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牙

品質與技術的雙重保障 了解植牙手術費用差異化

品質與技術的雙重保障 了解植牙手術費用差異化#假牙

新的植牙診療方式不斷推陳出新,造成植牙手術費用不斷的上揚,尤其人工植牙價錢昂貴,動輒叫價8~10萬,對許多民眾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醫療支出,因此許多消費者便陷入醫療支出與醫療品質的掙扎,植牙專科醫師盧家正提醒民眾,千萬不可貪小便宜,若誤使用到未經核可的植牙體,品質不但沒有保障,還可能賠上牙齒的健康。門診中就有一個這樣的例子,50歲出頭的黃先生,左半邊假牙裡的真牙已經蛀的所剩無幾,他堅持不去牙科檢查,覺得用另一側的牙齒也能咀嚼食物,一點兒也不妨礙進食,可是每當吃飯時,黃先生卻只能吃一些稀軟的食物,子女看在眼裡,一直勸他儘快去植牙,黃先生卻以植牙手術費用昂貴為理由一直拖延,直到影響咀嚼功能,危害健康了才就診。盧家正醫師表示,牙齒有問題就應該趕處理,晚了可能需要花更多時間與金錢才能補救,反而得不償失。盧家正醫師解釋,植牙手術費用的差異和植牙體材質的選擇有很大的關係。植牙體在材質面有鈦金屬,也有氫氧磷灰石塗層、鈦合金等不同的材質,依品牌價格落差頗大。但盧醫師強調,價格只是參考指標之一,貴的不一定就好,重要的是須由專業醫師依患者的齒顎狀況來挑選適合的植牙體。有些民眾覺得植牙手術費用高,所以選擇採用假牙治療,盧家正醫師表示,人工植牙與傳統假牙的最大不同處,在於植牙較為美觀自然容易清潔、穩定性佳且、可避免磨損犧牲健康的鄰牙,但患者是否適合植牙手術還是要諮詢專業牙科醫師,參照病人的個別情況而定,如患有心血管疾病、嚴重糖尿病、惡性腫瘤等疾病,或是內分泌失調、骨代謝異常,服用抗凝劑或骨質疏鬆症藥物等的患者,則較不建議進行植牙手術。依台灣的稅務法規,若因牙齒疾病必須做植牙、假牙的醫療費及器材費,報稅時可以憑醫師出具的診斷證明及收據列報扣除抵稅,如果您想要如此做的話要存放好這些收據,隔年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時可採用列舉扣除方式,從所得總額中減除醫療費以節省稅金,減輕患者經濟負擔。不過,牙齒美容相關手術這一類不屬於治療性質的花費是不能提出申報抵稅的,民眾在治療前可詢問相關服務醫療院所,千萬別讓自己的醫療權益「稅」著了。

春節假長九天 台商返台植牙最夯

春節假長九天 台商返台植牙最夯#假牙

自兩岸直航後,一遇到連假通常就是台商回台的旺季,特別是春節連假前更是班班客滿,一位難求。據統計,台商春節連假回台最想做的事不是休息充電,而將忙碌一整年的身體進廠檢修一番。台商王先生表示,自己長年在大陸工作,可以感受到大陸近年來在許多產業的專業度突飛猛進甚至走在台灣的前面,但如果提到就醫與治療,卻還是比較信任台灣的醫療服務,因此就算需要花費機票費用、花費時間提前預約就診時間以及付出較高的治療費用,王先生說,因為健康是無價的!國際口腔植體醫學會專科醫師陳忠表示,特近年來台灣牙科技術已達國際水準,先進的技術醫材,加上醫師專業經驗,以植牙來說,甚至只要利用短暫的午休時間,就能進行3D微創六合一植牙這項手術。因此對於講究時間不足、或是期待能在對短時間復原的患者,不論是缺牙、牙齒被蛀掉,或因牙周病爛掉,或是因外傷被撞斷,甚至是戴傳統全口假牙有困難、功能不好、戴不牢的人,都可在短時間內再度擁有健全的牙齒。醫師陳忠明說明,傳統拔牙後大約要等3至6個月才能植牙,但是3D微創六合一植牙術,如果僅做單一一顆牙,全部流程僅需十至十五分鐘,非常省時間,且馬上有牙齒可用,患者於術後幾乎都能馬上恢復正常作息,這是傳統的植牙手術所不及之處。非常符合台商要求「快速有效省時間」的治療期待,因此在台灣近年開始發展的3D微創六合一植牙術廣受台商歡迎。且因無創沒有傷口,又沒有麻醉恢復期,不會有恢復期口齒不清,或麻藥退後的腫脹疼痛問題。整個治療只要短短的一小時,台商做完後利用下次返台時間,大約每隔三至六個月再回診檢查一次即可。不過,值得提醒的是,治療前先透過3D電腦斷層影像的診斷,事先做好正確的治療計畫,才能提高植牙的成功率與準確度,提升增加植牙後牙齒形態的美觀。牙醫師張簡敬哲建議,微創植牙手術必須視施行患者的條件,如口腔狀況、骨質厚度與硬度、是否有糖尿病或高血壓等病史、抽菸的習慣等,需要由專科醫師評估後才能進行。術後需好好的維持口腔健康,照顧好第三付牙齒。

讓醫師告訴你 假牙的重要性

讓醫師告訴你 假牙的重要性#假牙

古訓有言:「細嚼慢嚥」,良好的咀嚼讓食塊變小亦不會造成胃部消化負擔,食物的營養也才能完整吸收,營養都吸收了身體問題自然就少。也可見牙齒咀嚼功能的重要。天主教聖功醫院賴珮翎醫師說:門診常遇到病人問我一句「醫生,一定要做假牙嗎?」「我現在吃東西也沒有不方便啊!應該可以不用做假牙吧!」;「才缺少一顆牙齒,不需要做假牙也可以吧?!」對病人而言,除了害怕接受牙科治療的恐懼之外,另外一個重要因素即為經濟考量。現今,全民健保並未將假牙治療納入保險給付,是為病人全額負擔,在景氣不好的年代,不啻為一項負擔。從醫師的角度又是怎麼看待這樣的一件事呢?賴珮翎醫師說:「那就得從不做假牙到底對病人有啥影響看起。」一般來說,一副完整的齒列包含有28顆牙齒;其中門齒切斷食物、犬齒為撕裂食物、臼齒們則是磨碎食物,三種牙齒各司其職;也就是說:「在咀嚼食物的過程中,各個牙齒缺一不可。」一但牙齒有缺失,咀嚼功能勢必下降。即使只有一顆缺牙,長遠來看也是有很大影響,這怎麼說呢?牙齒終其一生都是在生長,所以位置會有變化。賴珮翎醫師提到:帶過活動假牙的患者都知道每天早起時,剛配帶假牙的瞬間常會覺得變緊,需要一點時間適應。如果多天來未曾配戴甚至會發生活動假牙無法配戴的問題,原因就是牙齒改變啦。因此,即使是一顆缺牙,長期來說牙齒仍是有位移問題,甚至是牙齒全面性的位移;有時病人會抱怨說牙縫越來越大,原因即在此。另外一個衍生的問題是:當牙齒位移後,由於牙齒一般不會是平移運動,常是東倒西歪,所以咀嚼時會對牙齒產生不當方向施力,加速牙周破壞;而且因排列不當使清潔死角增加,進一步影響牙周健康。對於全口無牙的患者又會產生何種問題呢?賴珮翎醫師說:「由於進食食物消化的第一道關卡在口腔內,所以,食物若能經過牙齒充分咀嚼,讓唾液可以充分發揮作用,才能提高消化效率。」因此,良好的咀嚼讓食塊變小亦不會造成胃部消化負擔,食物的營養也才能被完整的吸收;營養都吸收了身體的問題自然就少。所以,賴珮翎醫師提醒民眾,除了口腔保健外一口完好牙齒也顯的重要,古人云:「細嚼慢嚥」其來有自,千萬不要忽視假牙的重要性喔!

台商回台過年 爭搶預約人工植牙療程

台商回台過年 爭搶預約人工植牙療程#假牙

最近牙醫門診接到台商隔海來電或親友代為預約的情況有明顯增加的趨勢,牙醫師盧家正醫師表示,許多台商因長期在大陸打拼生意,最傷腦筋的就是牙痛或假牙故障,為了一勞永逸的解決牙齒問題,常會選擇人工植牙的方式找回自己的第三付牙齒。長期在大陸做紡織生意的台商陳先生就是個很好的例子,這幾年嫌原本的假牙不好用,卻因為不敢在大陸看牙醫而放任不管,因為常聽其他台商朋友們推薦人工植牙的好處,於是想趁今年過年假期好好的把牙齒整修一翻,早在幾個禮拜前,已請台灣的親友幫忙到牙科診所預約時間做人工植牙。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的調查發現,台灣12歲以上的國人平均缺牙數已達到5.6顆,65歲以上的銀髮族缺牙數更高達14.8顆,盧家正醫師分析,國人缺牙情況嚴重,可能是因心理因素而延遲就醫,讓情況惡化到必須考慮拔牙的地步,而且許多在拔牙前並未施行齒槽骨保存術,極容易造成拔牙處的齒槽骨骨質大量流失,因此過了幾年想做人工植牙的時候,才發現牙齦早已凹陷成一個大洞,需要花更多時間及預算來處理,十分划不來。另外有些患者,過去拔牙後,因考量預算而選擇活動或固定式假牙來維持咀嚼功能,但由於活動式假牙可提供支撐力的牙齒數較少,因此與正常牙齒相比只能提供10-40%的咬力,對使用者來說十分不方便,而且活動式假牙壓迫牙床也會使齒槽骨快速流失,不但須固定時間再調整維修活動假牙,日後要植牙時也會較為困難;而以牙橋形式來做固定式假牙的方式,長遠來說也十分不經濟,因為必須犧牲缺牙處前後兩顆完好的牙齒來作為固定假牙的「橋墩」,而牙橋在黏著之前,必須先磨掉一些牙齒的厚度後才能固定,牙齒表面與神經越接近,對於溫度就越敏感,未來形成敏感性牙齒的機率將大大提高,而牙橋與牙齒間的密合度不足時,日後也很可能產生蛀牙與牙周病,不但會對這兩顆原本完好的牙齒造成傷害,也很有可能臨再度被拔牙的命運,然後就必須重新製作更長的牙橋,並繼續再犧牲兩顆完好的牙齒來支撐,甚至無法再製作固定式假牙,這樣的惡性循環,最傷患者的荷包不說,也傷害寶貴的貝齒。盧家正醫師指出,許多台商為求快,時常指名要施行微創人工植牙手術,不過微創手術必須視有無施行患者的條件,如口腔狀況、骨質厚度與硬度、是否有糖尿病或高血壓等病史、抽菸的習慣…等等,需要由專科醫師評估後才能進行,且不論是微創或需翻瓣的人工植牙手術,術後都需好好的維持口腔健康,照顧好這得不易的第三付牙齒,此外,盧家正醫師也呼籲,有任何牙齒的問題「愈早解決會愈好解決」,千萬不可拖延就醫,日後花大錢處理牙齒問題的機率會少許多。

人工植牙有助咀嚼力增加

人工植牙有助咀嚼力增加#假牙

當口腔內因疾病而損失了牙齒及周圍組織,隨著而來的就是功能的損失。以傳統方式重建口腔功能有:藉著牙齒支撐並恢復咀嚼功能的固定假牙;也有以口腔軟組織支撐並承載咀嚼功能的活動假牙,如全口假牙即是此類。臺安醫院牙科 - 王紹華醫師表示,傳統的假牙在有限的現有組織支撐下,常常僅能提供一部份功能的恢復。如全口假牙約能回復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的咀嚼力量,活動假牙或或局部假牙約能回復百分之五十的咀嚼力量;而牙橋也就是俗稱的固定假牙也只是部份的咀嚼能力恢復。此外,長期承受過度負荷的結果造成牙床骨持續的不斷萎縮,軟組織結構也不斷的改變,使得假牙須不斷地更替以期能承受咀嚼功能。以上種種有限的恢復及不斷的改變,已使得傳統假牙面臨考驗。而新的修復方式就應運而生-「人工植牙」,可在口內有缺組織及功能時,提供額外的支撐。王紹華醫師說,自從人工牙根發展成功以來,它對於口腔復健的功效就一直是牙醫師們努力探索的目標。因為在傳統的醫療的方式中常常只能得到一種勉強可以接受的結果,所以在人工牙根問事並成功於人體應用後,進一步對功效的測試已成為重要的研究題目。首先便是在一九八九年的研究中指出當口內有一側後方完全缺損後,研究人員將病人帶著傳統活動假牙以及植入一根人工牙根,並與口內最後一顆牙做成牙橋後測試各種功能來做比較。其結果明確顯示,有人工牙根支撐的牙橋在咀嚼運動過程中呈現非常穩定的咀嚼模式,而且比起帶活動假牙而言其咀嚼肌的活動力量大增。一九九四年的文獻中也有對於下顎全部無牙的病人在接受了利用人工牙根支撐製做了假牙後的研究顯示,幾乎所有的病人均滿意他們生活品質的改善並深感咀嚼功能的恢復。在測試及實驗中顯示下顎運動的引導有了改善外。王紹華醫師指出,藉著穩定的補綴物使得整個顎骨的運動範圍大大增加,這也導致非常協調的口腔運動和明顯的咀嚼效益。至於以人工牙根支撐的活動假牙及固定假牙對於全口無牙的病人而言,都能發揮咀嚼力增加的效應,在經過長期使用之後,固定假牙仍能明顯而穩定的增加咀嚼力。此外人工牙根支撐的牙齒,讓病人有自然而且如同天生的舒適感,大大的增加了病人的自信心。對於長期面對公眾的人士而言,擔心會有假牙鬆脫的困窘,就可以免除了。最後,王紹華醫師強調,當牙齒因病變而遭拔除之後,牙床脊在人工牙根支撐後顯示穩定而不萎縮的情形。這也證明除了功能及生活品質的提升外,人工牙根亦能為保存組織、預防萎縮發揮出特有的功效。

兩岸四地  齒顎矯正學術會議登場

兩岸四地 齒顎矯正學術會議登場#假牙

由中山醫學大學及中華民國齒顎矯正學會共同主辦的第三屆兩岸四地齒顎矯正學術會議暨中華民國齒顎矯正學會二十周年年會,將於十二月十二日至十四日假台北圓山飯店舉行三天。本次會議的宗旨在促進兩岸學術交流及醫療經濟發展,活動吸引了超過八百位的台灣、大陸、香港、澳門四地的牙醫師齊聚台北,預期將帶來最新的觀點交流與契機!第三屆兩岸四地齒顎矯正學術會議大會會長蘇明圳醫師表示,齒顎矯正是省錢又能促進美觀的醫療技術,相較於時下流行的植牙,費用動輒上百萬元;如果患者有多顆缺牙,而且伴隨難看的暴牙,這類病例就很適合採用矯正來治療,不但不用植牙,一輩子還可省下百萬元,而且可以大幅改善外貌。蘇明圳醫師說,臨床經驗裡出現類似的病例,像是因有嚴重暴牙導致嘴巴閉不起來,檢查出總共有4顆爛牙及缺牙,如果接受植牙及裝假牙,花費可能需要上百萬元,而且還不能改變外表。後來跟患者討論後決定進行矯正治療,先將這些爛牙齒拔除,再將前牙往後拉,讓缺牙的空隙合攏,還省下假牙製作的費用。蘇醫師表示,如果病人第一大臼齒蛀光拔掉了,也可用矯正治療將健康的第三大臼齒(智齒)往前移位而不用作植牙,估計下來也可以比植牙省下幾十萬元。另外,對於各種嚴重的全口咬合困難且外表不佳的病例,只補假牙是無法解決的,若能以齒顎矯正配合正顎手術合併治療,就可改善臉部外形並讓咬合功能健全,可說是一舉數得!中山醫學大學口腔醫學研究中心齒顎矯正科主任,同時也是中華民國齒顎矯正學會理事長高嘉澤醫師表示,雖然現在經濟不景氣,但建議民眾應在這時候投資自己、投資子女,尤其是口腔問題,不只影響健康,也影響美觀!近年來,兩岸四地美齒整牙風盛行,也促使齒顎矯正技術不斷提升,提醒有嚴重缺牙又伴有外觀不雅的民眾,應該尋求專業齒顎矯正醫師會診或治療,不但可以找回健康,又可以改善外表美觀,也為民眾的荷包省下一筆。高嘉澤醫師也提醒,門診中經常遇到父母親把小孩的六歲牙(第一大臼齒)誤以為是乳牙而忽略,導致孩子容易出現缺牙問題。其實,健康的智齒也有保留的價值,齒顎矯正科醫師可以將智齒做廢物利用,讓缺牙的民眾不用再花大錢植牙!

《解密謠言》門牙有縫真的會「漏財」?

《解密謠言》門牙有縫真的會「漏財」?#假牙

隨著全球景氣的起伏與國內政經情勢之影響,明顯影響國人荷包的變化,工作職業的變遷,民眾生活壓力指數似乎明顯增加,但相反的,尋找命相風水、求財改運之風氣,卻方興未艾,蔚為潮流。過去常被提及的「門牙縫隙易漏財」之說,又彷彿在牙科門診有增多現象,但門牙有縫真的會「漏財」嗎?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牙科鄭信忠醫師表示,站在牙醫科學的立場解釋,「漏財」與否似乎與「門牙縫隙」無直接相關連,可能與個人的造化、努力與機運…等,具有多重因素之相關性,非牙醫師所能解決,但「門牙縫隙」則可以藉各種牙科治療方式來恢復完美的門牙密貼與排列,改變門面,增進美觀與自信,提升口顎功能與健康!所謂的「門牙縫隙」,特指前牙之間的牙齒無法緊鄰相靠,造成空隙,可能一顆或多顆牙縫隙,其直接影響門面外觀,尤其是露牙微笑時,呈現稀疏「孤零」排列的牙齒,非常不美觀;其次為說話時,容易走音漏風,特別是發「齒音」與「唇音」,造成口語不清;再者,因縫隙大小不等,可能容易產生食物塞牙縫,或齒間縫隙過大,造成上下牙齒咬合無法密嵌,影響咀嚼功能等;因此,牙齒有縫隙應尋求解決治療之道。鄭信忠醫師指出,在治療牙齒隙縫前,首先需診斷產生隙縫的原因。理論上,健康的上下牙弓內排列著整齊的牙齒,彼此相鄰排列沒有縫隙存在,但在下列原因存在時,則會有不同程度的縫隙發生。一、牙弓太大、牙齒太小,造成牙齒稀疏排列。二、牙齒先天性缺失(常見上顎側門牙及第二小臼齒)或牙齒被拔掉沒有作假牙填補縫隙,導致牙齒向缺牙空間傾倒及位移,造成縫隙。三、嚴重牙周病、齒槽骨吸收,導致牙齒地基流失、容易鬆動位移,造成不等程度縫隙。四、阻生牙齒在顎骨內無法萌發,或阻生多生牙,塞在兩個牙齒之間造成縫隙。五、其他如唇繫帶過低、不良口腔吞嚥習慣、腫瘤壓迫牙齒位移等,都會產生牙齒縫隙。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先去除產生牙齒隙縫的原因,如牙周病或阻生齒或多生牙導致牙縫產生,則需先治療牙周病或拔除阻生齒或多生牙;其次再看牙齒縫隙的分佈與種類。若單純只發生在上顎正門齒的縫隙,則可以矯正方式關閉隙縫,或以樹脂填補方式增大牙齒寬度,使牙齒相鄰緊靠密貼,另外也可重新作牙套,鑲粘牙齒表面嵌體等,將縫隙關閉。鄭醫師說,若牙齒縫隙分佈多處且大小不均或有牙齒傾倒現象,則需以齒列矯正方式,將牙齒重新排列整齊,將縫隙關閉或重新分配空隙,騰出作假牙的空間將來作假牙。總之,當牙齒有縫隙時,可能是牙齒已存在某些「問題」之表徵,需及早找牙醫師診斷治療,牙齒「小問題發生時」,輕易解決,避免拖到大問題時再「破大財」解決,至時真的是「漏財」又賠上健康,得不償失!

3D補牙技術,讓笑容放電

3D補牙技術,讓笑容放電#假牙

上班族想要提高個人魅力,除了增加IQ(智慧商數)、EQ(情緒商數),現在還多了一項SQ(Smiling Quotient微笑商數)。微笑表情讓人更易於親近,想讓笑容加分,除了做好日常口腔保健外,現在齒科醫療技術朝向電腦數位發展,不但有補牙功能,還兼具美觀效果,此技術稱為「3D齒雕」。早期的含汞合金的補牙材質,民眾會擔心有重金屬毒性,且汞合金與牙齒間的密合度也不高,因此很容易發生斷裂的現象。有豐富臨床經驗的江禎基醫師表示,現今牙齒補牙術,已經進步到數位化,像3D齒雕這種結合3D攝影與電腦的技術,已逐漸廣泛運用在蛀牙補綴、牙齒斷裂、磨損嚴重、牙冠修復等牙齒修補問題。其實3D齒雕已研發了二十多年,在歐美先進國家已是常見的補牙術。透過電腦數位的操作,可掃描出精準牙形,現場即可切割製作完成,最快當天就有新假牙。搭配的假牙材質是全瓷塊材質,它的硬度高(為400MPA,一般真牙為120MPA),耐用度佳;顏色和天然牙齒的法瑯質近似,在美觀上,比舊式補牙術看起來更自然;和真牙密合度高,又能預防二次蛀牙。江禎基醫師提醒,目前市面上所用的假牙材質合成物非常多,有黃金比例極高的高貴金屬,也有鎳鉻等成份所合成的賤金屬,價格則隨著金屬比例不同而起伏。相同的是,這些合成物通常是中心由金屬構成,外圍則包著瓷粉,同樣也稱「瓷牙」。但由於賤金屬易造成牙過敏,且時間久了牙齦還會變色萎縮,消費者在選擇時一定要多問多比較,確實維護知的權利。江禎基醫師指出,傳統上使用的銀汞及樹脂材質的齲齒補綴物,易造成二次蛀牙,蛀洞可能愈補愈大,而不美觀不透色則是最讓人詬病的缺點。現在補牙已朝向「美容牙醫學」概念前進,3D齒雕的假牙貼片更已大量運用在牙齒美白上,皆有不錯的效果。但民眾若想長保牙齒健康美麗,養成良好的口腔清潔習慣,才是最基本最徹底的解決方式。

Menu