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

研究:胖子的腦部 比瘦子老16年

研究:胖子的腦部 比瘦子老16年#減重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隨著年齡的增加,身體會伴隨不可抗拒的老化現象,大家都希望可以延緩老化,青春永駐,因為老化不僅僅是外觀上的年華老去,許多人更害怕的是體力的衰退和身體機能的退化,甚至是慢性疾病的產生等等… 就因為大家都怕老,所以近年來醫美診所、各種抗老機構、各式各樣的保健食品琳瑯滿目,在你花大錢努力追求抗老的同時,你有真正的達到抗老、留住健康嗎? 30歲以後 人體的新陳代謝每年降低1-2%何信緯醫師表示,老化和新陳代謝息息相關,30歲以後人體的新陳代謝每年就會降低1-2%,加上現代人飲食西化、生活忙碌、缺乏運動,有些人甚至有提前老化的現象,代謝變慢,身體就容易儲存過多的脂肪,造成肥胖,近年來肥胖更已成為國人最嚴重的健康議題,因為肥胖不僅在外觀上讓人感覺比較老,更會加速身體老化,產生疾病。 肥胖人群的腦部 比精瘦者老16年何信緯醫師表示,美國心臟學會研究統計出與肥胖相關的10種疾病: 1.高血壓 2. 糖尿病 3. 心臟病 4. 高膽固醇血症 5. 癌症 6. 不孕症 7. 背痛 8. 皮膚感染 9. 潰瘍 10. 膽結石 ,而美國加州大學洛杉機分校研究也指出,肥胖會加劇大腦老化的速度,肥胖人群的腦部看起來比精瘦者老16年,而過重者則老8年。4大減重原則以上種種研究証明,維持適當的體脂率與良好的體重控制,只要減少10%的體重,就可以有效的降低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以及高胰島素所引起的代謝症侯群和心臟病的風險。掌握以下4大減重原則就能達到良好的體重控制 :1) 維持健康的體脂率/當身體的質量指數BMI在18.5~23.9屬於正常,24~27過重,若BMI>27以上就屬於肥胖,或男性腰圍>90公分,女性>80公分時,就必須認真諮詢專家,開始減重計畫了! 2) 促進健康的飲食型態/多吃顏色豐富,符合節令的蔬菜和水果,因為符合節氣的蔬果不需要過多的肥料和農藥,不但可以減少吃進毒素的風險,新鮮的蔬果也是維生素、礦物質及植物生化素的最佳來源,尤其蘋果、十字花科蔬菜、蕃茄、胡蘿蔔、蒜頭和洋蔥等都有豐富的抗氧化物,另外適量的補充堅果類、白肉、海鮮等優質蛋白質。 3) 有氧運動/健走、慢跑、游泳等有氧運動,每週3次、每次30分鐘使心跳加速,不但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耗過多的熱量、脂肪、更能增加骨質密度,強化肌力,讓您體態輕盈又健康。 4) 避免垃圾食物上癮/電視加零食是許多人生活中無法抗拒的,但是大部分的零食都是過度加工的高糖、高鹽、高油脂的垃圾食物,不但攝取不到營養,還容易囤積過多的卡路里,導致肥胖,疾病也因而產生。 抗老從減重開始,我們無法停止歲月的流逝,也無法阻止身體變老,但是我們可以控制體重,減去脂肪,減掉身體的負擔,讓身體從內而外散發青春光采。 

超級超級胖 男2階段甩肉71公斤

超級超級胖 男2階段甩肉71公斤#減重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不是開玩笑,真的有人「超級超級肥胖」!26歲的彭先生體重190公斤,國中三年級時因為飯量為同學的2、3倍,體重就已飆破100公斤,大學常與同學相約「吃到飽」,當時都沒想過減肥,直到出社會才發現找工作不容易,嘗試減重、飲食控制但效果不佳,直到經過減重手術治療,成功鏟肉71公斤,找回自信的外表,也擁有健康的生活。病態性超級肥胖 導致糖尿病彰化基督教醫院體重管理中心醫師曹連誠表示,一般而言,BMI值逾35為病態性肥胖,BMI值逾50則屬於「病態性超級肥胖」,此名患者BMI≧60,則為「病態性超級超級肥胖」。彭先生無法抵擋美食,因此減肥計畫總是以失敗告終,一次的抽血檢查中,發現他的空腹血糖為每公合150毫克、糖化血色素7.1%,已成為糖尿病病患,血壓高達179/112毫米汞柱,BMI值69,為「病態性超級超級肥胖」,最後決定接受減重手術換來健康生活。甩肉71公斤 空腹血糖回復正常值彰基體重管理中心曹連誠醫師評估後,讓彭先生接受「胃內水球」放置做為第一階段治療,體重部分下降後接受第二階段「腹腔鏡胃縮小手術」。術後彭先生體重從190公斤降到119公斤,成功甩重71公斤,空腹血糖每公合89毫克、糖化血色素5%,血壓122/76毫米汞柱,皆恢復至正常值。手術可提供長期治療效果 改善疾病曹連誠醫師表示,病態性超級肥胖(BMI≧50)對於患者而言,有相當高心血管疾病與死亡的風險,手術中的麻醉風險也比一般的肥胖症患者要高。超級肥胖患者利用減重手術可提供有效的長期治療結果,改善「肥胖」帶來的合併症,減少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彰基體重管理中心執行長王秉彥醫師表示,肥胖者本身就會造成猝死、呼吸睡眠中止等生活上的不便,「超級超級肥胖」的病人減重後,降低糖尿病風險,工作、社交等困擾也會獲得改善。

免吃藥 4步驟逆轉心臟病!

免吃藥 4步驟逆轉心臟病!#減重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以第一型糖尿病來說,最高的病變風險出現於心臟和血管,如果你對自己的病只是袖手旁觀,心血管疾病將會在體內蠢蠢欲動。事實上,大部分的第一型糖尿病都會出現心血管疾病,但我們現在比以往更了解如何利用飲食和轉變生活型態來保護心臟,這些改變並非只有助於糖尿病患,每個人都將受益無窮。1) 健康吃/此方法屏棄膽固醇和動物性脂肪,把一般油脂用量減到最低,並遠離白糖和精緻的碳水化合物,改吃健康的複合碳水化合物。你將會發現,蔬食餐飲有一項特別的優勢。更精確的說,應該要是純素,也就是完全不含動物性產品的飲食,才具備此優勢──膳食膽固醇只存在於動物性食品中。我們需要膳食膽固醇嗎?我們最好排除飲食中所有的膽固醇——食物中沒有所謂的好膽固醇。事實上,來自食物的膽固醇都有升高血膽固醇的傾向。膳食膽固醇和血液檢查中的膽固醇不一樣。血膽固醇以多種形式存在,醫師把其中兩種稱為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和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好膽固醇之所以好,是因為它正離開身體。動物性食品通常飽和脂肪(壞脂肪)的成分會比較高,這種脂肪會導致身體製造多餘的膽固醇,純素餐飲可以徹底解決這些問題。此飲食法還有一個很大的優點:所有的蛋白質來源皆為植物性,而非動物性。研究顯示,已經有某種程度腎臟病變的人,若食用動物性蛋白質,腎功能將加速衰退。相反的,健康的豆類、穀類和蔬菜,才是你的腎臟所需要的。請詳讀下一章以了解該如何進行本飲食。2) 戒菸/假如你抽菸,現在該是戒菸的時候了;假如你已經戒菸失敗過50次,現在是戒第51次的時候了。你不但有能力戒菸,而且一定會成功,請找醫師幫助你戒菸。3) 規律運動/即使是溫和運動,像每天散步,都對健康很有幫助。請找醫師幫你評估心臟、關節和整體健康狀況,以決定你是否可以開始運動。4) 壓力管理/壓力直接影響你的健康,因為血液會被一種荷爾蒙所淹沒,這種荷爾蒙的特性是催促你選擇要打擊還是逃避問題,它會使血糖上升;此外,壓力也會打亂你的正常飲食和干擾睡眠。掌握壓力並不意味著放棄面對生活中的挑戰;控制壓力代表的是找尋方法全面享受人生,但是不放任壓力肆虐。健康的放鬆方式有很多,像靜坐、瑜伽,甚至簡易的呼吸運動皆可。迪恩.歐尼胥醫師已經證實這4步驟——健康的蔬食餐飲、戒菸、規律運動和壓力管理,可以逆轉心臟病,甚至不需使用降膽固醇的藥物,這是一項極大的益處。醫師為了更進一步保護你,也許會在你的計畫之中添加藥物。這些生活型態上的改變,雖然無法完全泯除第一型糖尿病患對胰島素的需求,卻能幫助你保持健康,並將此病給生活所帶來的影響減到最低。(本文摘自/糖尿病有救了:完全逆轉!這樣做效果驚人/柿子文化出版)

BMI逾35 受孕時間竟增55%!

BMI逾35 受孕時間竟增55%!#減重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一項研究發現,夫妻都肥胖,女性懷孕率會大幅下降,無論哪一生理週期,肥胖夫妻受孕率都只有正常體重夫妻的一半。這代表不只是老婆體重,老公體重一樣也會對妻子受孕率造成影響。男性體重增加 精子數會比較少​研究首席作者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兒童健康與人類發展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拉潔許瓦莉‧桑達蘭表示,換句話說,這表示肥胖夫妻可能需要花較多時間才能懷孕、生子。這項研究已發表於線上版〈人類生殖〉醫學期刊(Human Reproduction)。研究作者指出,過去研究顯示,女性一旦體型肥胖,懷孕機率就會下降。也有研究發現,男性體重增加,精子數會比較少。在2005年至2009年間,共有501對夫妻加入研究計畫,女性年齡介於18歲至40歲,男性年齡則在18歲以上,這些人都想懷孕,都沒有不孕問題。研究人員蒐集其生活型態、習慣、醫療紀錄、生殖紀錄等資訊,每對夫妻都要記錄性行為頻率,女性也要記錄她們的生理週期,並定期驗孕。護士也測量這些夫妻的身高、體重、腰圍與臀圍,也計算「身體質量指數」(BMI)。夫妻兩人一起減重 較能實現求子夢研究人員追蹤發現,BMI在35以上的夫妻,等待懷孕的時間比正常體重夫妻多增加55%,研究人員納入年齡、抽菸狀況、運動、膽固醇指數等變數後更發現,肥胖夫妻等待懷孕時間比其他人多增長59%。此外,女性腰圍若在35英吋以上(約89公分),也需要花較久時間才能懷孕。桑達蘭認為,減重可以對健康帶來許多好處,如果夫妻想要有小孩,夫妻雙方的體重都要健康、符合標準,較能達到目標。夫妻兩人應減重,即使只減去一點體重,也能幫助更快懷孕、有小孩。(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減重20公斤 終結打呼夢魘!

減重20公斤 終結打呼夢魘!#減重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我老公的打呼聲不見了!!」先生睡著後鼾聲如雷是許多太太的夢魘,然而,減重就是結束夢魘的關鍵!一名長期忍受先生打呼噪音的太太,求助專業醫師並聽從醫師的建議,先將先生的體重控制下來,先生減去20幾公斤的體重後不再鼾聲如雷,不但喚回健康更讓太太的睡眠品質越來越好!體重上升 使睡眠呼吸中止更加嚴重溫青彥醫師表示,睡眠呼吸中止症常見的症狀主要是睡覺時鼾聲如雷,有喘息、嗆到、上氣不接下氣的現象,長期下來會影響睡眠品質導致失眠,隔天在工作上則會影響判斷能力及表現,也很容易影響情緒而造成心情起伏不定,因為前面種種因素為了提振精神,往往會攝取一些高熱量食物,可想而知體重就慢慢的往上爬,而總是在這一個循環當中徘徊因而使睡眠呼吸中止更加嚴重。另外根據研究發現呼吸中止症與代謝機能疾病如糖尿病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為在睡覺時如果發生缺氧的情形,我們人體的本能反應則會引發阻止胰島素活動,經由一些生理作用後,使得葡萄糖代謝產生缺損,因而被懷疑可能是糖尿病的前身。所以,減重後可以緩解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症狀也可以讓我們遠離慢性疾病的纏身。肥胖的通病是因過多的熱量囤積 造成脂肪累積現今社會由於生活工作忙碌緊張,常常攝取較為精緻的美食,加上運動的少,肥胖常常找上門來。溫青彥醫師表示,而在醫學觀點上造成肥胖的原因有很多,如:生活型態、內分泌疾病、飲食、心理、運動、藥物及遺傳因素等,最主要肥胖的通病還是因為過多的熱量囤積,造成脂肪累積,因而形成"肥""胖"的體態,同時也會引發其他慢性疾病上身,如代謝症候群的三高,血液中過多的脂肪也會堵塞血管,導致心血管疾病與中風;其他精神官能疾病如憂鬱症;新陳代謝方面使內分泌的改變,有的造成胰島素異常,而引發糖尿病,另一方面則有甲狀腺功能低下的症狀。所以種種慢性疾病的症狀讓我們了解到都與"肥胖"是密不可分的。飲食控制少油少鹽 採用清、煮、拌、燉的方式烹調溫青彥醫師表示,如果要遏止呼吸中止症症狀,我們就要認真實施減重療程。首先我們可以由飲食上控制,少點油膩少點鹽,多採用清、煮、拌、燉的方式烹調食物,且少點高膽固醇食物多點高纖食物,這樣就可以減少腸道膽固醇的吸收了。第二,多做運動,每天的運動量至少維持30~60分鐘,以"有氧"運動為原則,主要為低強度、長時間的運動型態為主,如慢跑、有氧舞蹈、游泳等運動,可以訓練肌耐力強化肌肉,鍛鍊心肺功能,消耗熱量促使脂肪燃燒,增加抵抗力;且在運動過後務必補充足夠的水分,水分攝取不夠只會讓減重的速度不進反退。如果按照以上的方式來減重仍無法順利進行的話,可以尋求專業的減重團隊,以健康安全專業的方式來減重。減重過後不僅降低我們的體重也可以改善睡眠品質,更可以預防常見的三大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更重要也讓人變得美麗窈窕有自信,所以好處這麼多,何樂而不為呢? 

年紀大 血壓高一點沒關係?

年紀大 血壓高一點沒關係?#減重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年紀大,血壓本來就會高一些嗎?許多65歲以上的老人家,因為高血壓問題被告知要服藥時,總是以為年紀大之後血壓本來就會高一些,加上周遭也有不少親朋好友血壓高而忽略用藥的重要性。因此,當血壓過高時,有的老人家擔心一旦吃了藥就要終生服藥而不積極治療,也有的老人家認為沒有病痛就不需要服藥,使的血壓監控難上加難。高血壓盛行率男性為25%、女性為18%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社區及家庭醫學部醫師蔡瑞元指出,根據2015年台灣高血壓治療指引,台灣高血壓盛行率(>140/90mmHg)男性為25%、女性為18%,年紀超過60歲則上升至47%。年紀大會影響血壓是不爭的事實。蔡瑞元醫師提醒,與高血壓相關的死亡原因如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高血壓性疾病,在民國104年台灣地區主要死亡原因分別排名第2、3、8名。因此若是罹患高血壓,好好治療才能避免其他併發症的風險。改善生活 限制每天鹽分、酒精攝取許多老人家總認為若沒有不適就不需要控制血壓,但根據2015年台灣高血壓治療指引,基本上血壓都至少要控制在<140/90mmHg,若合併有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腎臟病併蛋白尿或是接受抗血栓療法來預防中風,則需更嚴格控制在<130/80 mmHg。蔡瑞元醫師表示,高血壓治療不一定要服藥,限制每天鹽分攝取、限制酒精攝取、減重、戒菸、飲食控制運動等,做到生活型態上的改善也有助於維持平衡。如果生活型態調整後還沒達到血壓控制目標,再考慮藥物治療也不遲,為了健康,年長者千萬不要忽視血壓問題。 

年後拚減重 餐前先喝500cc水!

年後拚減重 餐前先喝500cc水!#減重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口渴就喝飲料,這個壞習慣會讓你在不知不覺當中體重直線上升,事實上,對年後想減重的民眾來說,靠正確攝取白開水,就可以幫助你輕鬆享「瘦」!多喝1~3杯水 熱量可減少68~205大卡根據2016年美伊利諾伊大學研究,分析18,311位18歲以上美國人的飲食習慣,發現只要在每日的液體攝取中多喝1~3杯水,一杯約240毫升,當天平均攝取總熱量可減少68~205大卡、脂肪減少1.6~5克、糖減少5~17克、鈉減少78~235毫克,膽固醇則減少7~21克。如果以一杯水取代一杯含糖飲料,在4年中可以避免體重上升0.49公斤,取代一杯果汁則可避免增加0.35公斤。另外,餐前先喝500cc水的人減輕了7公斤,沒喝水的人只減輕5公斤,有喝水的人減重速度也較快,5週減4公斤,沒喝水的人則需要9週才能達到。水可維持身體正常代謝、排除廢物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說明,現代人常習慣口渴就喝含糖飲料,許多人甚至有喝飲料一樣是攝取水份,可以取代喝水的錯誤觀念!水可維持身體正常代謝、排除廢物,促進體內循環,而且是沒有熱量的;如果水份攝取量嚴重不足,容易影響消化系統、讓新陳代謝下降,還可能導致體內堆積多餘水分,進而影響減重。許惠玉提醒,但含糖飲料中的過量糖分不但容易導致肥胖及新陳代謝症候群、胰臟癌等多種慢性病,還會影響兒童發育;就算是無糖的茶飲、咖啡也有利尿作用,常喝的人反而要更注意補足白開水!每日攝取2000c.c水分 健康又能減重許惠玉建議,一般成人每日攝取2000c.c左右的水分,早起喝水有助排便、飯前喝水產生飽足感有助減少食量,董氏基金會強調,任何飲料都無法取代喝水,白開水健康、環保又經濟。口渴就喝白開水,減低喝含糖飲料的慾望,對健康、減重都是一大加分!

研究:早餐吃甜點促進減重

研究:早餐吃甜點促進減重#減重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近來,有一組以色列研究團隊解開了禁忌。這個由一群著名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證實了,早餐時享用甜點,可以有效促進減重。有吃甜點較少感覺到極度飢餓他們針對193名體重過重者進行研究,觀察到進行飲食控制的減重成效,享受豐盛早餐加上甜點的研究對象,比沒吃甜點的研究對象更好。沒吃甜點的那一組受到了雙重懲罰,因為他們不但沒有甜點吃,飲食控制的成效也較差。有吃甜點的研究對象較少感覺到極度飢餓,而在一天當中,也不會有吃甜食的念頭。科學家針對這種現象提出了解釋:早晨吃甜點,可以減少類生長激素(一種可引起飢餓感的荷爾蒙)分泌。以「百無禁忌吃甜點」開始一天的生活,就等於消去了這天當中對於含糖食物的需求。研究團隊認為,早晨的甜點,能夠調節一天的飢餓感。餐後喝綠茶 飽足感延長2小時想要保持窈窕,顯然得避免每餐的餐後吃甜點。可是,當同桌的人都在享用,或餐廳提供了誘人的選擇時,你通常也很難避免來個飯後甜點。給你一個建議:可以點一杯綠茶,取代甜點。這樣就能讓自己不用對著空盤子,羨慕地看著別人。此外,不久前有一組瑞典研究團隊也證實了:改喝綠茶,可以讓用餐後的飽足感延長2個小時。(本文摘自/不吃藥,激活身體的自癒力/寶瓶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