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

分清楚!減肥、減重不一樣

分清楚!減肥、減重不一樣#減重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減肥「Diet」的語源來自希臘文diaita,原意是「生活方式」「生活型態」。套用現代的話,則可以詮釋為「為了身體健康所做的飲食療法」。換個角度來說,過瘦的人因為正確飲食而恢復理想體重,也可以說是「Diet」。不要被體重增減左右了鬥志 而要關注體脂肪的變化減肥跟以達到目標體重為目的的「減重」不同,重點在於養成維持健康身體的「飲食方法」。若有急迫性必須「減重」的話,請務必訂出期限。首先飲食方面,改成「一天一.五餐」的形式,也就是「蛋白質較多的定食或日常餐點」一餐,搭配「水煮蛋、雞肉沙拉等輕食」一餐。這種一.五餐的形式,即便吃了米飯,一天攝取的熱量仍可控制在一千三百卡。千萬不要被體重增減左右了鬥志,而要關注體脂肪的變化。減重達成後體重多少會恢復一點,是必然的結果。代謝是維持生命的必要機能從食物中獲得的營養素,經過胃腸消化,腸道吸收,運送至肝臟。簡單來說,代謝就是運用進入體內的營養素。更進一步來講,所攝取的蛋白質變成肌肉和皮膚等組成要素,就是代謝;米飯吃下肚,胃腸消化吸收醣類後,變成作為能量來源的葡萄糖,也是代謝。營養素集中的肝臟是「代謝的中樞」,除了輸送各個臟器所需的能量外,還有解除酒精等物質毒性的解毒功能。肝臟在人體中可以說是有如「銀行」那樣的器官。(本文摘自/30歲起這樣吃,代謝好就不難瘦/如何出版社)  

減重胡亂吃 每5人有1人消化差

減重胡亂吃 每5人有1人消化差#減重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生活壓力大、飲食不正常,現代人普遍面臨腸胃照顧問題,根據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統計,2015年台灣有腸胃、消化系統等相關困擾人數近470萬人,相當於每5個人中就有1人遭遇消化系統的問題,尤其上班族經常不規律進食、民眾在乎外表而減重,都會是上述腸道健康危機的潛在原因。抗高溫、耐胃酸是益生菌存活的關鍵營養師林若君表示,許多人普遍面臨消化系統的困擾,甚至影響心理、情緒狀態。攝取益生菌可改變腸道內菌叢生態,進而維持消化道機能健康,也可幫助餐後的消化作用。此外,益生菌可增強蛋白質等營養素的利用,臨床實驗證實,優質益生菌搭配優質蛋白質,可顯著提升運動後的肌肉生長。雖然補充益生菌已成為消化道日常保健的顯學,但用錯方法不只會「白吃」益生菌,還可能攝取多餘熱量!選擇益生菌幫助消化道機能健康,首要應考量「存活率」,特別是抗高溫、耐高速攪打、耐胃酸、耐膽鹼等因素,更是益生菌存活率的關鍵。易受破壞、有低温保藏限制林若君營養師特別提醒,益生菌易受破壞不易存活,許多消費者花錢卻未能有效攝取益生菌。例如,許多人喜歡用水果搭配優格打成果昔,覺得健康又美味,但優格內的益生菌無法承受果汁機的高速攪打,大幅降低益生菌的活性;此外,為了增加風味,許多益生菌產品會添加糖來增加甜度,不知不覺間可能就會攝取過多的熱量與糖份。溫熱食物養生 益生菌可搭配熱飲 林若君營養師強調,不必冷藏的益生菌於常温保存下的活性較穩定,至於耐熱益生菌不但可以搭配創意冰飲,更可以搭配熱飲服用,也能在於食物烹調完成後、菜餚上菜前在熱食中加上一匙,不但符合中醫以温熱食物養生的理念,還打破必須低温保存、冰飲較適合的夏季限制,一年四季都能補好菌,平衡腸胃活力。

活動/成人減重班開跑 健康管理有一套

活動/成人減重班開跑 健康管理有一套#減重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邁入秋季的同時,那些堆積已久的脂肪是否讓你(妳)感到困擾呢?肥胖容易導致慢性疾病及癌症的發生,研究顯示,只要減重有成,各項慢性疾病的發生率便可大幅降低。臺南醫院減重班行之有年,今年叫好又叫座的專利運動手環(iNCKU system)廣受好評,配合智慧型手機,結合現代科技,使減重融入e生活,隨時掌握自我健康體重管理,減重~so easy!如果你(妳)有健康風險或對自己的體態不滿意,歡迎親身體驗。秋季減重班即將於9月1日起,每週五下午2:00~4:00開班授課。我們擁有堅強的陣容,由營養師團隊精心設計一系列課程,與學員共同規劃合理的減重計畫、運用各種生活技巧及小組的減重經驗交流分享,並熱烈邀請復健科醫師授課,由取得皮拉提斯國際證照的物理治療師、韻律老師帶領學員運動,讓學員將運動習慣融入生活中,4個月下來相信您也會成為自己健康減重的小小管理師。名稱:秋季成人減重班時間:9月1日起,每週五14:00~16:00地點:台南市中西區中山路125號洽詢: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營養科06-2200055轉7201 

中醫健康減重 白領久坐族月甩4公斤

中醫健康減重 白領久坐族月甩4公斤#減重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三餐在外、高脂飲食,飯後一杯甜膩的飲料,不只容易讓上班族形成中廣身材,還會對身材造成威脅,健康堪憂。依據「2013~2014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43%,其中男性比率更高達48.9%、女性比率為38.3%。105年10大死因當中可以發現,至少有6項與肥胖有密切關係,因此肥胖不只是外在美觀問題,更是多項疾病的致病主因。上班久坐缺運動 身材朝橫向發展在金融公司上班的施先生因為工作繁忙壓力大,上班久坐,缺乏運動,體重直線上升,身材也越來越朝橫向發展,基於好奇心與新鮮感參加健康減重競賽,在短短4週成功甩肉4公斤。臺北市內湖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紀玉秋指出,由於職場上班族飲食大多三餐在外,加上久坐少動、高脂飲食及嗜喝含糖飲料,中年上班族普遍呈現中廣身材,導致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等相關慢性病的罹病率和死亡率上升。為推動健康職場,鼓勵員工做好個人體重管理,特別與金融公司合作,結合健康減重競賽,經過4週的努力平均每位學員減重約2公斤。穴位埋貼耳珠 助眠、調節食慾、舒解壓力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醫師瞿瑞瑩表示,中醫穴位埋貼耳珠有助於刺激身體各穴位,配合「鋼勁滾筒」按摩穴位律動課程,對於安神、寧心幫助睡眠調節內分泌,避免暴飲暴食、調節食慾遏止飢餓、紓解壓力都有良好效果。不僅能夠達到紓壓、促進血液循環,還能有筋膜放鬆、鍛鍊核心肌群等目的。參加減重的員工表示,此次競賽活動除了學習到中醫配合經絡調理的運動方法及健康飲食與慢性病預防觀念,減重後身體也變輕鬆了,未來將把在辦公室學習到的健康知識與運動習慣帶回家庭並和週遭親朋好友分享,維持健康生活型態。

驚!BMI低於19 受孕時間長4倍

驚!BMI低於19 受孕時間長4倍#減重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每7人就有1人不孕!不孕婦女求子心酸,除了壓力因素之外,肥胖程度也是不孕症發生的因素之一,事實上,不論過胖或過瘦都會影響男女雙方的受孕能力。因此,BMI指數也是判別是否阻擋「孕」氣的一項重要指標之一。BMI過高過低都會影響受孕時間一般人都認為過胖的女性較難受孕,事實上,過瘦的女性需要受孕時間更長。肥胖(BMI>35)的女性受孕時間通常會增為常人2倍,過瘦(BMI<19)的女性受孕時間甚至會增為常人的4倍。因此,維持標準體重(18<<BMI<24)也是欲懷孕男女的功課之一。懷孕需要雙方貢獻,除了女性之外,肥胖及過瘦的情況也影響到男性生殖能力,肥胖男性不論精子濃度及精子活動力都會明顯降低,肥胖男性更比常人多3倍可能性產出低質量的精子,根據研究指出,BMI指數大於25的男性,其精子外觀異常也會比常人高出1.46倍。因此,欲懷孕的男女雙方,都必須共同督促、做好自我管理。工作型態、飲食 心理壓力恐致不孕不育然而,不孕症並不完全是外在影響,心理壓力的產生也有可能是無法懷孕的兇手之一。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武國璋醫師表示,不孕不育的情況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現代人常見的生活、工作型態、飲食西化等習慣有關。結婚超過一年還沒有懷孕的夫妻,除了應該尋求專業醫師協助外,也應想想是否因為心理壓力過大導致不孕不育。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理事長李新揚醫師表示,不孕症成因複雜,不容易懷孕的因素,並非完全是生理功能所造成,需全方位的深入了解不容易受孕的真正原因,才能對症下藥,解決問題。

生理週期減重法真的有用嗎?

生理週期減重法真的有用嗎?#減重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相信女性朋友一定都對「好朋友」非常有感覺,在月經週期的過程中,不但心情會隨之起伏,連體重也會隨之起伏。到底生理期減重法有用嗎?是不是用特別的飲食可以有效減重呢?女性在生理期的體重變化我們先來討論一下在沒有任何飲食介入時,女性在生理期的體重變化。女性的月經週期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期,而每位女性月經週期的長短不一,以下說明是以28天為例:● 月經期(濾泡期前期,第1天~第7天)此階段是女性朋友「好朋友」來拜訪的時候,為期大約7天。此時,身體中的雌激素及黃體素的濃度都很低,子宮內膜開始剝落、出血,這時候妳會發現體重開始往下降。有很多人相信,此時大吃甜食如巧克力、甜的紅豆湯等不會胖,其實這些食物的熱量並沒有改變,也不會因為月經期就變得比較不會轉換成熱量。只是因為此時「生理性」的體重下降,讓大家有假象以為吃不胖,若在此時期沒節制的狂吃甜食,照樣會胖!● 濾泡期後期(第8天~第14天)這時期大約是在月經結束後的一星期,此時體內的雌激素開始大量分泌,而黃體素的濃度依然很低。除了之前子宮內膜的重量,體內因為黃體素濃度很低,不會使太多的水份滯留在體內,所以女性朋友會發現體重降得特別快。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但並不代表「減肥成功」。有很多人從經期第1天到排卵前,體重會降個1、2公斤,以為自己減肥成功;但是,不要高興得太早,因為再過幾天,身體進入排卵期以後,因荷爾蒙的緣故,妳又會發現怎麼自己又開始「發福」了。● 黃體期(第15天~第28天)當月經結束後的第二個星期,雌激素分泌到一個高峰後會急速下降,此時,濾泡破裂將卵排出,濾泡開始便成黃體,女性的身體正式進入黃體期。身體內雌激素慢慢下降,黃體素開始大量分泌,這時候體內因黃體素的濃度增加又開始水腫、體脂肪堆積,子宮內膜又開始變厚。尤其,快要到下一次月經來潮以前的幾天,身體會水腫得很明顯,有的人會開始出現「經前症候群」,有些人會頭痛、脾氣暴躁、冒青春痘等等。此外,在這段期間體重又會偷偷增加個1~2公斤。月經週期中體重會有1~2公斤的落差由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清楚了解,女性朋友每個月的月經週期中,體重會有1、2公斤的落差都是正常的,有的人會建議在月經結束後那一星期減重,效果會最顯著。不過,體重變輕這是自然的生理現象,而不是真正的體重下降。所以,若真要減重,應該要打破這1、2公斤的藩籬,確實執行「低卡均衡的飲食」並加上「規律的運動」,這種原則並不需要因為月經週期有任何改變。黃體期應該吃得清淡免得水腫不過,在黃體期時因為荷爾蒙的關係,會使食欲比較好,這個時期更應該控制飲食並加強運動,免得體重在此時不止是「生理性」的增加,而是真正的增加體重。而且,在黃體期也應該吃得清淡一些,免得水腫的情形更嚴重。(本文摘自/瘦不了的錯誤/臉譜出版社)

慢性病吃藥有用嗎?醫:需減重

慢性病吃藥有用嗎?醫:需減重#減重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過去的觀念都認為慢性病,諸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一旦使用藥物控制便不能停藥,需要一輩子服藥控制,導致許多民眾雖然明知自己有慢性疾病還是堅決不願意用藥物控制,寧可購買一些網路上昂貴又不一定有效的產品來服用,或是乾脆視若無睹,等產生了併發症 (例如:中風、心血管疾病、視力衰退,腎臟病變) ,才願意接受治療,但為時已晚。體重控制以及改善生活型態的重要性林柏宏醫師表示,事實上慢性疾病的控制就是為了預防未來產生的併發症,換個角度來想,用藥是為了預防更嚴重的問題產生,就跟許多人在吃健康食品保健身體的意義是差不多的,除此之外,近幾年研究也發現,單純的生活型態改變(包含: 飲食控制、運動、體重控制) 也可以達到大約使用一種藥物控制的效果,意思就是說如果你只是輕微的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的人(僅使用單一種藥物便可以控制的患者),在體重控制以及生活型態改善後有機會可以不用再服藥控制病情,就算是嚴重的患者,也可以減少藥物的使用劑量。減重不再是為了美麗 更是維持健康的行為林柏宏醫師表示,一名26歲男性,體重112公斤,身高170公分,有高血壓與糖尿病史,近期因為血糖控制不良導致視網膜病變,內分泌科醫師建議需改用注射型胰島素控制,後來病人進行減重,經由飲食控制、運動以及藥物輔助,當體重低於90公斤時,血糖以及血壓已有明顯改善,因此內分泌科醫師暫時只續用口服降血糖藥物控制,當體重降到70公斤時,血壓以及血糖在無用藥情況下均為正常,所以便暫停使用藥物控制,而改以飲食加上定期回診抽血追蹤。在臨床上的經驗,體重下降之後,慢性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近年來已有許多慢性病患者被醫師建議要減重,所以減重不再是為了美麗,更是一種維持健康的行為。

天天控糖減重 降22%心血管致死率

天天控糖減重 降22%心血管致死率#減重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台灣7成糖尿病患者都有過重及肥胖問題,體重過重不只會增加胰島素阻抗性,還會增加病患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及死亡風險。一名個案本身體型微胖,糖化血色素一直高於8%,施打腸泌素藥物治療後,不到半年就瘦了8公斤,糖化血色素也降到了7%以下。控糖、減重好無力?關鍵是「天天」萬芳醫院糖尿病教育中心衛教師邱妃杏指出,體重管理對第二型糖尿病友尤其重要,但許多病友即使嚴格控制體重,卻不一定看的見成效。近年來已有可以有效幫助控糖減重的腸泌素,輔助糖尿病友同時控制血糖和體重,也可以增加患者的信心,幫助治療過程更順利。根據102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統計,40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近7成有過重及肥胖問題。邱妃杏衛教師表示,糖尿病患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正常人高出4倍,「過重」會讓患者在控糖上面臨高死亡率的心血管併發症威脅,甚至讓控糖難上加難。「天天」好習慣 病友較不會漏藥邱妃杏衛教師表示,想要讓糖尿病患者控糖減重事半功倍,其成功的關鍵為「天天」。因為天天量血糖、量體重,搭配每天一次的腸泌素來控糖減重,患者就能即時瞭解到血糖和體重的變化,每天看到一點進步就會越來越有信心,也更積極。再加上一旦養成天天量測血糖、天天打腸泌素的習慣,病友較不會漏藥,有狀況也能即時因應調整。邱妃杏衛教師也呼籲糖尿病友,控糖和體重控制對病友來說是一輩子的事,只要至少維持一年「天天」控糖減重的好習慣。許多患者在前幾個月都能順利地逐步減掉原有體重的5-10%,進而減少心血管致死率22%。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