衍生新的子宮內膜組織,就像子宮內膜異位跑到骨盆腔內;因此有人稱子宮內膜異位為子宮外異位,而子宮肌腺症為子宮內異位。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婦產科-胡偉敏醫師說明,子宮肌腺瘤的患者,其子宮內膜通常四散在子宮肌肉層各處,尤其以子宮後壁的肌肉層內最常見,有時會集中一處,類似一團腫瘤,這時才稱為「子宮肌腺瘤」。由於並非單獨的腫瘤,因此要切除「肌腺瘤」而不傷到肌肉組織是不可能的。很多時候,子宮可能同時存在肌腺症和肌腺瘤,不少患者也合併有子宮肌瘤,有人甚至在子宮外還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腺瘤有時並無症狀,但當症狀出現,通常是子宮變大、骨盆腔疼痛和經血過多。胡偉敏醫師表示,經痛是最常見的,可以是嚴重絞痛或類似刀割、針刺般的疼痛;有的子宮會整個成球狀增大或局部增大;月經量可能很多還帶血塊,嚴重者會導致貧血,且經期會滴滴答答拖很長。臨床上,子宮肌腺症的診斷主要依賴症狀、內診和超音波檢查。超音波掃瞄可見子宮整個腫大起來、子宮壁增厚;而聚成一團的肌腺瘤,也可藉由超音波與肌瘤辨別,因為肌腺瘤沒有外圍莢膜,肌瘤則有。腫瘤指數CA-125也可協助診斷,肌腺症患者血清中的CA-125指數大都會上升,但也有不少病例是在正常範圍內,所以這個指標僅供協助診斷及追蹤治療成果之用。「子宮肌瘤」的原因單純,治療也簡單。「子宮肌腺症」則相反,手術無從切起,最好的療法是切除子宮。如已完成生育,尤其四十歲以上婦女,經痛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時,切除子宮是一勞永逸的辦法。若部份切除,常需加上止痛藥、抗痙攣藥等藥物療法;情況較輕者,也可單採藥物治療,雖能改善症狀、控制病情,但停藥後常會恢復原狀,因此唯有想生育或排斥手術者,才建議嘗試。

20、30歲經痛大不同 舒緩經痛要對症下藥

20、30歲經痛大不同 舒緩經痛要對症下藥#經痛

在經期前後發生下腹痛,或其他伴隨症狀如頭痛、惡心、四肢冰冷、腹瀉、等,稱為「痛經」、這是一般婦科常見的問題。根據統計,痛經的發生率在青少女期約30-50%,成年婦女約有10~20%,嚴重者可影響日常生活、工作等;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婦產科黃文郁醫師指出,痛經可分為「 原發性痛經 」和「 繼發性痛經」兩類。 原發性痛經最常見於二十歲前後的未婚女性,主要在月經來的前後時期有下腹陣痛,持續約兩、三天,並會隨年齡增加及陰道生產後,改善或消失症狀。主要發生原因在於內分泌失調,前列腺素過多令子宮收縮過強而使肌層產生缺血及缺氧,進而引發疼痛。此外於排卵後,雌激素和黃體激素增加,促進了前列腺素的合成也會增加痛經的可能;黃文郁醫師表示,子宮本身的發育、或位置也可能與痛經有關,其他因素與體質、遺傳、心理等皆有相關。若患者有器質性的病變而引致痛經者,則屬繼發性痛經。多見於三十歲以後、持續性疼痛、且有症狀愈來愈加劇的情形。原因如子宮內膜異位、骨盆腔沾黏、慢性骨盆充血等,於性行為、月經前後皆會感到腹痛。另如子宮肌瘤,一般雖不疼痛,但若呈現變性,也可引起痛經。而置放子宮內避孕器,刺激子宮腔發炎作用,釋出大量前列腺素,也會導致痛經。先天性子宮畸形如子宮中隔、雙角子宮等,也會引起收縮不協調、或過強而疼痛。 另外,若子宮頸管狹窄可能會增加子宮頸管壓力,導致經血排出不順而疼痛。通常可藉由骨盆腔內診、超音波掃描、血液、或腹腔鏡檢查等來診斷。在治療方面,黃文郁醫師針對經痛類別,提出以下方式:1. 原發性痛經的治療:可服用如阿司匹林等藥物,藉由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來改善痛經,口服避孕丸也可減少排卵後所產生的前列腺素,若保守療法無效,也可經薦前神經切除術來有效減緩痛經。2. 繼發性痛經的治療:主要以去除導致痛經的器質性病兆,例如手術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頸管擴張術等,或用一段時期的賀爾蒙相關藥物也具相當的療效,另外以抗生素治療慢性盆腔炎也有減緩痛經的效果。除此之外,有時適度運動、吃甜食、熱湯或局部熱敷腹部,也有症狀改善效果。

不孕婦女,六成有經痛症狀

不孕婦女,六成有經痛症狀#經痛

經痛是許多女性曾有的夢魘,在不孕的婦女中有近六成有經痛的症狀,主要症狀是下腹疼痛,有些人還會有腰酸、子宮下墜感,甚至頭痛、噁心的情形產生。談到經痛,首先要先了解經痛的種類,經痛分成單純性經痛和再發性經痛兩種。引起單純性經痛的原因主要是月經來潮時,前列腺素過高引起子宮劇烈收縮,因而感到疼痛,其特點有大都是從初經開始起3年內就有的經痛、月經來後才開始痛、疼痛的過程都不會超過三天與一陣陣的痙攣收縮痛,通常不會引起不孕。至於再發性經痛則是因器官病變,如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腺體肌瘤等而引起的經痛,是造成不孕的主因,特點為經痛會越來越痛、月經來的前一天就開始痛、疼痛的過程常會超過三天以及持續性悶悶的脹痛。新店耕莘醫院婦產科醫師 張正坤表示不孕的婦女中,有近四成有子宮內膜異位的病症。罹患子宮內膜異位最常感受到的症狀就是經痛,此外,還有慢性骨盆腔痛、性交痛、月經前出血、月經過多的現象。病人常在月經未來前,下腹兩側就開始感到持續性的疼痛,且常超過二天以上,隨著年紀的增長,病人常會越來越痛。子宮內膜異位有多種原因會導致不孕,常見的原因是造成卵巢功能不良、輸卵管阻塞、胚胎著床困難等。子宮內膜異位及子宮腺體肌瘤病人的外陰黏液紀錄會有排卵功能不佳、子宮頸黏液分泌不良及黃體素不足的情形。依自然生殖科技對子宮內膜異位的治療原則,會先以手術清除病灶,再以「外陰黏液紀錄」檢測是否有其他功能上的問題。依照自然生殖科技的外陰黏液紀錄的結果,如果發現病人有排卵功能不佳,則使用排卵藥來促進排卵;如果有子宮頸黏液分泌不良的情形,就會使用藥物來增加子宮頸黏液;如果是黃體素不足引起子宮內壁太薄,則建議於排卵後補充黃體素。治療後的病人在觀察外陰黏液時,若發覺出現清澈滑潤可拉長的黏液時,就是最好的受孕時機。子宮內膜異位的病人不論病情輕重,目前在醫學上認定手術的進行都會對成功懷孕有相當的助益,手術方式的首選就是進行腹腔鏡手術,同時,自然生殖科技尤其強調精細顯微的手術技巧,使用的縫線也較一般手術為細,目的在避免手術後產生沾黏的後遺症。經痛的女性的外陰黏液紀錄如果出現不孕的特徵時,應先用超音波來確認是否有子宮內膜異位,而自然生殖科技對子宮內膜異位的治療,首先在於恢復病人生殖器官的正常狀態,接著恢復其生殖功能,當器官及功能都能恢復自然生機就能以自然同房的方式順利懷孕了。

婦女最常見疾病-經痛

婦女最常見疾病-經痛#經痛

月經疼痛是婦女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在月經來時或之前出現下腹絞痛或背痛的症狀,有時候疼痛的症狀會蔓延到大腿,通常症狀會持續兩天到三天。經痛也常伴隨著其他的症狀,例如惡心、嘔吐、頭痛或疲倦。根據統計,大約30-60%的生育年齡婦女都會有經痛的現象,其中7-15%十分嚴重,因此,目前政府也規定女性員工每個月可以請一天的生理假。經痛可以根據其發生的原因,分為兩種:◎ 原發性經痛:目前仍不十分了解其發生的原因,可能是和來經期間分泌過多的前列腺素、子宮肌肉劇烈收縮導致子宮肌肉間歇性缺血有關。◎ 次發性經痛:由骨盆病變所引起的經痛,原因包括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瘤、骨盆腔發生或黏連。通常在20幾歲的時候才出現經痛的症狀,而且症狀會隨著年紀越來越嚴重,疼痛的時間通常會超過2-3天。臺安醫院婦產科 周輝政醫師表示要治療經痛,必須先找出經痛的原因。原發性痛經可以用止痛藥物或避孕藥來改善經痛的症狀,通常可以得到不錯的效果,針灸或經皮電刺激器(TENS)對於原發性經痛的效果也不錯。有些草藥的製品也被用來處理原發性經痛,例如黑升麻或是纈草。次發性經痛必須根據潛在病因加以治療,例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必須要特殊的藥物或是手術治療,骨盆腔發炎就必須用抗生素治療。許多婦女有經痛的症狀,通常是買止痛藥物服用,卻忽略經痛可能的潛在病因,雖然症狀可以得到暫時的緩解,卻延誤了治療的時機。因此,有經痛症狀的婦女,應該先請婦產科醫師檢查以後再決定治療的方針,才能保障自己的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