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痛

中西食療補營養,生理期間好健康

中西食療補營養,生理期間好健康#經痛

月經是成年女子的正常生理現象,但是月經來潮期帶給很多女人的不便和疼痛感,卻有讓人下輩子不想再當女人的想法。因為雌激素的影響,身體和情緒也隨之起伏,從經前症候群的發生,月經來前的十天到一週,有焦慮、緊張、發怒、情緒不穩,或體重增加、脹氣、水腫等現象,一直到到月經來潮時的痛經。除了使用止痛藥之外,一般人還會採用食療的方法來緩解症狀。根據一些營養調查,發現易有經前症候群的人,平時的飲食中熱量攝取雖足夠,但維生素B群卻偏向不足,飲食中也偏多攝取精製的醣類(比一般多62%)、多甜食(275%)、多鹽(78%)、少鐵(53%)、少錳(77%)、少鋅(52%)。另一方面,美國婦產學雜誌也曾針對有經前症候群的七百二十名十八至四十八歲美國女性所做的臨床研究,一組施與一千兩百毫克的鈣片,另一組則不補充鈣片;三個月後發現,服用鈣片一組女性的經前症候群症狀下降了48%左右,而未服鈣片組則未有明顯改善。   因此,針對營養素的生理作用及以上的發現,補充適當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相信是有助於改善經前症候群。經痛的原因是子宮內膜的剝落出血,使體內的前列腺素大量分泌,引起發炎、子宮劇烈收縮而疼痛。一般疼痛的過程大約二至三天,是一陣陣的痙攣收縮痛,而且大都是從初經開始起的三年內常有,懷孕生產之後這樣的痛經就會自然減少。但若是因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腺體肌瘤等疾病所引起的經痛,便是持續性的悶悶脹痛,而且經痛常超過三天,這樣的問題就醫處理是必要的。   台東基督教醫院 張靜芬營養師建議在食物方面,若補充含有次亞麻油酸(魚油、亞麻仁子油或月見草油)因有平衡前列腺素的作用,也可達到緩和疼痛的效果。此外,消除漲氣,促進腸胃蠕動的蔬果纖維、調理腸胃提供乳酸腸益菌的優酪乳、表飛鳴,以及有助於通經止痛的中西藥草,也有助於緩解經痛。經期過長者容易貧血,每次月經平均失血量大約卅十至五十西西,失去十五至卅十毫克鐵質,所以經期過長者,易患貧血,應適當補充造血之營養素,預防貧血。

草莓族性行為開放,禁止不如教育正確避孕法

草莓族性行為開放,禁止不如教育正確避孕法#經痛

根據2006年一份針對13~25歲年輕人所進行的「七年級生性生態關鍵報告」中發現,七八年級青少年初次性行為年齡層越來越低,平均每五個高中生就有一人已非處子之身,半數以上的年輕人第一次性行為經驗都發生在18歲以前;而且父母全然不知。令人驚訝的是,根據調查中亦發現,有二次以上交往經驗者,從認識到發生性行為的時間越來越短,充分顯示出年輕世代對於性的好奇心與衝動,超越家長的想像。這也難怪近幾年來小媽媽的比率提高,相較於成年人生育率下降,有反其道而行的趨勢。對於此現象,麗心婦產科診所廖子緯醫師表示,年輕人在沒有健全的避孕觀念下就發生性行為是很冒險的舉動,許多小女生根本不好意思向對方說No,也不知道該怎麼保護自己,我們也常常從社會新聞上看到,這些小媽媽甚至連自己懷孕了都不知道。東方人父母對於性教育不是抱持著三緘其口的態度,就是把它當作地雷話題,總是避之唯恐不及。其實,一昧的限制兒女的行動,還不如給予正確的性教育,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導正確的避孕方式。目前歐美先進國家專家們主張的最佳避孕方法為“雙重防護”--就是不僅男生要使用保險套,而女生也要同步使用口服避孕藥。這是因為保險套雖有防止性傳染病功能,但避孕效果只有70~85%,若要達到更可靠的避孕效果,低劑量的口服避孕藥是適合健康的小女生們的避孕選擇。特別是在台灣,不喜歡帶套的男生佔大多數,若女生面對這樣的性伴侶,選擇服用低劑量的避孕藥,是安全又能保護自己的方法。目前比較新的避孕藥是含有類似女性黃體素-屈螺酮 (drospirenone, 簡稱DRSP)的低劑量口服避孕藥,這類口服避孕藥是年輕女性可以考慮的選擇,因為這種避孕藥除了有99%以上的可靠避孕效果能避免非計畫性懷孕的狀況發生外,還能夠協助女性調整內分泌,改善皮膚出油以及長青春痘的問題,加上這種含DRSP的新型避孕藥有改善水腫的效果,大多數人長期使用也能保持體重不變,甚至輕微降低體重。如果有月經不規則或經痛的現象,規律的服用避孕藥也可以改善這方面的問題。廖醫師説,目前口服避孕藥種類甚多,建議在服用前應先至醫院就診,主動告知醫師妳的健康情況以及目前正服用之藥物,由專業的婦產科醫師看診診斷後,醫師排除一些禁忌症後,給予用藥的建議。此外,廖醫師提到,口服避孕藥唯一較為不便的就是要記得每天服用,目前避孕藥幾乎都會在產品上做到提醒的標示,幫助女性容易記得服用。另外,也可以利用手機設定每天鬧鐘提示等方法來提醒自己,就不容易因為忘記服藥而降低避孕效果了。廖醫師提醒草莓族小女生,愛惜自己的身體是每個人都要負起的責任與義務,千萬不要輕易的把自主權交在對方的手中,切勿心存僥倖不避孕,而讓意外懷孕打亂自己的人生規劃!本篇文章出處:http://www.wewomen.com.tw/doctor/doctor_blog1.asp?id=40&aid=238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