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

突變「黃」種人 肝炎恐上身

突變「黃」種人 肝炎恐上身#肝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飲食、生活沒顧好,肝膽腸胃都遭殃!45歲李先生由於應酬多,近2年來上胃部常悶痛,自認為是酒喝多引起胃發炎,沒想到成人健檢後發現,李先生的三酸甘油脂高達1200mg/dL(正常是150以下),肝功能S-GOT指數更高於正常值的3〜4倍,不僅如此,就連飯前血糖也嚴重超標。沒想到長期的上胃部悶痛,竟是胰臟慢性發炎引起的!上胃部悶痛 肝功能、胰臟都受損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內科醫師巫慶仁表示,不節制的飲食習慣,導致才45歲的李先生嚴重高血脂,肝功能、胰臟都受損,卻因自覺只有上胃部悶痛而延誤治療。經過半年的戒酒、藥物治療及規律睡眠與運動,不僅健檢紅字恢復正常,胃部悶痛也逐漸減少。皮膚、眼白變黃 可能是急性肝炎衛福部桃園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曾麒龍表示,不正常的生活作息、飲食習慣可能導致胃出現異狀。不正常的飲食習慣,如酗酒也可能引發急性肝炎。若突然出現發燒、皮膚及眼白、小便都變黃的症狀,就要懷疑可能是急性肝炎併發黃疸,而肌肉萎縮則可能與肝硬化相關;慢性發炎症狀因為較不明顯,建議高危險群者可在3個月定期檢查一次。另外,曾麒龍醫師指出,一般民眾常見的迷思為熬夜恐有「爆肝」疑慮,事實上,並沒有「爆肝」這種症狀,且並非肝指數急遽增加的急性肝炎症狀,而是指熬夜時另外攝取大量食物造成的「脂肪肝」。40歲以上快做免費整合基本篩檢巫慶仁醫師提醒,中年之後大部分人會因代謝異常導致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等疾病,但這些疾病卻不一定有明顯不適。國民健康署提供40到64歲每3年1次,65歲以上每年1次的成人健檢,不但能幫忙做整合基本篩檢,還可以達到守護健康,預防疾病效果。

精準醫療亞洲版 望加速病人使用癌症新藥

精準醫療亞洲版 望加速病人使用癌症新藥#肝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整理)精準醫療是癌症治療的熱門話題,不少病人都有著相似的疑問,從化療、標靶到近日的免疫療法,精準醫療差別在哪裡?精準醫療並非將化療、標靶或免疫療法做直接比較,而是根據癌症病灶呈現的基因特性找出適合個人的治療方案,其療程可能包含手術、化療、標靶或免疫治療,各種療法的順序及期間都可能因人而異。舉例來說,乳癌的患者其病灶的基因表現有可能呈現HER2(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接受體)陽性或是荷爾蒙受體陽性,抑或是三陰性等等,加上不同的診斷期別或轉移部位,治療方案皆呈現相當程度的差異。癌症基因呈現族群差異 影響癌症藥物研發方向目前已知部分癌症盛行與族群、地域有著顯著的關聯性,例如:亞洲地區盛行的肝癌、胃癌、非吸菸女性的肺癌等。以乳癌為例,根據臨床統計在東亞國家平均發病年齡較西方歐美國家早了約10年左右,多數乳癌患者是在停經前發病。由於荷爾蒙在多數乳癌的治療中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停經前與停經後的乳癌治療對策也有相當的差異。此外,包含亞洲地區好發的肺腺癌以及B、C型肝炎引起的肝癌等,都呈現特殊的地域差異,這些都證明在亞洲地區投入早期的研發與臨床研究的重要性。一直以來,國際大廠的癌症藥物從研發到臨床試驗都是以歐美病患為參考依據,新藥在美國FDA或歐盟EMA核准後一、二年才能取得台灣TFDA核准,再加上新藥納入健保還需一至二年時間,到台灣患者使用,時間至少延後二到三年。對於腫瘤惡性度高的晚期患者而言,這是十分漫長的一段路程。目前已有跨國藥廠開始對亞洲癌症的特性採取差異化的研發策略,希望可以盡早找出符合區域特性的治療方式,加速病人及早使用新藥物。已有藥廠針對亞洲區域發展一項名為StAR(Strategy in Asia Region)的計畫,透過該項平台從尋找疾病標的、藥物研發到臨床試驗都是以亞洲區常見的癌症例如肝癌、胃癌、肺癌等為主,目的就是希望加速該區域的病人及早用到創新的癌症藥物。免疫療法成明日之星 傳統療法不該被捨棄近日廣泛討論的免疫療法是否可以取代手術、化療或標靶治療?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理事長吳一龍教授指出,根據病灶特性運用化療、標靶、免疫療法彼此相輔的合併療法是現今癌症治療較新的觀念。吳一龍教授強調,早期發現予以手術切除目前仍是治療的黃金準則,呼籲民眾一定要定期檢視自己的健康。

C肝盛行 沿海區輸血要小心!

C肝盛行 沿海區輸血要小心!#肝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C型肝炎是指由C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肝臟發炎,經由血液傳染,造成傷口或導致黏膜破裂等行為,如刺青、針灸、穿體洞、共用刮鬍刀或牙刷、使用消毒不潔的針具、刀具治療或共用針頭等,都可能會感染到C型肝炎,C型肝炎與B型肝炎不同的是,C型肝炎垂直感染的機會較低。C型肝炎高盛行區 中南部沿海C型肝炎目前是台灣地區肝病的第2主因,疾病管制署曾就全國15歲以上人口研究調查顯示,國人C型肝炎的盛行率為3.87%,C型肝炎的高盛行率地區,多集中在中南部沿海地區和部分原住民社區,其中部分鄉鎮高達5成以上,起因主要來自輸血,自1992年起,捐血中心已將C型肝炎抗體列入篩檢項目,以避免輸血傳染。腹部不適、沒胃口、體重減輕感染C型肝炎後,約有3/4的人不會有症狀,只有約1/4的人會有輕微的症狀如疲累、虛弱或感到腹部不適、沒胃口、體重減輕、精神沮喪或是有輕微的黃疸等症狀。肝硬化形成 有2~5%產生肝癌統計上,有約8成病人可能會在6個月後轉成慢性C型肝炎,而慢性C型肝炎若不治療,則有25%的人在20~30年內會轉成肝硬化,一旦肝硬化形成,則每年有2~5%的機會產生肝癌,4~5%的機率發生肝衰竭。避免共用注射器、牙刷、刮鬍刀預防慢性C型肝炎的感染,應該避免不必要或不安全之注射、不安全的血液製品、不安全尖銳醫療廢棄物處理、避免使用非法藥物和共用注射器、與C型肝炎者在無保護措施下發生性行為、共用個人衛生用品如牙刷、刮鬍刀或使用可能遭受污染的工具。

先別懷孕!抗C肝藥恐致畸胎

先別懷孕!抗C肝藥恐致畸胎#肝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當肝臟發炎造成肝細胞損傷時,大多數病人都是透過抽血檢驗,才會發覺肝功能指標上升,而發炎之後肝細胞再生就會有纖維組織產生,若肝臟反覆發炎厲害,超過肝臟的修復能力,纖維組織增生,肝臟變硬就很容易發展成肝硬化。肝纖維化、發炎 容易肝硬化萬一不幸感染C型肝炎的話,慢性C型肝炎的自癒機率非常低,因此所有C肝病人都必須接受醫師的評估,確認是否有需要積極治療,若C肝病毒量高、有較厲害的肝纖維化,或是發炎時應該鼓勵接受積極的治療,因為慢性C肝病人如果沒有接受治療,日後比較容易進展到肝硬化。發燒、畏寒、疲倦、肌肉痠痛在過去1、20年來,都是以長效型干擾素加口服雷巴威靈來治療,干擾素常見的副作用,在第一次接受干擾素注射治療約4小時後,可能會出現發燒、畏寒、疲倦、肌肉酸痛、頭痛、食慾不振等症狀,幾劑之後就會逐漸減緩,也可能出現掉髮的情形,停藥後自然恢復。情緒焦慮、憂鬱、煩躁、疲倦少部份病人在使用干擾素一段時間後會出現噁心及腹瀉,情緒方面變得比較焦慮、憂鬱、煩躁、疲倦及失眠,如果症狀相當嚴重,就必須考慮停藥,曾有憂鬱症病史者,更需小心使用,部分病人使用干擾素也可能誘發自體抗體,可能會罹患自體免疫甲狀腺病變。抗病毒藥 恐致懷孕畸胎至於口服抗病毒藥物雷巴威靈(Ribavirin)的副作用主要是溶血性貧血,若血紅素下降至相當程度,則要減低劑量甚至停藥,除此之外,也可能會造成懷孕畸胎,所以在治療當中、停藥後6個月至1年內都需要避孕。

與友同桌吃飯 竟染急性A肝!

與友同桌吃飯 竟染急性A肝!#肝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20歲左右年輕男子,感染急性A型肝炎掛急診,由於該名男子沒有去過落後地區,醫師在問診後才知道,原來他是在照顧得到A肝的友人時,與他一起吃飯才遭到感染! 吃了A肝患者食物 遭到感染這名男子因為急性A型肝炎去就醫時,醫師原本以為是去落後地區遭到感染,但是他卻沒有前往,因此就很詳細的詢問了他的日常生活起居,沒想到,原來他是因為照顧得到A肝的朋友,而這位朋友因為沒有食慾,無法吃下食物,這名男子吃了他剩下的食物,進而遭到感染。 得過A肝 會有抵抗力亞東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陳志道表示,A型肝炎會經由飲食傳染,而4、50歲以上年齡層的人,因為小時候衛生環境不好,很多人都得過A型肝炎,進而會有抵抗力,但是近年來,台灣衛生環境變好,很多年輕人都沒有抵抗力,加上兩岸來往頻繁,以及常會去落後地區旅遊、出差,就會因為飲食而傳染。 如何不生病? 預防醫學最高境界大家都想要不生病,但是卻很難避免,然而,確實有很多疾病是可以預防的!陳志道醫師指出,尤其是經由實證醫學所提供的疫苗接種,就是最有效的方法,例如台灣新生兒B型肝炎疫苗接種的成效,在國際上廣受矚目,也是預防醫學最被醫界所津津樂道的項目。 接種A肝疫苗預防感染不過,陳志道醫師提醒,隨著B型肝炎的逐漸消失,目前台灣極需要接種A肝疫苗,尤其是30歲以下年輕人,因為從小在乾淨的環境下成長,幾乎都沒有得過A肝,也就沒有對於A肝病毒產生抵抗力,最好是能接種疫苗來加以預防感染。(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頭痛、體重落 肝發脾氣啦!

頭痛、體重落 肝發脾氣啦!#肝炎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上班用電腦,下班看ipad部時還要滑手機,和好友即時通訊,長期下來,竟然發現視力越來越模糊,而且有明顯的紅腫、充血、乾澀和疼痛症狀,後來,經過診斷才知道肝臟發炎症狀。眼睛痠澀、指甲黯淡 恐有肝病從眼睛就可以看出一個人有沒有肝病,肝主筋、開竅於目,其華在爪,因此若有肝血不足、肝經風熱情況就可能會造成眼睛痠澀、指甲黯淡的現象,就是要提醒我們─小心肝已經在發脾氣了!血氣不暢 心悸、頭暈目眩現代人工作壓力大進湊忙錄的生活經常讓人喘不過氣,老是想東想西,夜不成眠,目不思飯,肝腎不免出毛病,若是肝功能原本就不佳,疏泄不及致使身體內蘊濕邪,血氣不暢的結果,當就會老覺得心悸、頭暈目眩。肝血虧虛 偏頭疼、神經衰弱夜理常被噩夢擾眠,常常無故驚醒,長期下來,身體虛弱,眼眶也出現了熊貓狀,由於肝血虧虛,導致心悸、偏頭疼、神經衰弱等現象,一連串的身體不適其實很有可能是因為氣血不足,肝脾失調,如果得不到適當的疏緩調節,恐會加重症狀。嘔吐發熱、消瘦黃疸、體重直直落肝鬱導致氣滯,當感到疲勞、食欲降低,你的肝可能已經生病了,長期處於高度緊張,飲食無度的情況下,消化功能變差,肝火熾盛,濕熱和氣滯同時會降低排泄機能,因而導致吃少卻體胖,從中醫的角度來說,有些肝病患者會嘔吐發熱,消瘦黃疸,呈現體重直直落。黃瓜、蓮子 清肝、降燥,除濕熱也有一些即使吃的少,體重卻沒有減輕,反而加重正是因為體內熱毒集聚,此時,單就護肝之外,更要留意恢復消化和排泄功能,夏日燥熱氣候,選用良性食材,像是黃瓜、蓮子等,可清肝、降燥,除濕熱,當身體不再上火,食慾自然回來了,特別要說明,搭配散熱祛濕的食養,更能維持體重的平衡,可說一舉兩得。(本文摘自/肝膽排毒不吃藥:100道保肝壯膽安心食療/博思智庫)

吃一點就脹?肝炎晚期不自知!

吃一點就脹?肝炎晚期不自知!#肝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60歲女性,腹脹吃不下就醫,經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是大量腹水,內視鏡檢查發現有胃部惡性腫瘤,已擴散至腹腔,70歲女性,腹脹無食慾2周,檢查發現原來她已罹患肝炎晚期,肝硬化併大量腹水,卻不曾接受檢查,另一位是30歲年輕人,打嗝腹脹數星期,患瀰漫性肝腫瘤併發肝門靜脈栓塞,也是B肝帶原卻不自知。腹脹現象明顯 不吃也不餓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消化內科主任高銘海指出,在門診經常遇到病人主訴腹脹,尤其特別提到以前不會,最近變明顯,吃一點就脹,甚至不吃也不餓,也有病人因不明原因腹脹住院,結果檢測出重大疾病的案例,不可不慎,以下為6種常見腹脹可能形成原因:1)年紀 /多數中老年人活動量不足,消化變慢,代謝變差,吃一點就腹脹,甚至一餐不吃也不餓,除脂肪增加外,並無明顯病變,增加活動、減少飯量、改善便秘後,腹脹自然改善。2)癌症 /良惡性疾病在最早期至最晚期間產生腹脹症狀,影響消化功能,因腫瘤位置與大小不一,對腹部空間造成壓縮。3)胃腸潰瘍胃酸逆流 /易引起消化不良,腹脹疼痛、嗝氣,除藥物治療,需改變生活作息與飲食習慣。4)慢性BC肝與肝硬化 /慢性BC肝與肝硬化所衍生晚期症狀,包括黃疸腹水與腹脹,不易治療且會反覆發生。5)    開刀及後續問題 /因開刀後的沾粘與結構的改變所引起腹脹,最易引起便祕與腸阻塞,應經常注意是否排便順暢。6)    食物 /因不易消化的食品攝食過多,經常出現於節日或生日喜慶場合,應注意不宜暴飲暴食。注意月經週期、胃酸、嗝氣患者應注意自身過去病史,並加以定期追蹤,如B、C肝、肝硬化以及開完刀後飲食與排便等,若有新的症狀加以過濾,如女性月經週期與出血量的改變,並注意胃酸、嗝氣與飲食關係,養成定期健檢,健康監測與運動習慣,對於癌症與代謝性疾病高風險家族特別有其需要,以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避免猜測與恐慌。 

別當肝苦人 定期超音波降死亡率

別當肝苦人 定期超音波降死亡率#肝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在台灣,每年肝病死亡人數高達13,000人,約佔所有死亡人數8%,高過因糖尿病(6%)或高血壓(3%)死亡的比率,嚴重影響國人健康,研究證實死於肝癌的病患中,約有70%的人為B型肝炎帶原者,20%為慢性C型肝炎感染者,B型肝炎、C型肝炎是導致肝病的主因。肝炎帶原者 3成未就醫根據國民健康署104年對25~64歲民眾,進行健康行為調查(BRFSS) 3,336人之結果顯示,約有7成民眾抽血檢查過B型肝炎、C型肝炎,知道自己檢查結果為B型肝炎有11%、C型肝炎為1.4%、正常者為83.9%、不知道者約1%,另外,近90%的民眾認為「喝酒」是導致肝病的主要原因,而B型或C型肝炎是導致肝病主因的卻只有70%和54%的民眾。此外,調查結果也顯示,有9成民眾知道B型肝炎或C型肝炎定期追蹤及治療可以有效控制,知道自己有B型肝炎或C型肝炎的民眾中,仍有3成未就醫,「身體無症狀應該不需要」,就高達85%,其次「沒有時間」約占10%,告知未就醫者「B型肝炎或C型肝炎,定期追蹤及治療可以有效控制」後,有6成比例願意接受治療。半年1次超音波 降37%的死亡率研究顯示,對35~59歲的B肝帶原、慢性肝炎者,每6個月提供1次腹部超音波檢查,可以降低37%的死亡率,國內多位醫師研究結果顯示,B型肝炎、C型肝炎患者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約可降低6成以上肝癌發生。依健保署統計資料顯示,全台已有超過500家醫療院所及衛生所,肝膽腸胃科參與追蹤或治療照護方案,但定期接受追蹤或治療的人數僅約3成左右,B型肝炎、C型肝炎是導致肝病的主因,且肝是無聲的器官,要知道自己是否為B型或C型肝炎帶原者,要善用政府提供的追蹤或治療照護服務,以維護自己的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