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

春節群聚感染風險 醫師說明近來三大疾病

春節群聚感染風險 醫師說明近來三大疾病#感冒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最近春節連假,許多人利用此時闔家歡聚、出外旅遊。然而在這冬末春初的時刻,天氣變化大,對於家中抵抗力稍弱的年長及年幼者,容易在群聚出遊時藉由飲食或飛沫而傳染到流行疾病。萬芳醫院家醫科謝瀛華醫師呼籲,在開心的年節氣氛中,對健康的維護仍不可輕忽,尤其針對近來爆發的諾羅病毒、流行性感冒、急性腸胃炎,更應多加注意。謝瀛華特別針對三種疾病說明:一、諾羅病毒感染症狀主要為嘔吐、噁心、腹瀉、腹痛、頭痛、肌肉痛及發燒。傳染途徑包含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飲水或接觸病毒污染的物體表面,如病人之排泄物、嘔吐物等。諾羅病毒只須少量的病毒量即會傳播,一般在一天至兩天內會出現症狀,各個年齡都可能受到感染。目前並沒有治療諾羅病毒的抗病毒藥物,其治療以支持性療法為主。病人應該要注意營養、水分與電解質的攝取,同時保持休息狀態且及時就醫。二、流行性感冒春節前後常是流感高峰期,其主要是藉由近距離空氣飛沫傳播。群聚時容易造成大規模的傳染,抵抗力較差的老人或孩童可能引發重症致命。千萬不可以把流行性感冒當成一般感冒,流感容易有全身性的反應,典型症狀包含畏寒高熱(39-40℃)、頭痛、全身肌肉關節酸痛、食慾減退、喉嚨痛、乾咳、鼻塞等。65歲以上的老年人感染流感後病情多較嚴重、進展快、症狀不典型,其併發肺炎、心肌炎、腦炎等等重症機會也高。三、急性腸胃炎以輪狀病毒為最多,孩童、老年人都是高危險群,感染途徑主要是由糞口傳染。典型症狀包含頭痛、發燒、寒戰、肌肉酸痛、腹瀉、噁心、嘔吐、腹痛。病毒性腸胃炎並無特效藥物,患者可吃清流質或流質的食物,如粥、雞蛋麵糊等;水份需增加攝取,如米汁、菜湯、開水、果汁等,以補充體內水份、電解質的不足。此時不可喝牛奶和吃大量的澱粉,會造成腹脹腹痛。最後恢復後1至2天,飲食上避免過早進食油炸、生冷、肥肉、堅硬等食物,多攝取纖維食物,讓腸胃道慢慢恢復最健康的狀態。

春節十大急診 感冒、腸胃炎上榜

春節十大急診 感冒、腸胃炎上榜#感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農曆春節將至,今年九天的年節期間,無論在家與家人聚首、或與親友出遊,健保局提醒大家要多多防範常見傷病,根據健保局統計,去年(101年)農曆春節期間前十大「急診」傷病分別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胃腸炎、表面傷或挫創傷、不明熱、流行性感冒、眩暈、過敏反應、下呼吸道疾病、泌尿道感染、及頭痛。以最近3年(99、100、101年)農曆春節期間的十大急診傷病來看,主要的急診疾病前五項大致相同,平均每日分別約有2,000至6,000餘人次之急診。歸納去年「農曆春節期間常見的急診疾病」及「春節假期結束後一週常見的門診疾病」,常見病因大致可分四類:首先是季節因素,年節期間正為流感疫情高峰期,因這類疾病易因人際互動而傳染,提醒民眾無論居家或出遊不僅需注意保暖,也要留意戴口罩與多洗手以注意個人衛生,尤其是6歲以下病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不明熱及流行性感冒,共占了約70%的急診次數,特別提醒家長多多注意小朋友的禦寒及衛生措施。其次,年節飲食也是造成疾病的因素,如胃腸炎,呼籲民眾飲食應注意適時適量及注意衛生;第三類為外力或意外引發的傷害,提醒民眾舟車勞頓同時,應小心留意自身安全;另外特別留意慢性疾病控制,提醒有慢性病的病人,如高血壓及糖尿病等,要注意勿自行中斷停藥並請定時服藥以穩定控制病情。健保局提醒民眾今年有較長的春節假期,如有診療需求,可上健保局網站「春節假期 安心就醫」專區查詢提供服務之醫療院所,並請多多關心家中長輩的健康,避免長時間久坐及椎間盤突出或下背痛等問題,也應維持低油、低鹽、低醣、高纖之良好飲食習慣,與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另外也需注意保暖措施以減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併發症之發生及惡化。

病毒肆虐 今年團拜須與孩童保持距離

病毒肆虐 今年團拜須與孩童保持距離#感冒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近日氣溫忽冷忽熱,加上連綿陣雨,溫度濕度高高低低的環境下,病毒更加旺盛。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小兒科醫師胡姿圭說,兒童罹患感冒時,往往產生上呼吸道症狀如:鼻塞、流鼻涕、咽喉痛,也有可能伴隨食欲不振、腹痛、腹瀉、嘔吐;嬰幼兒感冒時,常發生高燒現象。同樣患了感冒,兒童可能就比大人症狀要更嚴重些。感冒大部分症狀通常在一星期內可以解除,但某些症狀可能持續二至三星期。成人一年大約會得一至六次,小孩可能一個月就一次。胡姿圭強調,感冒是病毒引起的,沒有特效藥可對抗,小孩也是一樣,並不是吃越多藥,就越快痊癒,尤其六歲以下的孩童更不應該自行服用市售成藥。胡姿圭表示,由於孩童抵抗力弱,容易引起支氣管炎、肺炎等合併症。但兒童往往表達能力不好,不能很清楚說明哪裡不舒服,小嬰兒更是不能表達,而病情變化極大,因此對小孩不舒服的感冒症狀不可掉以輕心,發現病情異常應及時就醫。預防小孩感冒最有效的方法是戴口罩與洗手,最重要是在流行時期避免涉足公共場所。傳染來源以學校、托嬰中心、幼稚園與家庭為主。罹患感冒的兒童及成人應避免與他人親密接觸,防止鼻、眼、口分泌物感染他人。胡姿圭建議,家中如有新生兒出生在六個月內,可以多哺餵母乳,因為母乳含有母親抗體,及免疫球蛋白等增強免疫功能的成分,可增進嬰兒對腸病毒、中耳炎等傳染性疾病的抵抗力。如果孩童精神好、呼吸正常,家長可多補充水份及休息,幫助孩子減輕感冒症狀。胡姿圭表示,春節連假將至,家族團聚時,最好讓抵抗力低的幼兒隨時與親友保持距離以防飛沫感染,也不要用手任意觸摸公共電梯、扶梯和餐桌椅等容易殘留細菌的地雷區,同時飯前、上廁所後務必洗手。若有旅遊計畫,保溫瓶隨身攜帶,並準備足量的白開水及口罩。

維他命C吃多 易罹白內障、腎結石!

維他命C吃多 易罹白內障、腎結石!#感冒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許多人認為吃維他命C可以預防、治感冒,有益身體健康,多吃沒有害處,還可以美白,不過研究卻指出,這個觀念是錯誤的!國內外的研究發現,這是一種迷思,只有大量的勞力工作時,或是在寒冷地區工作者,每天攝取200毫克的維他命C,才可能降低一半的感冒發生機率,且若大量服用反而可能增加白內障與結石風險。署立台南醫院小兒科醫師聶榮祖表示,每日攝取超過200毫克的維他命C,對降低感冒發生率或是治療感冒都沒有幫助,但若在感冒發生前攝取,可縮短感冒發生的時間,但因成人感冒大約3到5天,兒童約7天,因此對成人來說可縮短的時間有限,兒童大約可縮短1天,同時在感冒發生後才攝取,並沒有幫助,不過,每人每年大約只感冒2到3次,不必因此多吃維他命C。維他命C多吃對健康反而有害,根據研究服用一千到二千毫克維他命C,會增加白內障、腎結石與膝關節炎的風險,懷孕中婦女服用大量維他命C甚至可能流產。至於維他命C的來源,建議最好從新鮮的蔬果中獲得,每一百公克的蔬果,如煮熟蔬菜約半碗、或中型橘子一顆,就含有30到40毫克的維他命C,不必再另服維他命C錠。(圖片來源:記者劉麥文攝影)

與一般感冒大不同? 流感嚴重可致死

與一般感冒大不同? 流感嚴重可致死#感冒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季節性流感是因感染人類流感病毒所引發的呼吸道疾病,在多數國家每年均會發生週期性流行,而台灣也不例外。又根據疾病管制局資料顯示,經2009年H1N1的大流行後,每年流感發生期間所通報的流感併發症超過1000例以上。這顯示了過去歷史上雖已有過數次流感大流行,但因經過2009H1N1事件後,才又提高了民眾與臨床醫師對流感的警覺性。季節性流感好發時節以秋、冬季為主,流行高峰為12月至隔年3月。而流感病毒可分為A、B、C三型。其中A型流感病毒可在不同物種間,如人、豬、禽鳥傳播與重組而造成大流行。成大醫院斗六分院感染科醫師李明吉說,流感的症狀容易與一般感冒混淆而被忽視,但兩者之間仍有些許差別。如流感會出現3至4天的高燒,而感冒可能僅些微體溫升高。流感也較常出現如頭痛、全身痠痛等全身性的症狀,而感冒可能僅有呼吸道症狀。依整體病程與併發症而言,流感的病程可長達1至2週更可造成肺炎、心肌炎、腦炎等嚴重併發症。此外,流感的傳染力也比一般感冒強,容易傳染給一起生活的家人與同學。疾管局訂有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使用標準,並於100年12月1日到102年3月底期間,因應可能的疫情需求而擴大使用對象,包括高燒持續48小時之類流感患者及家人/同事/同班同學有類流感發病者。另外,流感快篩在成人敏感度較不高,並未做為公費投藥標準。故凡經醫師判定為類流感患者,並符合公費用藥任一條件,即可用藥。民眾若有疑似症狀,建議至醫療院所接受醫師評估,李醫師補充說道。最後李明吉呼籲,除了抗病毒藥物的使用之外,預防流感最佳的方法仍是接種疫苗。我國使用的疫苗是依世界衛生組織每年對北半球建議更新之病毒株組成,對於65歲以上老人、滿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的幼童等高風險族群,建議每年施打疫苗,以多層保護力抵抗流感。(圖片來源:成大醫院提供)

透心涼 「流感冰糕」治感冒?

透心涼 「流感冰糕」治感冒?#感冒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編譯)當我們感冒的時候,多數的人都會喝雞湯或是熱棕櫚酒來休養身體。但你能想像嗎?一般人都覺得的生病剋星「冰淇淋」也可以治感冒?其實這冰淇淋裡的成分,都是治癒感冒的食材,能幫助治療病毒性的症狀,像是菊花蜂蜜和液體果膠(果醬),可以撫慰受到刺激的喉嚨;它也包含了某些香料,像是辣椒、生薑,有抗發炎的特性,可以讓你在發燒時感覺較舒緩,還可減輕關節疼痛;此外,柳橙汁和檸檬汁都包含了高劑量的維生素C,雖然這不會根除病毒,但有助於提高免疫力,降低下一次感冒發生的機率。根據時代雜誌報導,這是俄亥俄州某家冰淇淋店老闆的配方,所做出來的心血結晶。發明此冰淇淋的珍妮布里頓‧鮑爾說,她的母親在她覺得寒冷時,都會給他喝上一口混合雞尾酒,酒精有殺菌的功能,也可讓你在咳嗽一天後,讓你更容易進入睡眠狀態。於是,她決定把祖傳方法製作成「流感冰糕」,根據推算寒意,可助於疼痛以及麻木病毒。而這產品也從開始銷售時,暢銷至今。

流感和感冒的不同? 醫:流感病毒可突變

流感和感冒的不同? 醫:流感病毒可突變#感冒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一般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的主要差異是在引起症狀的病毒不同;由感冒病毒如鼻病毒、腺病毒及冠狀病毒等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症,一年四季都有發生的可能,但仍以秋冬兩季為主,而由流行性感冒病毒所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症就稱為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流感好發季節在我們居住的北半球,約在每年11月至隔年3月間。一般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兩者在臨床上引起的症狀相當類似,包括發燒、頭痛、全身肌肉酸痛、喉嚨痛及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狀。但是流感較常引起老人、幼童或慢性病病人的嚴重合併症或死亡。流感病毒之所以引起全世界專家注意的原因,除了它可能引起人類嚴重疾病之外,最關鍵的是在於它能夠產生突變,具有出現全新種病毒的可能。其中以A型流感病毒具有極強的變異性,B 型次之,而C型流感病毒的抗原非常穩定。為了避免病毒在人類及動物間不斷傳播而出現跨物種間的突變,因此施打疫苗以便阻斷病毒的傳播已成為相當重要的步驟。疫苗是將對人體無害的物質,如死菌、減毒的活菌、抗原或基因的片段注入人體,讓人體產生類似自然感染的效果,幫助免疫系統辨識與記憶,讓人體在面臨真的病原體入侵時,便能及時消滅病原、避免疾病的發生。但疫苗本身並非完全無害,所以當個體正罹患著進行性嚴重疾病、曾對該疫苗產生立即型過敏反應或其他嚴重副作用者等都不適宜施打疫苗。為了增加疫苗的效力,常在疫苗的有效成分之外添加佐劑;而為了延長疫苗的保存期限,也可能加入防腐劑;其中以硫柳汞因含有汞最為一般大眾所擔心;不過,在 2004 年學者專家審閱相關研究,並未發現含硫柳汞的疫苗與兒童發展遲緩有關。然我們也有不含此防腐成分的疫苗可供選擇。奇美醫學中心全人醫療科主治醫師張純誠表示,就如同其他藥物可能產生過敏反應一般,施打疫苗之後的個體產生不良反應偶有所聞,希望社會大眾有基本認識,建議能配合政府政策接受疫苗的施打才能保護自己,並避免疾病的傳播,以維護全體國民的健康。(資料來源:奇美電子報提供)

突發性耳聾誤診感冒 七旬嬤聽力險受損

突發性耳聾誤診感冒 七旬嬤聽力險受損#感冒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今年冬天溫差大,許多民眾不慎感冒,且以嘔吐為主要感染症狀的諾羅病毒肆虐,不少高齡或抵抗力不佳的民眾紛紛中標。但頭暈嘔吐一定就是感冒或諾羅病毒作祟嗎?光田綜合醫院日前就發現一位7旬阿嬤差點因此誤診導致耳聾的個案。這名70歲的阿嬤入冬後陸續有幾次小感冒,突然又出現頭暈嘔吐的症狀,到附近診所就醫,卻被當成目前流行的諾羅病毒感染,僅給予症狀緩解的藥物治療。回家後,奶奶情況並沒有改善,甚至暈到無法起身。到醫院經詳細身體檢查後,發現奶奶有左耳悶塞與耳鳴現象,聽力檢查發現雖然右耳聽力正常,但左耳聽力僅剩三成,診斷李奶奶應該是近期反覆感冒導致的「突發性耳聾」,若不積極治療,恐怕造成永遠的聽力損失。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黃彰暐指出,當患者在三天內發生連續三個頻率突發性聽力損失30分貝以上,就稱為「突發性耳聾」,這是一種耳鼻喉科的急症。常見的致病原因包括病毒感染、內耳血管循環不良,即俗稱的耳中風、壓力大或自體免疫疾病及聽神經瘤等,此症好發於秋冬感冒盛行的季節。除了透過藥物治療外,使聽力恢復最重要的是必須讓患者的耳朵多休息,通常醫師會建議患者住院,因為若患者只是回家自行調養,往往在周遭有太多無法抗拒的聲音,包括電視、親友間的對話等,甚至有患者覺得行動如常,還跑到菜市場買菜,導致耳朵持續接受太多吵雜的聲音而無法獲得充分休息。若住院治療則能杜絕這些雜音,讓患者耳朵獲得妥善的休息,發病後三個月內積極的治療都有機會讓聽力恢復。黃彰暐也強調,當民眾發生突盲眼睛看不到時,一定會非常緊張,馬上就醫,但同樣是五官的耳朵,發生突然的耳聾時,民眾卻往往不自知而不在乎!主要的原因在於突聾的症狀不明顯,只會有些微的頭暈與耳朵悶塞感,而且只要另一耳聽力正常,往往就不易察覺,導致許多「突發性耳聾」的患者錯失了治療的黃金期。因此提醒民眾,若發現有突然的頭暈、耳悶、耳鳴或講電話時單側聽不清楚時,請儘速至耳鼻喉科由專業的醫師檢查及治療。(圖片來源:光田醫院提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