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

BMI逾35 受孕時間竟增55%!

BMI逾35 受孕時間竟增55%!#減重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一項研究發現,夫妻都肥胖,女性懷孕率會大幅下降,無論哪一生理週期,肥胖夫妻受孕率都只有正常體重夫妻的一半。這代表不只是老婆體重,老公體重一樣也會對妻子受孕率造成影響。男性體重增加 精子數會比較少​研究首席作者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兒童健康與人類發展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拉潔許瓦莉‧桑達蘭表示,換句話說,這表示肥胖夫妻可能需要花較多時間才能懷孕、生子。這項研究已發表於線上版〈人類生殖〉醫學期刊(Human Reproduction)。研究作者指出,過去研究顯示,女性一旦體型肥胖,懷孕機率就會下降。也有研究發現,男性體重增加,精子數會比較少。在2005年至2009年間,共有501對夫妻加入研究計畫,女性年齡介於18歲至40歲,男性年齡則在18歲以上,這些人都想懷孕,都沒有不孕問題。研究人員蒐集其生活型態、習慣、醫療紀錄、生殖紀錄等資訊,每對夫妻都要記錄性行為頻率,女性也要記錄她們的生理週期,並定期驗孕。護士也測量這些夫妻的身高、體重、腰圍與臀圍,也計算「身體質量指數」(BMI)。夫妻兩人一起減重 較能實現求子夢研究人員追蹤發現,BMI在35以上的夫妻,等待懷孕的時間比正常體重夫妻多增加55%,研究人員納入年齡、抽菸狀況、運動、膽固醇指數等變數後更發現,肥胖夫妻等待懷孕時間比其他人多增長59%。此外,女性腰圍若在35英吋以上(約89公分),也需要花較久時間才能懷孕。桑達蘭認為,減重可以對健康帶來許多好處,如果夫妻想要有小孩,夫妻雙方的體重都要健康、符合標準,較能達到目標。夫妻兩人應減重,即使只減去一點體重,也能幫助更快懷孕、有小孩。(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減重20公斤 終結打呼夢魘!

減重20公斤 終結打呼夢魘!#減重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我老公的打呼聲不見了!!」先生睡著後鼾聲如雷是許多太太的夢魘,然而,減重就是結束夢魘的關鍵!一名長期忍受先生打呼噪音的太太,求助專業醫師並聽從醫師的建議,先將先生的體重控制下來,先生減去20幾公斤的體重後不再鼾聲如雷,不但喚回健康更讓太太的睡眠品質越來越好!體重上升 使睡眠呼吸中止更加嚴重溫青彥醫師表示,睡眠呼吸中止症常見的症狀主要是睡覺時鼾聲如雷,有喘息、嗆到、上氣不接下氣的現象,長期下來會影響睡眠品質導致失眠,隔天在工作上則會影響判斷能力及表現,也很容易影響情緒而造成心情起伏不定,因為前面種種因素為了提振精神,往往會攝取一些高熱量食物,可想而知體重就慢慢的往上爬,而總是在這一個循環當中徘徊因而使睡眠呼吸中止更加嚴重。另外根據研究發現呼吸中止症與代謝機能疾病如糖尿病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為在睡覺時如果發生缺氧的情形,我們人體的本能反應則會引發阻止胰島素活動,經由一些生理作用後,使得葡萄糖代謝產生缺損,因而被懷疑可能是糖尿病的前身。所以,減重後可以緩解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症狀也可以讓我們遠離慢性疾病的纏身。肥胖的通病是因過多的熱量囤積 造成脂肪累積現今社會由於生活工作忙碌緊張,常常攝取較為精緻的美食,加上運動的少,肥胖常常找上門來。溫青彥醫師表示,而在醫學觀點上造成肥胖的原因有很多,如:生活型態、內分泌疾病、飲食、心理、運動、藥物及遺傳因素等,最主要肥胖的通病還是因為過多的熱量囤積,造成脂肪累積,因而形成"肥""胖"的體態,同時也會引發其他慢性疾病上身,如代謝症候群的三高,血液中過多的脂肪也會堵塞血管,導致心血管疾病與中風;其他精神官能疾病如憂鬱症;新陳代謝方面使內分泌的改變,有的造成胰島素異常,而引發糖尿病,另一方面則有甲狀腺功能低下的症狀。所以種種慢性疾病的症狀讓我們了解到都與"肥胖"是密不可分的。飲食控制少油少鹽 採用清、煮、拌、燉的方式烹調溫青彥醫師表示,如果要遏止呼吸中止症症狀,我們就要認真實施減重療程。首先我們可以由飲食上控制,少點油膩少點鹽,多採用清、煮、拌、燉的方式烹調食物,且少點高膽固醇食物多點高纖食物,這樣就可以減少腸道膽固醇的吸收了。第二,多做運動,每天的運動量至少維持30~60分鐘,以"有氧"運動為原則,主要為低強度、長時間的運動型態為主,如慢跑、有氧舞蹈、游泳等運動,可以訓練肌耐力強化肌肉,鍛鍊心肺功能,消耗熱量促使脂肪燃燒,增加抵抗力;且在運動過後務必補充足夠的水分,水分攝取不夠只會讓減重的速度不進反退。如果按照以上的方式來減重仍無法順利進行的話,可以尋求專業的減重團隊,以健康安全專業的方式來減重。減重過後不僅降低我們的體重也可以改善睡眠品質,更可以預防常見的三大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更重要也讓人變得美麗窈窕有自信,所以好處這麼多,何樂而不為呢? 

年紀大 血壓高一點沒關係?

年紀大 血壓高一點沒關係?#減重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年紀大,血壓本來就會高一些嗎?許多65歲以上的老人家,因為高血壓問題被告知要服藥時,總是以為年紀大之後血壓本來就會高一些,加上周遭也有不少親朋好友血壓高而忽略用藥的重要性。因此,當血壓過高時,有的老人家擔心一旦吃了藥就要終生服藥而不積極治療,也有的老人家認為沒有病痛就不需要服藥,使的血壓監控難上加難。高血壓盛行率男性為25%、女性為18%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社區及家庭醫學部醫師蔡瑞元指出,根據2015年台灣高血壓治療指引,台灣高血壓盛行率(>140/90mmHg)男性為25%、女性為18%,年紀超過60歲則上升至47%。年紀大會影響血壓是不爭的事實。蔡瑞元醫師提醒,與高血壓相關的死亡原因如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高血壓性疾病,在民國104年台灣地區主要死亡原因分別排名第2、3、8名。因此若是罹患高血壓,好好治療才能避免其他併發症的風險。改善生活 限制每天鹽分、酒精攝取許多老人家總認為若沒有不適就不需要控制血壓,但根據2015年台灣高血壓治療指引,基本上血壓都至少要控制在<140/90mmHg,若合併有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腎臟病併蛋白尿或是接受抗血栓療法來預防中風,則需更嚴格控制在<130/80 mmHg。蔡瑞元醫師表示,高血壓治療不一定要服藥,限制每天鹽分攝取、限制酒精攝取、減重、戒菸、飲食控制運動等,做到生活型態上的改善也有助於維持平衡。如果生活型態調整後還沒達到血壓控制目標,再考慮藥物治療也不遲,為了健康,年長者千萬不要忽視血壓問題。 

年後拚減重 餐前先喝500cc水!

年後拚減重 餐前先喝500cc水!#減重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口渴就喝飲料,這個壞習慣會讓你在不知不覺當中體重直線上升,事實上,對年後想減重的民眾來說,靠正確攝取白開水,就可以幫助你輕鬆享「瘦」!多喝1~3杯水 熱量可減少68~205大卡根據2016年美伊利諾伊大學研究,分析18,311位18歲以上美國人的飲食習慣,發現只要在每日的液體攝取中多喝1~3杯水,一杯約240毫升,當天平均攝取總熱量可減少68~205大卡、脂肪減少1.6~5克、糖減少5~17克、鈉減少78~235毫克,膽固醇則減少7~21克。如果以一杯水取代一杯含糖飲料,在4年中可以避免體重上升0.49公斤,取代一杯果汁則可避免增加0.35公斤。另外,餐前先喝500cc水的人減輕了7公斤,沒喝水的人只減輕5公斤,有喝水的人減重速度也較快,5週減4公斤,沒喝水的人則需要9週才能達到。水可維持身體正常代謝、排除廢物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說明,現代人常習慣口渴就喝含糖飲料,許多人甚至有喝飲料一樣是攝取水份,可以取代喝水的錯誤觀念!水可維持身體正常代謝、排除廢物,促進體內循環,而且是沒有熱量的;如果水份攝取量嚴重不足,容易影響消化系統、讓新陳代謝下降,還可能導致體內堆積多餘水分,進而影響減重。許惠玉提醒,但含糖飲料中的過量糖分不但容易導致肥胖及新陳代謝症候群、胰臟癌等多種慢性病,還會影響兒童發育;就算是無糖的茶飲、咖啡也有利尿作用,常喝的人反而要更注意補足白開水!每日攝取2000c.c水分 健康又能減重許惠玉建議,一般成人每日攝取2000c.c左右的水分,早起喝水有助排便、飯前喝水產生飽足感有助減少食量,董氏基金會強調,任何飲料都無法取代喝水,白開水健康、環保又經濟。口渴就喝白開水,減低喝含糖飲料的慾望,對健康、減重都是一大加分!

研究:早餐吃甜點促進減重

研究:早餐吃甜點促進減重#減重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近來,有一組以色列研究團隊解開了禁忌。這個由一群著名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證實了,早餐時享用甜點,可以有效促進減重。有吃甜點較少感覺到極度飢餓他們針對193名體重過重者進行研究,觀察到進行飲食控制的減重成效,享受豐盛早餐加上甜點的研究對象,比沒吃甜點的研究對象更好。沒吃甜點的那一組受到了雙重懲罰,因為他們不但沒有甜點吃,飲食控制的成效也較差。有吃甜點的研究對象較少感覺到極度飢餓,而在一天當中,也不會有吃甜食的念頭。科學家針對這種現象提出了解釋:早晨吃甜點,可以減少類生長激素(一種可引起飢餓感的荷爾蒙)分泌。以「百無禁忌吃甜點」開始一天的生活,就等於消去了這天當中對於含糖食物的需求。研究團隊認為,早晨的甜點,能夠調節一天的飢餓感。餐後喝綠茶 飽足感延長2小時想要保持窈窕,顯然得避免每餐的餐後吃甜點。可是,當同桌的人都在享用,或餐廳提供了誘人的選擇時,你通常也很難避免來個飯後甜點。給你一個建議:可以點一杯綠茶,取代甜點。這樣就能讓自己不用對著空盤子,羨慕地看著別人。此外,不久前有一組瑞典研究團隊也證實了:改喝綠茶,可以讓用餐後的飽足感延長2個小時。(本文摘自/不吃藥,激活身體的自癒力/寶瓶文化出版)

久站都為銷售買氣 退化性關節炎找上門

久站都為銷售買氣 退化性關節炎找上門#減重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整理)12月底的聖誕節即將來臨,節日也刺激著採購氣氛,讓從週年慶開始的買氣更上一層樓,相關業者如餐飲服務員、百貨銷售員等服務業,幾乎一忙起來都無法坐下來休息,一站就是6、7小時。由於工作上大多需穿著高跟鞋、或蹲、或久站,久而久之膝蓋也出現狀況,經常是就醫後才知退化性關節炎發生,尤其55歲以上的女性,若是進行粗重工作或需長時間蹲站,更容易罹患。女性過55歲易罹退化性關節炎 這3點是主因由於軟骨內的諸多結構性蛋白會因年齡增長而變化,使得分解大於合成作用,當關節軟骨的磨損越來越嚴重、軟骨修補功能跟不上破壞速度時,退化性關節炎就會出現。根據研究顯示,年齡大於65歲的人口中,超過一半以上患有退化性關節炎;值得注意的是,在45-55歲之間的男女罹患比例並沒有顯著差異,但過了55歲,女性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的盛行率則相對高。至於可能發生的原因有以下3點:1) 女性因生小孩的天職,先天骨盆較男性寬,這樣的力學因素對膝蓋未必有利。2) 女性的肌肉力量普遍較男性差,較無保護關節效果。3) 有研究指出,雌激素與骨質和軟骨代謝相關。由於更年期過後會加速軟骨退化,而雌激素有破壞軟骨的作用,含雌激素高者較可能引起退化性關節炎,但是此一說法仍待進一步研究證實。2狀況為關節炎初期症狀 除治療外亦可補充藥品級硫酸鹽葡萄糖胺關節退化初期常見症狀包含不靈活及僵硬感,這種早期症狀建議先採取物理治療(電療、冷熱敷、超音波、低能量雷射、震波等)及適度的運動和減重;假使物理治療仍無法得到緩解時,則可聽從醫囑使用藥物治療,如口服止痛藥(非類固醇消炎劑)。另外,有許多民眾會攝取葡萄糖胺來保養關節,對此,葡萄糖胺是軟骨組織的一種成分,研究顯示,透過葡萄糖胺的補充,可以改善退化性關節炎,目前具有治療效果的只有經過健保局的認可的藥品級硫酸鹽葡萄糖胺,但使用前還是需先諮詢骨科醫師、藥師再做適當補充較為妥當。主要預防為降低關節負擔 已罹退化性關節炎更應保持規律運動提醒民眾,預防退化性關節炎主要在於減少關節過度的負擔,因此需盡量避免過於粗重、過度勞動的工作,除了要接受治療外,規律且適當的運動(如:股四頭肌訓練等肌力強化運動、有氧運動、伸展運動等),才是維持或回復正常關節功能的不二法門。而已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病患,千萬不要因為怕疼而不動,更應保持規律且緩慢的運動,同時加強膝蓋處的保暖,並且在聽從醫囑下按時服藥治療,也可多增加軟骨保健品的攝取,多管齊下才是真正的保護關節之道。 (文章摘錄自/優活健康網站內新聞)

長輩圈瘋傳:桑樹老葉 助控糖與減肥!

長輩圈瘋傳:桑樹老葉 助控糖與減肥!#減重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黃雅芬/採訪報導)說到桑葉,應該是許多人童年養蠶寶寶的回憶!小小一隻蠶寶寶僅依靠著桑葉就能得到充足的營養。其實您知道嗎?有神仙草美譽的桑葉除了是蠶的食物外,還可以用來控制血糖與幫助減肥。桑葉營養豐富 不僅控糖效果佳 也是減肥族群好幫手營養師余朱青解釋,桑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1、B2、C及鈣、鐵、鉀、膳食纖維及類黃酮等,其中桑葉生物鹼(DNJ)成分因為與糖構造類似,能減少進食後腸道內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達到抑制飯後血糖上升的作用,因為能減少糖分吸收,對於想控制體重,來達到減肥目的的民眾有所幫助。桑葉也常用於中醫藥用,味甘苦、常見於疏風清熱,肺熱燥咳,涼血止血,清肝明目、降壓利尿等。除了用在控制血糖上,也常被拿來與減肥議題綁在一起,因為桑葉有利水的作用,能將身體多餘的水份排出,有助改善水腫現象。此外,桑葉中含有的DNJ礦物質,能改善人體腸道環境,促進腸胃蠕動,降低便秘情況的發生。不過,由於桑葉性寒涼,營養師提醒不要一次大量食用,建議小量多次食用對身體較無負擔,另外,腸胃功能較弱者也需酌量使用。自製桑葉茶飲留意農藥殘留 市售飲品挑專業認證有些養生的朋友會自製桑葉茶飲用,不論是購買市面上的乾燥桑葉,或採集新鮮桑葉使用,都請留意農藥及微生物殘留。雖然不少人會直接到中藥行購買或選購市售桑葉茶飲品飲用,不過營養師提醒,選購市售的茶飲建議要挑選通過SGS農藥、重金屬等檢驗之飲品,除了參考品牌口碑外,是否採用低溫萃取方式保留活性的製作方式、產品製作履歷,及各項認證通過標示都可以做為選購的參考。

減重輪迴 小心「溜溜球效應」!

減重輪迴 小心「溜溜球效應」!#減重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許多人一輩子都在節食減肥、復胖,復胖、減肥中輪迴,確實,傳統減肥方法很難做到不復胖,根據研究,減肥復胖率高達95%!為什麼減肥後很容易復胖,甚至比原來更胖?基本上可以分為四個方向來回答:儲藏能量的形式 不能隨意改變身體不會隨便改變體重,造成「溜溜球效應」,為什麼呢?因為身體會根據長期的身體脂肪量、基礎代謝率、飲食總熱量、運動量等因素,來運算「安全體重」(或安全脂肪量)。由於脂肪是身體儲藏能量的形式,牽涉「身體的存活」,不能隨意改變。體重突降 大腦會驅動食慾例如,現在的體重經常維持在80公斤左右,如果飲食熱量、運動量都沒有「長期」的明顯變化,身體就會認定80公斤就是「安全體重」,在正常情況下,身體會努力維持一定的體重,維持越長久越不容易打破。如果進行節食減肥,體重突然降低下來,身體一旦認為太瘦了,會馬上「關掉」肥胖訊號(瘦體素)的分泌,大腦收不到肥胖訊號,就驅動食慾,開始大吃大喝,大量囤積體脂肪,同時大幅降低基礎代謝率,保護的脂肪不再被燃燒,於是體重就如同「溜溜球」彈回來一般,不僅回復原有的體重,而且通常是比原來更胖!身體必須有時間學習、運算新的安全體重減重時,體重像是「下樓梯」,一階一階的下來,身體必須有時間來學習、運算新的安全體重,這一階一階的樓梯就是「停滯期」,一定要有耐性,才不容易引發「溜溜球效應」!(本文摘自/肥胖風暴/博思智庫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